云燕 发表于 2017-2-11 21:44

古代大诗词人差评


    古代大诗词人差评

【李白】
1.王安石评:太白之诗近俗,人易悦故也。太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
王安石认为李白的诗浅近通俗,所以易招大众喜爱。但他觉得李白诗歌识见污下,作品十有九篇涉及妇人和酒。
2.苏辙评:李白诗类其为人,俊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
苏辙认为李白的诗像他的为人,浮夸,华而不实,不识义理。
【杜甫】
王夫之评:杜诗有一种门面摊子句,往往取惊俗目。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装名理名腔句;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摆忠孝为局面。皆此老人品、心术、学问、器量大败处。
历来文人对杜甫的人品、心术都捧之甚高,此前也几无异议。人品、心术、学问、器量是文人处世治学之根本,王夫之对此之否定,是对杜甫最根本、最彻底的否定。王夫之认为,杜甫有的诗句或以“名理”装腔,或以“忠孝”设局,这是杜诗的大败笔。没有真情谈不上好诗,此前的一切高论也因此不成立。所以王夫之的观点可谓振聋发馈,极富挑战性。
郭沫若评:杜甫是个大地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层茅,据我所知,四川贫民最多一层草,他有三层草,大地主无疑。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们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邻村的革命小将拿走他的茅草,是革命行动,我们应该为之欢呼。
【孟浩然】
苏轼评: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苏轼认为孟浩然写诗,有高远卓绝的神韵,但是才气不足,因而不免显得局促。
【白居易】
苏轼评: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苏轼说白居易写了三千多首诗,可是他却更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言外之意,认为白不如韦。
钱钟书评:香山才情,照映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绌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沈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
钱钟书认为白居易的诗重复拖沓,而且格调颓靡、浅俗,远远没有达到诗家要求的远微深厚之境。他认为,白居易学陶渊明,陶渊明的诗高玄,到了白居易手里显得琐直,相形见绌。白居易学杜甫,杜甫的诗沈挚,到了白居易手里显得铺张。
谭献评:阅乐天诗,老妪解,我不解。
谭献说自己读白居易的诗,虽说老妪能解,但是自己却读不出白诗的佳处。
【苏轼】
李清照评: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李清照认为苏轼虽然学问很大,但是写起词来太随性了,太轻易了,结果全都是不可再会雕饰的诗罢了,而作为词又往往不协音律。
【秦观】
李清照评:秦少游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李清照觉得秦观的词却致力于婉约、情深一片,词中却少了实际的东西,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元好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元好问批评秦观诗,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缺乏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孟郊】
元好问评: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元好问觉得孟郊以穷愁为诗,至死不休,处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局限于穷苦之吟,真似一个诗中的累囚,根本不能与韩愈的诗相提并论。
【陆游】
朱彝尊评:陆务观《剑南集》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憎。
朱彝尊认为,陆游的《剑南诗稿》句法重复之处太多,从头到尾读完,让人生厌。
沈德潜评:放翁七言律,队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然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神完气厚之作十不得其二三。
沈德潜先肯定陆游七律对仗工整,用典精准。然而全篇神完气厚之作,极少。
【李清照】
王灼评:易安居士,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王灼肯定了李清照的文采、才华,但认为她随意下笔,多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毫无顾藉。
杨维祯评: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
杨维祯认为李清照、朱淑真的词,文情能够动人,然而多爱用小聪明取巧,显得拘泥、简陋,不够大气。
【柳永】
李清照评: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李清照说,有一位叫柳永的人,做过屯田员外郎,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在当时很有盛誉。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
王灼评:(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王灼认为,柳永的词浅显,气格卑下,俗不可耐,那些不读书的人最喜欢柳词。
严有翼评:(柳永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严有翼认为柳永词传名,是因为俗,能够取悦于俗子的缘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大诗词人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