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9|回复: 22
收起左侧

[其它] 山中一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2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河共影 于 2014-4-26 10:07 编辑

山中
小径无人鸟不惊,春溪水浅石分明。
松阴种得苔痕绿,峰上闲云去又停。
山中
小径无人鸟不惊,春溪水浅石分明。
松风拾得苔痕绿,吹上云峰去又停。
此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用词浅显而意味绵长,读后令人回味不已。
从层次上来说,即是山中,作者很好地将笔触由浅至深,由低到高,步步推进,最后一拔更是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小径无人鸟不惊”从小径来品味,应是初入山中,径无人,鸟不惊,实则暗中交待了一个鸟声时隐时现,而未得其形的幽深之境,这一句视听结合,以视为明线,暗中烘托一听觉,个人倒觉得侧重更在于听,即“鸟不惊”,开篇便是令人向往的。如果说入山便得清幽,那继而视角深入,所得便是恬淡,这便是第二句“春溪水浅石分明”。这一句着重是视觉,同时又点明了节令,那就是春时,水浅与石分明则很妙地烘托并承接了一个清幽之后的恬淡境界。
题外话: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得很接近了。
如果说前两句即为并列句也为承接句的话,那么转句如是,即将笔触一顿,忽然调高,借拟人手法稍稍荡开,又暗中再次于气息节奏继续深入,这便是“松阴种得苔痕绿”,视角镜头又向前延伸了,伸到山之深处,于清幽恬淡之后便是述以闲情野趣。只是个人觉得松阴虽是于前两句气息尚好,于结句之拔高却是疏隔了些,故建意为松风,于气息无伤而同时又送出结句拔起之势,以松风造云峰之势,而以苔痕接春溪水浅之趣,故理顺了气脉。
转句荡开后,这个收结便是拔起,即云为风动,那云海中的峰绿如苔绿,看起来时隐时现,如去还来。即拔起又非是起势后便滞凝不动,这个“去又停”便是拔起后的绵绵冉冉,余韵不绝。如此更让整首小诗于气于意一脉而下,令人回味不已。
以上仅为一家读者感受,即不能代表其他读者,也不能坐实作者便是此意,仅是个人体会。顺带以个人角度荐个精。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4-2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笔这个评好 。
    原来的,种得是客观,尾结有些生。
    改过的,拾得为主观,但后两句做一个风,顺,但显窄而不逮。

    亮一周,后转拾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阴种得苔痕绿,峰上闲云去又停。(一)
    松风拾得苔痕绿,吹上云峰去又停。(二)

    闲话一、二两人,这两句意思没变,韵味完全不同。
    一个“种”字,给人沉重感,是从松阴的角度来看。一个“拾”字韵味不同,从松风动态的~自然引入“拾”,给人一种洒脱,随意的轻灵。
    峰上闲云去又停.这句的作者思绪是静态的,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比较方正、拘泥的人物形象。
    吹上云峰去又停。再来看这句,不觉赞叹笔者的巧妙构思。刚才拾得苔痕绿,吹向云峰去又停,让观者眼前一片葱绿,去又停,看似是动词,其实这里也代表绿色渲染山峰,白云缭绕的间隙。
    跟着瞎话一下~~~速度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4-4-26 09:24
    折笔这个评好 。
    原来的,种得是客观,尾结有些生。
    改过的,拾得为主观,但后两句做一个风,顺,但显窄而 ...

    算是杂说吧,也不见得想法就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发表于 2014-4-26 12:37
    松阴种得苔痕绿,峰上闲云去又停。(一)
    松风拾得苔痕绿,吹上云峰去又停。(二)

    这次脑袋转的还行。但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就是安个人想法说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渐行渐远渐天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2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发表于 2014-4-26 12:37
    松阴种得苔痕绿,峰上闲云去又停。(一)
    松风拾得苔痕绿,吹上云峰去又停。(二)

    “峰上闲云去又停.这句的作者思绪是静态的,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比较方正、拘泥的人物形象。”

    ——方正或许,拘泥未必。看来看去这都是一句很好的诗 :)  

    还有,上帝他老人家说了,评诗如果克服不了偏爱,那就尽量把笔触安放在对耶稣的赞美上吧,毕竟我们眼里只有一个主耶稣。~~天书同学,你说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征 于 2014-4-26 21:17 编辑
    渐行渐远渐无书 发表于 2014-4-26 20:40
    “峰上闲云去又停.这句的作者思绪是静态的,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比较方正、拘泥的人物形象。”

    ——方正 ...

    呵呵~也许,欣赏的人很多,我也不过是芸芸中的一个,微笑~~啊,还有啊,你说不可乱取小名滴,怎么就按上~天书一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笔沉沙 发表于 2014-4-26 17:19
    这次脑袋转的还行。但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就是安个人想法说了说。

    没有夸张啊~~啊咳!说出自己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渐行渐远渐天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2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书这个名字,貌似是临窗的手法。可这么简短的回复,又似尘寰老兄。这样吧,为了配合甄别工作的有序进行,请就如何对法,进行详细阐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渐行渐远渐天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渐天书 发表于 2014-4-26 22:21
    评诗不是溜须拍马。

    这个道理虽然地球人都知道,但操作起来却时常有例外。为使甄别工作不出现意外,请天书同学结合回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阐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渐行渐远渐天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6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渐无书 发表于 2014-4-26 20:40
    “峰上闲云去又停.这句的作者思绪是静态的,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比较方正、拘泥的人物形象。”

    ——方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渐天书 发表于 2014-4-26 22:21
    评诗不是溜须拍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5-14 00:0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 发表于 2014-4-26 12:37
    松阴种得苔痕绿,峰上闲云去又停。(一)
    松风拾得苔痕绿,吹上云峰去又停。(二)

    后两句解析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5-14 00:0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渐无书 发表于 2014-4-26 20:40
    “峰上闲云去又停.这句的作者思绪是静态的,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比较方正、拘泥的人物形象。”

    ——方正 ...

    。。。。是你的马甲?不是的话我该叫无书还是天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5-14 00:0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7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临窗莫问春睡了 于 2014-4-27 19:23 编辑
    渐行渐远渐无书 发表于 2014-4-26 22:42
    这个道理虽然地球人都知道,但操作起来却时常有例外。为使甄别工作不出现意外,请天书同学结合回帖的实际 ...

    我觉得原作较之自然,言之静;改作稍有夸饰,言之动。起句或是远景,转句或是说作者就在松下看四周的景物而已,走到山腰回头看下走过的路径也看一下近处的松阴,再看一下远处的浮云,以我愚见还是喜欢原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4-2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笔这是诗话了,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20 03:21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