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4|回复: 3
收起左侧

[转帖]联之三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联:钱唐风物 撰写
某说联有三品,何也?盖联之为联,不外乎境界、对仗、格律三者。
  联之境界乃联之根本,发乎心而撰联,故联为心声,其境界之品实为人品,有大经历、大智慧者其联必有独到之处,如东坡身经百劫而文风三变,其境界也随事渐高,故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之从容洒脱。此大境界,非常人可求而得之,惟其难得故曲高而和寡,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世之儒生以其茅店形容之陋且鄙而诟病,可乎?境界之中品者居多,碌碌众生间,间有所得辄取之为联,其意或与古人不谋而合,或别开生面,但得一理一趣而乐在其中。写景状物则真如亲见,抒情寓意则心有戚戚,技巧机关则意趣两胜,说理立志则众人服膺,无大理论而有小趣味仍不失为对联佳品。
  境界之下品者亦常见于如今网络对联中,若写景状物则有造境之嫌,抒情寓意则多无病呻吟,技巧机关则贪造物之功,说理立志则有陈腐之气,无旨亦无趣,是为境界之下品。
  对仗亦联之紧要,对联之所以为对联,对仗不可或缺。对仗之工稳严谨者,对仗之上品;若一词一字略有失对却不因此而害意,对仗之中品者也;若一句之中半数不对,上下片气势差异殊多,联而不对、对而不联,字词合掌则对仗之下品矣。
  格律之品节与对仗略同,平仄相应、声韵相协,无失律之处则为格律上品;一词一字略有失律而不觉诘屈聱牙则格律之中平者也;若声调混乱不忍卒读者格律之下者也。
  联之品节在于境界、对仗、格律之综合,其中境界为主而对仗、格律为辅,故境界上品者虽对仗、格律略有失对、失律之处仍不失为联之上品,若境界中品而对仗工稳、格律严谨者亦是联中上品;若境界中品而对仗、格律略失或境界上品而出律、破律、不对亦可为中品,因其稍事雕琢则上品之选也;若境界全无,只余对仗、格律空壳则联之教科书也,不足为中品,或境界因循古人,对仗、格律尚不及古人则亦联之下品。
  某为三品联说,盖为茶馆评精之用,或可为它山之石。

又:
  联于近代发展迅速,而向来理论总是出现的比较晚,95不揣冒昧、唐突对联,而尝试着总结一点自己的心得,期以一烛之微明助人兼自助,力或有不逮,当于大家笔枪唇剑中磨砺成长。
  当今联律虽然多有纷争,但大体结构已然形成,意、句、字、律已然成为联中四项,且轻重有别,略论如下:
  1、贵于立意
  因袭前说,意在笔先、境由心生乃为文之精神所在。君子立意,贵在高绝超迈。若意高一丈,下笔摹画能存三尺;若意仅一尺,欲求千丈之势,可乎?是故君子为文贵审意,或思之而得、或行之而得,必有深意而后谋诸笔。
  2、勤于索句
  意得而无从下笔,是常人之病也,同是红叶,有起兴、有类比、有反复、有反诘,庐山有万千面目,得一可成佳句。而佳句者,一诗一联之文眼也,其他莫不自此句铺张而出,所以索得佳句,则佳联唾手可得。
  3、精于炼字
  佳句既得,更须字字推敲,务实每一字得其所在,而字字能揣摸得最细致处。95往往于炼字时不知身设何地,盖身与境化,人在庐山亦。推敲之后,读至细微处泪不觉下,是炼字臻于高明也。
  4、严于审律
  联律既未定,此项或无常说,但平仄相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读而知之。此项议论良多,此处不敷赘述。
#日志日期:2004-9-2 星期四(Thursday) 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联之三品

基本同意上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5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联之三品

类似诗的字句篇意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联之三品

下笔前 先立意境 后求对仗工稳 再逐字斟酌 以求不出律 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6 09:35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