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4/05/31 10:51pm 第 1 次编辑]
这是一张「音乐天堂」公司刚于一周前(2004年5月19日)发行的古筝新专辑,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演奏。
袁莎是一位极有才气又极勤奋的青年演奏家,聆听这张专辑,你可以感觉到那无法抵挡的灵气。
http://www.flamesky.org/yr/club/UploadFile/2004-4/2004458843273.jpg
01 《蕉窗夜雨》 5'34"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1.Wma[/wma]
02 《柳青娘》(活五调) 4'42"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2.Wma[/wma]
03 《春江花月夜》 6'58"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3.Wma[/wma]
04 《湘妃泪》 3'17"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4.Wma[/wma]
05 《云裳诉》 11'54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5.Wma[/wma]
06 《崖山哀》 4'59"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6.Wma[/wma]
07 《华丽》 9'18"
[wma]http://www.ting163.cn/wmazip/musicm22-jy168net/00938/Track07.Wma[/wma]
08 《临安遗恨》 15'47"
[real=480,0]rtsp://real1.mtvtop.net/rmserver1/mtvtop_27/yuanshayun/008.rm[/real]
http://www.ting163.cn/danqu/guzheng/ys07.jpg
该专辑中共收录了8首曲目。其中几首大多耳熟能详,如广东名曲《蕉窗夜雨》、《柳青娘》、传统名曲《春江花月夜》、《湘妃泪》、《崖山哀》等,另外3首,《云裳诉》、《华丽》、《临安遗恨》,网络上和其它传播媒介中均较为少见。这8首曲中有4首系根据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素材谱成。下面予以简要介绍。
《蕉窗夜雨》:广东客家筝著名筝曲。夜深细雨,雨点拍响芭蕉,如声声细语,勾起无限思念、回忆,难断柔肠牵挂。
《柳青娘》:潮州筝代表名曲。《柳青娘》是一首流传最广的古曲牌的母曲,它的变体多样,在传统的京剧和昆曲里也经常使用。乐曲以恰如其分的技法表现了古时女子典雅、贤美又淡愁轻叹的形象。
《春江花月夜》:传统名曲,原为琵琶曲。
《湘妃泪》:乐曲以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描写汉代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离别故乡时的凄凉情景。需要说明的是,《湘妃泪》其实与湘夫人无关,并非那个有关爱情故事的《湘妃竹》,《湘妃泪》实则为昭君泪。此曲原非古筝曲,取材于古琵琶套曲《塞上曲》中《湘妃滴泪》(《塞上曲》共五段,1、宫苑春思,2、昭君怨,3、湘妃泪,4、妆台秋思,5、思汉)。
《云裳诉》:由著名作曲家周煜国(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作曲。乐曲系以名诗《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时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千般痛苦与万般悔恨,听来催人泪下。
《崖山哀》:客家筝曲,汉乐。如泣如诉,曲调哀恻感人。该曲源于丞相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韬海殉国的史实。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南宋末帝赵昺逃至广东新会崖门,走投无路,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时年9岁)投海,殉国于此。从此,宋皇室崩,史称「崖门海战」。此悲壮之举,后人寄哀思以乐,以示寄托。(详细介绍见拙贴古筝曲《崖山哀》欣赏)
《华丽》:新创作古筝曲。该曲充分运用了滑音技巧,展现了古筝演奏技巧之美。
《临安遗恨》: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作曲。下面对该曲予以重点介绍。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于1990年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作者又将此曲改编成古筝协奏曲,并由此拍摄了反映南宋岳飞英雄精神的我国第一部古筝大型MTV《临安遗恨》。该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乐曲时长达15分钟,作曲家从传统乐曲《满江红》和郭沫若的著名话剧《岳飞》中汲取了灵感,力图突破传统表现手法,赋予中国民族音乐以新的视觉冲击力。
乐曲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于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走向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此曲所表现的内涵,我们先来拜读一下岳飞的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乐曲共分为七段。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第十六至十九小节,用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可以处理得稍自由些,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第二十五小节起,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逐次渐快,由弱逐渐加强,使我们仿佛看到身处牢狱之中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忧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
乐曲主题段是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旋律素材发展、变化而成,并贯穿全曲。淳厚的曲调,既展现了英雄豪放的性格特征,同时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那是由无奈引发出的感慨。
接下来音乐情绪一转,古筝奏出的战马奔驰的节奏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快速、激昂的音乐描绘了岳飞大元帅率领三军将士,为保卫江山社稷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当情绪达到高潮时,音乐嘎然而止。钢琴以极弱的音响引出古筝的一段柔板,这段音乐表现了英雄情感的另一面。如诉的旋律寄托了岳飞对家人的思念,对勉励自己「精忠报国」的慈母的眷恋;转而轻快的曲调表现了主人公对昔时与家人欢聚情景的回忆。突然,刑场一阵擂鼓的巨响,将主人公从美好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曲作者在这一段采用协奏曲常用的华彩段演奏方式,给听众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多的表现手法,更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就义前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以及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
最后一段是主题再现,旋律在转换的调性上奏出,哀婉平缓的曲调寄托着我们对英雄的无限追思。
本专辑重点推荐《云裳诉》和《临安遗恨》二首,堪称古筝曲中精品。
附一
作曲家何占豪的创作特点及民族音乐作品简介
作曲家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他作曲生涯四十余年的全部作品,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外来形式民族化」为主。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后,他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大型器乐声乐作品相继问世,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何占豪又把「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除了将《梁祝》改编成高胡协奏曲(获2003年香港「世纪中乐名曲评选」一等奖)和琵琶协奏曲外,还写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情》,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以及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傣寨风光》、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民族器乐作品。九十年代,何占豪高兴地看到古筝新秀辈出,除了将《梁祝》改编为古筝协奏曲之外,还创作了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和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等,对传统乐曲《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也作了改编。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柳琴协奏曲《花》、扬琴协奏曲《罗兰情》等,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何占豪称自己是「探索者」:「既然是『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管是哪种,都可以给后人带去经验与教训。」他对后辈的提携是圈内人众所周知的。当年,默默无闻的二胡新秀,如今是海内外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许可「毛遂自荐」、恳请何老师帮助年轻人的信至今让何占豪感叹:「当年,没有孟波、丁善德、刘品等教授提携,哪有我何占豪的今天呵!」
如今,许可、马晓晖已成二胡名家;二胡演奏家邵琳和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等新秀也已崭露头角,这些演奏家们或多或少地与何占豪的新作首演结下了不解之缘。
「路漫漫,其修远兮」,何占豪表示,探索是他永恒的主题,只要人民大众喜欢的,他会一如既往。
附二
袁莎:乡愁让筝如此美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评说25岁的古筝演奏者袁莎:「她是最好的。」那么,她好在哪里?袁莎的老师李萌教授评价爱徒:「她对音乐的理解有独到之处。」那么,她的独到之处又在哪里?
十几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是袁莎琴音之底蕴。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09/11/F2003091114582700000.jpg
尽将心事付筝弦 才、情、趣构成一个人的不同流俗和走向卓越的可能,将可能变成现实的第一级阶梯是慧眼伯乐。袁莎才情显于4岁,将《十五的月亮》「按」在小电子琴上。父母吃惊,再试《茉莉花》等,照样能「按」。喜爱音乐的袁莎父亲心有所感,小心呵护天赐女儿之才。袁莎5岁看越剧《五女拜寿》,当看到老婆婆寒冬讨饭时,小人儿已哭成泪人。父亲认定此女可教,遂将一把古筝摆在6岁女儿面前。父亲坚信女儿若有出息,必须走出家乡(浙江天台县)。两年后,袁莎一个人坐14个小时长途车到上海师从刘媌习筝。为省钱,学琴后期改坐货运车。习筝同时,袁莎要做父亲布置的作业——背唐诗、练书法。如今,300首唐诗使筝之韵犹如王维诗:空灵、静谧、深远、彻悟。
袁莎8岁,刘媌自沪返川,欲带「有前途」的袁莎回乡,续习琴艺,进京深造。袁莎父母为女儿前途割舍亲情。异乡漂泊一年余,袁莎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身边有大人」,同学家长的议论伴随袁莎长大。独自生活、独立思考、独立为人、独立处事是袁莎成长的背景。寒暑假也是独自回家。
乡愁,对独上高楼的人是一种姿态,但对在独立中长大的袁莎则是心态。无人倾诉时,便将心情付与筝弦。袁莎谢筝:「跟它说了十几年话。」10岁袁莎便已懂得报喜不报忧。年年三好生,是要证明「没大人也成」。还有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三好生」。因成绩优秀,袁莎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保送,师从李萌教授。
袁莎对琴敏感,对人亦然。一部《红楼梦》伴她走过孤独岁月。对冰心一段感同身受的文字从少女时期记忆至今:「八月十五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远远听得栏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凝立悄然,只有惆怅。」因袁莎成长的别样,听过她弹琴的人都感觉「有种特别的味道」。
1998年,水患中国。10月,袁莎赴瑞士赈灾义演,同行者中有大师刘诗昆。一曲「高山流水」,刘诗昆感慨:「真不像小姑娘弹的,听起来很成熟。」瑞士媒体评袁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中国当代创新艺术结合的优秀展现者。」善琴者讲究韵,善听者讲究意。袁莎知遇知音刘老师。「高山流水」引来2001年刘诗昆与袁莎的「琴筝和」——刘诗昆为袁莎独奏音乐会伴奏。
「心上没有,手上白走」 2001年11月,袁莎获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2002年8月,获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比赛曲目《临安遗恨》、《云裳诉》。
《临安遗恨》说的是岳飞临刑前的悲与愤。《云裳诉》讲的是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痛与恨。以袁莎25岁年龄,不可能理解岳飞之遗恨、诠释唐、杨之长恨;还有怀才不遇之闷,如《广陵散》;报国无门之恨,如《崖山哀》……然而,丝桐却将清幽哀怨、痛彻激愤、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传达给了观众,有观众泪流满面。一次练《云裳诉》时,袁莎自己给自己弹哭了。袁莎承认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抒自己的情是常事。
作为古筝领域第一个双料冠军,袁莎当选并非偶然。同样曲目,同样谱子,弹出的不同味道是在细微之处,其微妙尽现左手按滑音等,轻拢慢拈抹复挑中深藏人无我有之韵味。袁莎体会,有旋律没感情的是技巧不是音乐,有技巧没境界的是匠人不是艺人,即「心上没有,手上白走」。赛前,袁莎一日练兵12小时,高强度训练使她对岳飞「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之情「染指」愈深。
岳飞临刑前有个华彩乐章。袁莎一向重视「能将气氛烘托到最高潮」的华彩。自由的华彩也是最能表现弹琴人技巧、深度、境界之所在。「音乐没有一定的」,袁莎认为谱子只是框架,她不喜拘于谱子,愿在谱子上改写、注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临安遗恨》的华彩将她十四五年的乡愁一泻琴弦中。
筝带来的是「不争」 袁莎将琴者分为三类:一、老师不教,自己会处理;二、老师教了才会处理;三、老师教了也不会处理。袁莎实话实说,她属于会处理一类,是生活教给她处理和反映生活的音乐。
琴为心声,志在高山、流水或尘俗,袁莎说:「清浊之分,一听便知。」「一个人有不良品质,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即技巧阶段体现不出来,到了高级阶段,人格即琴格,忠奸善恶在音质中藏也藏不住。」
20年与筝相伴,筝教育袁莎的是不争。「筝给我的最大收益——平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袁莎自小实施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
回首20年,袁莎理解了父母对她和妹妹袁莉「特殊的爱」。妹妹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封闭的家乡山区,父母逼迫两个女孩子远走高飞是具有非常眼光和勇气的。」放飞异乡十几年,袁莎体会到:「音乐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袁莎演艺档案 1977年生于浙江天台县,不满6岁开始学习古筝。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十余年间专攻古筝,一路保送升学念到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是当今民乐领域新一代表演精英。除在国内举办个人演奏会外,曾出访日本、法国、英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三次荣获「民族器乐独奏观摩优秀奖」,在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获青年专业组第一名。录制出版了《筝独奏欣赏》、《花与音符的邂逅》、《古筝演奏入门》等音像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