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8|回复: 5
收起左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8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f108.com/cgi-bin/attachment.cgi?forum=23&topic=4772&postno=7&type=.jpg

#Moderation Mode<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0%"><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DIV><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256%"><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DIV><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326%"><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quality="high"></EMBED></DIV><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426%"><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quality="high"></EMBED></DIV><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586%"><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DIV><DIV style="LEFT: 1%; POSITION: absolute; TOP: 626%"><EMBED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8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DIV><EMBED style="LEFT: 250px; WIDTH: 4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300px; HEIGHT: 300px" align=right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width=400 height=400 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BR <CENTER><TABLE cellSpacing=12 cellPadding=12 width=55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3341251.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width="10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1353631.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2189266.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width="10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1353631.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4 width="10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1548545.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8 width="98%"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2189266.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2 width="100%" background=http://img.gw.com.cn/UploadFile/2004/9/3/1548545.jpg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 align=center><FONT face=华文行楷 color=#ffcf11 size=5>天空除了宁静与柔和没有月亮<BR>甚至没有零散的小星星<BR>薄雾在街上跑来跑去<BR>有些甚至跑进我的双眼<BR>透过眼中的雾气<BR>我看见一道心痕随时间而愈加厚重<BR>双齿静卧若佛卧成一种传说<BR>叙说的也只有远古存留的语言<BR>谱一曲低沉的续曲<BR>用最重的低音表诉单调的长吁<BR>如蓝色的青烟弥漫梦里晴天<BR>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因我已飞过<BR>一生的执著亦都是一生的伤痛<BR>断断续续的思念<BR><BR>是不是也在期待着一种永恒</FONT></P><BR><BR>
<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ff00 size=5><B><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012562.jpg"></B></FONT></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19613.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20458.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241373.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319825.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44679.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450845.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537833.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615961.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644923.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715668.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1/2005113134749764.jpg"></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MARQUEE scrollAmount=1 direction=up width=400 height=250><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ff00 size=4><B>鱼的信念在岸上慢慢干涸<BR>泪水滋润了季节的干枯<BR>与其等待不如代泊流星雨<BR>没有人留恋被雪掩盖的心事<BR>往事的身影泊在夜晚的眸子里<BR>张开翅膀飞翔<BR>彩虹可以穿越梦想<BR>从来没有一只鸟<BR>在飞翔中撞死在树上<BR>寒蝉依旧唱着<BR>千年前的那次别离<BR>阳光象一把利刃<BR>被黄昏插入月色的鞘中<BR>我想把飘撒一地的光<BR>拼成一个太阳<BR>等待如同下午的阳光<BR>把我的影子拉长<BR>我在记忆的河里<BR>打捞那沉淀已久的感伤<BR>品味了知足却被你渐渐封杀<BR>阳光在昨夜的地球那端跳跃<BR>给自己的日渐迟钝的记忆<BR>找一个位置<BR>当我洞彻你深遂的眸子时<BR>就注定了我的堕落<BR>春天如果背着冬季的包袱<BR>总也迟疑在夏天的前沿<BR>心是指南之针<BR>总被你心的磁石紧紧吸引<BR>把脚步印成尺<BR>不断丈量时光的长短<BR>当你甩掉自己的影子时<BR>才发现已经被黑夜包围<BR> 层层心塔 <BR>将岁月折叠<BR>贮满了遗落的思念<BR>我只是一个过客<BR>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BR>流着自己的眼泪<BR>匆匆赶路的时候<BR> 即便活着 <BR>驻足停留时<BR> 便已死去 <BR>前面的距离不是眼前的距离<BR>眼前的距离才是心中的距离。</B></FONT></P></MARQUEE><BR><BR>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
<P align=center><FONT face=行楷 color=#ffff00 size=4><EM>潇湘妃子于2月</EM></FONT></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vicn.net/UploadFile/2004-5/20045314262158.gif"></P></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
<CENTER></CENTER><EMBED src="http://ent.ywol.cn/song/t/slkxq/cssl.mp3 " hidden=true type=audio/mpeg loop="true" autostart="true"> <BR><BR><BR>
<CENTER><EMBED style="RIGHT: 300px; WIDTH: 8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HEIGHT: 600px" align=right src=http://mailimg-fs.hanmail.net/fl/effect/19/e-fall2.swf 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wmode="transparent" quality="high"></EMBED></CENTER><BR></DIV>
<P></P>

http://www.dayoo.com/img/2003-11/25/xin_6fb5807a7f4e4caba9138edd9922782a.JPG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12-19/1_1-1-21-180_2003121916546.jpg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一鹤东飞过沧海
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
应攀玉树长相待

鹤与中国文学
  
  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色绿,头顶赤色,全身纯白,也有灰色苍色的。下颚、两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断色,足长,胫骨披鳞,色青绿。高三、四尺,形貌潇洒,繁殖于黑龙江等处,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小鱼、昆虫及谷类等为食。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很多详尽,也很有参价值。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玩赏。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羊祜镇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舞,娱乐宾客。至如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临死时犹"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可见其爱鹤心切。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鹤》、杜牧《别鹤》、苏轼《鹤叹》等,更多不胜数。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一、情义中国古籍文学里,常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维护子女,甘愿牺牲。《广五行记》记载,隋炀帝要组织仪仗队,于是下令征课各县羽毛,用来制造侍卫穿的氅衣。百姓为了应付课税,只好捕捉禽鸟,拔取羽毛。在乌程,有鹤身于百尺高的树上,人们要把树砍下来,鹤怕幼子受到伤害,于是自动用咀衔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鹤的出现,有时是由于孝行所致。《晋书·吴隐之传》记述吴隐之丧父时,痛哭流涕,路过的人也是感动得落下泪来。后来母亲去世,隐之更是悲伤不已,正当号泣的时候,忽然有双鹤鸣叫,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所感致,《晋书·陶侃传》亦载有此类故事,而且还多了一种色彩。陶侃因母亲病逝,辞官司守丧。一日,有两个客人来吊丧,没有哭便走了,陶侃觉得奇怪,于是跟在他们后面,只见那两个客人变为双鹤,冲天而去,后世因此称吊丧为"鹤吊"。从以上两则记载,可鹤与孝行有密切的关系,鹤的出现,正是孝行所致,这大概就是古之所谓"'孝感'动天"的一种文学表现吧。古代诗歌中,不乏关于鹤的爱情故事。汉代《古歌辞》中,有一首是以白鹤忠于爱情为题材的"飞来白鹤,从西北来,十十五五,蜀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日摧颓。"曹植也有一首同类题材的咏鹤诗。东晋王韶之《神境记》的记载,更富神奇色彩:传说一对夫妇隐居兰岩,一活就是是数百年,后来双双化身为鹤,不料其中一只为人所害,孤鹤终年哀鸣,长留不去。此外,《渚宫故事》记述南朝宋明帝修建竹林堂,新阳太守郑裒献雌鹤于堂,留雄鹤于府邸。雄鹤失侣,昼夜鸣叫,闻者为之泪下。雄鹤又常飞赴堂中,与雌鹤交颈共舞,宫人驱之,不肯离去。南北朝时庚信也写过《鹤赞》诗,赞美了鹤对爱情的忠贞。
  
  二、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如汤惠休《白歌》、柳恽《掏衣诗》、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柳恽《掏衣诗》曰:"鹤鸣劳永叹,采?伤时春。念君方远游,望妾埋执素。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据携从所务。"此处,也有写男子思念女子的,如江淹《悼室人诗》、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等。从以上提及的诗文中,可以找到用字极相似的诗句,如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中有"寡鹤羁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鹤啸羁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独鹤惨羁雌"句。"孤鹤羁雌"在以后的诗文中也常常出现,用以象征夫妇或恋人的分隔异地,遥相思念。古人还用别鹤来比喻朋友的离别,如鲍照《与荀中书别》:"劳舟厌长浪,疲饰倦行风。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渐无黄鹤翅,安得久相从。顾遂宿知意,不使旧山空。"以鹤比喻感伤。除了离情别绪外,还有用以表现游子思乡以及痛悔自已行为的等,如到溉《秋腐咏琴诗》:"寄语调弦者,客子心易惊。离泣已将坠,无劳别鹤声。"繁钦《愁思赋》:"鸣鹤之哀音,知我行之多违。怅俯仰而自怜,志荒咽而摧威。聊弦歌以励志,逸奉职于闺闱。"
  
  三、神仙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关于鹤的出生也有种种神话传说,例如影生、声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鹤的形象于是被神化了。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鹤多被喻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为神仙。在神仙的传说中,仙人驾驭的多是鹤。如《列仙传》中载有王子乔乘鹤的故事。《述异传》中的仙人是"驾鹤之宾",能够"跨鹤腾云",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常常往来于仙凡之间。鹤与神仙既然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诗文中"驾鹤"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诗歌中何召《游仙诗》、鲁范《神仙篇》、释慧净《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诗》等。除了"驾鹤"外,还有"控鹤"、"御鹤"、"驭鹤"、"拂鹤"及"乘鹤"等语汇,并且在诗文中配上"琼台"、"桂寝"、"金坛"、"瀛洲"等与神仙或仙境有关的词语,更突出了鹤所具有的神仙意象。还有传说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鹤,或是仙鹤可以化成人的故事。葛洪的《光朴子·释滞》:"君子为鹤,小人成沙。"《神仙传》中又载苏仙公成仙化鹤的故事。其中陶潜《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的成仙经过最为详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绯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还夺薛用弱《集异记》记述徐佐卿化成鹤时,被箭所伤;吴淑《江淮异人录》载孙绍元死后变鹤的故事;王世贞《列仙全传》记赵惠守修道成仙,化为仙鹤而去。至于仙鹤化成人的故事,范晔《后汉书·郑弘传》中记:射的山有白鹤替仙人取箭,但遗箭被樵夫弘拾得,后来白鹤化成人向弘讨还遗箭。《古琴疏》载:恒山有双白鹤,化成神女在台上载歌载舞,今遍山俱响。刘敬叔《异苑》记载:晋情帝永嘉中,徐被一个由白鹤化成的女子迷惑的事。刘义庆《幽冥录》也记晋元帝元兴时,苏琼由白鹤化人迷惑一少年的经过。虽然这些能化成人的鹤不尽是神仙,但超越常人而类于神仙的意象则仍然可寻。可见,鹤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往往有着强烈的神仙意象。
  
  四、君子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竦身、顶赤、身白,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诗经·小雅》就有《鹤鸣》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以鹤寓喻君子。《周易·系辞上》也以鹤比作君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于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鹤在树萌中鸣叫,小鹤也会随声呼和,喻指有道德学问的君子,虽深居简出,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人赞扬。因此,"鹤鸣"一词也经常在诗文中出现。如汉《虞?碑》:"惟此君子,除汉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如陆云《鸣鹤诗序》:"鸣鹤,美君子也。"此外,又有所谓"鹤鸣之士",指那些修奂践言为当世所赞颂的人,《后汉书·杨赐传》载:"唯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葛洪的《抱朴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鹤的故事:"君子为猿鹤。"庚信《哀江南赋》中"君子化成猿鹤"之名,就是用的这一典故。唐代天子求贤的诏书,也因以鹤与君子的联想,而称为"鹤书"或"鹤板"。此外,唐诗中更有"鹤貌"、"鹤体"来形容君子的高洁,如唐壶。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敖。"古谚云:"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就是说人的正派与否,是由本身决定的,元代郑德辉《王粲登楼》四说:"你可晓得那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既读孔孟之书,心达周公之礼。"这里,鹤也比喻为正君子。
  
  五、大志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中国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鹤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时间和空间往来,《相鹤经》说鹤"飞则一举千里",这种特殊的飞翔能力,往往用来比喻有大志。在表达手法上,除了写鹤飞行的状态外,还多与小鸟作对比。例如阮籍《咏怀》其二十四:"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反之,鹤因受伤或羽翼未成等理由不能高飞就显得"沮丧"。《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支(道林)公好鹤住剡东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公惜之,乃锻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其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总之,鹤飞则一举千里,便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象征,再加上那些描鹤不与小鸟游,又不愿被畜养赏玩的诗文,更突出了鹤这一象征。
  
  六、隐逸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司空曙《选僧无言归山诗》:"袈裟出尘外,山每项几盘缘。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龛泉朝清?,松籁夜和禅。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宋代隐士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左右有客至?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必棹小舟而恨,盖尝以鹤飞为验也。"在这段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安舒和逸的气韵,自始鹤就与逸士不可分隔,由隐士自会想起鹤来。
  
  七、报恩中国文学里常有对鹤知恩图报的描述。最早记载鹤报恩的,要算是西汉焦延寿《易林》中的"白鹤衔珠。"其后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六引《韩子》说:"师旷鼓琴,有玄鹤衔珠于中庭舞。"可见中国文学里很早便把鹤与珠连在一起。东晋以后也有记载鹤以来得及报恩的诗文,晋干宝《搜神记》郑二十载:"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戒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以明珠以报参焉。"南朝梁兴嗣的《白鹤羽扇赋》开首即说:"衔明珠以报德"。
  
  有时鹤会以其他方式报恩,如西汉路乔如《鹤舞》:"......赖君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方腾骧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文中说鹤知道自己备受宠爱,于是很高兴地在庞里鸣叫起舞。《格致镜原》记述李卫公因救仙鹤而得相位。甚至有以死相报的故鸣不食;卢勉饲之,乃就食甚驯。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品店;卢勉饲之,乃就食。一旦,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也,有天可飞,有林可栖,不尔羁也'。鹤振翮云际,数四回翔,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黄溥溪上,晚秋萧索,?杖林间,忽一鹤盘空,声鸣凄断。卢爷祝曰:"若非我陈州旧侣耶?果尔,即当下。'鹤竟投入怀中,以牵衣,旋舞不释。卢抚之,泣曰:'我老无嗣,形影相吊,幸尔留此,当如孤山?老,共此残年。'遂引之归。卢殁,鹤亦不食死。"灵鹤报恩的故事在中国文学里是屡见不鲜的。
  
  八、长寿鹤被认为是可存活千年的动物。古人常以生命短暂的蜉蝣,与长寿的鹤作对比。《淮南子·说林训》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尽其乐。"由于龟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古文中鹤时常与龟并称。如汉桓谭《新论·辩惑》中说:"龟称三千岁,鹤称千岁","谁当久与龟鹤同居,而知其岁耳",皆指龟鹤是长寿之物。
  以"鹤老"喻长寿,在唐诗常常见到。唐柳公绰《赠毛侧翁》诗:"桃源千里远,花洞四时春。中有含真客,长为不死人。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莫遗同篱槿,朝荣暮化尘。"又如司马退之《洗心》诗:"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
  鹤被视为仙禽,且又象征着长寿,所以常见于颂寿之辞,如"松鹤长寿"、"松鹤遐龄"、"鹤寿松龄"、"龟鹤延年"等。
  白鹤的羽毛,常用以比喻人类的白发,所以鹤除了有长寿的意象外,也象征年老。"鹤发鸡皮"是形容年老、发白皮皱之意。南北朝庚信《竹杖赋》:"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鹤鬓","鹤发"是白发、白鬓的同义。古人常以感叹年华早逝,容颜衰老的哀伤。宋苏轼《用过冬至与诸生馀酒》:"鹤鬓惊全白,犀围尚半红。愁颜解符老,寿耳口吴翁。"此外,又有所谓"鹤发翁",指白发老翁。唐陆龟《自遣》诗:"数贝游丝堕碧空,千年长是若东风。争知天上无人住,亦有春愁鹤发翁。"
  以上例子,无论"鹤发鸡皮"、"鹤发"、"鹤鬓",抑或是"鹤发翁",用在诗文中多含有贬的意义,至于"鹤发童颜"则是说头发虽因年寿至斑白,但容颜保养得很好,皮肤如同孩童一样,此语用于赞美老而健康的人。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前汉有一人姓兰名期字子约,本贯?州曲阜县高平乡九原里人氏。历年二百,鹤发童颜,率其家百余口,精修孝行,以善化人,与物无忏。时人不敢呼其名,尽称为兰公。"
  年寿有时而尽,既然鹤有年老意象,所以鹤与亡故有密切的联系。《神僧传》有一个"鹤吊"故事,故后世称吊丧为"鹤吊":"(慧约)初卧疾,时见一老公执锡来。及仙化日,诸僧咸卜市之东岩帝,及改葬独龙,抑其前见之叟,则志公相迎者乎!又临终夜,所乘青牛忽鸣吼,泪下交流。至葬日勒使牵从部伍发寺,至山唳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坟鸣唳,声甚哀惋。"在六朝墓志铭中,常以鹤象征死亡。南北朝庚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铭》:"孝水未枯,悲松先落。室进巢?,门通吊鹤。功臣身殒,会图麟阁。"死者的乘舆,叫做"鹤驭",如宋沈括《仙都山》诗:"苔封辇路上青山,鹤驭辽天不还。惟有银河秋月夜,鼎湖烟浪到人间。"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鹤就有好感,正如喜鹊给人报喜,龙凤给人吉祥的形象一样。这是由于鹤形貌出众,性格独特,又是芸芸大鸟中最易为人驯养的一种鸟类,且鹤善解人意,忠于主人,易于接近,自然近人禽的距离。因此,诗人墨客描写鹤的时候,自然加以美化。



中国的鹤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俗、体育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丹顶鹤的文化现象不仅渗透到了众多的文化领域,而且涵盖了华夏各类人群,丹顶鹤成为人们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爱情忠贞的象征。齐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挖掘鹤文化、发展鹤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报今日全文刊发原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马国良撰写的《丹顶鹤的文化现象》一文,为我们挖掘鹤文化提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丹顶鹤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的约2400多只丹顶鹤中,按越冬地统计,仅在江苏省盐城市越冬的就达1200多只,占了一半;按繁殖地统计,仅在黑龙江省各湿地繁殖的就有500多只,占1/5以上。中国也是鹤文化最丰富、最久远的国家。在有实物和文字可以证明的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俗体育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有的学者甚至把丹顶鹤称为“文化鸟”。
    一、丹顶鹤文化现象产生的美学基础
    丹顶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鸟”,一个重要原因是丹顶鹤审美形态的感染力极强。
    丹顶鹤的色彩构成非常独特,整个身躯以白色为基调,二、三级飞羽和颈部为黑色,头冠鲜红凝重。这种白、黑、红的色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白色是光谱中全部色彩的总和,可以称为万色之源。白色固有的一尘不染的品貌特质,常使人们从中体会到纯洁、神圣、光明、洁净、正直、坦率、缈缈的思想启迪。黑色则是无光时让人产生的一种色彩感觉。黑色常呈现出力量、永恒、刚正、神秘、高贵、坚强的意味。在全部色彩中,黑色与白色是反差效果最强烈的色彩对比,黑白两极色集中在丹顶鹤的身上,会使人联想到太极图中阴阳鱼黑白色彩对比所昭示的阴阳、虚实、无有、负正的对立意念,给人以神秘感和强烈锐利的美的冲击力。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的波长最长,属于积极的、扩张的、外向的暖调区域颜色,是品质最纯粹、个性最鲜明的三原色之一。红色对人眼刺激效用最显著,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最容易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常向人们传递出热烈、吉祥、兴奋、激情、绝艳、长寿的心理信息。丹顶鹤头冠上的这一点红,使它身上的整个色彩活跃起来,给人以鲜活的美感。在这里顺便为丹顶鹤澄清一个误解。传说中有一种叫鹤顶红的毒药能害人于死地。许多人认为这是用丹顶鹤的红冠的血制作的。实际上,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明确记载“鹤血气味咸平无毒”。科学的化验也证明,鹤的红冠及里面的血都没有毒。人们所说的鹤顶红,实际是用与鹤无关的砒霜等药材配制而成的毒药,因其颜色鲜红如鹤顶而命名。丹顶鹤的造型体现出“S”型的曲线美。“S”型曲线是最富有魅力的曲线。丹顶鹤线条柔和流畅的身体,长嘴、长颈、长身、长腿,给人以优雅、高贵的感觉。鹤站立时,黑翅垂于尾部,从头部到尾部呈现出红、白、黑、白、黑起伏的节奏感。丹顶鹤的静态美,有力地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灵感,他们把丹顶比做红日,把白羽比做雪和玉,甚至连咳嗽吐出的都是珍珠。“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刘禹锡《鹤叹》)、“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二首》)、“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杜牧《鹤》)、“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鲍照《鹤舞赋》)、“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郑谷《鹤》)、“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刘伯温《云鹤篇赠詹冈》)、“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谢缙《题松竹白鹤图》)。
    鹤行走时,细腿高抬,挺胸昂首,迈着“矩步”,从不萎萎缩缩,徐缓而高雅,有一种“绅士”风度,透着阳刚之气。诗人们写道:“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刘禹锡《鹤叹》)、“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韦庄《失鹤》)。
    丹顶鹤有着阔而长的翅膀,它的体长150厘米左右,而翼展最长可达250厘米,多于身长100厘米。飞翔时,展开黑白相间的长翅,伸直头颈和双腿,“十”字般的曲线造型显露出秀逸、潇洒,给人一种直冲云霄、奋发向上的感受。这时你会看到鹤的尾部是白色的,有些美术作品把飞翔时的鹤的尾部画成黑色,也是不对的。诗人们写鹤的飞,凌霄直上,翱翔万里。“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张九龄《羡鹤》)、“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李峤《鹤》)、“匝日域以回鹜,穷天步而高寻”(鲍照《鹤舞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东游扶桑略西极,上下九天仅咫尺”(谢缙《题松竹鹤图》)、“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杜牧《别鹤》)、“苍波万里茫茫去,驾风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风,飞冲直上凌虚空”(友鹤仙《友鹤吟》)。
    丹顶鹤的发音器官极为奇特。左右两条支气管已全部转化为鸣管,呈前宽后窄的梯形,内侧壁全为薄膜,鸣管后端直接进入肺部,长度一米多,因而鹤的鸣叫嘹亮高亢,深远而清响,正如诗人们写的“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孟郊《晓鹤》)、“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李绅《忆放鹤》)、“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元稹《和乐天感鹤》)、“清音迎晓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鹤》)、“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于谦《夜闻鹤唳有感》)。
    丹顶鹤的舞真是众变繁姿,气象万千。表达“爱情”时舞,相互嬉戏时舞,驱赶入侵者时也舞。时而跳跃,时而展翅,时而昂首,时而翘尾,时而独舞,时而对舞,真是美不胜收。这就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们写道:“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刘禹锡《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惊身蓬集,矫翅雪飞”(鲍照《舞鹤赋》)、“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李绅《忆放鹤》)。
    丹顶鹤这种美的感染力,无论从色彩的协调、造型的和谐,还是运动的健美、内在的神韵上,都达到了柔性美与刚性美的统一、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统一、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优美与壮美的统一,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并从中悟出许多哲理,可以说,达到了美学家称道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形态。
    丹顶鹤高雅、俊秀的形态和飘逸、灵性的神态,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和丰富的创作源泉,这是人们赋予它深厚文化内涵的美学基础。
    二、丹顶鹤文化现象的演变轨迹
    鹤文化横亘古今,源远流长。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鹤算起,已有3200多年。在这久远的历史演变中,鹤文化经久不衰,大体经历了三个变化过程。
    1.由自然物到人格化的演变。从有文字记载看,2500多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充分体现了这个变化。《小雅·鹤鸣》中写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此诗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把在沼泽地里鸣叫的鹤比作民间未仕的贤人,劝周宣王把这些人才招致为国所用。有人把这首诗叫作“招隐诗”。《诗经》305篇诗分《风》、《雅》、《颂》三类。《小雅》中的诗多用在朝会和贵族社会的各种典礼和宴会之上,其中有一部分是士大夫和贵族下层写的一些讽谏怨刺之作。此诗应该写于公元前827年至782年周宣王在位期间,这是周朝的中兴时期,正需要广求人才来扶持朝廷,因此,把《鹤鸣》列为“招隐诗”是有道理的。此后,把皇帝招聘贤能之士的诏书称为“鹤板”,鹤板上的字体称为“鹤书”。《易经》也把鹤拟人化了。《周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意思是,鹤在背阴的地方鸣叫,不炫耀自己。后人将这个意义引申,把注重自身修养高雅的人叫做“鹤鸣之士”,这已成为一个典故。接着说小鹤由于受到感染,也应和鸣叫。由鹤的和鸣情景触发,联想到朋友之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和谐关系,于是说“我有一杯美酒,我愿与你同享”。用鹤来比喻高雅的人和人们之间的友情,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
    2.由人格化向神化的演变。鹤的神化成为主流看法,大致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期间(公元25—589年)。这个时期,有两个因素对于促进这种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东汉崇尚“黄老道家”促成了道教的诞生。汉统一中国后,道家借黄帝、老子的名义,吸收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道家学派,即黄老道家。到东汉时,黄老道家已演变成偏重个人养生成仙的学说。东汉统治者中,不少人喜好黄老养生术,把黄帝、老子作为神仙祭祀。老子被神化为生成天地万物的最高神灵,即“太上老君”。上有所好,下必甚之,黄老道学在东汉兴盛起来。由道家发展成为道教,成立教团组织,创始人是1900年前的张道陵(公元34—156年)。他说太上道君(即老子)降临,授他“天师”称号,创立了五斗米道。他学道的地方就是鹤鸣山,这里还有待鹤轩、听鹤亭等建筑。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佛教是修来世,而道教是修今生。道教认为人这个生命,经过修炼,灵魂和肉体可以升天,长生不死,从而达到神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道教抓住鹤的长寿和高飞这两个特性,加以引申,认为鹤既是仙人的坐骑,又是仙人的化身,因而,称之为仙禽、仙骥、仙客、仙子、仙羽、蓬莱羽士。《丘浮公相鹤经》中说鹤“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这种看法,在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也有反映。王粲《白鹤赋》说:“白翎秉灵龟之修寿,资仪凤之纯精。”鲍照《舞鹤赋》:“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并说鹤“朝戏于芝田,夕饮于瑶池”。诗中的“芝田”传为神仙种灵芝草的地方,“瑶池”是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的居住地。以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多认为鹤是仙禽。薛能《答贾支使寄鹤》:“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清冥。”徐夤《鹤》:“要伴神仙归碧落,岂随龟雁住方塘。三山顶上无人处,琼树堪巢不死乡。”诗中的“三山”、“琼树”都说的是仙境。李九龄《鹤》:“天上瑶池覆五云,玉麟金凤好为群。不须更饮人间水,直是清流也汗君。”朱熹《孤鹤思太清》:“夭矫千年质,飘摇万里情。”王沂《鹤野为述律存道赋》:“常为仙人驾,云上乘刚风。”宋朝史浩词《永龙吟·洞天》:“结丹成九彩,飘然驾鹤,却游三岛”。这里的“三岛”是传说中的仙山。元朝马致远《西华山陈抟高卧》杂剧:“惊的那下三山鹤梦翱翔”,用“鹤梦”表示仙梦。刘伯温《云鹤篇赋詹冈》:“层城十二身所依,千年伐毛一度归。”诗中的“层城”,指天庭,是传说中天帝的住所。“伐毛”的典故是活了几千年的黄眉翁说自己“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喻长寿。道教传说中的一些神仙,也同鹤有关。2300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说:“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杜甫在《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中说“王乔鹤不群”。这个王乔就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王乔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列仙传》说,太子晋喜欢吹笙作凤凰鸣,仙人丘浮公接他上嵩山学道。30年后王乔见柏良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然乘鹤驻山头,挥手向众人招示,数日乘鹤飞天而去。丁令威也是道教中的仙人。他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为白鹤飞回故乡,站立在华表上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在终南山鹤岭修道成仙,是鹤的化身,蓝采和成仙驾鹤升天。《云笈七签》说,许多道士成仙时,都有群鹤在空中飞翔。钟离权、吕洞宾、丘处机等仙人道士的诗集名为《鸣鹤余音》。道观供奉神仙的帐子上绣着飞翔的鹤,名为“云龙鹤幡”。忏衣(高功法师礼经拜时穿的法衣)、法衣、高功绛衣(高功法师做法时穿的法衣)都绣有丹顶鹤。道士作法与鹤的行走姿态相似,陈淏子(鹤)说“鹤雌雄相随,如道步斗”,“仙家召鹤,每焚真香即至。”道士称为羽士,道士的服装称为“鹤氅”,道士得道成仙称为“羽化”,人们称赞道士为“仙风鹤骨”。古代道观养鹤成为“时尚”,形容道观:“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人们把羽人升天的神往倾注到鹤的身上,丹顶鹤飘然飞去,人们也产生了飘飘欲仙之感。这种精神上的追求,使丹顶鹤成了道教的图腾”。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学取代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形成了玄学思潮。特别是东晋,玄学流行了约100年。士人们喜欢高谈老庄本体论和人生哲学,随之以表现老庄哲理为内容的玄言诗占据了诗坛统治地位。代表性人物郭璞写了《游仙》诗十四首,他把隐逸和乞求登仙合为一体,常常写到鹤。在《游仙》诗中写道:“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推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意思是与赤松子(传说张良在张家界跟赤松子学道成仙)、浮丘公、洪崖等仙人一起乘云驾鹤,挹袖拍肩,达到龟鹤千年之寿。阮籍以《庄子·逍遥游》的思想为内容,写了许多神游诗,达到了清虚廖廓、神物来集、飘繇恍惚、冰心玉质的天上境界。他的诗中,有时直接写《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有时则把逍遥游的形象写成玄鹤。如《咏杯》之二十一:“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声哀。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游,连翩戏中庭。”随着老庄哲学和道教的发展,与之有着不解之缘的鹤也被神化,这在当时盛行的游仙诗中有所体现。何劭在《游仙诗》中也把鹤作为仙人的坐骑,他写道:“迢递陵峻岳,连翩御飞鹤。”“长怀慕仙类,眩然心绵邈。”这个时期也创作了大量的志 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写了有关鹤的神话传说。有一个故事,写哙参救起了一只受伤的鹤,在治疗好创伤后放走,后来双鹤“各衔明珠以报参焉”。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夕行闻夜鹤》中说:“所望丘浮子,旦夕来相寻。”丘浮子相传为黄帝时的仙人,诗中也是把鹤作为与仙人为伍的禽类写的。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鹤称为“仙鹤”。把它称为“丹顶鹤”那是近代的事情。
    3.由神化到科学的演变。现代鹤文化的一个质的飞跃是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讴歌鹤、保护鹤。中国古代曾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但由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限,人口剧增,过度开发,以及后来的工业化,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鹤这个比人类早于几千万年的禽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数量急剧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丹顶鹤是大型涉禽,主要生活在湿地。湿地是地球的肾,与海洋、森林共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面积的扩大与缩小,湿地水质的洁净与污染,湿地生物的丰富与贫瘠,都直接影响到鹤的数量增加与减少,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有的学者把丹顶鹤称为“湿地环境洁净安全、动态变化最敏感和最明显的生物指示者”,也称之为“湿地生物保护的关键种”、“旗舰种”。现代人爱鹤,除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地球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与自然规律相对抗,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和自然界包括野生动物必须和谐相处。以破坏自然来满足人类需要必将最终毁灭人类自己。保护丹顶鹤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现代的鹤文化,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石上的。我国对丹顶鹤真正科学系统的研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马逸清、李晓民编著的《丹顶鹤研究》,从丹顶鹤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态生理特征、生态与行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集中了当时对丹顶鹤科学研究的成果。我国参加了《国际湿地公约》,全国有21个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中以丹顶鹤为重要保护对象的就有黑龙江省扎龙、三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等5个。我国已把丹顶鹤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现代鹤文化在扬弃古代鹤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和广泛,几乎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体现在现代各种艺术形式之中。鹤文化进入了摄影界,著名摄影家马毅行创作的《百鹤图》,在实地拍摄的基础上进行电脑加工,创造了一个空灵缥渺的世界,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以爱鹤姑娘徐秀娟为题材创作的电影《一个真实的故事》及歌曲深受人们喜爱。以鹤为题材的邮票、火花成为收藏者的精品。许多企业以鹤命名,许多产品以鹤为商标。扎龙湿地所在齐齐哈尔市称为鹤城,把丹顶鹤作为市鸟。2003年在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上,放飞几十只丹顶鹤,引起全场轰动。鹤文化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可以说,鹤文化发源繁荣于古代,持续发展于现状,还会发扬光大于未来。
    三、丹顶鹤文化现象的基本特点
    中国有关鹤的文化现象浩瀚、多元而久远,这是任何一个以现实自然物为依托的文化现象所无可比拟的。它的基本特点是:
    1.鹤的文化现象渗透到了众多的文化领域
    在中国的历史上,鹤给了文人创作的灵感,文人的创作提高了鹤的文化品位。人们歌颂鹤的优美,升华鹤的特性,宣扬鹤的神秘,从而使鹤文化几乎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
    语言文字的发展,既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鹤的仔细观察和了解,又可以看出对鹤的特性在语言中的恰当运用。中国的文字是象形字,从“鹤”字的产生和演化,反映了人们对鹤的观察过程。古代的“鹤”字,没有“鸟”旁,写作“”。甲骨文作    ,《汉简》作 。即 “隹 ”是短尾鸟的总名,“冖”表示天宇,在“隹”上加一“冖”,“从隹欲出冖”,表示飞得高而且快。《说文解字》释为“高至也”。这就抓住了鹤高飞的特点。后来,人们在“ ”旁又加上“鸟”,成了现在的“鹤”字。小篆把鹤写成“  ”,左半部表现了鹤的丹冠、长嘴,右半部表现了飞翔的姿态。玺文把鹤字写成“ ”,既写得线条流畅,表现了鹤形态上的曲线美,又写得形似雌雄相依相对,表现了对爱情忠贞的特点。书法是中国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的“鹤”字都写得苍劲有力。宋朝大书法家米芾传世的惟一写在丝织物上的《蜀素帖》,是书法史上很有地位的名帖。帖上写的是他38岁写的《拟古》诗。诗中写道:“龟鹤年齐寿,羽介所记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还说“鹤有冲霄心”。苏俊卿把“竹鹤”两字写成为“ ”,成为形象生动、不可多得的力作。在中国的语言中,用鹤的特性和形态作比喻,形成了许多成语。如:“鹤发童颜”,意思是有鹤洁白羽毛一样的头发,孩童般的容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警世通言》第四十卷:“历年二百,鹤发童颜”。“龟年鹤寿”,表示长寿。唐朝诗人李商隐《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无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鹤立鸡群”,由鹤的身体修长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鹤知夜半”,由于鹤在夜中鸣叫,用此比喻人有特长。《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鹤长凫短”,用鹤胫表示对待人的长处和短处要顺其自然。《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鹤唳风声”,由于鹤的鸣叫声高,因此,用来比喻听到鹤的叫声都害怕的场景。《孽海花》第二十五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楹联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语言形式。人们从鹤得到启发联想,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楹联。比较有名的如:“虎行雪地梅花五,鹤踏霜田竹叶三”。鹤的后趾已经退化,很短,这是鹤不能在树上站立的原因。有些以“松鹤延年”为题的画,画鹤站在松树上,是不真实的。鹤只有三趾踏地,印在雪地或霜地上呈三枝竹叶形,这反映了人们对鹤的形态特征观察得细腻入微。还有“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既写了鹤的高飞,又赋予鹤以仙气。这些都丰富了我们民族的语言。
    在文学领域,中国古代文人以鹤为题材的创作涵盖了诗、词、歌、赋、文和笔记小说等各种文体。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地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曹植、苏轼、刘禹锡、鲍照、孟郊、贾岛、杜牧等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鹤的作品。他们不仅把鹤的优美形态描写得传神动情、淋漓尽致,而且借鹤言志,以鹤抒情,扩大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开拓了古典诗歌的意境。曹植的《白鹤赋》写鹤“嗟皓白之素鸟,含奇气之淑祥”,来象征自己善良的气质和品德的端正。写“冀大网之解结,得奋翅而远游”,表达了曹丕即位后,他被幽禁独处,死生莫测,希望获得自由的心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真正信奉并且在实践中履行的处世原则与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在“兼济天下”时,则“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诗歌起到“补察时政,导世人情”的作用,而在“独善其身”时则寄情于鹤。白居易从杭州刺史卸任北上时,带了二只雏鹤,并在洛阳为鹤修了“无尘房”、“有水宅”。刘禹锡见到雏鹤也非常喜爱,称鹤为“华亭之尤物”。白居易被召入京,这双鹤只好留在洛阳。他心系双鹤,写了《池上篇》、《洛阳卜居》、《忆洛中所居》等诗,说,“醉教莺送酒,闲使鹤看船”。此间,刘禹锡去白居易故居看鹤,写这双鹤竟“轩然来睨,如记相识。徘徊俯仰,似含情顾慕填膺,而不能言者”。宰相裴度也很爱鹤,写《乞鹤》诗向白居易索要这两只鹤,白居易忍痛割爱相赠。一些诗人为此事诗兴大发,写了十四五首诗。白居易一生从不同角度写了许多有关鹤的诗,如《失鹤》、《劝病鹤》、《代鹤》、《问鹤》、《代鹤答》,在《池鹤八绝句》中写了鹤与鸡、鸟、鸢、鹅之间的问答来突出赞美鹤。老年时,他还在《池上篇并序》中写道,“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优哉游哉!吾将终老其间”。
    在艺术领域,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工艺品、建筑、服装等都以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精品。在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鹤的雕塑出现在32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的二十三代王,他的妻子妇好曾率领13000人出征,可以说是华夏第一女将军,并由她率众祭祀,因而得到武丁的异常关爱。妇好死后,武丁为了便于祭奠,把她埋在王宫附近,在墓中放了近二千件陪葬品,玉鹤就是其中两件。玉雕的鹤玲珑可爱,皎洁光亮,安详似解人意,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2400多年前春秋中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非常精美。在壶的盖顶,镂空的莲花瓣中间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铜鹤,构成活泼、轻松的旋律。著名的曾经出土乐器瑰宝编钟的曾侯乙墓也出土了鹿角立鹤青铜器。一只鹤伸出高于身长两倍的长颈,头上竟长一对鹿角,两翅展开,尾下部边缘和翅膀周边嵌错绿松石。全器由八个部分分铸后组装而成,可拆开后重装。巧妙的构思、奇巧的造型、精湛的工艺,都堪称一绝,表现了战国早期人们对鹤的喜爱之情。汉代青铜器中有的刻有群鹤,展翅向斜上方飞翔,线条清晰,构图讲究,生动活泼。有关鹤的绘画,最早的是长沙出土的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帛画》。整幅绘画线条流畅舒展,生动传神。画正中绘一个戴高冠、佩长剑的贵族男子,头顶华盖,手驾龙舟,龙舟尾部站立一只仰首长鸣、一腿优雅跷起的鸟。这只鸟的体形、姿态都与鹤无异,因而存放这幅画的湖南省博物馆认定为仙鹤。但画的鹤头上又有一缨,因而有的学者又认为是鹭。实际蓑羽鹤头上也有一缨。如以湖南省博物馆的认定为准,这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仙鹤帛画。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包括了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在天上部分,绘画表达了对天国的想像,在女娲的上方绘有五只仰首长鸣的丹顶鹤,画得十分精细。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在天国部分也画了五只鹤。母亲和儿子的帛画中都画有鹤,说明2000多年前人们已把鹤看做是天界之物。此后的历朝历代关于鹤的绘画作品就更多了。宋徽宗赵佶画的《瑞鹤图》,在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上方,十八只丹顶鹤在祥云中翱翔盘旋,神态各异,无一雷同,另二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上回首相望,画得精微细腻。明代边景照画的《百鹤图》长卷,清代袁耀的《雪燕双鹤图》、沈铃的《松鹤图》、虚谷的《松鹤延年图》、《梅鹤图》都是国画中的精品。古代铜镜,如唐代的真子飞霜镜、飞仙人镜、金银平脱花鸟葵花镜、变鸟衔授镜,宋代的仙人龟鹤齐寿镜和元代的八仙过海镜背面都铸有仙鹤的图形,有的飞翔,有的站立,形象生动。以鹤为对象的工艺品也很多,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鎏金飞天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茶罗上刻有执幡驾鹤的仙人,鹤展翅向上,非常生动。这是我国出土的时代最早的茶罗,说明鹤的工艺品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明朝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留下的惟一的高浮雕真品就是松鹤纹笔筒。松树旁边立着双鹤,隔枝相对,情意绵绵,古拙浑朴,深为世人珍重。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明代的《嘉靖剔红殿阁图》,楼阁平台上立一只仰鸣的鹤,取长寿之意。明朝的《松鹤纹地雕填漆盘》和清朝的《描金松鹤山水纹委角紫漆盒》中的鹤有的昂首,有的低头,十分传神。宋代的《绣线瑶台跨鹤图》,绣一仙女跨鹤飞来,细妙入神,绣工精致,似一古画。南宋缂系系的《群仙拱寿图》,绣寿星老驾鹤而来,八个老人相迎,非常生动。明清时以鹤为题材的瓷器很多,有的图纹是寿星骑鹤,有的是松鹤,有的是仙人中的鹤,有的是彩纹,有的是青花,琳琅满目。《嘉靖款青花云鹤团龙团凤纹大盘》,把八只形态各异的鹤放在盘的中心地位,团龙团凤作为陪衬。湘绣、苏绣中有关鹤的作品比比皆是。我国上古的图腾舞中就有模仿鹤的舞蹈。《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射鹿于林中,乃饮于孟氏,爰舞白鹤之三八。”据学者考证,这里的“舞”就是一种以鹤为图腾的舞蹈。至今民间还有以鹤为题材的《跳仙鹤》、《百鸟灯》。有的学者认为,踩高跷,就是模仿鹤的长腿、截木续足而形成的舞蹈。汉代古曲有《别鹤操》,唐玄宗御制了《霓裳羽衣曲》及舞蹈,白居易为此写了长诗,最后一句是“唳鹤曲终长引声”。苏轼47岁生日时,在赤壁之下设宴。席间,书生李委谱写了曲子《鹤南飞》,吹奏祝寿。有关鹤的建筑,如黄鹤楼、放鹤亭、待鹤轩等,分布在中国南北。山西晋祠有一座白鹤亭,明朝所建,由三亭相错组成,中间亭子似鹤身,两侧亭子似两翼,整个造型如鹤展翅飞翔。亭上有一楹联“鹤群长绕三株树,花气浑如百和香”。晋、南北朝、隋唐之际,鹤氅是风流名士的服装。《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李白《江上答崔宣城》中的“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写的也是这个典故。可以说,中国的艺术因有了丹顶鹤而更加精彩,丹顶鹤因寓于艺术创作才光芒四射。
    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老子哲学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最大、最久的两个哲学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李聃,经典著作是《老子》。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思想的核心是“复归自然”,理想的人格是道法自然的圣人。老子讲的“归复其根”就是回复到原始状态中去,回复到自然中去。信奉老庄哲学的人,讲究清静无为,崇尚自然,浑圆融通,从容雅致。他们从丹顶鹤悠然自恬、闲逸淡雅、美妙圣洁的神态中受到心灵的感应,得到精神的净化,取得内在生命的流畅。信奉道家思想的许多文人,把无私无欲、回归自然状态作为人生的最佳选择,按老庄哲学的出世思想,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出现了许多隐士。这些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北宋初年才华出众的文人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林逋《小隐自题》)的隐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据《花镜》记载:“有时和靖出游,有客来访,则家童放鹤凌空。和靖见鹤盘旋天表,知有客至即归,以此为常,遂为千古韵事。”林逋写了许多赞颂鹤的诗,寄托自己的情思:“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影园吭夜正分。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林逋才华出众,皇帝曾多次派人请他出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这首诗用鹤来比喻自己无意“到青云”的思想。“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绝比俦。春静棋边窥野客,雨寒廊底梦沧州。”这首诗用鹤来比喻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他61岁时(公元1027年),自觉不久于人世,来到梅林与梅树告别,又亲手放飞了相依为命的双鹤,不久逝去。命与鹤相随,亲鹤如父子,这种人与鹤相处中的相悦相亲情结,令人击节而叹。伟大诗人李白受道家影响较深。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六甲是道家的一种书),“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类”(轩辕就是道家崇尚的黄帝)。“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还曾跟“逸人”东岩子在岷山当了几年隐士。他在求仙学道中,多次写到鹤。他在40多岁时(公元742年4月)游泰山,并在《游泰山》六首中写道:“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道。”他五十几岁的时候,写了一首《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的诗,说“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他去嵩山访问一位姓焦的女炼师,未见到,写诗:“八极姿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颖水,鹤舞来伊川。”这些诗中都是把道、仙、鹤联系在一起的。李白不仅有老庄的自然无为的世界观,而且有神仙派炼服养食的实践。他被称为诗仙。老庄哲学和黄老学派都以“阴阳”说明万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的互根互存、交替变化,宇宙生命才“生生不息”。古人认为鹤是阴阳相和的。《相鹤经》说:“鹤,阳鸟也。”明朝万历年间进士王象晋《鹤》说:鹤“阳鸟而游于阴”。用阴阳说来论鹤,又用鹤来论证阴阳说,联系是相当紧密的。
    在体育领域,丹顶鹤同健身术、气功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模仿鹤的动作而健身。早在1800年前,东汉名医华佗(﹖—208年)就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动作健身,其中鹤式主要是仿效鹤的飞翔姿态。拳术中有鹤拳,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之式。这些现在仍然是普遍应用的健身术。二是模仿鹤的吐故纳新而炼气。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术,孟子在修炼方法上就曾提出“夫志,气之帅也。”甚至提出由养其夜气而至于平旦之气,最后养到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道家主要修炼方法之一的吐纳呼吸的炼气术,也模仿鹤伸颈长鸣的姿态,因而把这种吞吐之术称为“熊经鹤伸”。明朝万历年间进士王象晋写的《鹤》中说:鹤“大喉以吐故,长颈以纳新,能运任脉无死气于中,故多寿。”这里也把鹤的长寿和其运气联系起来了。气功中还有鹤翔庄的流派。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鹤心驰之,神随之,形仿之,形成了独特的练功、健身之法。
    2.丹顶鹤的文化现象涵盖了华夏各类人群
    在中国古代,从帝王君主、将相公侯、文人雅士到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对丹顶鹤喜爱之至。不论有什么不同的政治见解、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的美学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念,一般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角度在鹤那里找到精神上的依托和联系。
    皇帝把鹤作为祥瑞之象。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建的皇家园林中有“鹤州凫渚”。唐朝皇帝李世民在御花园中养鹤,并写了几首有关鹤的诗。在《喜雪》中说:“蕊间飞禁苑,鹤舞忆伊川。”在《东京篇十首》中说:“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唐玄宗李隆基在《春台望》中说:“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说明这时宫中还在养鹤。他还在《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山仙祠》中说:“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唐武帝把苑囿中养的鹤称之为“九皋处士”。唐代名相魏征等人写的祭祀用的《郊庙歌辞》中,把鹤称为“瑞鹤”:“恩鱼不似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鹤云旦起,鸟星昏集”、“龙楼正启,鹤驾斯举”、“前驱戾止,控鹤来仪”。元武帝乘船赏月时,让宫女分成两队,左为凤队,右为鹤团,歌舞或激战。这说明已把鹤看成近似凤的吉祥物。到了清朝,鹤的地位已上升到皇帝的殿堂之上。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是象征皇权的最神圣庄严的场所,在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丹陛上立有铜鹤,金銮殿上除龙雕外还有铜鹤立于皇帝御座两旁。乾清宫皇帝宝座前也立有口衔灵芝的双鹤,象征江山社稷长存得如同仙鹤长寿一样。颐和园728米长廊的衬梁上全都绘着丹顶鹤的图像,有形态各异的丹顶鹤彩图550多幅。慈禧接见大臣的仁寿殿宝座周围竟立有12只景泰蓝彩鹤,连承德避暑山庄中皇帝的房间也立有铜鹤。
    大臣们用鹤表示有气节的忠臣。他们认为鹤“秉天地之正气”而生,“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幽闲清节性,孤高伯夷心”,与圣贤君子的精神相呼应。苏轼在《放鹤亭记》中说,鹤“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宋史·赵传》记载:“铁面御史”赵赴成都为官时,仅携带一张琴一只鹤,表示政简清廉,为宋神宗所赏识。从此,一琴一鹤就成了比喻为政清廉的成语。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为此画了《赵公琴鹤图》。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人们也把鹤作为高官的象征。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吉祥纹图,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象征“一品高升”;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象征“指日高升”。
    文人雅士们十分欣赏鹤的高洁,对鹤十分喜爱。《晋书·陆机传》记载:晋才子陆机为人所谗,43岁时遇害。临刑前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陆机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他不仅写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地位的《文赋》,而且著有《毛诗草木鸟兽虫疏》,是我国最早记述丹顶鹤形态特征的学者。他在临刑前还想再听到鹤鸣,可见对鹤依恋之情的深厚。有些人由爱鹤、养鹤发展到放鹤,让鹤回到篮天去自由自在地翱翔。《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写了东晋高僧支道林(约公元314—366年)的故事。书中写道:支道林喜爱鹤,有人赠他一对鹤雏。鹤的翅膀长成后想飞走,支道林舍不得,就弄断了鹤翅的硬羽。鹤振动翅膀但飞不起来,“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于是调养鹤长好羽翼,放他们飞翔而去。宋朝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居黄州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了他在江心乘舟飘荡时,忽见一只孤鹤横飞长江,一声长鸣,掠舟而去。接着他梦见一个道士,“羽衣翩跹”,认为这就是那只鹤的化身,问道士,“道士顾笑”,把读者带入一个空灵奇幻的世界。他任徐州郡守时,还记述了徐州云龙山人张君养鹤的事,写了《放鹤亭记》。许多文人以鹤为自己的名字,如杜荀鹤、朱鹤、友鹤仙等。由于人们对鹤的特殊喜爱,从《诗经》开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乐此不疲地描写鹤,持续不断,绵绵无期。明朝大剧作家汤显祖写了《疗鹤赋》,称鹤为“仙禽”、“亚凤”、“真仙孤竹,名贤俪宝”。清朝大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借史湘云和林黛玉联诗,写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成了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写照。      
    文人们的爱鹤之情,在失去鹤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是恋情满怀,惆怅思念,悲凄万分,催人泪下。如:“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杜牧《别鹤》)、“碧海有情应怅望,青天无路可追寻”(李远《失鹤》)、“谁家白日云间见,何处沧州雪里飞”(薛能《失鹤》)。“白云寻不得,紫府去无因。此地空明月,何山伴羽人”(刘得仁《忆鹤》)、“阴苔尚有前朝迹,皎月新无昨夜声”、“不知此恨何时尽,遇着云泉即怆情”(皮日休《悼鹤并寄友请和》)、“无端日暮东风起,飘散春空一片云”(张贲《悼鹤和袭美》)、“风林月动疑为魄,沙岛香愁似蕴情”(魏朴《和皮日休悼鹤》)。对鹤寄情之深,令人不忍卒读。心里涌起这些深情的诗句,无人不会不感染丹顶鹤的高洁和中国文化的悠远。
     3.丹顶鹤具有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爱情忠贞的象征意义
    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鹤,把丹顶鹤作为吉祥的象征。“吉祥”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出现,不过最早的“吉”“祥”二字被分别使用。《易·系辞下》中说:“吉事有祥”,意思是吉利之事必有祯祥。在《战国策·秦策》中有“圣人所谓吉祥善事”的语句,“吉祥”一词从那时开始普遍连用。许慎《说文解字》:“吉,善也。”“祥,福也。”“吉祥”的含义逐渐成为善、福、诸事顺遂,表达人们对美好的企盼和向往。由对吉祥的情感和期望而创造了吉祥物。吉祥物是吉祥观念的物质托附。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麒麟、龟、鹤中,龙、凤、麒麟是虚拟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龟的地位从元朝以后已下降,甚至成为骂人的比喻。只有鹤是现实存在而又持续到当代地位不降的吉祥物。唐玄宗官修的《唐六典》称“元鹤为上瑞”。宋《尔雅翼》说“古以鹤为祥,故立华表”。《相鹤经》称:“圣人在位,则与凤凰翔于甸。”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有画鹿、鹤、桐、椿取其谐音,称为“鹿鹤同春”,也叫“六合同春”。《庄子·齐物论》:“六合,天地四方。”在明清瓷器中,绘有“鹿鹤同春”纹的就有碗、葫芦形执壶、橄榄瓶、将军罐、花觚、纹瓶等十多种。颐和园乐寿宫前有两组画鹿、鹤、瓶的铜塑,取其谐音,叫“六合太平”,有太平盛世的意思。
    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因而自然界的长寿之物便被用来作为表达这种愿望的标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鹤视为长寿仙禽。《相鹤经》中说鹤“寿不可量”。《淮南子》中说“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东晋医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在《抱朴子》中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寿。”《养生要》:“鹤寿有千百之数。”人们常以“鹤寿”“鹤龄”作为祝寿之词。仅以宋词为例,大词家晏殊在《木兰花》中写道:“红衫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陈克给母亲祝寿时,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鹤发初生千万寿”;向子諲在妻子生日时写《西江月》:“白鹤云间翔舞,绿龟叶上游戏。齐眉偕志更何疑。个里自非尘世。”李弥逊在《醉花阴·学士生日》中写“瘦鹤与长松,且伴月翟仙,久住人间世。”朱敦儒在祝寿的《千秋岁》中写道:“鹏万里,鹤千岁。”人们祝寿的画,鹤和松树画在一起的名为“松鹤长寿”、“鹤寿松龄”,鹤和龟画在一起的名为“龟鹤齐龄”“龟鹤延年”。
    爱情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丹顶鹤可以说是“爱情的楷模”。幼鹤长得很快,刚出蛋壳如鸭雏样,当年即长大,随“父母”飞越几千公里到越冬地过冬。翌年春天返回繁殖地后,就离开“父母”,与其他幼鹤群居。在性成熟前的二三年群居生活中,雌雄鹤之间彼此已有所了解。鹤成年(3—6岁)后,雄鹤占有自己的领地。雌鹤受雄鹤鸣叫吸引来到雄鹤领地,双双鸣叫、漫步、对舞,“情投意合”就结成配偶。“恋爱”是自由自在的。在丹顶鹤中很少见到像其他动物那种因争夺雌性而发生的雄性之间的恶战。一旦结成配偶,筑巢、孵鹤雏,都由雌雄共同承担,真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野生鹤的配偶多数终生不逾,相伴一生。一鹤亡去,另一鹤则成孤鹤。这种情形被人们加以渲染升华,使丹顶鹤成为爱情忠贞的象征。扬州大明寺有一“鹤冢”,并有《双鹤铭》石碑。碑文记述的是星悟和尚养了两只鹤,有一只因足疾而死,另一鹤“巡绕哀鸣,绝粒以殉”。星悟和尚将这对鹤埋葬并立碑纪念。《双鹤铭》中写道:“生并栖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搜神记》中讲了一个故事:兰若山里有一对数百年夫妻,化作一对仙鹤,“日夕偶影翔集”。一只不幸死后,另一只常年发出哀鸣,“至今响动岩谷”。这些动人的爱情赞歌,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憾。
    4.中国的丹顶鹤文化现象与亚洲许多国家相通,成为东方文化的一颗明珠
    鹤的文化现象不仅覆盖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滋养了十多亿人构成的中华民族,而且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化息息相通。日本著名歌剧《夕鹤》在中国演出获得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这个歌剧描写一只鹤中箭受伤,被农民与平救起并治好创伤,鹤为了报恩,变作美丽的姑娘阿通嫁给与平,并用自己的羽毛织成光彩夺目的锦缎让与平去卖。后因受奸商教唆,与平逼阿通多织彩锦而且偷窥她拔自己身上的羽毛织布的情景。阿通无法留下,腾空飞去,与平追悔莫及。我到日本去考察时看到,那里有折千纸鹤祈福的习俗,女子结婚的礼服在大红衣底上绣着飞翔的鹤。在阿寒国际丹顶鹤中心所在的钏路市内,桥头雕着鹤,路灯形似鹤,食品以鹤命名,宾馆名为“丹顶鹤之家”,连日本的千元纸币都印有鹤的优美图案,以鹤为题材的明信片、贺年卡、圆镜、折纸、雕塑、绘画、照片等艺术品更是琳琅满目。可以说,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也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我们应该努力使这块瑰宝变得更加璀璨,使这颗明珠更加亮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制作也很美!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子前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美的贴,太漂亮了,音乐淡雅轻松,好贴,欣赏了.谢谢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得不好.望多多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图秋日遐思发过了,查了一下已失链。
鹤的叫声应该是GO-LOLO……
文字介绍很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21:13 , Processed in 0.0915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