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回复: 5
收起左侧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觉中已是人到中年,半世沉浮人间百味尝了不少。昨日黄花落尽,明朝阴晴不晓,感慨人生竞一无所有。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茶,这似乎在人生旅途等候路人的朋友,微笑地走来,一入心怀便难以割舍。
    茶的平和清寂如中年人惯看秋月春风的心境,不再浮躁,不再张扬。细细体会,心灵感悟,这生活的滋味别有一番。有好茶喝是一种福分,清香中一些苦涩,品饮之后芬芳留于齿间,象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使人在清淡中漫想属于自己的心事。查看资料得知,饮茶之风是在中唐以后才在中国普及,初唐和盛唐的人不怎么饮茶。所以李白、杜甫这一仙一圣并没有什么咏茶的名篇留传于世。在我的印象中,李白的诗纯粹是用酒浇出来的。杜甫一生潦倒,只在特大喜事时才敢“白日放歌须纵酒”,他的诗总是凝重如陈年老窖。白居易赶上了茶的时代,有名篇《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留传。那是一个茶会,本来诗人也被邀请,可惜坠马受伤未果,因而遥望胜景“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至其晚年,虽然也喝酒,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分明是品茗的境界了。
    也是在唐朝,茶与佛结缘。汉传佛教有许多禁忌,饮食方面忌酒、忌腥、忌荤……独不忌茶。特别是禅宗更鼓励僧徒饮茶,将茶礼定为沙门必修之事。禅宗有一著名公案为众人所知,就是赵州禅师的“吃茶去”。一人新到禅院,禅师问:“曾到此间吗?”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院主不解:“何以到也吃茶去不到也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或许茶的香苦欲离欲散,欲隐欲现滋味自知,不可言传与佛教的“性空幻有”,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本心”大抵相通吧。所谓“茶禅一味”。
    酒使人放开,茶使人收敛。酒如跳动的火焰燃烧激情,茶似微风的湖面清波涟漪。走过天真的童年,浮躁的青年,步入中年的行列,正是如火年华转向淡泊人生的聚点。中年人有未曾泯灭的治国平天下的豪迈理想,更有感受关怀荡涤尘埃的反朴心态。用酒助燃我们的豪情,以茶抚慰我们的心灵。
    好茶、好天气会带来好心情,然而很好的心情是喝茶的最佳景致。踏春看花、隔窗听语、赏枫望月、围炉候雪……都是喝茶的时节。说到底,喝茶是喝心情。
    中年以后,朋友们或功成名就,或奔波生计。少有闲情,不在天涯亦在天涯。前日股票大跌,昨夜夫妻吵架,今天早上老板的脸色很难看,自己不得提升,儿子没考上重点中学……中年人的烦恼堪称一生之最。且--吃茶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欧阳修的《双井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下面引用由淡月咏梅2005/04/10 06:26pm 发表的内容: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
这首诗不错,只是看了此贴,颇有未入中年不敢喝茶之导!呵呵,小生怕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酒使人放开,茶使人收敛。
很精典的一句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年以后学喝茶




[ra]http://www.lml.com.cn/createsw/music/05040601.mp3[/r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3 17:22 , Processed in 0.0713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