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4|回复: 3
收起左侧

风清荷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清荷秀在 2005/06/02 09:31pm 第 1 次编辑]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翦水凝霜,罪罪似雪,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素称“百果之宗”的梨,在《诗经》中已有记载。《秦风》:“山有苞棣,*有树*。”,就是一种山梨。初时,人们重其果实,咏梨诗大多着笔于“梨”。
  如梁元帝《咏梨》诗:“大谷常流称,南荒本足珍。绿叶已承露,紫实复含津。”周庚信《奉梨》诗:“接枝秋转脆,含消落更香。擎置仙人掌,应添瑞露浆。”紫实含津,瑞露添浆,都是描写梨的美味。后来,人们发现梨是花果兼美,而且梨花具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韵味,淡装素洁,靓艳含香,令人叹为观止。于是,诗人们又转向对梨花的神、气、韵、致的描绘。
  梨花洁白如雪,玉骨冰肌,首先引起了诗人们的遐想。“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把满树梨花比作晶莹的白雪。岑参在一首送别歌中,则从另一个角度把飞雪比作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游以雪喻花,岑参以花喻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花雪,梨花月”,月下梨花,更有一番风韵。“梨花院落溶溶月”。夜色朦胧,星月临空,“云满衣裳月满身”的梨花,清辉漾漾,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偶而有几片落花,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与梨花完全融和在一起了。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怎不令人神驰而陶然怡悦!
  梨花经雨,尤觉抚媚动人。宋孝武帝曾作《梨花赞》,说梨花“弄色于细雨微烟”,恍如“玉人之初浴。”于是,有人在诗中写道:“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妃出浴图。”把雨中梨花,比之为贵妃出浴,这是诡奇而具有神话色彩的想象,但不免过俗。在铺垫环境和渲染气氛时,诗人们常常把月色、暮雨、梨花联系在一起,衬托出一种凄凉的意境。文征明在《梨花》诗中有“粉痕ba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十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的描写,虽觉诗意清新,仍嫌语调低沉。宋人李重元有一首《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
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作者用黄昏时雨打梨花的景象,衬托了一位深怀相思之情的女子的孤寂的心态,气氛显得更为沉闷。唯有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刻意人微,颇感明丽动人。清人陈*子在《花镜》中记载,梨“有红、白二色”,“又夷陵山中,多红梨花,且有千叶者,时司马温公曾作诗赞之”。司马温公的诗未曾见过,欧阳修倒有一首《千叶红梨花》诗,其中说道:“夷陵寂寞千山里,地远气偏时节异。愁烟苦雾少芳菲,野卉恋花斗红紫。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绝艳无人顾。”夷陵即现宜昌市,不知这种高枝绝艳的红梨花如今尚存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荷秀

不错 欣赏了 惜片片不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荷秀

在 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荷秀

风清荷艳。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6 10:13 , Processed in 0.0714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