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0|回复: 33
收起左侧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冰心在 2008/06/27 10:25 第 1 次编辑]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启功(国学大师、书画大师、文物鉴定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刘炳森(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周志高(曾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主编、著名书法理论家)
2001年7月出版的《杨再春书法》,其中刊有杨氏临兰亭序(第三百十五通)。
启功先生是《杨再春书法》最后审定人。此书共集杨氏119幅作品。启功先生审定时,一幅一幅认真阅读。说:“总的感觉真不错,设计也非常好。”并指出要拿掉一幅隶书,说:“这是你的弱项,要拿掉。要充分表现你行书的特点,宁缺勿滥”。读到临兰亭序时说:“这是精品,要保留,还要放大”。
刘炳森先生审校全册清样时,讲到这幅临兰亭序,说:现在很少有人坐下来临写兰亭帖了,大笔一挥多省事呀!写的真好,笔笔到位,不容易呀!我看就是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吧!
周志高先生曾赞说:杨在继承传统方面是楷模,尤其在兰亭上下功夫最大。


(我前曾发过一次杨先生的临兰亭序。当时,有喜欢和赞赏者,也有批评者。
如笔下先生就认为临得“很差”,并说:可是“300多遍”的说法也太玄虚,300多遍,就临成这样,也实在是笨了些。当然这是玩笑了,如果梅心不少感情用事,那么这份鉴赏观点就是很值得怀疑的。
又如董志强先生[dzq6262先生]:300多遍?怎么写成这样第一幅?。。。。还是不临吧!
谁爱怎么评价,那是他的权利。但我至今百思而不得解的是,同一件作品,为何评价如此悬殊?我相信,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诸先生决不会将自己的声誉当儿戏,胡言乱语;我也相信笔、董二先生绝对是严肃认真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认识和看法上如此悬殊差别。我这里不妄加判断。请大家自己去思索吧!)
[wma]http://www.yhsyxx.com/xlyz/xlgw/xlgl/music/ygsd.mp3[/wm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这个贴子最后由笔下人间在 2008/06/27 10:53 第 1 次编辑]

又将我列举出示众了,大有不尊其见不甘休之概。方法还是过去的。就是谁说了什么什么的。启功无人不知,而其谦和的性格更是为人称道,晚年的自我反思批判与人皆我师的品格更教人惊叹。然而谁都知道,这是谦虚,这样一个人,还能说堂堂如杨再春者什么呢?以启功之能,不会看不出杨氏之稚拙。刘炳森也已经去世,他的隶书其实是有贡献的,也喜欢临习欧柳等楷书,此人后来是附政的,记得多次随领导人出访,其社会能力可见一斑。说其“笔笔到位”,可真是让人觉得奇怪。字摆在这里,大家审视罢。随举一枚:那个放大的“兰亭”二字,“兰”内“东”(柬)明显拧曲,且左点过于落下,居然超出门框左竖,这是无论怎样变化也不该有的败处。人还是不要太虚荣了,这不是“怎么说”或“争议”的问题——他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很高兴见到重发帖,多谢楼主辛苦!
重读。还是原看法不变。-----
精彩!刚来贵坛两天,欣赏朋友们的书法。
其中长篇多字书,杨先生的临兰亭,董先生的自书兰亭,吾先生的习急就章,
这三幅字给我印象最深。佩服,学习。
王书兰亭,天成。前人曾有说,即使羲之重书,未必及此。其神髓无第二人可得。
临到杨先生这水平,甚不易,无几十年功底不能到也。
董先生自书兰亭,气韵通畅,用笔、章法都见水平。
吾先生章草急就章,学古而现己意,有朋友赞,古朴温敦,不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冰心在 2008/06/27 13:14 第 1 次编辑]

字摆在这里,大家审视罢。随举一枚:那个放大的“兰亭”二字,“兰”内“东”(柬)明显拧曲,且左点过于落下,居然超出门框左竖,这是无论怎样变化也不该有的败处。----笔下
我现在多少明白一点评价过于悬殊的原因了。关于兰内柬暂不论。
只说左点低于门框左竖,笔下断为明显败笔。可叹!见识少,何以论书?
请看褚遂良临兰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字是要看结构取势的,照杨氏的写法,那的确就是问题所在。我也发现了梅冰心等一些人的评论法:对别人用我的严格批评法,对推许之人则用笼统的模棱两可玄虚的表扬法。还什么知道原因了,原因其实就是你的个人的极端的感情在作怪。也许不曾想到,但事实上已经如此。你再对照两者看看,一样么?你再把杨氏的“心迹双清(大概)”和“精诚所至”几幅再发来,我们逐一来论,大家来看如何?呵呵,真是好笑。你简直把这看成生命了,谁有批评,立刻针对性的发帖,也不知道你的发帖的目的是为了论坛的丰富活跃,还是为了打击报复。呵呵,别这样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呵呵!到底“柬”字一点低于门框左竖是不是“败笔”啊?
转移话题何益!这样的“讨论”打住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下面引用由梅冰心2008/06/27 14:32 发表的内容:
呵呵!到底“柬”字一点低于门框左竖是不是“败笔”啊?
转移话题何益!这样的“讨论”打住吧!
当然是败笔,这也叫转移话题?你所列举的不一样。杨氏的那一竖已经够人看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行家在进行学术讨论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无论谁评论你在某方面怎样了不起,至少你自己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别人说你的好,不可全面照单收下,否则,自己会陷入误区。冰心你也不要在这里声嘶力竭的为杨再春呐喊,这样无济于事,也影响你的形象。师傅,师叔如此水平,难以服众。人写字可以写的不好,但不可当此盛名。文章千古事,写字也一样。否则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这个兰亭两字还是很传统很娟秀的....其他的太小了...正如启功所说,要扩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兰中间一竖明显歪了拧了。当然,只要是杨氏,只要是一列的人,那就这也是对的,好的。艺术这种抽象事物,谁能打得清官司?大家看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兰亭真迹似乎至今未见吧.也不知杨先生临的是那个版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不懂书法,凭自己的感觉来喜欢。~~~~~~~~~~~~~
dzq626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6-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zq626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6-2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这个贴子最后由笔下人间在 2008/06/28 17:53 第 2 次编辑]

我是赞同千兄的意见的,例如所举这个双,这四衡就够看的,想想若是别人这样处理,会是什么结果呢。标准由心,才是评论的根本。“精诚所至”不但写误,其结体难道发者还护短么,那可没意思了。很希望梅先生能回头好好看看,作为那样出名的被大腕赞许的人物,该不该写成这样。难道我们都走眼了?名人不是圣人,名人也未必都是副实的,毛主席的字现在我们都还可以评一评呢,我们还有权利谈谈右军鲁公谁者好呢,怎么到了杨氏就不可以了,就说不得了?这样苦苦支绌有什么用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字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下面引用由dzq62622008/06/28 16:32 发表的内容:
又如董志强先生:300多遍?怎么写成这样的一幅?。。。。还是不临吧!
仍然要说不要拉大旗做虎皮,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把字写好,我承认杨先生兰亭序临的尚可,但是离开字帖竟然写出“心迹双清”和“精诚所至”等, ...
董先生何必咬牙切齿的什么“大旗做虎皮”这种轮着大棒的姿态,请问:您的字就好吗?
感觉您刻薄些了。
想多卖钱,对别人刻薄是万万不行的;要对自己刻薄才行,所谓:克己复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这个贴子最后由石山农在 2008/06/28 22:38 第 1 次编辑]

心迹双清!好字!右略扁宽,左略瘦长,心字有意识倾斜。
就是要打破旧的绝对平衡;打破旧结构那种四平八稳。
一个永远抱着陈旧的观念的人,去看待21世纪新的美学观创作的艺术,
那他也就永远不懂得书法当随时代这一发展观的真谛。于是,看这不惯,看那不行。
如果唐人完全守着晋法,那会有颜真卿、怀素?
如果永远守着唐人之规,又那有宋以意为新切入点的书法发展?
如全都循着前人规范一步一趋,又那有明末季的变法。
不要说谁捧谁,谁维护谁。这不是探讨艺术,到是为封别人之口。
对于艺术(包括书法)认识的分岐,说到底,是一个观念的分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功、刘炳森、周志高评杨再春临兰亭

下面引用由石山农2008/06/28 22:30 发表的内容:
心迹双清!好字!右略扁宽,左略瘦长,就是要打破旧的绝对平衡。
打破旧结构那种四平八稳。
一个永远抱着陈旧的观念的人,去看待21世纪新的美学观创作的艺术,
那他也就永远不懂得书法的真谛。于是,看这不惯, ...
可否把旧标准贴出来,大家欣赏对比学习一下,省得我们这些外行听得云里雾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30 19:34 , Processed in 0.0980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