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琴悦画音在 2003/07/16 01:05pm 第 2 次编辑]
自然之镜 艺术之镜 人生之镜
---- 镜子,照什么
我不知道一个婴儿第一次照镜子会怎么想。 猜想他一定不知道“这”是一个
什么东西。哪知道那就是“自己”。
这个世界 已经是一个有镜子的世界了。因为这是一个必需镜子的世界。以至
于你不能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镜子将会如何。
世界 其实是人类,之所以必需镜子,是因为他生而就有“认识”自己,要知
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的“必需”。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其它东西没有
镜子的根本原因。
国人向来很看重镜子的,这是因为国人很是看重“自己”。 韩非子说“古人
之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之”。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想观到自己的美。所以庄子
说:“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美, 当然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丑。国人“深刻”的传
统是“古已有之”的。所以庄子又说 “至人之用心若镜”。那是在说做人的最高
境界。“用心若镜”,就是这“心”要照出自己与别人的美与丑, 并且客观公正
而墨子却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 镜与人,则知吉
与凶”。这样的境界好象比庄子来得低了一点。不过, 这种会看别人脸色行事的
本领也比较实惠一点。
其实,在国之古哲人那里,镜子,是一个“秩序”与“规则” 的维护者。是
对于有犯规倾向者与已经犯规者的监督与警告。所以,国人向来就有“镜考”“镜
戒”、“镜监”、“鉴定”、“前车之鉴” 这些十分严肃与严厉的与镜子有关的
词。就连写给皇帝看的历史书都叫“资治通鉴”, 看来镜子在国人眼里真是有点
至高无上的样子,都可以用来威胁皇帝老子。
说回到艺术, 在我们这里占据二十世纪整整后半个五十年主流理论地位的就
是从镜子中出来的——“反映论”。
我们是一个“深刻”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诗”的国度。“镜花水月”,多
么的诗意盎然。 镜中之花,这很虚幻,也很艺术。
下面都是与镜子有关的西方绘画名作。用“中国”的眼光来看, 是“反映”
是“镜监”,是“镜花”,还是在这一切之外?
01 雷尼.马格里特(比利时) 错误的镜子
1928年 54*81厘米
眼睛是世界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
但车家提醒你,可想到它也是会犯错误的。
02 德加(法国)舞蹈排练室
1872年 19*27厘米
她周围的同伴对她即将要开始的表演并没有什么兴趣,她们关心的
只是自己正在进行的事。那镜子产生的特别的空间感更让人感受到
了在人群之中——在自己的同伴之中的凄楚的孤独。
03 马奈(法国)恋人游乐园酒巴
1882年 97*130厘米
人世浮华都是“镜中之花”。这就是马奈之所以要在他这一最后的杰
作中把灯红酒绿都放到背景中的镜子里的原因。
04 阿尔诺芬尼的婚礼 82*60厘米
扬.凡.艾克(尼德兰) 1434年
扬.凡.艾克用精湛的画技在背景墙壁上的镜子里绝妙地画上了从背后看
到的情景,其中有画家自己和另一个男人.画家在这里是证婚人,所以,他
在镜子的上方郑重其事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艺术家在历史上第
一次成为真正的目击者,一个不折不扣的目击者”。
05 委拉斯贵支(西班牙)宫娥
1656年 318*276厘米
将国王和王后放在镜子里是有意思的。无论是作为宫廷画家的委拉斯
贵支还是作为宫廷成员的其它人,国王和王后都是他们绝对的、终极
的“镜监”,不管他们在场还是不在场。
06 镜前的小安托瓦涅特.艾贝尔
米勒(法国) 1844年 98*78厘米
一个孩子面对镜子的时候,她不是在“鉴”自己。因为她还不会这样
她还没有这样的世帮故。这时候, 她就象一个成年人面对一个总是
让你陌生的世界一们,总想弄明白到底有哪能些有趣的事可做。
07 乔治.鲁奥(法国) 镜前的妓女
1906年 70*60厘米
她对镜梳妆,是在为她的“工作”作准备。她十分平静,但又是满怀希望
这就是镜子里的她。 而这镜子对于“让”“她”“这样”的“用”的人
又意味着什么。这从画家的笔触和色彩中透出的强烈情绪就可以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