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13|回复: 48
收起左侧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淡月咏梅在 2005/11/28 10:36pm 第 1 次编辑]

禅宗五祖弘忍曾问:“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答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不已的诱惑委实是太多太多了,但弱水三千,只可取一瓢饮,心幡摇荡之际,何妨低眉问禅?比如,去听一听在太阳下袒胸露腹号曰“晒经”的那位禅师严肃的话语:“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话,会干活,会吃饭,有智能者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更珍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两个和尚遇到无法过河的年轻女子请求帮助,师兄毫不犹豫地把女子抱过了河,他们继续赶路。过了好久,师弟忍不住质问他:‘你是出家人,不能近女色,怎么能抱那女子过河呢?’师兄答道:‘我是抱了那女子,但我把她抱过河就放下了,而你却是抱着这女子走了数十里路还不肯放下。’”
这样的小故事相信我们早已经看过不止一遍,并且每次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不过,看归看,笑归笑,看过了笑过了,故事的禅意是否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并体现到日常生活里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过去有个专门制造假面具的人。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拜访他,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脸好象变得较不和善,有一份说不出的冷漠感,于是就问他:
  “你近来有什么不对的吗?你的脸色好象不大对,是不是工作太忙了,还是身体不舒服?”
   “没有呀!”
   “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太相信,没有再说什么,就回家了。
   过了半年,他的朋友再次来访,一见面就说:
   “你的脸色真好,和以前都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没有啊!”他还是这样回答,心里一面盘算着,为什么前后半年,他朋友的问话是这么奇怪呢?我还是我,一点也没变啊!忍不住,他就问朋友说:
  “为什么你半年前和这次问我是不是有事,难道我变了吗?”
  “我只是觉得奇怪,有一次来时看你的脸色,似乎阴沉不友善的样子,而这次又显出和乐而且愉快的模样,我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才这么问的啊!”朋友回答。
  这时他才有所领悟的想起:原来他半年前受顾客的委托,定制一批妖怪的鬼面具,在制作时必须要想象成咬牙切齿、凶狠怒目的样子,这样才能把面具做得惟妙惟肖,如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那凶煞的摸样就呈现到脸上来了,看起来也就阴沉不友善了。而最近刚好受顾客委托,制作一些菩萨面具,心里所想的,都是一些慈眉善目和蔼亲切的面孔,因此脸上就呈现出亲切和善的可爱面相了。
  其实一切景象都是由心所造,不仅面相如此,连一切一切的事物也是如此;一样的月亮,从古至今高高地悬挂在天上,却有着千百种心看着它,所以也呈现出千百种不同的感触。
 心中充满慈祥善心,对万物秉持感恩的人,他的脸上始终是充满和善的,反之,就变成恶魔的脸,这就是由他的心所显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有一个年轻人,满怀着大志到外地经商,经过了三年的奋斗,终于能够有所成就,心里一直梦想着衣锦荣归光耀门楣的景象。不料,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他三年的努力化为灰烬,美梦顿时成为泡影,伤心之余兴起了寻死的念头。
  他想找一个山崖从上面跳下来,结束他这一事无成的一生。到了山崖,他发现已经有一个老人,在山崖上徘徊不决的走着。他好奇的走近问他,独自一个人在此徘徊的原因,那老人告诉他:
  “我本来有一个小康的家庭,一家四口和乐的生活着,不料,几年前自己却生了一种怪病,看尽了名医都束手无策,花尽了家产也没有一点起色,现在为了看好我的病,妻儿们连三餐都都得尽量节省,以筹措我的医药费,我成了家中的累赘,我想如果我死了,他们就可以不必再过这种生活了。”
  听了那老人的话,年轻人的内心感触很多。
  就在此时,不远处有个乞丐,手中提着包一跛一跛兴高采烈的向山上走来。看他的样子,好象趁着日暖时上山来走走玩玩的。那乞丐看见那二人,不介意的在他两的旁边席地坐了下来,一面打开手中所提的包,一面口中念叨:
  “今天天气真好,二位大哥兴致真高,这么早就来游山玩水。
  近身一看才知道,这乞丐不只是缺了一条腿而已,肩膀上还少了一只胳膊,原来那包是绑在他的袖子上的。看了这情形后,那年轻人想了想那老人的情形,再想想自己,心中不禁盘算着:
  “我不过是失去了三年奋斗的结果,但我还年轻,还有机会再来一次,而那老人家,不过只是暂时失去了健康,但他却拥有孝顺的儿女和贤惠的妻子;那乞丐,虽缺胳膊缺腿,无依无靠,却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起他,我们实在是连死的资格都没有。”
  他就对那老人说:“我不想死了!我觉得我们两还不是天下最可怜的人,我们不过是没鞋穿而已,要知道世界上还有的人没脚;没脚的人都不愿意死,没鞋穿的人更没资格去死。”
  老人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迈着脚步和那年轻人一起下山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这个贴子最后由淡月咏梅在 2005/11/28 10:00pm 第 1 次编辑]

记不得在哪个寺院的大殿前,换鞋子的地方,看到了四个字--注意脚下。
  注意脚下,脚下有什么好注意的,地上脏吗?有玻璃?有铁钉?还是有鸡粪?要注意以免弄脏、弄伤了你的玉足!
  想了好久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还是求教于院中的师父吧!师父客气的把我引入大殿先礼了佛后,再详细地告诉我“注意脚下”的含义:
  注意脚下,有三种意思:
  一、佛教的教义--慈悲为怀,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戒杀生。在古代印度,佛制规定出家人都应赤足行路,因为赤足时脚比较敏感也比较柔和,才不至因为不小心误踩了如蚯蚓、青蛙……等的小昆虫,伤害了它们的小生命。
  二、注意脚下,也是佛教惜福、惜物的另一表现,一双鞋穿在脚上,若你能时时注意脚下,不去踩地上的污水烂泥,而且走路小心轻轻放下,除了能使你看起来行为举止稳重端庄外,也可以减少鞋子的磨损,增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还有,当人走得慢时,无形中你的心情和气也会较闲适一些,可以增加你的思虑和保健长生等。
  三、每个人走路脚尖都是向前,也就是说脚尖所指向的方向,也正是你所要走的方向,注意脚下的另一个含义,是指随时随地地注意你的脚步,必须走对方向,时时调整时时纠正,让自己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上,才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去多走不必走的冤路。
  听了师父的一番话,我才知道原来简单的“注意脚下”四个字,竟然有如此深的含义与哲理,今后走路企敢不多加用心--注意脚下。

(慧能大师)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佛陀和难陀一日经过市集,在一个卖鱼人的家门口停下。佛陀对难陀说道:
  “难陀,你到鱼店里,摸一摸铺在鱼下面的茅草。”
  难陀照做后,佛陀问到:
  “你闻闻看,你的手是什么味道。”
  “腥臭!”难陀闻了后回答。
  佛陀说教到:
  “难陀!若人亲近恶知识,交恶友,虽然时间短暂,因为恶业恶习,他是恶名就会远播了。”
  难陀又走到一间花店,佛陀对难陀道:
  “你到花店化一个香袋来。”
  难陀依教到花店化来一个香袋。佛陀再说:
  “你现在把香袋放下,闻闻你的手,看看有什么味。”
   “香气扑鼻!”难陀说到。
  佛陀说教道:
  “若人亲近善知识,交益友,常常向他学习,感染他们的习气,即使不能与他们相同,渐渐的也会有他们的香气,难陀,今后将多与舍利佛、目犍在一起,他们的贤德也会影响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禅宗,初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风格,对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禅的全称是禅那,译为静虑、弃恶。禅的宗旨是通过修定,将诸恶弃除,使心恢复本来的清净,所以名为弃恶。禅是佛教思想的基本,也是佛教的生命。自达摩东来,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得禅宗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佛教的脊梁。
   禅是探究人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如果说,异化的心灵如同荒漠,禅就如同清风甘泉,如当头棒喝,让我们保持着觉醒,让我们迷途知返,导引着我们的心灵进入自由超脱的境界,禅,十分值得我们去探求和寻索。
   禅虽高深,但形式却极为简单。高深的禅理大多蕴涵在一些公案、禅诗和禅理故事中。本书摘录了禅宗从古到今近500则经典故事,配图隽雅,装帧美观。书中每一则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隐含着人生真谛,实为一本觉悟人生的最佳图书。
   佛家有云:日日是好日。读禅的日子,云淡风清,心无挂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禅学故事
兔角牛角:
有个和尚问曹山本寂禅师:“我们这个心就是佛的道理,我不问。但什么是:不是心、不是佛的道理呢?”曹山说:“对于兔角,不用去证明——因为本来就没有;对于牛角,也用不着去证明它——因为本来就有。”——对于禅者来说,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任何“证明”都毫无意义。事物本身远比道理更为明白。“观察”它,“感受”它,不它“印”在心中,比一切语言更为明白。
不被迷惑:
有个和尚问药山禅师:“怎么才能不被各种外部环境所迷惑?”药山禅师说:“外部环境与你何干?它怎么能妨碍你?”这位和尚说:“这正是我弄不懂的地方啊!”药山禅师说:“原来,还是你自己迷惑了自己!”——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困惑、苦恼的根源。说到底,外部的客观环境是永恒不变的,真正困惑我们的是自身的“主观”世界。如何破除它?——放下挂碍,安顿身心。
谁束缚汝:
僧璨召集各级品级的僧众,向他们宣讲正宗佛法。法会中有一个小和尚,才14岁,来礼拜僧璨禅师,并问禅师说:“什么是佛心?”禅师答到:“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说:“我如今无心。”禅师说:“既然你没有心,难道佛就有心吗?”小和尚又问:“请师傅教我解脱束缚之法。”禅师问:“谁束缚着你?”小和尚说:“没有谁来束缚我。”禅师说:“既然没有人来束缚你,这便是解脱。”小和尚立即大悟。——能束缚我们的,只有自己;能解脱我们的,也只有自己。
道在目前:
   有一僧人问惟宽禅师:“道在何处?”惟宽禅师说:“就在眼前。”僧人又问:“我怎么看不见?”禅师说:“你因为有‘我’的缘故,首页看不见。”僧人又问:“因为我有‘我’的缘故,看不见‘道’,那么和尚不是否看得见?”禅师答:“有‘你’有‘我’,更看不见了。”僧人不悟,又问:“如果没有‘我’、没有‘我’,是否看得见?”禅师答:“没有‘你’、没有‘我’,谁还去追求看见呢?”——执迷于‘你’、‘我’,是悟的障碍执迷于‘无’、‘见’,也同样是障碍。真‘无见’,乃能‘自见’也。
恐污染:
大慧禅师问一僧人:“道不用参修,但不能污染。那么,什么是不污染的道?”僧人回答:“我不敢说。”禅师问:“你为什么不敢说?”僧人说:“恐怕污染了道。”禅师于是高喊:“侍者,快拿扫帚来!”僧人茫然不知所措,禅师便将他打了出去。——恐怕污染,即是执著于‘怕’,本身就是妄念、是污染,故遭禅师斥喝棒打。
自看自静: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禅师问:“干什么?”僧人回答:“探寻清静。”禅师问:“探者何人?清静又为何物?”该僧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僧人听后,当即大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这个贴子最后由淡月咏梅在 2006/04/05 07:55am 第 3 次编辑]


<TABLE borderColor=&#35;f87800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30 width="90%" bgColor=&#35;fffaf0 border=5>
<TBODY>
<TR>
<TD align=middle><BR><IMG src="http://bbs.77cha.com/UploadFile/2005-2/20052620011453.gif"><BR>
<><FONT color=&#35;f87800><BR><BR>无心是道
僧问沩山:何为道?
答:无心是道。
僧惭:未解也。
答:何不识未解者矣?!
再惭曰:未解者何人?
沩山正色曰:非旁者,汝心也!
落空了不行,还要把这个空的境界也空掉。方能契合真如理体。
空,再把空也空了。那是什么?如也!
如非虚无,而是空有一如,生死一如,梦醒一如,虚实一如。诸君会么?
<BR><BR></FONT></P></TD></TR></TBODY></TABLE><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和尚是可以放下的,也可以说是必须放下的。不过要是老公可就不能放下了。而是要象另外那个小和尚一样,一直抱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9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先收藏,再细品……*^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下面引用由混帖的懒鬼2005/11/28 11:59pm 发表的内容:
和尚是可以放下的,也可以说是必须放下的。不过要是老公可就不能放下了。而是要象另外那个小和尚一样,一直抱着。~
参禅的道理,就是用来破除我们的执著、痴心、嗔心。
“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欢迎新朋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下面引用由云在天水在瓶2005/11/29 00:40am 发表的内容:
先收藏,再细品……*^_^*
云水姐姐好!
我看过你编辑的心灵鸡汤系列,本来想跟在你贴子的后面,怕乱了姐姐的版面,就在这发了~
闲来读读还是有收获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台湾慈济世界的证严法师所写《静思语》的节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这个贴子最后由淡月咏梅在 2005/11/29 08:44am 第 2 次编辑]

<TABLE borderColor=#f87800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30 width="90%" bgColor=#fffaf0 border=5>
<TBODY>
<TR>
<TD align=middle><BR><IMG src="http://bbs.77cha.com/UploadFile/2005-2/2005262077440.gif"><BR><EMBED style="FILTER: gray()" src=http://media.flamesky.com/ape1/ape4/ReturntoOriginality.WMA width=0 height=0 type=audio/mpeg ShowStatusBar="1" volume="0" autostart="true" loop="true"> <BR>
<><FONT color=#f87800>
舍得舍得,寓意深刻,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欲求有得,先学施舍。
<><IMG src="http://bbs.77cha.com/UploadFile/2005-2/200526195941216.gif"><BR>
<><FONT color=#f87800><BR><BR>
世间之事,求之则不得,
不求却得之,故而不得求之。
<BR><BR></FONT></P></TD></TR></TBODY></TABLE><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3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下面引用由淡月咏梅2005/11/29 08:25am 发表的内容:
云水姐姐好!
我看过你编辑的心灵鸡汤系列,本来想跟在你贴子的后面,怕乱了姐姐的版面,就在这发了~
闲来读读还是有收获的~~
:)
呵呵~~~~~~~~~~~~~~
没关系的*^_^*
云水还没有时间搬过来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3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这禅,如何能参得透?参透了,我们也就成佛了.
台湾慈济世界的证严法师所写《静思语》的节录 ,非常有益,,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闲来读读,一定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曾有人赐我四个字:明心见性!可以不断把它拆开重组,当你能组成越多,你对禅的悟性就越高了!谢谢咏梅的好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的禅----------转自博客

真是好帖子!我一向不参佛,也觉得心中有佛了.一向不懂禅,也觉得禅在心中.
舍得,舍得,原本来时空空,去了又空空,还有什么不舍得的?
心无挂碍,问心无愧,与人为善,对人微笑,一切都简简单单,平平凡凡.随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16 06:32 , Processed in 0.092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