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1|回复: 22
收起左侧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枯死的树在 2007/06/07 18:40 第 1 次编辑]

民女缇萦跪拦皇帝,改变了大汉刑津
因为淳于意曾经当过太仓县令,按照规定,他应该到当时的京都长安去受刑。
临行前,他的5个女儿号啕大哭,淳于意伤心地说:“可惜我生女不生男,在关键的时刻,没有一个帮助我的晚辈了!”
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这话,既悲痛又不服气,她要求随父亲一同去长安,像一个男孩子那样,为父亲受过。
父亲不同意,临淄到长安千里迢迢,一个姑娘家跟随在路上还不知会有多少艰难,差解怕麻烦也不让她去。
缇萦以死相求,差解怕闹出人命来,只好带她前往。
一路上,缇萦反复思索,并写好上书皇帝的状纸。
然而,这个只有15岁的乡间女孩到长安后,在繁华的大都市面前立即觉得手足无措,投诉无门。终于有好心的官差告诉她,最近皇帝会外出打猎。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皇帝出猎,必定是车骑络绎,旌旗蔽空,随从如云,行动如风驰电掣。一个弱女子要想犯颜拦驾上书,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另外,犯颜一定会惊扰圣驾,拦驾更是绊阻皇帝车骑前进,其后果就是杀头抄家,倘若犯颜当时被认为是刺客,立即格杀。但为了上书救父,缇萦抱定一死的决心,她最后选定在灞桥跪拦皇车。
这是一个秋意萧瑟的清晨,衣衫单薄的缇萦跪在大路中间,双手高举书状,静等皇帝车骑到来,这场面很有些悲壮……远处尘土飞扬,皇帝车骑终于出现。看到跪在路间的缇萦,皇家兵士像拎小鸡一样,把瘦小的缇萦押到皇帝跟前。
汉文帝刘恒看到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弱女子,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吩咐左右接过她的书状,并不许为难她。文帝刘恒接过状纸,见状纸上写道: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人为官家奴婢,愿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阅罢书状,文帝刘恒看着眼前这个凄苦无助、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营救父亲,竟然冒死上书,被缇萦的这种胆识与孝心所感动……于是,文帝刘恒当场赦免缇萦父亲的刑罪。并在第二天就下了免除肉刑的诏书: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肽,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淳于意即被赦免罪刑,真是喜出望外,父女双双叩谢恩典以后,便欢天喜地相偕返回了临淄。
缇萦冒死跪拦皇车,上书救父的孝行,从此广传天下,留下千古美名。

淳于意墓前的文物碎片

淳于意墓前的文物碎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笨啊,把照片在QQ里用截图发一次就可以缩小很多,就能直接发到贴子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这个贴子最后由枯死的树在 2007/06/07 18:46 第 2 次编辑]


淳于意墓前的盗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你发的图片都看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这个贴子最后由枯死的树在 2007/06/07 18:49 第 1 次编辑]


我在淳于幕发现的东西,应该是陪葬物品,显然有人工雕凿的痕迹,半圆形,不知道是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这个贴子最后由枯死的树在 2007/06/07 18:56 第 1 次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6楼的也是文物发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1-27 09: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6-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6>【轻松灌水】</a>转移过来的!

    -=-=-=- 以下内容由 戒痕2007年06月07日 19:04 时添加 -=-=-=-

    经楼主要求,转移至此。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盗墓留下的痕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早地上到处散落着西汉时期的陶瓷碎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早地上到处散落着西汉时期的陶瓷碎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青花磁碎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淳于意墓位泰安市满庄镇南淳于村西北250米处,高约10米,周长100米,北依群山,东临时源,风景宜人。淳于意是西汉临淄人,精通医术,和华佗、张仲景齐名,被称为汉代三大医学家。他曾担任过齐国太仓长,世称太仓公。他先后向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名医学习,医术大进。他为人治病不依贫贱富贵,只看病情轻重缓急,多次拒绝富豪权贵们让他担任私人医生的要求,被罗织罪名押解长安受截去一肢的 “肉刑”。他的第五个女儿缇萦随行长安并上书皇帝,愿意以身入宫赎父罪,辞哀情切。当政的汉文帝很受感动,不仅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而且在全国废除了残酷的肉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淳于意的25例医案,世称“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历。史学家班固有一首咏缇萦诗云: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至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把墓扒开,让我们看看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淳于意墓找到的一枚汉朝的五珠钱(以清晰,但字体模糊)大家帮忙鉴定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9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哇。。。。。真的哦。。。。。最近看玄幻小说多,
    看见盗洞就联想到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跟着枯树的脚步走。。。。。学习了
    在我们上林湖边也有个越窑遗址,林湖越窑遗址已发现有古窑址200余处,烧造历史自东汉至宋,晚唐、五代、北宋初期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上林湖作为越窑的中心产地,朝廷先后在此设立“贡窑”和“置官监窑”,大量烧制“秘色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这些都是民族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1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考古发现

    好好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14 19:36 , Processed in 0.094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