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野惮在 2005/06/14 10:29pm 第 1 次编辑]
他们叫我做的,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帮帮我哈。。谢谢!!
政治
一、填空题
1.200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 ) 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的制度。要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在全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全军的意志的力量凝聚到履行( )、完成新任务的具体实践中。
2.2004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 ( ) 条例》,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
3.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5万亿美元,由2003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 ) 位。
4.2004年10月29日,欧盟及其25个成员国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欧盟历史上第一部 ( )条约。
5.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即 ( ) 的关系问题。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即 ( ) 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一定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没有脱离共性的个性。
7.按照实践的目的,可以把实践概括为三种基本形式,即( ) 、( ) 和科学实验。
8.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 ( )为主体,一是 ( ) 。
9.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先进成果,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把这一思想概括为“古为今用、( )”的方针。
10.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是 ( ) ,它是制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11.战争的历史进程已经证明,新的科学技术,产生新的武器装备,开辟新的作战方式,培育新的军事思想,往往成为军事领域爆发新的革命的 ( ) 。
1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 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 )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选择题
1.2004年12月下旬,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 ( )
(A)《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B)《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C)《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2.2004年9 月15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纪念: ( )
(A)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
(B)全国总工会成立50周年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
3.2004年10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后共同对中外记者发表讲话,宣布中俄双方签署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标志着,中俄边界线走向已经: ( )
(A)基本确定 (B)准备确定(C)全部确定
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即认为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摹本”或“影子”,这一思想属于:( A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5.人们常说:“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过后不再来”。这句话说明了:( A )
(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三维性(C)空间的广延性
6.唯物辨证法认为,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关系的因素之间的联系称为: ( B )
(A)偶然联系(B)必然联系(C)非本质联系
7.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一观点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 B )
(A)唯物论(B)辨证论(C)认识论
8.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趋势,这就是: ( )
(A)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
(B)阶级斗争是推动任何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9.为了更好地实施“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重点带动全局、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思想。他强调:()
(A)要把农业摆在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首位
(B)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首位
(C)要把加工工业摆在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首位
10.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由:()
(A)发达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决定的
(B)国家间的战争决定的
(C)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
1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A)指导性计划来实现的(B)价格的引导来实现
(C)经济法规的制约来实现的
12.我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以:()
(A)维护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为基础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保护世界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基础
13.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作为军队改革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是:()
(A)提高战斗力(B)增加先进武器装备的数量
(C)大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14.我军精神支柱的核心之点是:()
(A)严格的组织纪律
(B)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C)高度的科学文化素质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关键是:()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