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FF00FF]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西方的情人节,又称Saint Valentine';s Day,很美好也浪漫。在这个节日里,情人们之间相互赠送礼品。玫瑰、巧克力、红酒、情人套餐,这些都成了情人节的代言人。2月14日,这是所有花店、时装店、礼品店、西餐厅、酒吧和电影院的节日。
中国本没有专门的情人节。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近年来人们过西方情人节的人逐年增多。中国的商家也因此而受益非浅。为了近一步创造商业利润,七夕也被商家炒作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商业的发展,并由此带来更多的商机。但据考证:七夕并非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它首先来源于一个有关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相传,古时候,人间牛郎与天上织女相爱并生有一对子女,王母获悉,大怒,把织女带回天庭。牛郎追逐而去,王母用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出现一条滔天银河,阻挡了牛郎的去路。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情感动天地,于是,王母娘娘准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在这一天里,喜鹊为他们搭桥。
从这里,我们知道七夕并非一个吉利的日子,它没有百年好合的意思。因此与情人节的意义不相吻合。它也不浪漫、美好、温情,相反是带着一种悲剧色彩的。就连数字"七"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俗。双为吉数,奇为不吉利之数字。
再者,史料记载,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有关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的应节食品,各地风俗不同, 以“巧果” 和“花瓜”最为出名。最普遍的庆祝活动,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在七夕不仅可以乞巧,也可以乞富,乞寿,乞子,但只能乞求一个,不能三者兼得。由于大多跟女红劳作有关,所以又叫“女儿节”。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到,七夕并非中国的情人节。它只是商家的炒作而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文化的贯通,我们国人已经非常地习惯于西方的情人节。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再度把七夕炒作为中国的情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