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饮食男女(4.22更新到七,豆腐)
[这个贴子最后由盲剑客在 2008/04/22 11:58 第 1 次编辑]
川菜三(辣子鸡)
鸡,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鸟。――《说文》,老夫今日且来做鸡。注意,老夫所做之鸡和上海四马路上穿旗袍的摩登女做鸡是不同的。鸡妓音类而别称,这个别称的由来偶没考证过,不过想想应该是在明清时候出现的,至于原因,老夫愿求之达人解惑。
鸡有很多种,有石崎,三黄,芦花,乌骨,藏雪等,移民来的有洛克,名古屋等,这里老夫所说的鸡当然不是指四马路上和现在美容院的。做的方法有煎炸蒸煮炖烧炒烤等,基本上你所能想出来的手段都可以用在鸡身上。“食菽与鸡。”《礼记·月令》吃鸡的历史有好事者考证4000年矣,花样之多就不赘述了,川人嗜辣,比较出名的做法就是辣子鸡。
洪春说改革就是一盘辣子鸡,老夫想象力缺乏,想了很久,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一头雾水,估计他的原意是不改革搞活,不把“人”这个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从固定的、千年恒古不变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中解放出来,恐怕辣子鸡至今还只能在西南一隅孤芳自赏,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北的子民,怎能饱此口福?
辣子鸡是川菜中的当家花旦,基本上就是川菜中的梅艳芳。别的菜主角总是站在明显的位置,一目了然,宛如超级明星登场;辣子鸡却是众里寻它千百度,它却在辣椒深处。有鸡的味道张扬而无鸡的孤芳自赏,有辣椒的激情而无辣椒的火热,于热烈中有一种内敛孤傲的气质,不羁中又掺杂了几丝风情,本以为只是火暴绚烂却一直带着百变多彩的芳华到了最后。
一盘辣子鸡就是鸡和辣子的共舞,男女主角在盘中的配合要顺畅优美,缠绵妩媚,变化多端同时又灵巧轻盈,让人具备食欲的同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人文精神上的价值。
此菜用料特别讲究,主料一定选用家养土仔从没有过性生活的童子公鸡现杀现烹,以保持其鲜嫩肥美。铁匠在阳台养的那种本来就可以,可惜他那些都是母鸡,还过了性生活的,连少女鸡都算不上。友情建议铁匠少吃几个蛋蛋,自己孵化几个好男儿出来。女主角非川产二金条辣椒、川产茂汶花椒不用,其他的再怎样潜规则黑幕也不能入选。这样烹出的菜品,才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麻辣酥香,鲜嫩化渣,有成为梅艳芳菲的潜质。
将活土仔公鸡宰杀后,去内脏洗净,斩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鸡肉要剁得小,入味才深,所以只要耐心够好,切更小偶也不反对。油烧五六成热时,下干红椒节炸至棕红色,这是比较重要的环节。炸太少,辣椒就会很辣,很刺人,太狠,就有可能糊,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都说:对待不听话的人 ‘要油炸,要火烧。但不能炸糊了烧焦了。’
然后放入鸡块、花椒;待鸡熟酥时下入红酱油,继续翻炒,下入味精,炒转起锅,用漏瓢滤去油后,装入盘中,撒上熟白芝麻、葱花即成。工艺环节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做鸡嘛,当然不需要太多文化,太复杂的话就去当白骨精了。
此菜中各类角色戏份多少,完全取决于导演。偶见过比较离谱的是有回去重庆南山吃的,盘子里辣椒成山,一群汉子扒来扒去,也没找着几块鸡,同行的一山东胖子感慨:登泰山而小天下,上南山而小鸡鸡。
他是北方人,且久历梁山好汉熏陶,讲究大块吃肉。其实吃辣子鸡最美妙不过的是在一层红艳艳的辣椒里找到最后几粒鸡肉,有夺宝奇兵的意思在里头。上下而求索半天,终于找到一颗珍珠样的鸡肉,沉醉于那一缕柔弱鲜嫩之中,麻辣酥香从舌根深处向整个口腔缓缓地弥漫开去,微微地泛出一丝遥远悠长的辣味。于刺激火暴中寻觅到充满浪漫情怀的风情,岂不是一部风月无边的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