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5-14 14:37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学诗体会
▲所谓起承转合最能体现在绝句里。第一句“起”,第二句要紧跟第一句的意思谓之“承”,第三句要生发出更深一层的联想谓之“转”,第四句要把一、二句和第三句的意思归纳起来所以叫做“合”。由此可见第一句要“起”得好,第二句要“承”得紧,第三句要拓得开,第四句要收得住。
▲诗宁可平白,切忌生造。平白之词,起自初学者而归结于成熟者。初学者,语言平白如话,但意境浅;后渐追求词句华丽对仗工整;又后追求意境而语言复归自然;当然那已经是经过几个轮回,平白相同,意义已经高出一个境界了。诗,以平白始,以平白终。
▲诗词总在说和描之间。全说是白话,不是诗词;全描,是图画也不是诗词;穿穿插插 忽情忽景,忽说忽描,形成一个和谐的意境就好。
▲意象,就是用形象的辞藻来表达某种意思。前人大致有因象生意、因意生象和意象兼具等表现手法。说得浅显点,就是比喻(包括明喻、借喻和暗喻)在诗词中的巧妙运用。
▲诗词在于抒发性情。为赋新诗强说愁虽然也给人一种字面的美感,但总不是自然的好。若能在抒发性情的同时把语汇和声调也尽量安排得与作品的的主题情调一致,这样感染力会更加强烈些。
▲写诗重在意境,读诗重在心境。语言的运用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代精神。单纯追求古代语言反为不美。诗词虽盛于唐宋,但后人也在不断发展多有华章,而且风格各殊不必强求,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必能令人有所脾益。
▲诗在于情,无情则无诗。就是诗三百也都是以情入诗的。诗的真谛在于以情感人。其他都是细节问题。古人的杰作流传到今都是好东西但也不是现代的东西,好在哪里?是抒写心情还是协律?是用古词使人难懂还是连篇白话让三岁的小儿都能看明白?看一下唐代的"静夜思"吧。
▲诗当以意境美为主。诗境词句俱美者,其上;意境美者词句不美而美,其中;雕琢词句而失意者,其下。
▲诗的艺术,就是把读者一步一步引进一个意境;但每一个意境既是连续的又不是死板的,象游历名山大川移步换景,象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波澜迭起。
▲诗者,首炼意,次炼句,次炼词。意在立新句在自然。过则失。炼词过则造语生硬,炼句过则语法不协,炼意过则意境全无。
▲炼字过,签语然。择字者,非择其冷僻而择其熟知也;炼词者,非炼其艰涩而炼其易明也。诗在明人而词在达意,若诗不达意,又炼词句何?
▲诗可以小而有意,但不可大而无实。小而有意者,精致;大而无实者,浮华。
▲文辞平易而意境深远者,得诗道。
▲诗的语言在于协调。诗固不宜口语,但一意追求典故或者一意追求古语法,今人读来未免干燥枯涩。若真正之古语法,则古汉语大家能理解之;若一般诗词语言,则一般诗词爱好者能理解之,若以现代语词入诗,则现代读者能理解之;忽古忽今,古今夹杂,则众皆茫然矣,尤其应避免之。譬如一身打扮,上戴汉冠,下着明袍,腰系金利来皮带,足登红蜻蜓皮鞋,则欣赏者愈鲜矣。
▲诗犹如人;唐诗如唐人,宋诗如宋人,明诗如明人,清诗如清人,清季民元之诗则如清季民元之人,今人诗词也应如今天时代之人。
▲诗在于意,修辞是为了表达诗意。要为诗意而追求修辞,不要刻意追求修辞而含糊诗意。准确的表达诗意是求本,单纯的追求修辞是求末。舍本求末,似不可取。
▲或许文学作品的理解性在于环环相扣;前面的(小说的章节、散文的段落、诗词的词句或者电影的镜头切换)总在为后面作铺垫,后面则总是前面的自然延伸;或许这种前后铺垫延伸有时可以跳跃可以逆转,但跳跃的时空还是有所约定不能超出联想极限,就象书法家常用的一句话,叫做“笔断意连”。如果超越了,就象不能回来的风筝----断线了。
▲诗词虽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别,但我必在其中。大千世界,意象恒河沙数,凭人剪裁而已。
▲诗不同于词;词可以露,诗适宜藏;词在露中藏,诗在藏中露。此诗与词之区别也。
▲所谓现代格律诗词,在既遵守但不拘泥.虽稍出但能尽意者为佳。
▲诗词体裁小而容量大,语言简而含义广,既要思维清晰脉络清楚又要辞藻得体表白简练,写景要寓情,言情要合景,说事要含理,用典要无痕,一字一词都富含文学色彩。吹毛求疵,亦必要也。
▲诗使人联想无穷。既有联想,则有感想评论之属。能引发人抒发感想评论者,也属好诗之列。读后不置一喙无感想者,则败矣。
▲一首诗到了既无好句可挑又无败笔可寻时,就可以说是好诗了。
▲如何使28个字字字都有既独立又连贯的含义,不浪费一个字符,在规定的格式内尽量表达最多的信息,是绝句的基本要求也是绝句的最高追求,同时也应该是现代旧体诗词爱好者追求。
▲纯写景的诗要以情为主线,以情驭景则景在情中,为景而景则景不达情。
▲全篇都写景的诗作,不但要有层次感,而且要在句里行间穿插一点人的影子,不然,读者读后不见诗魂,一片茫然
▲景物之诗泛泛皆是,要写出特色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者,天下风光,大同小异,人云亦云,难捕捉其特色也;易者,天下风光,大同小异,但要在一二处细心体会炼字造句,锻造出区别于别处的有特色的一二词句即可。
▲任何景象的运用都为了表达、烘托或强调主题,散漫了就景不达意;剪裁景物一定要服从主题。
▲列举几种现象,然后归纳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以事喻理”诗的必要程式。这相当于论文。
▲竹枝词是古代依照七绝的格律、参照民歌的立意、语言而撰写的文人诗词,它既具有民歌的特点又同时具有文人诗词的特点,两者不可偏废。
▲说情怀的诗最好不是“无题”。无题,或者类似于无题(多以首句首两字为题,也有取其中一句或者另拟一句的,民歌多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自己定的,一种是后人加的。通常认为,无题诗大多是文人学习和提升民歌爱情题材,它的表意功能有一定局限性。说情怀者应点题,即使“书怀”、“述怀”二字也可。发表一个作品,其目的就是让读者理解;内容比较隐藏的,最好利用题目的点题功能;搞得太隐晦,象猜谜语一样,也非诗之正道。
▲写律诗的一般过程是:首联叙述缘起,用语要平常浅显,不要刻意,能说明就好。二联写见闻,要求用语精致,对仗工整。三联从外观见闻进入深层抒发,把景和情巧妙的联系起来融合在一起。结联综括,手法众多,总之是不但进一步深化主题,而且要结得韵味悠长耐人寻想。
▲学诗先在阅读而后在练笔。读诗多则见解多,见解多则意在笔先矣;练习多则体会多,体会多提纲挈领细枝末节面面周全照应关合矣。
▲字里行间不宜跟得太紧。意思要集中,所谓围绕主题也;景象要放开,所谓联想思维也。
▲力求字面工整。这有其华丽典雅的一面,但若强求,也容易造成牵强,失去自然韵味。
▲一首诗吟咏已成,自己要改甚难;但经高人一语,即可点石成金。好象下棋,局中人千思不得良策,经高人一点,如雨霁云开见日貌。
▲前人说:五绝难于七绝,诚至言。要么飞来之意,一气呵成;要么深思熟虑,凝练至极。试想,要在短短20字里,有景有情,何其难也。。
▲诗歌是一个百花齐放万卉争艳的文学园地,前人开垦了这个园地的一角,还留着极大的荒芜等待后人去发现、开垦、栽培、繁茂。按理说,继承是次要的,发展是首要的;继承只是复旧,发展才是创新;但也可以说,发展是重要的,继承是必要的,只有继承才有发展。跳高要一厘米一厘米的递增,跳远要一公分一公分的增加,跑步要一秒钟一秒钟的递减,若过高过远过快,则惊为天人反为不美,何妨语词的组合、运用、表意功能都有认识上的惰性,滞后了人曰“似曾相识”超前了人曰“不可思议”。诗歌是一种适合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形式,缓不可滞后急不可超前,立意要超前人而语言不可立新,旧皮袋装新酒旧语言说新意,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按平水韵写古体诗词只是遵守和保持原来的习惯而已;若按诗歌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是押韵这点而言,改革势必发生。
▲汉家语音,变化多多。秦汉唐末,宋元明清,从全国来说多次少数民族与汉语音融会贯通,从某一地方语言来说也是随着地方官话的变迁而变迁。音韵者。随时代而变通也。今天之写诗词者,恪守古韵而不知变通者,死。
▲旧体形式新诗思维,是“旧皮袋装新酒,是新旧诗词的“数学交集”,是一种“边缘体”。值得尝试和探讨。
▲任何事物的突破,都有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从传统诗词来说,渐变意味着"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当然这种创新有许多人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当某些新鲜因素为大多数人们所认可并得到大量应用时,一种新的诗词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诗坛上许多争论性的话题或许就是产生新格律诗的前夜。一种失去生命力的文学形式总将被另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学形式所替代,这好象电风扇替代旧式扇子、煤气灶替代旧式灶具、自来水替代旧时井水一样自然。争论还将继续,变革不可避免,只是有待时日。这里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大肆争论,大打口水战,这是急先锋的态度;一种是在默默的创新,这是实干家的态度;一种是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又在总结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这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态度,新诗词的领袖将在他们中间出现。抱旧者将在旧的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创新者将在新的历史上有一席之地。新旧交替,变化提升,大势所趋。
▲有些作者不受通常的韵律限制。这有他自己的见解。作为网上诗友,可以阅读、提醒、评论,但不能也没必要硬要别人接受某种格律。目前为大家所承袭的诗词格律,一是前人的约定俗成,二在当时有其实用意义所以也有其时代属性。时至今天,想改变一下也未尝不可。问题是如何改变才能为绝大多数旧体诗词爱好者所共同认可。有许多人在尝试着。读者可以支持,可以反对,可以中立观望,但过多的指责似乎并不适宜。出新者要考虑无旧则无新、新旧连贯衔接的常理;守旧者也要认识今日之旧乃当时之新、今日之新亦他年之旧的历史观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话得说回来,我们不参与也罢,何必呢。这是加法与乘法、乘法与乘方,再说下去就是古体诗词与现代观念的函数、微积分的简单问题,什么建筑不是在前人殿堂的基础上发展、什么音乐不是在前人的咿呀声中发展,什么理念不是在保留前人的基础上更新;舍弃前人而有后人、没有爹娘而有子女,这样割裂传统与现实的理论谁能赞同呢。改革是必要的,也是自然形成的,刻意反而不好;到所有的条件具备时,改革自然而然会发生;拖后腿固然不好,激进派也是枉费心力;道法自然,无为而有为;现代诗词的实验家们正在努力着,他们不说空话,不打口水战,用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论,然后改进、提高...叫嚣者是马前卒,默默无闻者才是他们的统帅。
[ 本帖最后由 江南春绿 于 2008-8-10 14: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