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0|回复: 14
收起左侧

[ZT]汉中概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东方未明在 2005/11/24 10:59am 第 1 次编辑]

汉中概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3年有3721190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夏商周代境内有褒国,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有众多的西汉、三国、南宋古战场遗迹;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经济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56.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70.1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9%。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有飞机制造、机械、机床、汽车制造、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200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1亿元,增长22%。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富庶的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汉中交通、通讯网络形成。现已构成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体系,有宝成、阳安、襄渝三条铁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108和316、210国道公路穿过市境,2003年西汉高速公路勉宁段通车。全市99%的乡镇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汉中火车客运可直达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达西安。国际程控电话全市开通,宽带网通向世界各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地理位置
      汉中市是陕西省辖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即大巴山西段),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即汉中盆地);北与宝鸡市的凤县、太白县及西安市的周至县毗连,东与安康的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和紫阳县接壤,南与四川省的青川县、广元市、旺苍县、南江县、通江县和万源县相连,西与甘肃省的徽县、成县、康县及武都县相邻;介于东经105°30′50″~108°16′45″和北纬 32°08′54″~33°53′16″之间,东西最长258.6公里,南北最宽192.9公里,幅员面积272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活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它较高的山峰有佛坪县光头山2838米、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勉县光头山2606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南部米仓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又称巴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县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全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仅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20公里,汉台区附近最宽达25~30公里;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 57.0%), 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国土
县 区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合计      27246                  136.6
汉台区      556                  993.2
南郑县     2849                        189.2
城固县     2265                        222.5
洋 县     3206                        137.2
西乡县     3204                        125.0
勉 县     2406                        175.4
宁强县     3243                        102.7
略阳县     2831                         71.5
镇巴县     3437                         80.1
留坝县     1970                         23.5
佛坪县     1279                         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资源
【矿产资源】 汉中市位于秦岭褶皱系与南部扬子准地台间的松藩—甘孜褶皱带的结合部。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伴有多期次的火山喷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种类齐全。截止2003年,已发现矿产92种,产地1000余处。其中,有大中型矿床的矿产33种,产地120余处。已探明储量的有60种,产地289处。其中,位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锰矿、石膏矿、石棉矿、石英岩矿、大理石矿和蛇纹石矿。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有铁矿、铜矿、镍矿、钴矿、锌矿、金矿、硫铁矿和磷矿等25种。区内矿产,尤其是金属矿产,多集中分布于西部的勉略宁地区,目前开发程度较高。非金属矿产,以石膏、石英岩和石材为主,则多集中分布于汉台区、留坝县、南郑县和西乡县,开发潜力较大。全市年产矿石量约1200万吨左右,采矿业年产值4.5亿元左右。截止2003年有矿山企业425个,其中:全民23个,集体211个,股份制7个,联营109个,有限责任公司15个,合资2个,其他58个。
(李志民)
【森林资源】 截止2003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9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31.2万公顷,疏林地1.2万公顷,灌木林地28.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2万公顷,无林地27.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16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 48.42%。人均占有林地0.53公顷,人均蓄积量22.7立方米,年生长量260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汉中有六大森林植物区系: (1)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主要有:银杏、杉木、粗榧、铁杉、侧柏、柏木及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珙桐科、木樨科、豆科、桦木科、杨柳科、楝科、椴木科、漆树科等和竹亚科等树种成分。(2)马来亚植物区系,主要有:桑科、苦木科、含羞草科、梧桐科、夹竹桃科、棕榈科、大戟科等。(3)北美植物区系,主要有:山核桃、檫木、鹅掌楸。 (4)华中植物区系,主要有:岩栎、刺叶栎、冬青、大果冬青、领春木、水青冈、厚朴、枫、杏等。(5)华西植物区系,主要有:华山松、锐齿栎、铁橿子、峨嵋蔷薇等。(6)华山植物区系,主要有:油松、辽东栎、坚桦、槲栎等优势树种及伴生的毛樱桃、花楸、胡枝子等灌木树种。经调查,汉中已查明植物有2942种,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等7门282科1160属,种类丰富。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种958属2564种,分别占全国科的57%,属的32.6%,种的10.6%,比陕西省原调查的种子植物多13种、75属。
【野生动物资源】 全市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40多种,鱼类109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有:朱鹮(红鹤)、大熊猫、金丝猴、云豹(荷叶豹、乌云豹、龟文豹)、豹(金钱豹)、虎、羚牛(白羊、金毛扭角羚)、金雕、白肩雕、大鸨等10余种;二级野生动物有:猕猴(黄猴)、豺(红狼、豺狗)、黑熊、小熊猫(九节狼)、黄喉貂、水獭(水狗、水猫)、大灵猫(九节狸、麝香猫)、小灵猫(七节狸、香猫、笔猫)、猞猁、金猫(原猫、狸猫、芝麻豹、红春豹)、鬣羚(苏门羚、明鬃羊、山驴)、斑羚(麻羊、青羊)、岩羊、白琵鹭、大天鹅、鸳鸯、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大鵟、毛脚鵟、灰脸鵟鹰、秃鹫、白尾鹞(鹞子)、鸢、红脚隼、红隼、血雉(松花鸡)、红腹角雉、勺鸡(呱啦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金鸡)、蓑羽鹤、红翅绿鸠、红角鸮、领角鸮、普通雕鸮、斑头鸺鹠、鹰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长耳鸮(猫头鹰)、短耳鸮、大鲵(娃娃鱼)、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等40多种。列入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豹猫(野猫、山猫、狸子)、斑头秋沙鸭、红翅凤头鹃、三趾鸦雀、蓝鹀、秦巴北鲵、小角蟾、斑腿树蛙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旅游
陕西省汉中市名胜古迹
【龙冈寺石器文化遗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南郑县石拱乡梁山南坡。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在龙冈寺及其附近中梁山一带采集到近千件石器,类型有砍砸器、石球、石片、石锤、石砧等。据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晚一阶段遗物,据今约二三十万年;同时,还发掘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遗址墓葬群落,有原始人遗骸及小孩瓮葬罐;出土有石器、骨锥、骨箭头、装饰品等200余件;发现储藏物品的仰韶文化窟穴33个,内有石凿、石刀、石铲、石磨、骨针、三足陶罐、陶碗、圈足碗等。在两处石器时期墓葬中出土2000多副完整随葬品,内有玉铲10多副,为仰韶文化中首次发现的玉制生产工具;还发掘有属于龙山文化遗物的黑陶罐、黑陶鼎及黑陶片。先后发掘出5座完整的李家村文化墓葬,434座完整的仰韶文化墓葬。龙冈寺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研究我国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传承及汉中古人类栖息、繁育的重要实证。

【李家村文化遗址】 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南葛石乡和平村。先后发掘出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刮削器、陶罐、陶鼎、陶碗、陶盂、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还发掘出墓葬区 1处,瓮葬罐2个,房屋遗址1处,并有鹿角、兽骨等。据鉴定,遗址距今7000年以上,处于母系社会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专家认为,“李家村文化是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一个较可靠的线索”,“是联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纽带。”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将西乡县李家村遗址正式命名为“李家村文化”,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标志。
【褒斜栈道及石门摩崖石刻】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栈道为战国到清代关中通往汉中及巴蜀穿越秦岭的主要道路,南起汉中城北15公里的褒河谷口,北至陕西眉县城西南15公里的斜谷口,全长235公里。沿山谷碥崖凿石架木,建造桥阁,以通行旅,历代屡毁屡修。是中国古代最浩大的陆路交通工程。褒谷口北鸡头关下的石门,为东汉永平九年(66)凿通的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栈道沿途及石门内外刻有100多方汉魏至明清铭文题诗等,主要有东汉《石门颂》、《衮雪》、北魏《石门铭》等“汉魏十三品”,是研究古代政治、军事、交通、科技、水利、书法、文化的重要石刻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价值极高,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1970年建修石门水库时,石门及其附近栈道没于水库中,“汉魏十三品”书法精品被凿迁至汉中博物馆。1995年在水库大坝以外恢复重建350米栈道,以供游人观赏,其余大多废毁,仅存部分栈孔、路基等遗迹。
【古汉台】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内东大街,占地7000多平方米,台高8米。相传为刘邦被封为汉王,就国南郑驻跸之处。现为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上有明清建筑望江楼、桂荫堂、镜吾池、洗心亭、清辉亭、竹林阁、东华亭等古建筑。现辟有“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展馆,陈列有“汉魏十三品”等主要石刻珍品;还设有汉中革命历史文物展馆、汉中出土文物展馆。台东南侧有饮马池,相传为刘邦饮马处。
【拜将坛】 位于汉中市城区南环路中段,占地面积7840平方米,正中两座方台各高3米余,北台上建无墙殿3间。相传是刘邦为汉王时,拜韩信为大将军处。
【张良庙】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西汉初张良隐居避谷处。位于汉中市留坝县城北18.5公里紫柏山下庙台子街,为北方殿院式与南方园林式相结合的建筑群,占地约15000平方米,有楼、亭、殿、阁、廊、舍共200多间,建筑错落有致,有山、水、园林、奇木异竹,楹联匾额、摩崖石刻,相映成趣,是陕南最大的古建筑群落。主要有照壁、进履桥、大山门、灵官殿、东华殿、什方堂、云水堂、钟楼、鼓楼、药王殿、财神殿,观音殿 、娘娘殿、三清殿、上官厅、 下官厅、茅厅、五云楼、授书楼等,多为明清时建筑、庙院内外山崖上明清至民国时石刻甚多,周围自然景观幽雅清静。

【张骞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西1.5公里的饶家营村,为著名的西汉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博望侯张骞之墓。墓呈覆斗状,高8米,长宽各15米。墓前有碑4通及汉代石雕“石虎”2尊。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曾初步发掘,出土西汉“博望侯 ”印封泥。近年辟为张骞纪念馆,修建仿汉式大门及拜殿一座。
【李固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李固庙村,为东汉太尉李固之墓。墓南北向,长42米,宽23米,高6米。现有南宋及清碑各1通。墓前有石狮、祠庙等。
【蔡伦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东汉造纸术发明家龙亭侯蔡伦之墓,位于汉中市洋县东15里龙亭镇龙亭村。墓南北向,呈覆斗状。墓地长97米,宽33米,冢高10 米。墓前有明清碑3通,有祠,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拜殿、大殿、戏楼、坟亭等。
【武侯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三国时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之墓。位于汉中市勉县城南5公里定军山下,占地20多顷。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伐魏病逝五丈原,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历朝为纪念诸葛亮修建墓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物,主要有大殿、墓亭、大庙等。墓呈覆斗形,围60 米,冢高6米,墓两侧有胸径1米的桂花树各一株,传为汉桂,人称“护墓双桂”。墓园内有房舍40多间,有历代题咏碑铭、楹匾多幅。现建有武侯墓文物管理所。
【武侯祠】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诸葛亮庙,位于汉中市勉县城西4公里的老城乡108国道南侧,南北长25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约3顷。祠原在城南5公里的定军山下武侯墓侧,始为蜀汉景耀六年(238)春奉后主刘禅诏所建,为国内最早的武候祠。明正德八年(1513)都御史兰璋以为春秋致祭涉江不便,移祠于县城侧当年诸葛亮行营处,即今祠。现祠内主要建筑为明清时物,有戏楼、东西辕门、牌楼、琴楼、钟楼、戟门、大殿、献殿、观江楼等。祠内有唐至民国碑石多通,匾额、楹联、题刻多幅,有珍稀木本旱莲树1棵,有新建回廊式碑林1座。祠附近西有诸葛亮活动遗址读书台、仿草庐、雅音阁、古阳平关等;祠东有马超墓、刘备自立汉中王处、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处等遗址。
【马超墓祠】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汉中市勉县城西4公里武侯祠东邻,108国道北侧,为三国时蜀汉骠骑将军马超之墓,蜀汉章武二年(222)建。墓基围长56米,冢高3米。祠存正殿3间,内存石碑数通。
【开明寺塔】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洋县城内。唐初建开明寺,开元年间(713~741)建塔,为砖体结构,13层,高30米,须弥座,二层以上塔身四面有佛龛52个,饰有方形单层小塔100个,各层四角有风铃。
【灵崖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略阳县城南7公里嘉陵江东岸文玉山西坡。寺由两个天然石崖洞穴组成,围绕石崖洞穴建有八角亭、大山门、二山门、望江楼、大佛殿、观景亭、观音殿等;石窟内外山崖上有唐、宋、明、清各代摩崖石刻多方,移有著名的汉代石刻《郙阁颂》,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物。
【智果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14公里的谢村镇智果村。始建于唐代仪凤年间(676~679),宋、元、明、清代屡次重修。明万历十四年(1586),万历皇帝之母捐赠佛经4000多卷(册),并命太监及知府重修寺院,增建藏经楼一座,筑城二里许,开挖护城河壕,使寺内楼殿廊庑齐全,并有塔林一处。现存藏经楼、大佛殿及护城河遗址,有“圣谕碑”等宋、明、清碑数通,保存明代皇室所抄赠佛经2000多卷(册)。
【净明寺塔】 又称东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东关小学内。寺及塔始建年代不详,1955年维修时发现塔顶有压角铁狮子一对,上铸“庆元四年,洋州城西街李子明谨舍”,推知为宋代建筑(或重建)。原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13层,后上两层坍塌,现为11层,高15米。
【杨从仪墓】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宝山乡丁家村湑水河东岸。墓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冢长8米,宽6米,高4米。杨于南宋时跟随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屡立战功,升和州防御使、洋州知州,赐爵安康郡开国侯。曾在城固、洋县一带兴修水利,筑杨填堰,遗惠至今。墓前有祠。
【五门堰】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北15公里桔园乡湑水河西岸。相传汉初萧何、曹参在此建堰。元代至正八年(1348),城固县令蒲庸将并列的两条渠首改建为五个洞口进水,东二西三,洞口形同五门,高广皆2米左右,可自由启闭,并改土渠为石渠;此后,明、清、民国各代迄今,屡有整建扩修,灌田数万亩。
【良马寺觉皇殿】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16公里,湑水镇五丰村,寺建于元代中统二年(1261),历经 水泛滥及兵燹,现仅存觉皇殿一座。殿高约12米,长18米,宽15米,为本市仅存元代建筑。
【圣水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南郑县城东10公里圣水镇马家嘴村山脚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历代屡有建修。寺内及近侧有青、白、黄、乌、黑五色泉,人称“五龙泉”、“圣水”;有胸径约2米的桂花树一棵,相传为西汉初萧何手植。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及凉台亭阁等。
【江神庙】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略阳县城东侧邮电巷,庙前原为水西门,是嘉陵江上往来船只停泊的重要码头。庙原名王爷庙,大约始建于明代,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庙现有建筑为三联两院殿舍,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为典型的氐羌建筑风格,上画氐羌人物、高浮雕人物故事及兽头图案画,是研究古代氐羌文化的重要文物。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下,战略转移至华阳,建立华阳苏维埃政权。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红石窑村,现有房舍一院,留有当时标语等。
风景名胜区  
【三国遗迹风景名胜区】 在汉中市勉县境内,以三国遗迹人文景观为特色,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蜀汉大将黄忠斩魏将夏侯渊处)、刘备称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诸葛亮读书台、马超祠墓等,区内还有温泉一处,建有疗养院。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市留坝县城北15公里紫柏山下,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区内有张良庙及紫柏山,峰峦迭翠,巍峨挺拔,植被茂盛,俊秀奇美,山岳、森林、峡谷、奇石、怪竹、山洞、泉溪、云海以及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有凤凰山、青龙山、存真洞、石门、云罩崖等景点数百处。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西南南沙河水库一带,面积10.2平方公里。景区内以明珠湖、南沙河水库为主体,水面辽阔,山环水抱,水平如镜,田、林、溪、瀑等自然景观优美,景区周围巴山峰峦起伏,森林密布,四季野花飘香;还有五郎关、地母庙、回龙寺、明珠寺、革命烈士纪念塔等人文景观。
【南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市南郑县城南7公里的南湖水库一带,分为孤山、前湖、后湖、坝前、湖心岛等景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湖光山色幽静秀美,山水相映,茂林修竹,水波荡漾,游艇穿梭,游人如织。内有雄狮亭、白鹤亭、百花园、鱼台垂钓、揽月楼、卧虎岭、动物园、儿童公园、陆游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景观,有宾馆多处。
【天台山、哑姑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城区北35公里处,由天台山和哑姑山两大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天台山海拔1932米,奇峰高耸,千丈绝壁,奇岩异石,天然溶洞,苍松翠柏,自然景观优美;有药王殿、灵官殿、斗母殿、岱顶庙、黄茅嘴庙、南天门等,以及呼吸奇泉、飞仙灵岩、太极神图、梅花石碑、青龙昂首、舍身绝岩、擎天一柱、岱顶风光等十八景。自古为陕南道教名山之一,素有“陕南第一名山”之称。哑姑山山势峭拔,林木茂盛,深谷幽静,溪水环绕,寺庙殿宇多处;还有汉王城、楚家寨等遗址及白龙泉、龙凤眼、三潭印月等泉涧多处。
【午子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南10公里的堰口镇,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包括午子山、大峡河(飞凤山)、后山茶园、堰口古镇等景区。午子山三峰峭立,二水环绕,壑幽林密,山顶有宋、明、清代所建午子观,由正殿、药王殿、福寿殿组成,为陕南道教名山之一。山上遍布珍稀树种白皮松。该山集秦岭的雄伟,巴山的幽雅,汉水的逸秀于一体,加上众多的道教人文景观,有“汉南胜景”、“陕南小华山”之称。
【江神庙、灵崖寺风景名胜区】 位于汉中市略阳县嘉陵江畔,包括明代羌人建筑江神庙、灵崖寺及汉、唐、宋、明、清各代摩崖石刻130多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传统文化
【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社火】 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 、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本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汉中,上古时代的九州之一——梁州;
秦灭六国,实行郡县制,是为“汉中郡”——秦36郡之一,乃一级政区也;
两汉属益州,仍为汉中郡;
魏灭蜀后,从益州分置梁州;
两晋南北朝时期亦为梁州;
隋改为汉川郡;
唐为山南西道;
两宋为利州路;
元灭南宋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使四川失掉天然门户,置秦岭天险于不顾,划当时的兴元路归陕西行中书省——这是汉中正式归陕的开始。
明清至今一直未变。
需要说明的是,划归陕西以前,汉中一直是我国一级政区的治所。
九州之梁州,辖今汉中、安康及四川、贵州北部;
唐之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川东(含今重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东方辛苦了!!谢谢你这么详尽的介绍,大家对汉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不辛苦,不辛苦,汉中兴,我有责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下面引用由东方未明2005/11/24 05:27pm 发表的内容:
不辛苦,不辛苦,汉中兴,我有责嘛
东方谦虚了,说得真好,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下面引用由东方未明2005/11/25 03:27am 发表的内容:
不辛苦,不辛苦,汉中兴,我有责嘛
呵呵 汉中 要不是东方兄介绍我还真的不知道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我说   你自己写点东西 可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汉中是不是称之为“八百里平原的地方”,若是~~~~那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ZT]汉中概况

下面引用由无极璇玑2005/12/18 08:31pm 发表的内容:
汉中是不是称之为“八百里平原的地方”,若是~~~~那路过。
应该就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22:13 , Processed in 0.0909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