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3|回复: 64
收起左侧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6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7 00:28am 第 4 次编辑]

       [wmv]http://qqxx.qqedu.net/xihu/shipin/mpg_images/1.wmv[/wm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7 00:28am 第 2 次编辑]

   
          [wmv]http://qqxx.qqedu.net/xihu/shipin/mpg_images/2.wmv[/wm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wmv]http://qqxx.qqedu.net/xihu/shipin/mpg_images/3.wmv[/wm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wmv]http://qqxx.qqedu.net/xihu/shipin/mpg_images/4.wmv[/wm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6:07pm 第 4 次编辑]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2am 第 1 次编辑]

   西湖传统美食文化            
               叫化童鸡
    因传说是古时乞丐所创而得名。它采用当地越鸡,在鸡腹内填入佐料,然后用西湖荷叶、箬壳包扎,裹上酒坛泥煨烤而成,原汁原味,鲜嫩清香,美味可口。
    叫花童鸡系杭州特色名菜之一。它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 酒、西湖荷叶,加上各种调味品。先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荷叶及箬壳包扎,再在外边 裹上一层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烧三四小时。到顾客食用时,整个 泥团拿到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泥团中的名酒的香醇气味,经火烤后沁入鸡肉,一股清香在桌面上扑鼻而来,更增添了情趣。叫花童鸡这道传统名菜还有一个探根溯源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乞丐流落他乡,饥寒交迫 ,病倒在地,伙伴们为了救他,架起篝火让他取暖,又设法弄来一只鸡,但无炊具。有人捞起旁边塘泥把鸡包起来,投入篝火中烘烤,后来敲开泥团,不仅鸡毛随之脱落,鸡肉鲜嫩喷香。杭州菜馆后来效法,并称之为“叫花童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1am 第 2 次编辑]

                                 
             东坡肉
    传说是苏东坡任职杭州知州时,为了犒劳疏浚西湖民工而创制的。它选用五花猪肉,以酒代水,用沙锅文火洒肉同焖而成。色泽红亮,汁浓味醇,酥而不碎,油刚不腻,香糯入味。
  以酒加酱油、香葱、姜、糖作汤水,原汁未动,放在密封的砂锅中用文火焖制,这样确实“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烧出来的肉油润鲜红,酥烂如豆腐而不碎,味道香糯而不腻口,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关于东坡肉有着很感人的传说:宋元年间(约1090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当时老百姓赞颂苏公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这一年春节,百姓们知道苏东坡喜食肉,大家不约而同给他送来猪肉、绍酒。苏东坡收到这么多肉和酒,觉得应该与数万民工共享,吩咐家人烧好,送给民工,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仿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从此以后,以这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传统名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3am 第 1 次编辑]

              西湖醋鱼
    享有“天下第一鱼”美称的西湖醋鱼为南宋流传下来的名菜。它选用鲜活草鱼,用糖醋浓汁烧制而成,肉质鲜嫩,酸甜可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5am 第 2 次编辑]

               宋嫂鱼羹
    据说最初是由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随宋朝皇室南迁来杭州后创制的,所以取名宋嫂鱼羹。它以彭鱼为主,配以火腿、竹笋、香菇、鸡汤烹调而成,鲜嫩滑润,味似蟹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6am 第 1 次编辑]

               西湖莼菜汤
    用西湖特产莼菜,配以鸡丝、火腿丝,加上火腿鸡汤制成,色彩鲜艳,味美清香,爽滑人口。
    西湖莼菜汤采用杭州西湖里著名特产——莼菜作料制成的佳肴有 西湖莼菜汤、莼菜黄鱼羹、虾仁拌莼菜、莲蓬豆腐等,其中西湖莼菜汤被列入杭州36种名菜 之中。莼菜又叫莱,杭州西湖中三潭印月出产的最为肥嫩,用莼菜作汤,历史悠久。西湖莼 菜汤又名鸡火莼菜汤,它是用鸡脯肉、火腿丝,同名贵的莼菜烧汤而制成的佳肴,此汤莼菜 翠绿,鸡白火红,色彩鲜嫩,味醇清香。因为莼菜汤有着深厚纯挚的思国、思乡的寓意,近 年来,一些久居国外归来的侨胞来杭时,常乐意点食这道名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8am 第 1 次编辑]

              龙井虾仁
    相传是乾隆皇帝的御厨用乾隆所赐龙井茶撒入炒虾仁的锅里而发明的。它选用鲜活河虾虾仁,拌以蛋清,爆炒时倒人泡开的龙井新茶嫩叶而成,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龙井虾仁选用活大河虾,配以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虾仁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是一道杭州传统风味突出的名菜。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恰逢清明时节。他将当地官员进献的龙井新茶带回行官。当时,御厨在烹炒“玉白虾仁”时,闻到皇帝赐饮的茶叶一股清香,不忍自饮,随手洒进炒虾 仁的锅中,烧出了此道名菜。不久,杭州“楼外楼”的厨师听到此传闻,即仿效烧出了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龙井虾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8am 第 1 次编辑]

             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与“排南”是杭州名菜中的两只菜名,是 两道既得美味又利滋补的佳肴。这两道菜均采用金华火腿作主料。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 载,金华火腿对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都有功效。杭州的厨师在火腿食 用方法上,从火候、刀功各方面动脑筋,创制出适用于不同对象,不同需要的名味佳肴,这 就更使誉满天下的金华火腿流芳于世了。 “蜜汁火方”属蜜汁类菜肴。此菜用冰糖水浸蒸,味甜而酥,衬以新鲜莲子,缀上青梅、樱 桃、桂花等,色泽美观,汤汁稠浓,易于消化,特别受到老年人欢迎。而“排南”是冷盆佳 肴,选料特别讲究,只取火腿上腰峰部分精肉,去掉表面肥膘,出骨去皮,切成形似“骨牌 ”的小方块,分层装盘,撒上佐料,略蒸而成,香甜味鲜,用以下酒实为珍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7am 第 1 次编辑]

              炸响铃
  又叫“干炸响铃”,采用杭郊泗乡生产的豆腐皮,卷入精细脊肉末等烹炸而成。是杭州菜馆、酒家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 据说,古时这个菜出现时,不是现在这个形状,又不叫现在这个名称。一次,有个豪杰进店 点这道菜下酒,不巧豆腐皮刚刚用光,但他一定要吃这个菜。他听店主说原料在泗乡定制, 即返身出店跃马挥鞭,不多时把豆腐皮取来了。厨师甚为感动,为他精心烹制,并特意把菜 形做成马铃状,来纪念他爱菜心切,驰马取料这件事。于是,后人称此菜为“炸响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1:59am 第 1 次编辑]

             虾爆鳝面
  虾爆鳝面是奎元馆供应的宁式名面,问世百年,声誉日盛。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配料精选,所用鳝鱼须粗壮,现抓活杀;虾仁取自鲜活大河虾,洗净加蛋清拌和后才用。二是面条精制烧后韧滑不糊,有咬劲。三是制作讲究,素油瀑,荤油炒,麻油浇,生爆鳝片黄脆,清炒虾仁白嫩,别有风味。四是原汁煮面,使鳝鱼特有的异香和滑醇脂汁渗入面条,汁浓面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02:00am 第 1 次编辑]

              西湖藕粉
  
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产,却不产于西湖。藕粉是呈薄片或粒状的,色泽白里透红,主产于杭州艮山门外至余杭县塘栖一带,以余杭县沾桥乡三家村产的最负盛名,故西湖藕粉又称“三家村藕粉”。冲好的藕粉,呈透明略红色,质地细腻,易于消化,又有生津清热,开胃补肺,滋阴养血的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12:38pm 第 1 次编辑]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wma]http://221.1.64.87/images/upload/2005/01/06/181613.wma[/wma]
                        苏堤春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12:43pm 第 1 次编辑]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如今的曲院风荷是一九八三年以来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和滨湖密林五大景区。公园周围有岳飞墓庙,郭庄,杭州植物园等,组合成西湖北线常年游人密集的游览热线。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可见“接天碧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化人烦忧。迎薰阁下,辟有荷文化陈列室,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及寄寓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照和道德追求的种种艺文佳作。
    岳湖景区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曲院风荷”景碑小院,那块景碑是仅存的两块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园景区近年才建成开放,它原为清初西湖名园之一,竹石亭榭,曲水萦环,清幽雅致。
    滨湖密林景区则为游人准备了账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钓,娱乐,聚会。
    园北侧靠近岳坟商业区的位置开设有风荷酒苑,建有仿古酿酒作坊和几座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酒楼。  

[ra]http://www.vite.cn/xuanet/qtwang/fengchao-xiantaqingliangyue/07.mp3[/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12:48pm 第 1 次编辑]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 《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ra]http://www.wenyi.com/art/music/MUSIC/gongxian/phqy.mp3[/ra]
                        平湖秋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12:55pm 第 2 次编辑]


                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ra]http://www.vite.cn/xuanet/qtwang/fengchao-xiantaqingliangyue/05.mp3[/ra]
                              断桥残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6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8/06 12:59pm 第 1 次编辑]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元铁骑南下而迁居杭州的回民择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ra]http://218.27.88.182/xx/fujin/xiemanshu/柳浪闻莺(合奏).mp3[/ra]
                     柳浪闻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4 04:53 , Processed in 0.0883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