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4|回复: 6
收起左侧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网底之蛙在 2005/10/20 01:42pm 第 3 次编辑]

                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
              ——读古越隐士《踏莎行·乌镇》
  久读隐士之诗词,渐渐地有了这样一种印象。两个字:严谨。
  这种严谨表现在,一是对古体诗用语以及格律的严格,二是在景物的描写上,情和景能充分融为一体。确实是大家应当认真学习的。虽说我不写古体诗,但感觉写古体诗,除了“熟读唐诗三百首”,还不够。个人认为不但要把古诗文中的用语、字句和感受记于胸,为自己所用,又必须对某一特定景物重新把握,融入个人独到的生活感受。个人感觉《踏莎行·乌镇》在这点上处理得很好,是一首上乘之作。
  词分上下部份,上部侧重于写景,下部侧重于怀古。两部份又前后相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黛瓦灰墙,深屋曲巷,小桥流水微波漾。”虽说重在写景,但景中已经展现出了这个江南古镇悠久的历史,“黛瓦”、“灰墙”、“深屋”、“曲巷”,全诗一开始便将人带入了一个厚重感和沧桑感,但却又与“小桥流水微波漾”的如小家碧玉的钟灵毓秀相对映。而一个“微”字,非常帖切,让人如临其境,如在画中。“枕河十里尽人家,夕阳影里村姑靓。”虽说写小镇,但随着作者船游的视线,我们看到的是村镇相连的“十里尽人家”的画卷,更突出了小镇的繁华和地理位置的不寻常,“村姑靓”则表现出了一种现代农村的气息,与现实很贴切。与水相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枕河”一词,妙!
  “古韵江南,人杰名响,文坛泰斗千秋仰。”这几句承上,又是一种过渡,由景物转入抒情怀古。“昭明银杏阅沧桑,一声欸乃乌篷桨。”看似写景,我认为更重抒情。银杏,有中国古树活化石之称,在这里又记录了乌镇历史的变迁。“欸乃”,船桨声,更是余音绕绕,萦耳不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情景交融。正如作者所说:而我化用此句也有这样的味道,但你沉浸在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瞻仰着一代文豪的丰功伟绩时,乌篷船的“欸乃”橹声把你拉回到了现实,此刻还完整地保持旧貌的乌镇,是那样地使你留恋,是这样地年复一年地船来船往,它载着乌镇的过去,也载着乌镇的将来。
  乌镇是美丽的,但这种美丽并非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浅薄;乌镇又是现代的,而这种现代又建立在传统之上。是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高度揉合。
  试作鉴赏,不足之处望隐士大哥和朋友们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蛙舵诗评的很好,我有汗颜之感,只有努力多发佳作以报.
   关于昭明,是说其历史悠久,可见前面的资料,我再摘录如下:
   乌镇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历代著名人物有编《昭明文选》的梁昭明太子、《唐宋八大家文抄》编者茅坤、理学家张杨园、文学家茅盾等。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宋朝就有进士17人、举人21人,清朝时,这里出了进士37人、举人119人。
   银杏也同样,据资料:
   幽静雅致的乌镇,还有一则铿锵激昂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唐朝将军乌赞,受朝廷之命讨伐叛军至乌镇时,不幸遭到叛军的暗算,连人带马跌入陷阱,被乱箭射死。援军将乌将军和他的坐骑青龙马一起埋葬在市河西岸,并在他的坟墓上种了一株银杏树。这棵象征精忠报国精神的银杏树,今天仍屹立在古镇。别看温文尔雅的乌镇人平时含而不露,关键时刻却忠奸分明,乌镇即因纪念乌大将军而得名。
   昭明银杏阅沧桑,是用拟人的说法,说明乌镇经历了风风雨雨,仍旧保持着古镇的特色。最后一句是写实,从怀古回到现实,以景作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更能让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感谢蛙舵的点评,蛙舵分析文章的水平很高,可以朝这方面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其实,我在发这个帖子时,一直暗自担心,深怕自己没说好,让大哥的帖子失色。今看大哥回帖,让俺松了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好贴!!!
想赞叹一番的,可是意念繁复,似乎有很多感叹情绪想要表达,反而说不出话来~~赫赫,也许是青柳的确浅薄的缘故罢。。。。
很希望再看到这样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0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蛙兄博学多才,不得不让人亲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下面引用由芜原青柳2005/10/20 08:46pm 发表的内容:
好贴!!!
想赞叹一番的,可是意念繁复,似乎有很多感叹情绪想要表达,反而说不出话来~~赫赫,也许是青柳的确浅薄的缘故罢。。。。
很希望再看到这样的帖子~~
  我同意芜原青柳的观点,帖子的分析文章很好,能让大家更好地赏析到文章的精妙,也能加强网友与斑竹的沟通.蛙舵有这方面的能力,希望蛙舵能多写一些.也希望蛙舵能给自己的文章加精,古人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加精既是给帖子肯定,更是给写分析文章的举动肯定,这样的风气形成,关东的帖子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鉴赏]江南美景和悠久文化的揉合——读隐士《踏莎行·乌镇》

  谢谢青柳和隐士。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想能看到网友们相互地写评帖,关东会把这类点评继续搞下去。我此帖,更多是抛砖引玉罢了。
  关东加精已经有了规定,为版主加精和网友建议加精。所以,我们在加精不时候,如果网友提议了,不论是版主还是其它网友,我们都会尊重提议,并审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1:08 , Processed in 0.0772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