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回复: 1
收起左侧

老北京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胡同游”成为北京旅游的主打节目,其魅力何在?鲁迅先生说得好:越是地方的,越容易被世界所欣赏。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日,天气渐暖,新一轮建设来了,老北京的味道是否因此又要淡一些?有媒体记者曾经这样报道:“我随着胡同的纹理,走进了另外一个北京,它们看起来破旧,但它却有北京的年轮、文脉和记忆。但是就在我找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却在消失。没有了年轮和纹理的北京还是北京吗?”

  不如穿中山装

  邓友梅(原中国作协副主席)塞纳河畔曾建起几座日式高层公寓,马上就遭到法国人民的抗议,认为破坏了巴黎的城市风格和法兰西的民族历史文化。北京城改中应注意保留北京特色。

  男士们爱穿西装,殊不知穿西装在国外也有严格讲究:衬衣、领带、领带夹、鞋袜怎么配,钢笔和手绢怎么配,都有规矩,这是人家的文化。“西装中穿”外国人也有看法,认为你不伦不类,还不如穿我们自己的中山装让人高看。

  现场说话:某酒吧老板现在的外国人一说北京,就是三里屯和什刹海,为什么呀?北京好多楼房都戴着仿古帽子,出这主意时怎么没有论证?外国人一看那些楼房就乐!胡同有神秘感,院门口儿都不一样,而楼房千篇一律,没特征。

  拆迁别把咱古城之魂拆没了

  苏叔阳(剧作家)作为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北京的原有建筑风格和布局与它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拆迁和城市改造不能拆掉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千万别把咱们古城之魂拆没了。

  当年修建北海前门道路时,若让路直通,团城就得拆。周总理特意指示:为保护团城,路可以绕一下嘛!所以,北京的老房子有的可拆、有的应修,不能拆。扩建道路,不能凡遇障碍一律拆除,该绕路时就要绕一下,路不一定非得笔直,弯一点也未尝不可。北京的拆迁和城改是百年大计,不可只顾眼前。如第一次建西直门立交桥时拆掉一座元大都城门,结果桥建起来后还是交通拥堵,又第二次改建……如果能以古城门为依托设计建造立交桥,既保住了古建筑和历史痕迹,又改善了交通,岂不两全其美!针对北京的拆、改现状,亡羊补牢尤为重要。

  四合院是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的生活缩影。现在的四合院多成了大杂院,这种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不统一最终也将影响北京四合院保留的价值。我在吉隆坡看到那里有专门的华人居住区,建筑和生活都原汁原味,一个院子里住一家人,各有其生活习惯和特色。所以它得以长期保留,成为热门的旅游项目。北京是否也可仿效吉隆坡,专辟一块地方,搞真正意义上的老四合院,而不是表面的四合院实际的大杂院。我希望北京的拆、改有一个好的文化战略视点。

  现场说话:东方新天地服务员北京的味道在胡同里,在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身上,胡同没了,老百姓出城了,味道自然就淡了!剩下的胡同在拆之前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把北京的特色弄没了,可就不好往回找了!

  温情少了,不孝的多了

  赵大年(北京作家)我的女儿出生在西单,她从国外回来后却找不到自己的出生地了。西单的建筑标志如西单剧场、“又一顺”、长安戏院等都拆了。“老北京”都不认识北京了,更别说“新北京”了!著名作家梁实秋在台湾的几十年一直思念故土。当有朋友告诉他北京现在到处是高楼时,梁先生说:要是没了豆汁和冰糖葫芦,那还算是北京吗!北京的特色不在高楼大厦,外国人到北京他不看你的高楼,他要玩胡同。

  在北京和世界大都市接轨中,京味文化和特色建筑一块损失很多。我过去住四合院,后来搬上了楼。四合院里居民亲如一家,搬煤、搬大白菜、送病人,不分你我一块干。楼房的居住设施好,但防盗门一锁,邻里之间温情少了。住房是生活的外壳,现在人情冷漠,年轻人过年也不再陪着老人守岁,空巢家庭问题突出,与大量拆除四合院有关。

  民风变“薄”了

  阎肃(北京作家)我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一个真切的感受就是北京民风的淳厚。北京人待人透着的那股亲切、热情、纯朴劲儿,真让人感动。你要向道儿上碰着的老大爷、老大妈们问个路,他能给你说个底儿掉,生怕你找不着。这些年,北京的民风慢慢变“薄”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近了。现在的年轻人,你在路上不小心蹭了他车一下,他下来就是大骂甚至报以老拳。“人艺”的剧目中,“北京的尘土味”也少了许多……

  在“老”里求“新”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北京的珍贵在于其“老”而不在于其“新”,北京的“老”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北京要在“老”里求“新”,这是保护和利用“老”北京的出发点。胡同、四合院的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单兵教练”,避免一推一片;能不拆的就不拆,将基础设施引进来,实行内部环境现代化,人口适当减荷;对危险房屋可以拆除,按原样重盖;对没有保存价值的院子,可以拆旧改新;先做考古勘探,注意保护地下文物,这是市中心区的改造不可缺少的步骤;注意保存历史遗迹,比如南池子,在明、清两代有许多用途不同的皇家库房,应按地名索骥,发现残存的遗迹,都要适当恢复,使许多故事、传说和趣闻都能鲜活起来。

  又譬如,南池子原有一些院子是比较低凹的庭院,这可能是元朝遗留的地准线,经过论证后保留几处会多有讲究和风趣啊!实行房屋私有制,发动大众的保护积极性,不宜交给房地产商去集中大轰大嗡。公房也可以廉价出售给住户,由他们去自我维修,走“取自民间”、商业化、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运作模式;对那些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1949年后修建的、水平较低的楼房应该优先铲除。四合院内要尽量保持土地,注意细节,如门楼的多样化,门墩的保存,尽量保留这些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特殊符号。

  现场说话:隆福寺食品店售货员现在小吃街净是外地人,这不是笑话吗?北京传统小吃外地人搞,能不走味儿吗?

  北京小吃串味儿了

  李凤祥(原本报副总编辑)老舍的夫人胡青说过:看他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就看他是不是能喝下去豆汁儿。可见北京人和京味小吃的关系。近年来川鲁粤沪各菜系大举进京,各国洋大餐也纷纷抢滩,北京人可谓口福不浅,可我还是偏爱京味小吃。可惜除了过年的庙会上,京味小吃已不好找了!有一次我到龙潭湖畔的“京华食苑”去,看见了我最爱吃的马蹄烧饼。谁知一吃才知它“改良”很大——原来的饼是两层皮夹着厚厚一层瓤,现在整个儿一个大面疙瘩!

  中国晚报协会曾在北京承办过一个全国会,会后《辽沈晚报》老总要吃卤煮火烧,去了东安市场。结果他回来直摇头:唉,不是那个味了!”许多海外老北京回来寻梦,到处找京味小吃,在他们心中,京味小吃是北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京味小吃的消失,大约是因为不赚钱吧?真希望京味小吃能杀它个回马枪,再造辉煌,因为它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

  屋是味,城是道,合为“味道”

  罗丽(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总策划、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博士)北京的“味道”离不开老北京的建筑。

  北京的皇城以故宫、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以及旧城墙和护城河构成了建筑、园林、绿地三位一体的格局,然后又以方城中轴、纵横街道、小街、胡同、四合院形成五个层次的人居环境,色彩上皇城的黄、红、绿到民居的灰色调分布,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这种棋盘式的结构,其实体现了很高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整个城市以功能不同安排了中轴大道和街道、胡同系统,而这些又与四合院的布局紧密联系,“四合中轴”鲜明体现了我国特有的以皇权为中心、以儒家传统哲学理念和礼制观念为主导的人文风格,形成“中正方直”的城市布局,这使北京古城成为人与自然亲近融合最典型的东方建筑代表群。正所谓“屋是味,城是道”,合为“味道”。而近些年来不断建起的高楼,与原有风格大异其趣,甚至破坏了围绕在故宫、什刹海周边的自然景观,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

  德性浅了,味道自然淡了

  梁秉堃(北京人艺编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一位美籍华人大老板,在闲谈中他提到对北京街头出现有偿问路很不理解。他说,在美国人们会无条件地给予热情答复,甚至会亲自带领你前往。对此,我想到儿时的经历,常常在自家的大门口玩耍遇到有客人来访—不论是不是找我家的,都会主动为对方照看自行车,一直等到客人离开为止。北京人历来讲斯文、讲规矩、讲秩序、讲礼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助人为乐”不离口。世间上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没声儿地、从数量到质量地变化着,当你发现的时候只能是大吃一惊后悔迟晚了。北京人在这些方面是否留下了遗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17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的故事

与时光同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01:48 , Processed in 0.0706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