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2|回复: 6
收起左侧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江南
春色好
花红人却少
归雁不寄锦书来
杨柳依依佳人老
相思赏断桥
[USECHGFONT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吃然后知肉味
学然后知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0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忆江南词牌字数少,但很难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谢谢自的修改,好看多了。对爱凡的批评虚心接受。下面就词的看法引用一些观点: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于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于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里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11],表示这里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个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叶平声韵。“立”字下面注“三换仄”,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享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谢谢自的修改,好看多了?
我没有修改呀?
作者的论述很精彩。我个人一向认为学文章一定要学习内容心境,而不是格律。格律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交流有很多种。本质是心。好文章重心,不重行。当然当你达到一定的境界就可以自成格律了。就如同太极拳一样。人和人交流是靠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3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下面引用由眉间心上2007/01/19 08:23am 发表的内容:
忆江南
春色好
花红人却少
归雁不寄锦书来
...
心上君小词清新流畅,蛮喜欢的。只是在下以为,凡为诗词,不标明绝、律或词牌名,信手拈来,不失为一法。如标明词牌,则须按律填写。如《忆江南》,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可心上君所押之韵“少”、“老”均为仄声,只有“桥”字为平声,且平仄多有不律。所以,在下以为此文字不标词牌为好--------妄言了,心上君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3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一首——春思 忆江南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7/01/23 00:40am 发表的内容:
心上君小词清新流畅,蛮喜欢的。只是在下以为,凡为诗词,不标明绝、律或词牌名,信手拈来,不失为一法。如标明词牌,则须按律填写。如《忆江南》,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 ...
很精辟。
见解深刻。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6 13:32 , Processed in 0.0762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