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6|回复: 12
收起左侧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云清筝在 2005/06/30 05:24pm 第 4 次编辑]

苏格拉底的选择

     苏格拉底是谁?不说大家也知道,这是西方哲学真正意义上的祖师爷。在他之前有过哲学,但那是“天真的思想①”,与他同时也有思想存在,却属于诡辩的技术。独有他,岿然不动,蔚然大家,虽无片纸只字传世,但那思想,愈发历久弥新,竟泛着逼人的光芒了。(①雅斯贝尔斯语)
     就是这么一位大腕中的大腕,宗师们的宗师,却在我们孔老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饮下那杯著名的鸩酒,一命呜呼了。正是因了这杯鸩酒,西方哲学界至今为之痛断肝肠(失去大宗师);西方社会也因此悔青了肠子(逼死大宗师)。说句玩笑话,西方社会的忏悔传统也许与此事有莫大关系。
     然而,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言“苏格拉底的死铸成了他的形象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正是因了这杯鸩酒,苏格拉底得以名垂青史,留芳千古,永享人间香火的供奉。
     刚才说过,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片只字传世,但人家有学生,有徒子徒孙。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比较:我们的圣人孔夫子,也没有著述名世,因了弟子们辑录的《论语》,而在思想界站稳脚跟,奠定了大宗师的地位;作为西哲的苏格拉底在这一点上也毫不逊色,只看他徒子徒孙的名单便可知此老厉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这两位的大名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他们承继了苏格拉底的香火,也是他们经典地诠释了苏格拉底。
     至于苏格拉底为什么被迫喝下那杯鸩酒,这就有些应了那句俗语,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且先看看这苏老师在哲学以外是怎么一个“现存在”。手头资料有限,所翻看的计有:罗素《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理想国》、阿里斯托芬《云》、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听说过,但没见过。综合这些,苏老师粗线条的形象也就有了:
         姓名:苏格拉底   性别:男   
         年代:(约公元前469—约公元前399年)  
         籍贯:希腊城邦  
         家庭住址:希腊城邦  
         家庭出身:富农(好象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个成分)  
         职业:哲学家   
         婚姻状况:已婚(注:家有悍妇)  
         政治面貌:曾做过参议长
         文化程度:渊博   
         身体状况:矮壮(注:酒量很大)
         个人爱好:思考  民族:雅典自由民
         宗教信仰:无  
         兵役状况:已服兵役(曾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在民主的希腊城邦过着比较优裕的中产阶级生活,闲暇之余,与朋友喝喝酒,把朋友灌醉了,便一个人腆着肚子,漫步长街,进行他的哲学思考。如果后来什么都不发生,可以说苏格拉底这小日子,美着呢!
     但事情往往不象推理的那么发生,人生大多不象想象的那么完成。苏格拉底命运这出戏的高潮来了:他以亵渎神明的罪被判处死刑!大家也许会纳闷,原因何在?当然有原因,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格拉底对自然科学和诡辩术都是行家里手,能够随心所欲,应用自如,这当然是好事,但苏格拉底是用诡辩术的方法超越诡辩主义的,在当时,能够认识这一点的,可就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了。而且无知的百姓们难以忍受这一“通过思考的新伦理道德来实现超越的方式。”他不停地提问,迫使人们面对人的基本问题,可无法解答。以至于希庇亚恼羞成怒:“你总是想诘问他人,把人逼到困境,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回答过问题,也从未泄漏过自己的看法,我已经够了,不愿别人因此取笑我… …”(色诺芬)他并没有认识到苏格拉底在用提问的方式寻求真理。这么来看,阿里斯托芬把苏格拉底塑造成一个教人懒惰,诱导毒害年轻人的巫师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的苏格拉底面对人生最重大的抉择:或者被放逐,或者处死,他选择了死亡:“我不愿意象我这么大的年纪还移居他处,总是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跟另外一些人交往。”其实此前著名人士流亡求生的例子还是不少:埃斯库罗斯移居西西里岛、欧里庇得斯移居马其顿… …结果好象是埃斯库罗斯客死他乡,欧里庇得斯衣锦还乡。虽然必须忍受怀乡的煎熬甚至饱尝与祖国为敌的辛酸,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倒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但苏格拉底是哲学家,哲学家有他坚定的信念,不允许自己的命运象上述两位戏剧家那样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于是他选择了:死亡。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这死亡背后隐藏着什么,是什么让苏格拉底从容赴死,含笑端起致命的酒杯。
     苏格拉底世居雅典,与“自远古以来就建立了的,其后不断加强的法制政府”密不可分,他始终忠实于法律。没有什么能使他对法律产生怀疑。即使法律本身是不公正的,但它依然作为法律而存在。他“不属于任何团体、派别,只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雅典城邦传统形态的法律观念。”(雅斯贝尔斯)无疑,他很明白,自己的存在与雅典城邦休戚相关。
     因此,面对可能的死刑判决,他没有逃走,面对因不理解而捏造出来的指控,他用法律允许的形式展开了辩护,进而一步步成为对法官的进攻:“如果你们处死我的话,那你们自己所遭受的缺失比我的还要大… …因为如果你们杀了我的话,那你们就不太容易再找到象我这类人了,也许这话让你们听起来感觉可笑…  …也许你们好像是突然一下从瞌睡中被惊醒的人一样,以极大的愤怒开始痛打我… …之后继续睡完你们的余生。”可以想见,这辩护激怒了陪审团,法官们肯定以为这老头疯了,对他的说法也肯定嗤之以鼻、付诸一笑,甚或拍案而起、跳脚大骂,只差老拳相向了。于是,雅典人对“神向他们提供的馈赠”的犯罪开始了。这犯罪和这辩护一道而也因了苏格拉底的存在而熠熠生辉。
     细细想来,苏格拉底之死是自找的,他愿意去死。他完全可以通过恰当的辩护挽救自己,而且逃跑的可能一直存在,然而,他从没想过要屈从于社会上那不成文的习俗。于是,他傲慢地讥讽法官,蔑视人类的权势。从这里说,不是陪审团的误判,而是司法上的自杀。他实际上是一位真正的哲学的殉道者。
     而一位真正哲学家的风骨也在这选择中卓然挺立,哲学那一向高贵的头颅也因此而高昂至今。苏格拉底的选择非但没有损害这一形象,反而给这一形象添上了浓重的,也是最有意味的一笔。
     对苏格拉底所处的极刑予以谅解,只有他本人是可能的,而希腊人对这一判决的失悔,也是苏格拉底早就看到的。只有像苏格拉底那样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像苏格拉底地一样堂堂正正的做事和死亡。
     但问题是,除了苏格拉底本人,这世上还有谁能做到。这也许正是苏格拉底成为苏格拉底的秘密所在。
     返观自身,我们的司法体系是如何运转的?而我们的社会生存中,有没有象苏格拉底那样对信念的坚定持守者呢?这么一问,苏格拉底的选择耐人寻味之处愈发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又一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苏格拉底的死是人民的选择,通过投票而定。他以败坏青年定罪处死,其实是普遍的观念与个体意识的矛盾,是城邦制的牺牲品,非常遗憾,因为他的思想--个体反思,超越了时代。作为这样的他,也必定要为城帮制而牺牲。晚辈也胡说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蝶舞春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6-3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3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苏格拉底(前446-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以雄辩著称。早年随父亲学雕刻,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柏拉图、色诺芬等都是他的门徒。一生述而不作,其言行都留存于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色诺芬的《回忆录》中。他以口头方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又喜谈话辩论有很高的演说水平。柏拉图的《对话录》是记录苏格拉底思想言论的重要文献,早、中期对话阐述各种哲学思想。《申辩论》、《克里多篇》、《斐多篇》直接叙述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
    在临死前,苏格拉底作了最后的演说,其中说: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毁来我的话,既不是墨勒图斯,而是众人的诽谤和妒忌,正是这种敌对情绪能导致我的毁灭。诽谤和妒忌已经给 很多无辜的人带来了不幸,我想想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我不会是后一个受害者。
    一个人只要找到了他生活中的位置,无论这是出于对自己有利还是出于服从命令,我相信为了荣誉,他会正视危险,不惜付出生命和一切。..."
    永远的哲人,永远的苏格拉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下面引用由空谷清音2005/06/30 03:11pm 发表的内容:
苏格拉底的死是人民的选择,通过投票而定。他以败坏青年定罪处死,其实是普遍的观念与个体意识的矛盾,是城邦制的牺牲品,非常遗憾,因为他的思想--个体反思,超越了时代。作为这样的他,也必定要为城帮制而牺牲 ...
空谷看法正确而精到,为城邦而牺牲是苏格拉底无从逃避的命运,我这里所讨论的是从苏格拉底的个体意识出发,他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而你的看法是城邦的选择,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咱俩谁也没错,不知空谷以为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我也然~~~~~~~~~~~~笑
再然:苏格拉底之所以成其为苏格拉底,还要感谢他那伟大后盾悍妇(比较严肃的窃笑中~~~~),其实,于我作为女性的视角,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怜悯这位哲人,怎么可以忍受这样的女人啊???匪夷所思!!!
冒昧地探讨:迟钝先生,空谷清音先生等等这里所有的先生,假使你们的生活境同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随意回复~~~~~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竟泛着逼人的光芒了。
鲁迅来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一个伟大的人,正因为他的伟大,注定他的人生要有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下面引用由空谷清音2005/06/30 03:11pm 发表的内容:
苏格拉底的死是人民的选择,通过投票而定。他以败坏青年定罪处死,其实是普遍的观念与个体意识的矛盾,是城邦制的牺牲品,非常遗憾,因为他的思想--个体反思,超越了时代。作为这样的他,也必定要为城帮制而牺牲 ...
空谷的说法很好,既然个别的意识形态不能与普遍的意识形态相符,那怕这个个别意识是先进的,他也要被当时的社会所遗弃,而真理是要靠时间以及社会的前进的实践来证明的。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会得以斗争和发展,按马哲观点来说,这是一个矛盾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复杂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好文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苏格拉底的选择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云清筝在 2005/11/24 12:4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七月风2005/11/23 07:51pm 发表的内容:
好文再顶
赞同。迟钝之作不钝。
想“小脚丫”了~ 
期望那个“小小脚丫”很乖,让“小脚丫”解放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6 14:42 , Processed in 0.078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