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6|回复: 18
收起左侧

[注意]隐士兄请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武汉(之一)
                       文/向闲
     积年江上往来频,衣染风霜鬓染尘。
     老了依依汉南柳,添些攘攘湖北人。
     孙刘不见英雄死,崔李无缘市井亲。
     日暮满街无着处,旧书摊上买书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逸尘


  拜读向闲兄大作《又到武汉》之一,觉颔联对句似有出律之嫌,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向闲

      好象并未出律啊。能否说详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逸尘

     我知兄出句用了拗句,然对句似乎不该依拗而对,“湖北人”处仍应以“仄平平”而律,如主席之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以及杜荀鹤《山中寡妇》之句“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另想请教兄:首联“衣染风霜鬃染尘”句中“鬃”字果为鬃乎?
    谢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向闲
    对拗救,不同意先生的看法。律诗的声律,主要是平仄搭配要协调,避免孤平孤仄、三连平三连仄之类,粘之对之,使之抑扬顿挫,不可拘泥。由于可以本句自救,所以不必去看对句。以本诗来说,把它当作两个独立的本句自救式拗句也未尝不可。而从声律上来说,两句对应地拗更和谐。你举的例子片面,其实历朝诗词大家在这方面非常灵活,如王维《辋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拙作手法完全相同。
   “鬃”系“鬓”之误,谢谢指出。我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一般字三笔即可打出,极少数要四笔,不巧这“鬓”字恰恰需要四笔,三笔就打成“鬃”了,自己还没注意到,见笑了!欢迎继续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主题: 请教  
留言人:逸尘

     愚以为兄举之例不足为凭。王维诗句“雨中草色绿堪染”乃是平起仄收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之半拗句,兄之“老了依依汉南柳”则是仄起仄收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之特定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皆为符合格律之律、绝用句;王“水上桃花红欲燃”于第五字处用平声“红”字救了出句之半拗(按理可救也可不救),兄之对句“添些攘攘湖北人”则成了“平平仄仄平仄平”,非律句也~
     当否,请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向闲

  少见,但也有的吧?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陆游《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

--------------------------------------------------------------------------------
留言时间: 2005-10-09 04:24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逸尘

     逸尘未说“少见”,只是一厢情愿地疑兄之大作出律耳!从实际来说,就算律绝定型之时起,自唐宋李杜至今日毛主席之古今名家诗词中皆不乏出律之句,是有“律不可害意”之说。譬如兄所举放翁“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句:按整诗架构来讲,对句平仄格式当为“⊙○◎●●○○”,然因“书”为平声,于此即现了三平调(“纵横”声调此处当为“○○”),说来应是律绝“五忌”之一。律绝尚未定型前,要说未完全依律之作,当数唐崔颢之名篇《黄鹤楼》了。至于兄举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逸尘以为单就这两句来说,实际是律诗绝句中“前拗后救”兼“本句自救”的典型句式,并未出律,加之作者此诗实际并非律诗,愚弟于此想来也就没有多言必要。
     读向闲兄大作感功底非同寻常,与兄论诗更是受益匪浅。谢指教~:))

--------------------------------------------------------------------------------
留言时间: 2005-10-09 11:41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向闲

     杜甫该诗是律诗(观同题其它两首即知),也的确是拗救。杜甫善拗救,他的诗没发现过出律的。所以我的意思是,是否为律句要看上句的情况,不能单就本句而论(拙作也是因为上句拗了在那样处理)。陆游那诗也未出律,“纵”字有平仄两读,作仄时入去声宋韵;他这里是读仄的,不是三平脚,所以即使是这种孤立的“平平仄仄平仄平”也未必出律。当然,写律诗如能不拗最好不拗,毕竟有些别扭。逸尘兄这种于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能与您探讨问题是我的荣幸,希望你常来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逸尘

     《十二月一日三首》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
留言时间: 2005-10-10 08:17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言主题: Re: 请教  
留言人:逸尘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中,按王力先生所言,除第三首外,前两首算作“古风式的律诗”,乃是律诗定型后一些诗人有意识仿《黄鹤楼》为之。可以举例的还有杜的《崔氏东山草堂》和苏轼的《寿星院寒碧轩》等。王力先生说:“古人把这种诗体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诗词格律》)
     放翁大作,我亦知“纵”为平仄两读,然于律诗粘对之需,窃以为此处当作平声,盖因学诗知“⊙●◎○○●●”句式有“⊙●○○●○●”之变格,而未尝闻“◎○⊙●●○○”可有“◎○⊙●○●○”之特定格式也。今日得兄教诲,愚弟当锲而不舍寻它山就此求证于方家,以释疑虑~谢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俺成了不速之客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此时不宜看这玩意,
等我去找几MM聊天,心情好些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这个贴子最后由逸尘在 2005/10/10 11:49pm 第 1 次编辑]

   
     你两人的争论要点在于:你认为"因学诗知“⊙●◎○○●●”句式有“⊙●○○●○●”之变格,而未尝闻“◎○⊙●●○○”可(应为"还")有“◎○⊙●○●○”之特定格式也。"向闲认为古人曾有之,列举杜甫"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陆游《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来证明己诗并未出律.
     我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近体诗之称为格律诗,是因为其格律严密.拗句也一样,这一点,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已说的非常明白,你的观点也很清楚,不再多述.
向闲列举的杜甫诗句非律句(○○●●○○●,●○●○○●○)对句失粘,明眼人一看便知.而陆诗中对句中的"纵"为名词,旧时读平声,与读仄声的动词有所区别.这一点,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之所以出现"书"出律,三平尾,(句式非◎○⊙●○●○)是因为陆游认为“律不可害意”,非这样不足以表示诗意,岳武穆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有人认为有合掌之嫌,但国学大师周汝昌认为非这样不足以表达岳飞当时"还我河山"的心情.
     另唐人孟浩然五律<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拗句甚多,且尾联的出句不但出律,而且为三仄尾,(这在律诗定型的初期很正常).但从未见后人把孟的尾联出句作为拗句而加以效仿.可见,向闲不依律句的定式,而找古人曾出现过的句式为自己的和律找根据是不妥当的.
     其实,就是坦诚的说自己出律也无妨,因为有些时候,地名,专名,不出律不足以表示自己的诗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下阕"成吉思汗"明显出律,但也无损于这一名诗。
     我赞同你对律诗、律句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0 10:38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就是坦诚的说自己出律也无妨,因为有些时候,地名,专名,不出律不足以表示自己的诗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下阕"成吉思汗"明显出律,但也无损于这一名诗。
我赞同你对律诗、律句的看法。
     其实最初我的想法与隐士兄以上看法完全一样,也想举主席此句来解释因湖北是地名而不必要追求律之绝对而害意,未料向闲兄竟发表了令逸尘不敢苟同之见,是以贴出求证于兄。
     我的一位老师贵州张志侠先生在他的一首七律《陪丁芒先生游织金洞并与织金县委同志共勉》中也曾有出律之句,然非志侠老师不知出律,实因意之所在,用老师寄他的诗词集《半山石》样书给丁芒先生请丁老为书作序时附上的书信所言,老师因不忍以词害意,“实在舍不得改之”。记得我初学填词时,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在一阕写登山的词《清平乐》中,联想到官场中一些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用了一句“能上能下方好汉,登造如飞步健”的句子。然因刚学写诗,加上诗刊主编是个对格律要求很严谨之师,如我所料将句改成了“上下皆能方好汉”,想来当时实不该有“未学爬即学走”之举。
     张志侠先生是贵州政界一位“久居要津、才干开敏的循吏”,也是“毕生热爱诗文、且读且作,成果蔚然可观”(丁芒语)的一位诗文造诣很高的诗人。对于先生的大作《陪丁芒先生游织金洞并与织金县委同志共勉》,我在为之校对样书时专门求教于他,先生于是将已写好的准备寄给丁老的书信示我,方令逸尘茅塞顿开。诚然,改之可惜。今附上老师大作于后,供隐士赏。
                    陪丁芒先生游织金洞并与织金县委同志共勉
                        生生万象动心魂,造物神功巧织金。
                        晚学飞歌踏云路,高尊健步走天门。
                        回旋洞府观银雨,俯仰苍穹转乾坤。
                        莫让韶华虚里度,谁言不敢望千寻。
谢隐士兄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0 04:47pm 发表的内容:
    向闲列举的杜甫诗句非律句(○○●●○○●,●○●○○●○)对句失粘,明眼人一看便知.
     逸尘眼花,未注意杜诗中“茂陵”之“陵”字乃平声(误看成“茂”为第二字了),以致错认定此句为入律之句,惭愧,惭愧!谢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留言人:向闲


  可千万别把我的话当理论。我极少看理论著作,一般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也许你是对的。

--------------------------------------------------------------------------------
留言时间: 2005-10-10 09:33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0/11 11:39am 发表的内容:
留言人:向闲
  可千万别把我的话当理论。我极少看理论著作,一般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也许你是对的。
--------------------------------------------------------------------------------
留言时间33AM
...
恭贺逸尘,看来我俩的观点是对的。诗这个东西,不能以为古人曾有过而我也可以,还是要遵循后人所共认的一些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隐士兄请进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1 01:09pm 发表的内容:
诗这个东西,不能以为古人曾有过而我也可以,还是要遵循后人所共认的一些规律。
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6:04 , Processed in 0.0868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