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93|回复: 74
收起左侧

峨眉十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是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四川峨眉市西南,即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因山势逶迤,“如溱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峨眉山峰峦交错,互为屏障,高峻逶迤,苍茫无际。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鸟道盘空,石径穿云,回旋曲折,山程75公里。峨眉山不仅以秀丽的景色名扬四海,更以她那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使峨眉山久盛不衰。从山麓至山顶,“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山脉挺秀,群山叠翠,谷壑幽深,岩石巧立;且长松亭亭,曲藤依依,清泉漱石,猿攀鸟语,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2OO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产于峨眉山或在峨眉山发现,并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达1OO余种。此外,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已知动物2300多种。这里是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具有特殊意义问题的重要地点。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的传播、寺庙的兴建和繁荣,为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峨眉山古迹众多,文物珍贵。峨眉山上寺庙林立,其中以报国寺、万年寺等“金顶八大寺庙”最为著名。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有和尚、道士来此结庐营造庙观,如今尚存大小寺院70余座。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是“报国寺”,寺内的明代瓷佛光采照人。另外,峨眉山顶的“佛光”与山中“拦路抢劫”的群猴也非常著名。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名称: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6)。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公元1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峨眉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28pm 第 1 次编辑]

峨眉十景之圣积晚钟-----报国寺
  
   报国寺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全山八大名寺之一,寺内正殿原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曾名“会宗堂”,有“三教会宗”的意思。清康熙帝取佛门“报国主恩”意,改名报国寺。寺门坐西向东,山门前的一对石独系明代所刻,山门上的“报国寺”匾为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所题。本寺曾是“三教会宗”之地,至今有的门联语仍可见到几分道家韵味,如“独思喻道,敷从说经”。全寺占地近4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共有四座大殿,均建于清代的同治年间,从前至后,分别是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建筑依山而上,逐级高,有典型的四川庭院式民居风格。
  报国寺内花园幽静,客房洁净,可供游客借宿。寺内佛门素餐别有风味,可谓当今难得的健康食品之一。
   到报国寺观光的游客还不要放过欣赏对联和牌匾的机会,寺内对联都极具风神。七佛殿内一面墙上还有1935年蒋介石先生留下的手迹:“精忠报国”。其侧为客房,也有个十分优雅的名字:“待月山房”。
  寺门正对的小山上有一铸于明代的莲花铜钟,“峨嵋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即指此钟。此钟高2.8米,直径2.4米,重量达到12500公斤,号称“天府钟王”。钟身铸有61600字,有《阿含经》及其他佛偈、铭、疏和晋唐以来历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讳。
圣积晚钟
  到了报国寺,千万别忘了去看看寺前凤凰堡上的"圣积晚钟"。"圣积晚钟"亭的平面布局呈依群而立的'人'字,告诉人人闪是历史活动的中心。亭系木构重檐阁楼,它以古老而又新颖的建筑形象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青瓦、红檐深隐在苍楠古柏的林丛之中,高高的刹竿标出林丛之上。亭的周边施以朱红色的"醉杨妃"椅靠,汉白玉的横额"圣积晚钟"四字,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书。苍楠、翠柏、香樟、古榕混交而成林丛,和秦篆、汉隶、唐楷等一百多通碑刻组成的碑林,虽然有着自然和人文不同的概念,但在这里却和美地将钟亭紧紧地拥抱着。
    亭中悬挂着一口硕大的铜钟, 此钟原在峨眉城南的圣积寺内, 故名"圣寺铜钟",又名"圣积晚钟"。圣积寺创建于公元14世纪末, 高僧宗宝、东明、鉴灯先后卓锡寺中,名驰四远。公元1535年,湖评选对立面梦(今湖北安陆县境内)僧别传拜宗宝为师,发愿募造铜钟敬献峨山佛地。公元1564年,于四川江阳(今富顺、泸州一带)等地募造铜钟三口,一置白水寺(今万年寺)一置永延寺(今仙峰寺),最大的一口于次年运抵峨眉城东虹溪桥,为四众弟子刻名表功,于公元1567年悬于圣积寺真境楼中。钟通高2、6米,腹径2、2米,唇厚20厘米,重25000斤,素称"巴蜀钟王"。(可是因为人为的原因,此钟现在已有破损,修补过了。遗憾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26pm 第 1 次编辑]

双桥清音----清音阁
      在清音阁黑白二水的汇合处,有双飞亭、左右各有一桥,名曰双飞桥,其桥下在二水的交汇处有一中心石,惊涛拍石,响声轰轰,昼夜四季不绝,满峡都回荡这水声,加上两桥,故人们誉为“双桥清音”,成为一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胜景。
  
    山中主要的两条水系黑龙江和白龙江在这里汇合,水源分别来自相对高差千米的黑龙潭和长寿岩。河床坡比都在100:200以上,水流十分湍急。黑龙江流经多为玄武岩的层段,其色碧绿如黛,故以黑龙命名;白龙江流经多为白莹岩,水色呈乳白,故称白龙江。两面三刀江均有虹桥飞跨,故称“双飞龙桥”。汇流处有一巨石,状如莲蕾,俗称牛心石。其石磔柱中流水击牛心,浪花飞溅,宛如碎玉落珠。日照浪花,幻现出七色虹霓。
   
    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阴。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情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汇流处,高兴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个人成分出,以为至宝,供奉前,见石之处,后名“宝现溪”。而今,虽然人面宝石不见了,但“宝现溪”这个地名是无法磨灭的,至今还泛起人们听清音的兴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29pm 第 1 次编辑]

金顶祥光-金顶
   峨眉金顶,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由洗象池上行15公里,经过登金顶最长最后的一道有2380余石级的险坡--七里坡,再经过接引殿即至。游客可乘车到雷洞坪,步行到或坐索道缆车上金顶。也可乘车到万年寺,乘索道缆车上金顶。金顶最负胜名的是金顶四奇: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我只看到过云海和日出,佛光和圣灯是很不容易碰上的。呵呵)金顶是峨嵋山奇景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旅游接待设施最完善的地方。华藏寺高耸于岩顶,相邻处则是风格平实的卧云庵。寺建于唐,屋顶为锡瓦所盖,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卧云庵内有饭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在饭堂还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峨嵋雪蘑芋”。(是一种叫魔芋的植物的块根磨制再在雪地上面晒制而成。雪魔芋烧鸡是峨眉山地区的家常菜,好吃得流口水。哈哈)借宿于卧云庵,入梦于白云之上,仅仅这个名字就让人沉醉了。

  上金顶的方法:在山下乘座管理局提供的交通车到雷洞坪,约需1个半小时,然后步行到接引殿,1.5公理,约需20分钟,之后再乘换乘索道,10分钟就可上金顶了。
  当然,如果您愿意也可从山下步行到山顶,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您体力不错的话。我试过,累得半死。呵呵,第二天那脚就像长在别人身上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灵岩叠翠
    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距报国寺西南5公里,传为中印度僧人宝掌结茅处 。隋唐间创建。曾改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洪武、永乐年间重建,仍名灵岩。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谭钟岳的《峨眉图志》载:寺字四十八重,僧众千计,由山门至后殿有十余华里。其规模之宏大,僧侣之众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处过堂(吃斋饭),十处烧香,烧香要骑马”的说法。殿字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呈现出灵岩层层叠叠的雄峙壮观,“灵岩叠翠”便成为峨眉十景之胜。刘君泽在民国36年(1947年)出版的《峨眉伽蓝记》中,虽说“寺字四十八重,僧众千计,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认:“峨眉高峰俯,临殿阙,叠叠青翠,秀丽庄严 ,丘陵拥卫,山溪龙蟠,乔木千章,森森环列,我选胜地首数灵岩也。”古刹历经兵烫和回 禄之苦,到20世纪60年代已全部毁坍。而“灵岩叠翠”的自然景色却依然如故,去灵岩,看 叠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尽”的感受。 灵岩地处峨眉金顶三峰的后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近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似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气象雄伟,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廓线十分清晰。重重叠叠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正如谭钟岳在另一首诗中写的:“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金顶三峰的景色多彩多变。初春时,山麓盛开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春意荡漾;山腰密叶繁枝,如正当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黄的树叶,似带秋色;山顶却堆砌残雪,又象尚处在严冬的寒凉里。从山下观望峨峰三顶,有几处绝好的地方:在山东麓的连香坝,在低山的会灯寺,在中山的白龙洞古德林;但皆不如在灵岩遗址那样逼近、开阔,可从更深的层次上静观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侧影,欣赏“叠”刚与柔、壮与秀相依互存的美,因而神思飘荡。明人章寓之的《游灵岩寺》道出这种心态:灵岩一径入青苍,雨后昙华隔水香。方外欲偷闲半日,绕廊翻觉觅诗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大坪霁雪
 到大坪主要是观赏雪后的景色。大坪观雪和登上金顶观雪大不一样。金顶观雪是站在高峰之巅,凭栏无瞩,遥望"岷山千里雪";而大坪 观雪则在站在群峰环合的孤峰平顶之上,环顾四壁峰林的"红妆素裹",光朗空明的大千世界。
    大坪包罗着海拔880米至1450米的几块高低错落的山谷台地, 面积大约一千余亩。周围群峰环合,如莲瓣初开。右边是华严顶、骆驼岭、息心岭和玉笋诸峰;左边是天池峰、宝掌峰、玉女峰、皇帽峰等。牛心岭横向联合陈于前,九老峰屏列开后。这些山峰相互萦带,伯促比肩。群峰之下是水声汩汩的龙居溪和白龙江,曲曲弯弯将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分割开来,形成了茫茫林海中的孤岛,状如莲朵中的花蕊。四面陡壁,就像"自古华山一条道"那样,只有"猴了坡"和"蛇倒退"一线鸟道可通向坪岭的高处,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按当年谭钟岳探胜寻幽的路线,是从白云峡中万缘桥登上去的,一共走了5383步,可谓"一步不苟"。坪周生长着古奇珍衡的高等植物一千多种,交织成色彩丰美的常绿混交林带,将这个小"岛"紧紧地搂抱着。
    这一带的雪期,从晚秋到初春,长达半年之久。由于自然环境的奇特,此间雪后的景色,古往今来,为人们交口称赞者有四:
 --"红妆素裹"。在皑皑如玉的白雪之中,尚有红鲜鲜的木芙傲雪而放。
--"玉壶温馨"。在冰雪林中,还缕缕地散出幽兰和野梅的醇香。她们不随桃李混迹芳尘,偏在这"雪映千山玉"的时节,向万里乾圳散发出早春芬芳。
--"深谷玉振"。每当雾雪之后,常有一种它处少见的"雾凇"、"雪凇"出现,将峰峦上的千枝滴翠幻变成玉树琼花,晶莹透明,宛如"琉璃世界"。但朝阳一照,如玉碎花落,深附谷底,犹如金声玉振,铿锵成韵,十分悦耳。清代诗僧贯一,观此景色之后,欣得一联:雨后坪临观玉雪,风前石上听金声。
--"玉妃出浴"。这里低云多雾,积雪如玉的峰峦,出露在行云漫雾之中,袅袅婷婷,时隐时现,恰像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九老仙府-九老洞
    自洗象池下钻天坡即到九岗子,在此游人可选择不同的下山路线:一条左行,经华严顶、初殿到万年寺下山,路途较近;另一条右行,经遇仙寺、仙峰寺(九老洞)、洪椿坪、猴山、一线天、清音阁,自清音阁下山,或再从清音阁经白龙洞,到万年寺参观后下山,景点较多,路程较长。
  仙峰寺是峨嵋八大寺之一,食宿条件较好,环境十分优美,游人可在此间入住,休息之后,再上山或下山。寺内佛事也可以成为观光内容之一,晨昏之时,钟罄齐鸣,佛号高宣,令人神往。仙峰寺外还有仙皇台,是观赏群山环立,烟去变幻之景的最佳地点。,周围山峰起伏,景色壮丽。寺后仙峰岩海拔1750米,为巨型石灰岩山峰。这里是峨嵋山典型的白云岩分布区,寺侧有著名溶洞―――九老洞。
九老洞是全山最大的洞穴,全长约1500余米,洞口与洞底高差84米。内分三段:首段为厅堂与廊道型洞穴,游客可直立行走,长约120米;中段为网状交叉的迷宫型洞穴,长约160米,游客不宜深入;下段为裂隙型洞穴,难以容身。林藜著《萍踪识小》一书中说:九老的名字分别叫做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满、天蓬。由此看来,他们都是天字号的道家老前辈了。公元4世纪以来,隐居洞中的名士功臣不少。东晋名士胡份,回绝了李腾的招聘,隐迹于此,隋代的眉州太守赵仲明,在治理三江水患之后,来此仙居……
    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处。经过九莲池,前行约500米,穿过密密的杜鹃、箭竹林丛,便到了洞口。洞口高踞在仙峰岩,下临黑龙潭,有陡直的天然磴道通向洞中。磴道两侧有牢牢实实的石桩护栏,接连洞口,使人感到险而不危。进洞130米,洞道平均高宽四五米,宽适易行。人一进洞,洞中大如乌鸦的大蹄蝠、金丝燕,成群集队地向你扑来,使你冷汗如珠。其实它们在热情地欢迎你这不速之客。过一会儿平静如故。 再往前行,有石床、龙泉、仙桥……传说为仙人所造,实际上都是天生之物。这主洞道的尽头有一石龛,供着一尊神像。据《龙城录》一书记载,说他是公元8世纪中叶,隋代开皇年间眉州的太守赵促明,因治理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水患,造福一方,老百姓拥戴他为川主之神,仙居洞中,帮塑像供奉。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把他说成是《封神榜》中的财神爷,民间传说的“赵公元帅”畅销公明。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虽然深居古洞,至今香火不乏,可见人们求富之心是何等迫切。再前行,为大小不同纵横错落的67个岔洞,万万不可冒然而进。
    洞外云腾雾绕,古木参天,藤萝密布。与洞口遥遥相对的九岭岗(俗称九岗子)、华严顶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洞下云满大壑,深不见底,倾耳细听,似有水声叮咚,恰像佛寺里的钟磬。九老峰壁立千仞,斜斜若倾,仙峰寺就建在这厅峰的岩阿之下。寺里的香烟直上青天,如悬一线,用“静如太古”来形容这儿景色的幻妙,是巾切不过的了。小信寺中,到处都是云雾弥漫,好像人们是撩开云雾的帷幔挤进去似的。晨起开窗闲云入户,晚上就寝常是宿雾共枕。能不使你联想到神话世界中的神仙洞府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33pm 第 1 次编辑]

洪椿晓雨-洪椿坪
   洪椿坪,位于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处的山腰里。坪上建有干佛禅院,一进寺门,"洪椿晓雨"四个耀眼的大字,横陈在银灰色的照之上,使你心目了然:这儿景色之妙,就是清晨观赏似雨非雨的"雨",玩味着"翠湿人衣"的情趣。正如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在《阙题二首》中咏唱的那样: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洪椿坪,因有洪椿古树得名。此树高28米,胸径3、2米,树冠东西延伸30多米,是中国特有的高龄树种,又名白椿,叶呈羽状,盛夏季节一树粉绿,耐冬寒,搞污染,所以能致高龄。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代,道学家庄周先生早将它喻为神树,作为大寿的象征。 这一株,据专家鉴定足有一千二百年的树龄,至今长势仍很健旺。
    这里的古树很多,尚有千年的罗汉松,八百多年的公孙树和桢楠树,六百多年的香杉古柏和黄心夜合等等。古木成林,参天蔽日,阳光挤进林丛的天疏隙,照射到铺满苍苔的山道上。
洪椿坪深深地衽藏在层层峰峦的怀抱之中。后边是高高的天池峰、天柱峰,前边是云雾缭绕的白云峡,右边是高高的天空池峰、天柱峰,前面是云雾缭绕的白云峡,右边是大坪岭,左边是宝掌峰。气候泽润,常常是雾蒙蒙。尤以清晨,晨曦抚照在林丛之上,雾化为露,瀼瀼泠泠,如粒粒晶莹的无数珍珠,积满了草丛和林梢,只听见密密的林丛中沙沙作响,似觉细雨沛然。顷刻间,浓雾弥漫,只闻人语,不见人影,咫尺竟成了天涯。如绡的晨雾,湿泣泣的带着山野里特有的清香迎面年来,使你感到格外清爽可人。
    这里的气漫无边际较为稳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着四季常春之感。深谷里常常传来阵阵林涛,碧空中隐隐回旋着声声鸟语。确是个休闲颐养的好地方。连清代的康熙皇帝也赞口不绝,特意题赠"忘尘虑"三字,刻石留存寺中至今犹见。
    此地上行仙峰寺15公里,有磴道七千多级;下行清音阁6公里,有噔道三千多级。如果说鉴胜峨眉是一篇完美的诗章,这里自然是承转的段落。要欣赏这"晓雨"之妙,以夜宿寺中为宜。从夕阳西斜到黎明拂晓,还有许多景色可观。这里有许多银杏古树,一至清秋,扇叶金黄,与满山红叶相互掩映,色彩绚丽柔美,故诗人在诗中吟道"不尽霜枫万里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白水秋风-万年寺
    万年寺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与金顶一样建有登山观光索道,很多游客都把万年寺作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点;另外一些游客则把这里作游山结束的终点。
  万年寺始建于晋,原称普贤寺;唐时更名为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寺中建筑历经风雨,多为毁损后所重建,唯寺内高处的无梁砖殿(公元1601年建成)至今尚存。砖殿仿印度佛寺形式上为半球形屋顶,下面为正方形殿堂,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全殿用砖砌成,通体无梁,全靠拱顶受力。400余年来,历经5-7.9级地震多次,至今纤毫未损,被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砖殿内顶饰有飞天藻井图案;殿内四周为环形佛龛,供奉小铁佛307尊。殿中供奉的普贤骑象铜像,为公元980年由茂真禅师奉诏在成都铸造成,其时耗费黄金三千两。铜像比例匀称,铸工精良,为国家一级文物。一千多年前,这尊重达62吨的铜像在铸造成之后,依靠什么托运工具和技术手段运到山上安放,令人十分费解。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
“白水秋风”的风,不是自然的风:而是风姿的风,风韵的风,风格的风,风情的风。四“风”字包容着这一景观丰富的内涵,也是欣赏这一景观的逐步深入的层次理念。
  万年寺在息心岭下,海拔1020米处。这天成的白水池在寺门左侧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镜。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诗人李白游鉴峨眉,长留寺中,与寺里的高僧广僧文浚抚琴和诗的地方。池边原有“唐李白听广浚禅师弹琴处”碑。 以白水池为中心的四野秋色,用绚丽多彩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息心岭下,狮子岩边,钵盂山前,玉笋峰林之中,真是“秋色胜春潮“。枫叶、岩桑色红如醉;银杏的金色叶片,犹如蹁跹的蝴蝶飞舞在翠柏林中;合抱大的古楠,百株=千株蓊郁成林,在严冬将临的季节,高擎着绿色的华盖,捧护着人间的春意;还有一种水白蜡树集成的灌木林丛,在黛绿的林海边缘,盛开着繁星似的小白花,带着莹莹的雾露,伴随着习习秋风,在苍茫的重翠衬在东西两厢;蓝天白云,红墙绿瓦,丹檐碧柱点缀其中,可谓彩幻如梦。每当夜幕徐降临到白水池畔,池中琴蛙(学名仙琴水蛙)成双成对,恰像年少和美的夫妻,“夫唱妇随”地合秦起1351……和谐悦耳的乐曲,播向祥和的人间。这乐曲伴和着万年寺中点点暮鼓和声声梵唱,能不令人想起李白和广浚的诗声琴韵?这三丈见方的山泉,却包罗着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和许许多多的人世沧桑。 白水池边丹桂成林,一到秋高气爽的季节,金黄色的串串花珠,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醇的花香,飘过密密的林丛,飘过香烟缭绕的绋堂,此刻成为介导博爱众生的佛陀莲台前的供品。这里虽然闻不到佛海里的“七宝”之香,也看不见倚云而栽的“七重宝树”,但给人们带去的却是衣袖里的馥郁的丹桂馨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30pm 第 1 次编辑]

萝峰晴云-伏虎寺
    萝峰,在伏虎寺后大约1公里处。迤逦而下的伏虎岭,在这里却又小峰隆起,海拔不过七百来米。峰顶坦平如台,长宽二、三十丈。古松成林,树龄足有五百多年,数以百计,以龙爪松居多。古松老干如鳞,虬枝偃蹇,势如盘龙。枝柯交互穿插,松针蔽日遮天,常是露滴松梢,云雾空蒙。古有千鹤群居,白羽绿松俨如一幅"松鹤遐龄"的天然画卷。离峰头不远,又是一层层桢楠、香樟、斑竹、小叶桉混交而成的林带将峰头缠绕着。每当日照松林,雾散天阔,放眼纵横百里的峨乐平原,形如半岛,西边连接着眉山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带,北面、南面、东面、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像章条条白练,镶嵌在一片红泣泣的活土边缘。一到阳春三月,茵绿色的秧苗,玫红色的紫云英,金黄色的油菜花……田畴似锦。这充满春意的原野,安详地袒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随着浩荡的春风奔来眼底。故诗人谭钟岳先生名之为"萝峰晴云"。 峨眉山万树千花,惟松树偏少,告别是龙爪松更为珍奇。唐宋诗词中描述的塔松,其实就是现在的冷杉。而峨眉萝峰之松,寿高五百,虬枝成林,云腾雾绕,如苍龙出海,却是他处难匹。松林丛中,有野生青茶,青绿如菌,花黄点点,果圆如珠,峰之下有虎泉,淙淙不断。泉水上建一静室名"龙凤辉堂",为闭关修持之所。公元1672年春,清太史蒋超来此习静,更名萝峰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这个贴子最后由ξ圝小亭在 2004/03/26 11:32pm 第 1 次编辑]

象池夜月-洗象池
  洗象池山路盘旋,云雾时起,古树夹道 ,偶有猴群出,向人索取食物,游人行至其间,常有意外的发现。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间的猴群常结队出没,老猴居前,态度不卑不亢,游客行经此路段时最好先备好食物和竹杖(两手准备),即可取得通行资格。洗象池地热独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临深谷,云层常在保间浮动。此地海拔2070米,是绝佳的赏月胜地。寺名得自于佛门的传说,相传普贤菩萨曾经在这里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游客可将这里作为上下金顶的老一个食宿点,洗象池客房数量较多。如果正适农历的月中,游客不妨专程到此小住,欣赏天清气爽、月色如玉的绝美夜景。寺内常有猴群出没,人猴和谐相处,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登上1800多级陡峭如壁的钻天坡,来到这象鼻岩下的金刚嘴上。此处海拔2070米。这坡又高又散,“拂衣白云散,仰面青霄逼”。钻天坡这个命名太恰当不过了。坡上有寺名“天花禅院”,公元1600年开建。寺侧有一天然水池,传说当年普贤大士骑象登山曾在池中汲水洗象,所以名叫洗象池。在这高冈之上,地下水源枯竭的地方,有此清泉一泓,确是难得。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奇妙,月明之夜,月光映入池中,西落东升,均能得见。“象池夜月”,确确实实有着许多不同凡俗之处:
--在海拔两知多米以上的高冈赏月,云雾常在月光之下。这云雾不但遮掩不了月光,反而成了鲜明的衬托。月色更显得清丽皎洁。无论你望着天上的月,还是腑瞰着池中的月,似乎看得见嫦娥婀娜的舞姿,闻得见吴刚的酒香,牵动着你“婵娟与共”、“天涯此时”的眷恋和遥想。
   --这儿,前有横亘百里的弓背山,后有高出云表的“峨眉山峰”千佛顶、金顶、万佛顶,下有华严顶和九老峰,四山环合,俨如绵延万里的长城。月明之夜,有着“山围玉城月如霜”的直感。往往使人联想到辽海的边月,守边疆的亲人。在如霜的寒意中,又散发出缕缕的温馨。依依恋恋,萦思遐远,不愿离去。
   --这儿的月色,披戴着枝干挺拓矫健的冷杉林丛,和挂在西湖柳梢上的月亮,大不一样。月本属阴,在这儿却展示出儿分阳刚之美。能使你举起杯来,吟唱出“明月九时有?把酒问表天”的豪情。
   --蓝天的明月,在这儿竟浸在杯泉似的象池之中,最能惹起人们哼唱出;“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思恋家乡亲太的曲儿,正是谭钟岳先生诗中的“月明池静寄幽思”。
    --这儿常有猴群出没,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们已经和人混得够熟了。见人不惊,与人不惊,与人相亲,儇依在人们的身旁,共赏“象池夜月”,不时高兴地发出嘘唏之声。“猿啸月明”,成了象池一绝。
   --如果遇上如眉的新月,如钩的残月,月光虽然暗淡,正好又是一番景况。从石笋峰下随着气流鱼贯而出徐徐升起的“圣灯”,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百点、千点、万点……洒满了洗象池周围的山山岭岭,天上的星光和地上的灯光联成一片,使人感到“此身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洗象池下边有一天然洞穴,传说三国时曾醉戏曹操的左慈隐居在这里,每当月明之夜挥舞着宝剑长啸抒怀。他将象池夜月称为精灵之光,还用宝剑在洞口深深地刻上了“岩谷灵光”四字,至今清晰可见。
    池月共赏,却又各抒其情。明代诗人顾炎武婉婉约约地吟唱出:“洗象池边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清代诗人黄云鹄却在诗中写道:“木羊岩上餐霞久,香象池边洗月来”。笃信佛法的诗人梁叔子,在诗中又是这么写的:“片石孤云突窥色相,象池皓月映禅心“。
    总的说来,”象池夜月“有着丰富的文化含量,这和青城山月,西昌月,秦准月,西湖月,洞庭月,月落乌啼满天的苏州月,气吞乱云的长城月……都是各领风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象池夜月
     峨眉山月,自古留名。而“象池夜月”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每当月夜,云收雾敛,遥天一碧,万山沉寂,秋风送爽,一轮明镜斜嵌在洁净无云的蓝空上,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树林,萧萧瑟瑟,低吟轻语。月光透过茂密墨绿的丛林,大雄殿、半月台、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楼,沉浸在朦朦的月色里,肃穆,活静。月光下,古刹似一侧卧的大象头,蓝天映衬,剪影清晰:大殿似额头,两侧厢房似双耳,半月台下的钻天坡石阶,又好似拖长的象鼻,不知是巧合,还是寺庙设计师的匠心独具?
     皓月高悬,满天清晖,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游者似恍惚步入广寒天宫。“峨眉山上月,千里苦为看。……依旧峨眉山,明月照清彻。”明代文学家曹学 喜爱的是峨眉月。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面对峨眉月,也感情激发的留下“洗象池边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这诗情并茂的联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哈哈,美景美景,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小部分偶去过,累的半死~~
最喜欢金顶,瓦~那感觉简直不摆了~其他景点一般:)
建议要去的坐车到雷洞坪然后徒步上金顶(我去的时候就是如此),另外注意得准备一双运动鞋和几见棉衣~不然会冻的半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9 10:14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3-1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江山如此多娇,今生若不能游览,死难瞑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谢谢楼主,带来这样好的贴,我生在四川,对它却了解得没有这样深刻,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哎呀……钓鱼的……娥眉是四川的啊?
    俺今儿才知道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金顶哦?我高山反应好厉害,去那里困难的,上次上去给我那个头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9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下面引用由风中的眼睛2004/03/19 11:36am 发表的内容:
    哎呀……钓鱼的……娥眉是四川的啊?
    俺今儿才知道的说…………
    我倒,你你你。。。。。。。。。。(寒江雪一板凳扔过去)
    月儿,高山反应不要紧,你爬到半山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2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十景

    我到山顶了,爬上去了,累死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22 15:52 , Processed in 0.0950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