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民歌奇葩五句子歌 三峡一带的民歌,其根,上可追溯到以楚方言为基础创作的《离骚》,下到刘禹锡学习夔巫民歌创作的《夔州竹枝词》。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写过五句子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拨谷歌》) 夔州大地,无论樵夫、挑夫、农夫之口,无论田间地头、山林溪谷都能飘出悠扬高亢的民歌: 高粱七匹叶,七匹叶上结。 高粱好烤酒,好酒待好客。 这是一首地道的民歌。其通俗的口语,农民丰收的喜悦和热情好客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习惯了古体诗的四言八句,然而,当你听到当地农民称为“五句子歌”的民歌的时候,你就会为它独特的形式叫好: 两人牵手同过河, 河里石板(儿)好挺脚。 闪神踩到滑石板(儿), 打湿裤子脱不脱? 哥说要脱妹不脱。 这是一对恋人牵手过河的情节,细腻生动,尤其是最后一句既含蓄又直白,一语双关,雅俗共赏,留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 下面一首也是写恋情的: 高山起屋没修门, 开个窗眼(儿)望情人。 上午望得太阳起, 下午望得太阳低。 来个情人不是的。 这一首的情景很浓烈的。房子没修好,门也没有(当地农村风俗,起屋打土板墙,四壁修好,再挖门窗),房子遮住了望情人的视线。主人公迫不及待地先开了窗,为的是望情人。从上午望到下午,望眼欲穿,所盼来的心上人竟还没出现,主人公简直有些失望了。他正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突然欣喜地发现,从走路的姿势,身上的穿著判断,远远向他走来的正是他期盼已久的情人。他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高兴 !可是走拢时看,却不是自己的情人,多么令人失望!这首民歌虽短,却一波三折,主人公的情感丰富,跌宕起伏,其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李子熟哒皮面黄, 摘个李子把味尝。 哥吃一口递给妹, 妹吃一口递给郎。 巴点(儿)口水像蜂糖。 田间农忙之余,一对农民恋人借递李子传情。千情万感都借这一细节甜蜜蜜地表情出来。如胶似漆的恋情,姑娘的羞涩,都在最后一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峡一带的五句子歌是民歌中的奇葩。它通常用前四句铺陈渲染,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异峰突起,给人留下隽永的回味。其歌内容多为歌颂纯洁的爱情、劳动的美好或是劝化人要弃恶从善等。它的语言通俗——乡间俚语俗言,明白得像口水话。它在传唱的过程中,经过千百位劳动者的修改、润色,即使一句极平常的话,放在歌的那个地方,贴切极了,几乎到了不能更改一字的地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说屈原、刘禹锡为我们作出了向民歌学习而进行创作的榜样的话,那么我们当代文人面对博大精深的三峡五句子歌,是应当注意挖掘、学习和继承发扬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01:46 , Processed in 0.0686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