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2|回复: 29
收起左侧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5 04:33pm 第 3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1]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2]。况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3],挥金如土多为他人。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4],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5]。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先起小人之议,渐招同室之讥。“女子无才便是德”[6],真千古至言也!余虽居长而行三,故上下呼芸为“三娘”。后忽呼为“三太太”。始而戏呼,继成习惯,甚至尊卑长幼皆以“三太太”呼之。此家庭之变机[7]欤?
    乾隆乙巳[8],随侍吾父于海宁官舍。芸于吾家书中附寄小函。吾父曰:“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后家庭偶有闲言,吾母疑其述事不当,乃不令代笔。吾父见信非芸手笔,询余曰:“汝妇病耶?”余即作札问之,亦不答。久之,吾父怒曰:“想汝妇不屑代笔耳!”迨[9]余归,探知委曲,欲为婉剖[10]。芸急止之曰:“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11]也。”竟不自白。
    庚戌[12]之春,予又随侍吾父于邗江[13]幕中,有同事俞孚亭者挈眷[14]居焉。吾父谓孚亭曰:“一生辛苦,常在客中,欲觅一起居服役之人而不可得。儿辈果能仰体亲意,当于家乡觅一人来,庶语音[15]相合。”孚亭转述于余,密札致芸,倩媒物色,得姚氏女。芸以成否未定,未即禀知吾母。其来也,托言邻女之嬉游者。及吾父命余接取至署,芸又听旁人意见,托言吾父素所合意者。吾母见之曰:“此邻女之嬉游者也。何娶之乎?”芸遂并失爱于姑矣。
    壬子[16]春,余馆[17]真州[18]。吾父病于邗江,余往省[19],亦病焉。余弟启堂时亦随侍。芸来书曰:“启堂弟曾向邻妇借贷,倩芸作保,现追索甚急。”余询启堂,启堂转以嫂氏为多事。余遂批纸尾曰:“父子皆病,无钱可偿;俟启弟归时,自行打算可也。”未几病皆愈,余仍往真州。芸复书来,吾父拆视之,中述启弟邻项事,且云“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翁病稍痊,宜密嘱姚托言思家,妾当令其家父母到扬[20]接取,实彼此卸责之计也。”吾父见书怒甚。询启堂以邻项事,答言不知。遂札饬[21]余曰:“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谬[22]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23]。汝若稍有人心,亦当知过!”余接此札,如闻青天霹雳,即肃书认罪,觅骑遄[24]归,恐芸之短见也。到家述其本末,而家人乃持逐书至,历斥多过,言甚决绝。芸泣曰:“妾固不合妄言,但阿翁当恕妇女无知耳。”越数日,吾父又有手谕至,曰:“我不为已甚[25]。汝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及寄芸于外家。而芸以母亡弟出,不愿往依族中。幸友人鲁半舫闻而怜之,招余夫妇往居其家萧爽楼。
    越两载,吾父渐知始末。适余自岭南归,吾父自至萧爽楼,谓芸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余夫妇欣然,仍归故宅,骨肉重圆。岂料又有憨园之孽障耶!


─────────────────────────────
【注释】
[1]自作孽:自己造成灾害。《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
[2]为累:被连累。
[3]指不胜屈: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4]典质:典当。杜甫《曲江》诗:“朝回日日典春衣”
[5]左支右绌(chù):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语出《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6]“女子无才便是德”:石成金《家训钞》引《靳河台庭训》:“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他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耻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7]机:形势。《史记·苏秦列传》:“不出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
[8]乾隆乙巳: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9]迨(dài):等到。
[10]婉剖:婉转地辩明。
[11]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王建《新嫁娘》诗:“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2]庚戌: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13]邗(hán)江:古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南,也作扬州别称。
[14]挈眷:携带家眷。
[15]语音:此处指方言。
[16]壬子: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
[17]馆:供职。
[18]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
[19]省(xǐng):探望,问候。朱庆馀《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20]扬:指扬州。
[21]札饬(chì):写信命令。札:书信。《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饬:是上级命令下级,有指责、告诫的意思。
[22]悖谬:荒唐,没有道理。
[23]斥逐:赶走,即出妻。
[24]遄(chuán):迅速。《尔雅》:“遄,速也。”《诗·邶风·泉水》:“遄臻于卫。”
[25]不为已甚:指不过分做事。《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5 04:40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芸素有血疾[1],以其弟克昌出亡[2]不返。母金氏复念子病没[3],悲伤过甚所致,自识憨园,年余未发,余方幸其得良药。而憨为有力者夺去,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佳人已属沙叱利[4]矣!余知之而未敢言也,及芸往探始知之,归而呜咽,谓余口:“初不料憨之薄情乃尔也!”余曰:“卿自情痴耳,此中人何情之有哉?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雨其后悔,莫若无成。”因抚慰之再三。而芸终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床席支离,刀圭[5]无效,时发时止,骨瘦形销。不数年而逋负[6]日增,物议日起,老亲又以盟妓一端,憎恶日甚,余则调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
    芸生一女名青君,时年十四,颇知书,且极贤能,质钗典服,幸赖辛劳。子名逢森,时年十二,从师读书。余连年无馆[7],设一书画铺于家门之内,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8]时形。隆冬无裘[9],挺身而过。青君亦衣单股栗,犹强曰“不寒”。因是芸誓不医药。偶能起床,适余有友人周春煦自福郡王幕中归,倩人绣《心经》[10]一部。芸念绣经可以消灾降福,且利其绣价之丰,竟绣焉。而春煦行色匆匆,不能久待,十日告成。弱者骤劳,致增腰酸头晕之疾。岂知命薄者,佛亦不能发慈悲也!
    绣经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有西人[11]赁屋于余画铺之左,放利债为业,时倩余作画,因识之。友人某向渠[12]借五十金,乞余作保,余以情有难却,允焉。而某竟挟资远遁。西人惟保是问,时来饶舌,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岁底吾父家居,西人索债,咆哮于门。吾父闻之,召余诃责曰:“我辈衣冠之家,何得负此小人之债!”正剖诉间,适芸有自幼同盟姊适锡山华氏,知其病,遣人问讯。堂上误以为憨园之使,因愈怒曰:“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13]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14]矣!”芸闻而泣曰:“亲怒如此,皆我罪孽。妾死君行,君必不忍;妾留君去,君必不舍。姑密唤华家人来,我强起问之。”因令青君扶至房外,呼华使问曰:“汝主母特遣来耶?抑便道来耶?”曰:“主母久闻夫人卧病,本欲亲来探望,因从未登门,不敢造次。临行嘱咐,倘夫人不嫌乡居简亵[15],不妨到乡调养,践幼时灯下之言。”盖芸与同绣日,曾有疾病相扶之誓也。因嘱之曰:“烦汝速归,禀知主母,于两日后放舟密来。”其人既退,谓余曰:“华家盟姊情逾骨肉,君若肯至其家,不妨同行;但儿女携之同往既不便,留之累亲又不可,必于两日内安顿之。”
    时余有表兄王荩臣一子名韫石,愿得青君为媳妇。芸曰:“闻王郎懦弱无能,不过守成]之子,而王又无成可守;幸诗礼之家,且又独子,许之可也。”余谓荩臣曰:“吾父与君有渭阳之谊[16],欲媳青君,谅无不允。但待长而嫁,势所不能。余夫妇往锡山后,君即禀知堂上,先为童媳,何如?”荩臣喜曰:“谨如命。”逢森亦托友人夏揖出转荐学贸易。
    安顿已定,华舟适至。时庚申之腊二十五日也[17]。芸曰:“孑然出门,不惟招邻里笑,且西人之项[18]无著,恐亦不放,必于明日五鼓悄然而去。”余曰:“卿病中,能冒晓寒耶?”芸曰:“死生有命,无多虑也。”密禀吾父,亦以为然。
    是夜,先将半肩行李挑下船。令逢森先卧,青君泣于母侧。芸嘱曰:“汝母命苦,兼亦情痴,故遭此颠沛。幸汝父待我厚,此去可无他虑。两三年内,必当布置重圆。汝至汝家须尽妇道,勿似汝母。汝之翁姑以得汝为幸,必善视汝。所留箱笼什物,尽付汝带去。汝弟年幼,故未令知,临行时托言就医,数日即归,俟我去远,告知其故,禀闻祖父可也。”旁有旧妪,即前卷中曾赁其家消暑者,愿送至乡;故是时陪侍在侧,拭泪不已。将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强颜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逢森闻声亦起,呻曰:“母何为?”芸曰:“将出门就医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远耳。汝与姊相安在家,毋讨祖母嫌。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鸡声三唱,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青君恐惊人,忽掩其口而慰之。当是时,余两人寸肠已断,不能复作一语,但止以“勿哭”而已!青君闭门后,芸出巷十数步,已疲不能行,使妪提灯,余背负之而行。将至舟次[19],几为逻者所执,幸老妪认芸为病女,余为婿,且得舟子皆华氏工人,闻声接应,相扶下船。解维后,芸始放声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诀矣!


─────────────────────────────
【注释】
[1]血疾:中医病症,民间多指肺病。
[2]出亡:出走;逃亡。
[3]病没:这里指丧子之苦。病:苦恼。柳宗元《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以病矣。”没:消失,不见,亦通“殁”。
[4]沙叱利:见唐传奇《柳氏传》,韩翊与柳氏相爱,番将沙叱利将柳氏抢走,后得侠士相助,终得团圆。此处为暗喻,指“有力”的横刀夺爱者。
[5]刀圭:这里指医药。
[6]逋(bū)负:欠债。
[7]无馆:即无收入。旧时称给幕友或塾师的酬金为馆谷。
[8]竭蹶:穷困潦倒,这里指资财匮乏的情形。
[9]裘:指冬衣。
[10]《心经》: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般若波罗密多”是梵语,“般若”即“智慧”之意。“波罗密多”就是“到彼岸”。
[11]西人:春秋时称周都镐京人为西人,对东方诸候的人而言,镐京在西,所以称周人为西人。后世沿习称山西、陕西人为西人。这里指外地人。
[12]渠:他
[13]滥伍:滥交朋友。
[14]首汝逆:告发你们忤逆父母。
[15]简亵:简陋怠慢的意思。
[16]渭阳之谊:《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此诗为秦穆公太子康公所作。晋公子重耳是康公的舅舅。因而用“渭阳”二字表示甥舅的情谊。
[17]庚申: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
[18]项:款项,这里指债务。
[19]舟次:停船之处,这里指码头。
[20]解维:解开泊舟的缆绳,有云“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  
·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华名大成,居无锡之东高山,面山而居,躬耕为业,人极朴诚,其妻夏氏,即芸之盟姊也。是日午未之交[1],始抵其家。华夫人已倚门而侍,率两小女至舟,相见甚欢,扶芸登岸,款待殷勤。四邻妇人孺子哄然[2]入室,将芸环视,有相问讯者,有相怜惜者,交头接耳,满室啾啾[3]。芸谓华夫人曰:“今日真如渔父入桃源[4]矣。”华曰:“妹莫笑,乡人少所见多所怪耳。”自此相安度岁。
    至元宵,仅隔两旬而芸渐能起步,是夜观龙灯于打麦场中,神情态度渐可复元。余乃心安,与之私议曰:“我居此非计,欲他适[5]而短于资,奈何?”芸曰:“妾亦筹之矣。君姊丈范惠来现于靖江盐公堂司会计,十年前曾借君十金,适数不敷,妾典钗凑之,君忆之耶?”余曰:“忘之矣。”芸曰:“闻靖江去此不远,君盍一往?”余如其言。


─────────────────────────────
【注释】
[1]午未之交:下午一点钟左右。
[2]哄然:一窝蜂似的。
[3]啾啾(jiūjiū):小鸟发出的鸣叫声,后泛指各种尖细的声音。唐·杜甫《兵车行》:“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里指七嘴八舌的说话声。
[4]渔父入桃源:典出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他适:到别处谋生。适:《尔雅》:“适,往也。”
·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时天颇暖,织绒袍哗叽短褂犹觉其热,此辛酉[1]正月十六日也。是夜宿锡山客旅,赁被而卧。晨起趁江阴航船,一路逆风,继以微雨。夜至江阴江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踌躇终夜,拟卸衬衣质钱而渡。
十九日北风更烈,雪势犹浓,不禁惨然泪落,暗计房资渡费,不敢再饮。正心寒股栗间,忽见一老翁草鞋毡笠负黄包,入店,以目视余,似相识者。余曰:“翁非泰州曹姓耶?”答曰:“然。我非公,死填沟壑矣!今小女无恙,时诵公德。不意今日相逢,何逗留于此?”盖余幕泰州时有曹姓,本微贱,一女有姿色,已许婿家,有势力者放债谋其女,致涉讼,余从中调护,仍归所许,曹即投入公们为隶,叩首作谢,故识之。余告以投亲遇雪之由,曹曰:“明日天晴,我当顺途相送。”出钱沽酒,备极款洽[2]。
二十日晓钟初动,即闻江口唤渡声,余惊起,呼曹同济[3]。曹曰:“勿急,宜饱食登舟。”乃代偿房饭钱,拉余出沽。余以连日逗留,急欲赶渡,食不下咽,强啖麻饼两枚。及登舟,江风如箭,四肢发战。曹曰:“闻江阴有人缢于靖,其妻雇是舟而往,必俟雇者来始渡耳。”枵腹[4]忍寒,午始解缆。至靖,暮烟四合[5]矣。曹曰:“靖有公堂两处,所访者城内耶?城外耶?”余踉跄随其后,且行且对曰:“实不知其内外也。”曹曰:“然则且止宿,明日往访耳。”进旅店,鞋袜已为泥淤湿透,索火烘之,草草饮食,疲极酣睡。晨起,袜烧其半,曹又代偿房饭钱。
访至城中,惠来尚未起,闻余至,披衣出,见余状惊曰:“舅何狼狈至此?”余曰:“姑勿问,有银乞借二金,先遣送我者。”惠来以香饼二圆授余,即以赠曹。曹力却,受一圆而去。余乃历述所遭,并言来意。惠来曰:“郎舅至戚,即无宿逋[6],亦应竭尽绵力,无如航海盐船新被盗,正当盘帐之时,不能挪移丰赠,当勉措番银二十圆以偿旧欠,何如?”余本无奢望,遂诺之。留住两日,天已晴暖,即作归计。
二十五日仍回华宅。芸曰:“君遇雪乎?”余告以所苦。因惨然曰:“雪时,妾以君为抵靖,乃尚逗留江口。幸遇曹老,绝处逢生,亦可谓吉人天相矣。”
越数日,得青君信,知逢森已为揖山荐引入店,荩臣请命于吾父,择正月二十四日将伊接去。儿女之事粗能了了,但分离至此,令人终觉惨伤耳。

─────────────────────────────
【注释】
[1]辛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
[2]款洽:热情招待。
[3]济:渡江。
[4]枵(xiāo)腹:空腹,饿着肚子。
[5]暮烟四合:天色已晚。
[6]宿逋(bū):旧债。
·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7 02:24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二月初,日暖风和,以靖江之项薄备行装,访故人胡肯堂于邗江盐署,有贡局[1]众司事公延入局,代司笔墨,身心稍定。至明年壬戌[2]八月,接芸书曰:“病体全瘳[3],惟寄食于非亲非友之家,终觉非久长之策了,愿亦来邗,一睹平山之胜。”余乃赁屋于邗江先春门外,临河两椽,自至华氏接芸同行。华夫人赠一小奚奴曰阿双,帮司炊爨[4],并订他年结邻之约。
时已十月,平山凄冷,期以春游。满望散心调摄[6],徐图骨肉重圆。不满月,而贡局司事忽裁十有五人,余系友中之友,遂亦散闲。芸始犹百计代余筹画,强颜慰藉,未尝稍涉怨尤。至癸亥[5]仲春,血疾大发。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7]之呼,芸曰:“求亲不如求友。”余曰:“此言虽是,亲友虽关切,现皆闲处,自顾不遑[8]。”芸曰:“幸天时已暖,前途可无阻雪之虑,愿君速去速回,勿以病人为念。君或体有不安,妾罪更重矣。”
时已薪水不继,余佯为雇骡以安其心,实则囊饼徒步,且食且行。向东南,两渡叉河,约八九十里,四望无村落。至更许,但见黄沙漠漠,明星闪闪,得一土地祠,高约五尺许,环以短墙,植以双柏,因向神叩首,祝曰:“苏州沈某投亲失路至此,欲假神祠一宿,幸神怜佑。”于是移小石香炉于旁,以身探之,仅容半体。以风帽反戴掩面,坐半身于中,出膝于外,闭目静听,微风萧萧而已。足疲神倦,昏然睡去。
及醒,东方已白,短墙外忽有步语声,急出探视,盖土人赶集经此也。问以途,曰;“南行十里即泰兴县城,穿城向东南十里一土墩,过八墩即靖江,皆康庄也。”余乃反身,移炉于原位,叩首作谢而行。过泰兴,即有小车可附。申刻抵靖。投刺焉。良久,司阍者[9]曰:“范爷因公往常州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余诘之曰:“何日可归?”曰:“不知也。”余曰:“虽一年亦将待之。”阍者会余意,私问曰:“公与范爷嫡郎舅耶?”余曰:“苟非嫡者,不待其归矣。”阍者曰:“公姑待之。”越三日,乃以回靖告,共挪二十五金。

─────────────────────────────
【注释】
[1]贡局:税务机关。
[2]壬戌: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
[3]瘳(chōu):病愈。
[4]炊爨(cuàn):烧火做饭。《广雅》:“爨,炊也。”
[5]癸亥: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
[6]摄:保养。《韩非子·解老》:“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
[7]将(qiāng)伯:求人帮助。《诗经·小雅·正月》:“将伯助予”。《毛传》“将,请也,伯,长也。”
[8]自顾不遑(huáng):自顾不暇。《玉篇》:“遑,暇也。”
[9]司阍(hūn)者:看门人。《说文》:“阍,常以昏闭门隶也。”《礼记·祭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
·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7 02:30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雇驴急返,芸正形容惨变,咻咻[1]涕泣。见余归,卒[2]然曰:“君知昨午阿双卷逃乎?倩人大索,今犹不得。失物小事,人系伊母临行再三交托,今若逃归,中有大江之阻,已觉堪虞;倘其父母匿子图诈,将奈之何?且有何颜见我盟姊?”余曰:“请勿急,卿虑过深矣。匿子图诈,诈其富有也;我夫妇两肩担一口耳。况携来半载,授衣分食,从未稍加扑责,邻里咸知。此实小奴丧良,乖危窃逃。华家盟姊赠以匪人[3],彼无颜见卿,卿何反谓无颜见彼耶?今当一面呈县立案,以杜后患可也。”芸闻余言,意似稍释;然自此梦中呓语时呼“阿双逃矣!”或呼“憨何负我!”病势日以增矣。
余欲延医诊治,芸阻曰:“妾病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继为情感,后由忿激;而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做一好媳妇,而不能得,以至头眩、怔忡[4]诸症毕备;所谓病入膏肓,良医束手,请勿为无益之费。忆妾唱随[5]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已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6],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因又呜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今中道相离,忽焉长别,不能终奉箕帚[7]、目睹逢森娶妇,此心实觉耿耿。”言已,泪落如豆。余勉强慰之曰:“卿病八年,恹恹[8]欲绝者屡矣。今何忽作断肠语耶?”芸曰:“连日梦我父母放舟来接,闭目即飘然上下,如行云雾中,殆魂离而躯壳存乎?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芸又欷歔曰:“妾若稍有生机一线,断不敢惊君听闻。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无日矣。君之不得亲心[9],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如无力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厝[10]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肠欲裂,不觉惨然大恸。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继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渐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尔长逝。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也。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承吾友胡肯堂以十金为助,余尽室中所有,变卖一空,亲为成殓。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11]吾门后,余日奔走认食,中馈[12]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13]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
【注释】
[1]咻咻(xiū):嘘气声。苏轼《江上值雪》诗:“草中咻咻有寒兔。”
[2]卒:同“猝(cù)”。突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卒然遇异才之兽”
[3]匪人:指行为不正当之人。李朝威《柳毅传》:“不幸见辱于匪人。”
[4]怔忡:中医上一种心悸病症。
[5]唱随:夫唱妇随。语出《关尹子·三极》:“夫者唱,妇者随。”指夫妻和睦。
[6]雍雍:谐和。杨雄《长杨赋》:“听庙中之雍雍。”
[7]终奉箕帚:终身侍奉之意。
[8]恹恹(yān yān):精神不振,虚弱。
[9]亲心:父母之心,《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亲无将。”何休注:“亲,谓父母。”
[10]厝(cuò):浅埋以待改葬,或停柩待葬。归有光《与沈养吾书》:“山妻在殡,便欲权厝。”
[11]归:《诗经·江有汜》:“之子归”。郑玄笺:“妇人谓嫁曰归。”
[12]中馈(kuì):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13]赍(jī)恨:含恨。
·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回煞[1]之期,俗传是日魂必随煞而归,故居中铺设一如生前,且须铺生前旧衣于床上,置旧鞋于床下,以待魂归瞻顾,吴下相传谓之“收眼光”。延羽士[2]作法,先召于床而后遣之,谓之“接眚[3]”。邗江俗例,设酒肴于死者之室。一家尽出,调之“避眚”。以故有因避被窃者。芸娘眚期,房东因同居而出避,邻家嘱余亦设肴远避。余冀魄归一见,姑漫应之。同乡张禹门谏余曰:“因邪入邪,宜信其有,勿尝试也。”余曰:“所以不避而待之者,正信其有也。”张曰:“回煞犯煞不利生人,夫人即或魂归,业已阴阳有间,窃恐欲见者无形可接,应避者反犯其锋耳。”时余痴心不昧,强对曰:“死生有命。君果关切,伴我何如?”张曰:“我当于门外守之,君有异见,一呼即入可也。”余乃张灯入室,见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伤泪涌。又恐泪眼模糊失所欲见,忍泪睁目,坐床而待。抚其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4]昏去。转念待魂而来,何去遽[5]睡耶?开目四现,见席上双烛青焰荧荧,缩光如豆,毛骨悚然,通体寒栗。因摩两手擦额,细瞩之,双焰渐起,高至尺许,纸裱顶格几被所焚。余正得借光四顾间,光忽又缩如前。此时心舂股栗,欲呼守者进观,而转念柔魂弱魄,恐为盛阳所逼,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既而烛焰复明,不复腾起矣。出告禹门,服余胆壮,不知余实一时情痴耳。

─────────────────────────────
【注释】
[1]回煞:传说人死后,灵魂会伴随凶神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
[2]羽士:道士。
[3]眚(shěng):疾苦,病。张衡《东京赋》:“勤恤民隐,而除其眚。”这里指凶神。
[4]冥然:不知不觉中。
[5]遽(jù):急忙,匆忙。
·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7 02:38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芸没后,忆和靖“妻梅子鹤”[1]语,自号梅逸。权葬芸于扬州西门外之金桂山,俗呼郝家宝塔。买一棺之地,从遗言寄于此。携木主[2]还乡,吾母亦为悲悼。青君、逢森归来,痛哭成服[3]。启堂进言曰:“严君[4]怒犹未息,兄宜仍往扬州。俟严君归里,婉言劝解,再当专札相招。”余遂拜母别子女,痛哭一场。复至扬州,卖画度日。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且偶经故居,伤心惨目。重阳日,邻冢皆黄,芸墓独青。守坟者曰:“此好穴场,故地气旺也。”余暗祝曰:“秋风已紧,身尚衣单。卿若有灵,佑我图得一馆,度此残年,以待家乡信息。”
    未几,江都幕客章驭庵先生欲回浙江葬亲,倩余代庖三月[5],得备御寒之具。封篆出署[6],张禹门招寓其家。张亦失馆,度岁艰难,商于余。即以余赀二十金倾囊借之,且告曰:“此本留为亡荆扶柩之费,一俟得有乡音,偿我可也。”是年即寓张度岁。晨占夕卜,乡音殊杳。

─────────────────────────────
【注释】
[1]妻梅子鹤:北宋诗人林逋号和靖,他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梅为妻,鹤为子。人称其为“梅妻鹤子”。
[2]木主:即“牌位”,书死者姓名于其上。
[3]成服:旧时丧礼制度之一。即在亲人死后的第四天,大敛之次日,让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按五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穿上不同的丧服。《礼记·奔丧》:“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
[4]严君:指沈复之父。
[5]代庖(páo):比喻代做他人分内之事。
[6]封篆出署:清制,春节前后一个月放假不办公。篆:古代官印的代称。
·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11/17 02:45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至甲子三月,接青君信,知吾父有病,即欲归苏,又恐触旧忿。正趑趄观望间,复接青君信,始痛悉吾父业已辞世,刺骨痛心,呼天莫及。无暇他计,即星夜驰归。触首灵前,哀号流血。呜呼!吾父一生辛苦,奔走于外,生余不肖,既少承欢膝下,又未侍药床前,不孝之罪,何可逭[1]哉!吾母见余哭,曰:“汝何此日始归耶?”余曰:“儿之归,幸行青君孙女信也。”吾母目余弟妇,遂嘿然。余入幕守灵,至七终,无一人以家世告、以丧事商者。余自问人子之道已缺,故亦无颜询问。
一日,忽有向余索逋者,登门饶舌。余出应曰:“欠债不还,固应催索。然吾父骨肉未寒,乖凶追呼,未免太甚。”中有一人私谓余曰:“我等皆有人招之使来。公且避出,当向招我者索偿也。”余曰:“我欠我偿,公等速退!”皆唯唯而去。余因呼启堂,谕之曰:“兄虽不肖,并未作恶不端。若言出嗣降服[2],从未得过纤毫嗣产。此次奔丧归来,本人子之道,岂为争产故耶?大丈夫贵乎自立,我既一身归,仍以一身去耳!”言已,返身入幕,不觉大恸。
叩辞吾母,走告青君,行将出走深山,求赤松子[3]于世外矣。青君正劝阻间,友人夏南薰字淡安、夏逢泰字揖山两昆季寻踪而至,抗声谏余曰:“家庭若此,固堪动忿;但足下父死而母尚存,妻丧而子未立,乃竟飘然出世,于心安乎?”余曰:“然则如之何?”淡安曰:“奉屈暂居寒舍。闻石琢堂殿撰[4]有告假回籍之信,盍俟其归而往蔼之,其必有以位置君也。”余曰:“凶丧未满百日,兄等有老亲在堂,恐多未便。”揖山曰:“愚兄弟之相邀,亦家君意也。足下如执以为不便,西邻有禅寺,方丈僧与余交最善。足下设榻于寺中,何如?”余诺之。青君曰:“祖父所遗房产,不下三四千金,既已分毫不取,岂自己行囊亦舍去耶?我往取之,径送禅寺父亲处可也。”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寺僧安置予于大悲阁。阁南向,向东设神像。隔西首一间,设月窗,紧对佛龛,本为作佛事者斋食之地,余即设榻其中。临门有关圣[5]提刀立像,极威武。院中有银杏一株,大三抱,荫覆满阁,夜静风声如吼,揖山常携酒果来对酌,曰:“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余曰:“仆一生坦直,胸无秽念,何怖之有?”居未几,大雨倾盆,连宵达旦三十馀天。时虑银杏折枝,压梁倾屋。赖神默佑,竟得无恙;而外之墙坍屋倒者不可胜计,近处田禾俱被漂没。余则日与僧人作画,不见不闻。
    七月初,天始霁,揖山尊人[6]号莼芗有交易赴崇明,偕余往,代笔书券得二十金。归,值吾父将安葬,启堂命逢森向余曰:“叔因葬事乏用,欲助一二十金。”余拟倾囊与之,揖山不允,分帮其半。余即携青君先至墓所。葬既毕,仍返大悲阁。九月杪,揖山有田在东海永泰沙,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归已残冬,移寓其家雪鸿草堂度岁。真异姓骨肉也!

─────────────────────────────
【注释】
[1]逭(huàn):逃避。《书·太甲中》:“自作孽,不可逭。”
[2]出嗣降服:过继给别人做儿子,亲属关系降格了。
[3]赤松子:相传为神农时的仙人。《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不焚,入水不溺,炎帝少女追之,俱得仙去。”《史记·留候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这里指出家遁世。
[4]殿撰:翰林院修撰,由状元专任,故状元又称为殿撰。
[5]关圣:即关羽。
[6]尊人: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三  坎坷记愁


    乙丑[1]七月,琢堂始自都门[2]回籍。琢堂名韫玉,字执如,琢堂其号也,与余为总角交[3]。乾隆庚戌[4]殿元,出为四川重庆守。白莲教之乱,三年戎马,极著劳绩。及归,相见甚欢,旋于重九日挈眷重赴四川重庆之任,邀余同往。余即四别吾母于九妹倩[5]陆尚吾家,盖先君故居已属他人矣。吾母嘱曰“汝弟不足恃[6],汝行须努力。重振家声,全望汝也!”逢森送余至半途,忽泪落不已,因嘱勿送而返。舟出京口[7],琢堂有旧交王惕夫孝廉在淮扬盐署,绕道往晤,余与偕往,又得一顾芸娘之墓。返舟由长江溯流而上,一路游览名胜。至湖北之荆州,得升潼关观察[8]之信,遂留余与其嗣君[9]敦夫眷属等,暂寓荆州,琢堂轻骑减从至重庆度岁,遂由成都历栈道之任。丙寅[10]二月,川眷始由水路往,至樊城登陆。途长费短,车重人多,毙马折轮,备尝辛苦。抵潼关甫[11]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访[12],清风两袖。眷属不能偕行,暂借潼川书院作寓。十月杪,始支山左廉俸,专人接眷。附有青君之书,骇悉逢森于四月间夭亡。始忆前之送余堕泪者,盖父子永诀也。呜呼!芸仅一子,不得延其嗣续耶!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
【注释】
[1]乙丑: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
[2]都门:京城。
[3]总角交: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4]乾隆庚戌: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5]妹倩:妹夫。
[6]恃:依靠,依赖。《说文》:“恃,赖也。”《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7]京口:现江苏省镇江市,与扬州隔江相望。
[8]观察:清代的一种官职,道员。
[9]嗣君:对友人儿子的礼称。
[10]丙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
[11]甫:方才,刚刚。
[12]山左廉访:山左即山东。廉访为巡按使的尊称。
·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又见浮六,好生激动啊,热泪盈眶中^_^
待慢慢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哪位把它用白话写出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5/10/31 03:24pm 发表的内容:
若我作注,这“乙丑七月”、“七月初,天始霁”等处非加一注不可,注解是“辛苦了”~~赫赫~~
这次出去,行囊中两本书,一为甲戌红楼(因为就一本),另一本便是浮生六记了  :)
另:白话浮生的任务,建议由一拳倒教授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0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下面引用由一拳倒2005/11/01 11:36am 发表的内容:
哪位把它用白话写出来啊?
只怕用白话写出来没有这种韵味。。。
重读一遍,仍是不禁泪下,唏嘘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0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下面引用由小语2005/11/01 10:54pm 发表的内容:
若我作注,这“乙丑七月”、“七月初,天始霁”等处非加一注不可,注解是“辛苦了”~~赫赫~~
这次出去,行囊中两本书,一为甲戌红楼(因为就一本),另一本便是浮生六记了  :)
另:白话浮生的任务,建议由一拳 ...
久已未来水乡了,发现小语的贴子,开始还以为小语远在他乡,原来已是回来了,开心。。。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语在 2005/11/10 10:1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一羁红尘2005/11/10 05:41am 发表的内容:
久已未来水乡了,发现小语的贴子,开始还以为小语远在他乡,原来已是回来了,开心。。。呵呵
提前回来了。:)也许是水土不服,一直低烧,又找不到原因,因此任务完成便打道回府了,连原先计划在内的维也纳都没去。
见到红尘也是开心  :)
===========================
给红尘:  呵呵,以上说话的是我的同事。此君不知道我昨天在诗韵已经先见过红尘了。不过他倒也没说错,该同志见到PLMM一般都是很开心的~~  呵呵~~       小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一中:
(3)指不胜屈: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5)左支右拙: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语出《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10)婉剖:宛转地辨明?是转地明吧?
(11)[11]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王建《新嫁娘》诗:“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七月,《新嫁娘》此两句中前一个“姑”是指丈夫的母亲,而后一个“小姑”是指丈夫的姊妹吧?另外,建议既讲到“姑”了,前面的“翁”可一并代一笔哦:)   此句后面还有一个“竟不自白”,“竟”是终于,终了的意思,而非“竟然”,赫赫,不知是否多余。。。
(13)邗江,嘿嘿,丹是正宗邗江人喏~~~
(16)前一句应该是“芸遂并失爱于姑矣”,少“爱”哦~~
(20)“妾”当令其家父母到扬接取,不怨七月,是网上的白字~~
(21)[21]札饬(chì):写信命令。札:书信。《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扎。”——这个“札”就是七月的白字了,赫赫。“饬”是上级命令下级。长辈指责晚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下面引用由独坐幽篁2005/11/15 03:23pm 发表的内容:
一中:
(3)指不胜屈: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5)左支右拙: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 ...
谢谢,全部已改。只是“翁”“竟”如果加进去,整个序号就要动了,偷个懒吧。“邗江”在前面的注释里有,还有你更详细的介绍呢。要加可以加一个“见前注。”赫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二中:
(4)沙叱利:就是“有力”的横刀夺爱者嘛,三白的反应不过是“知之而未敢言也”,加之“憨之薄情”,芸的血疾因之而愈甚了。。。
(9)隆冬无裘,挺“身”而过哦,都是网络惹的错,赫赫~~
(12)和(13)间的“诃责”,“诃”同“呵”,怒责。
(14)后有句“汝主母特‘遣’来”吧~~,另(19)前有“故是时陪侍在侧,试泪不已”,“拭”泪亦网络别字。。。
(20)解维,解开泊舟的缆绳,有云“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 另缺字“永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   

    下面引用由独坐幽篁2005/11/15 04:14pm 发表的内容:
    二中:
    (4)沙叱利:就是“有力”的横刀夺爱者嘛,三白的反应不过是“知之而未敢言也”,加之“憨之薄情”,芸的血疾因之而愈甚了。。。
    (9)隆冬无裘,挺“身”而过哦,都是网络惹的错,赫赫~~
    (12)和(13 ...
    只粗看一遍书,还没翻过去再看,也许太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7 07:39 , Processed in 0.0963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