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7|回复: 14
收起左侧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月提出了小草花文中“我唯爱你”,还是“唯我爱你”更合适的问题。
这里,我们不探讨“爱”的具体社会学,心理学含义。
俺认为如果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我唯爱你”应当是问题不大滴。而“唯我爱你”可能有些问题了。
从统计的观点看,“我唯爱你”是一种特性描述,描述的是整个样本母体中的单个或部分样本所具备的某种具体特性。而“唯我爱你”是一种归纳性的结论。是指整个样本的母体是一个单点集。
如果把所有“爱你”的人看成是一个整体。“我唯爱你”这个“唯”可以看成是一个随机干扰。就是这个“我”只爱“你”一个人,别的人,任他是才子佳人,“我”都不爱。所谓“千帆过尽皆不是”,“风景这边独好”。应该是“我”的个体特征。至于其他“爱你”的人是不是也都有这个特征。应该是很难说的,一般可以认为可能有一部分人有,而另一部分人没有,具体要通过统计方法估计出这个“爱你”整体的概率分布。所以,如果有个人公然宣布“我唯爱你”是可以以一定概率来相信的。至于这个概率有多大,那个“你”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来给出自己的一个估计判断。如果那个“你”很了解这个“我”,那么这个概率就比较准确。反之,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这就是现代人结婚前要“谈”恋爱而比过去直接的包办婚姻要科学的地方。
而“唯我爱你”是一个结论。大概在调查了一些样本后,发现除他以外,竟然没有一个人爱“你”,于是就得出了“唯我爱你”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科学,是值得怀疑的。不妨假设,这个“我”的调查十分用心,在一段时间内,发现他所调查所有的人都是不爱那个“你”的。于是他就麻起胆子下了这个结论。这里的问题是,他取样的样本有多大?因为在大样本和小样本下的统计方法和结论都是有巨大的不同的。如果这个“我”法力无边,能抽到足够大的样本,也是可以说“唯我爱你”的。但也是在一定概率意义上的。如果这个人就一普通的人,他抽取的样本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小样本。那么就有比较大的缺陷。这个结论就只能认为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可信度就比较低了。
另外要指出的是,任何事情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也就是一件事情所体现的特性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的,超过一定的时间段,是有可能失效的。因此,所谓常见的恋爱婚姻中的“变心”之说,只具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意义。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是完全正常的,尽管结论有些冷冰冰。其实,恋爱婚姻大可看成是一种感情的风险投资,是有一定的机会成本的。当关系破裂后,如果有一方觉得自己吃了天大的亏,也就是实际收益大大低于期望收益的话,能做的也就是想办法获取相应的风险补偿,简单地说,就是力争多分些银子的问题。
其实,任何婚姻都可能破裂,从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文章看,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在逐年升高。也就是说,如果把婚姻看成是一种系统风险的话,这个风险在不断地升高。那么根据西方经济神学的观点,投资组合不能降低系统风险的理论,那么不论你跟谁结婚,都避免不了这个风险。你要考虑只是你可能获得的补偿是否合理。其实说得颠来倒去乱七八糟说了那么多,古人早就用八个字说明了一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至于如何降低整个社会系统风险,就是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赫赫,有理论高度,有技术支持。要开会去了,下午没机会说什么。
晚上俺们聚会,为学习委员接风,不知道她瘦了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5-1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呵呵,很强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命题1:普天之下,我唯爱你。
    命题2:普天之下,唯我爱你。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和论述方便,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假设上述两个命题中的“爱”仅指男女情爱。
    2、假设上述两个命题中的“我”、“你”均为具体个体,且“我”代表男方,“你”代表女方。下文分别以[我]、[你]表示。
    3、假设上述两个命题中的“我”、“你”,均为正常人,且无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
    4、假设上述两个命题中的“普天之下”为无穷大样本空间。
    命题1(“普天之下,我唯爱你。”)可以描述为:在无穷大样本空间中,[我]爱[你]的概率为100%,而爱该样本空间中的其他任何个体的概率为0。判断该命题为伪命题只需要在该样本空间中找到任意一个除[你]之外的个体,[我]爱的概率大于0即可。(这就是为什么[我]多看了两眼其他女孩[你]会生气。)类似非此即彼的问题不应该属于概率统计的问题,至少不应该是典型的问题。
    命题2(“普天之下,唯我爱你。”)中无论[你][我],均无法在任何有规模的实际样本空间中进行有效统计。如果[我]做10个人以上的“你爱她吗?”的调查,或者[你]做10个人以上的“你爱我吗?”的调查,均不符合“[你]、[我]均为正常人”的假设3。因此,该命题没有样本空间的支持,判断该命题的真伪也无法从统计学的角度得到验证。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根据假设3中[我]“无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 命题1是说“在无穷多女性中[我]只爱[你]。”命题2是说:“在无穷多男性中只有[我]爱[你]。”由此我们知道,命题1和命题2中所谓“普天之下”实际为没有交集的不同的样本空间,具体的说,命题1使用的是“纯女性样本空间”,而命题2使用的是“纯男性样本空间”。即使使用统计方法,在完全不相干的两个样本空间中分别得到的统计结果,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联系呢?
    综上所述,使用统计学理论分析上述两个命题值得商榷。就命题2中“有些问题”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加以解释:[我]爱[你]的程度趋向于无穷大,且能证明发散速度为最快,此时即可宣称“普天之下,唯我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也来研读一哈。窃以为,当楼主一拳倒先生以科学的头脑和尺度来分析问题的时候,稍稍稍稍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细小的问题。
    打个比方,今天,天才们在建构理论体系的时候,面对复杂的数学运算,是用电脑呢,还是用整麻袋整麻袋的草稿纸准备上三个月的干粮不眠不休的加班加点?答案自然是前者,电脑好啊,就让它去一步步运算吧。~
    可是,当电脑们辛辛苦苦运用二进制换算的时候,某个准备了三个月干粮的人脑突然福至心灵,去找找源头啊。这一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源头找到了,难题便不难了。这个这个,联想到哥德巴赫猜想了。赫赫
    人脑有两个建议:
    1、建议一拳倒教授再到源头处细看一下。(括弧:两句话是不同的表达法哈~)
    2、建议一拳倒教授再琢磨一下两个命题。(括弧:两个命题中的“我”之间似乎可能应该有个人物的转换哈。~)
    最后,人脑得出如下结论:存在即合理。


    -=-=-=-=- 以下内容由 小语2006年05月14日 00:09am 时添加 -=-=-=-=-
    补充:“非常非常非常细小的问题”么,就是读两句话的时候进行一下人物的转换。嗯嗯,1+1=2,就这么简单?答曰: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这些日子俺写东西写昏了头,经常是写了一大段,回头一看,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另外就是中了统计的毒,看啥都看出了概率意义,病得相当不轻。
    七月的专业造诣端的厉害。从你上面的假设到结论,俺看不出什么问题。非常严格,可以看出,当年的集合论的底子尤其扎实。
    但是,俺的看法和你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俺认为,样本空间应该是指所有的自然意义下的“人”,并无必要再刻意分别什么。这样的话,俺的样本空间就是单一的了。说句题外话,俺并不认为有同性或是双性恋的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同。尽管在传统文化和宗教里,这个群体名声不好。但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现代医学尚未完全解开的一个谜。其实和道德是否高尚或卑劣并无直接关系。
    其次,俺认为“我唯爱你”中的“我唯”完全可以看成是个体的一个附加特点。比如我们找到了十个爱“你”的“我”,然后再问这十个“我”,是否只爱那个“你”一个人。那么这十个人可能会有三个人回答“不会”。而不是要求这十个“我”的每个人都把普天之下所有的可能都比较一遍再回答。全中国13亿人,按二分之一的概率分布,起码要比较6亿人,考虑适龄问题,胡乱打个折扣,就算3.6亿吧,按每一个人看1秒,思索1秒,回答1秒,也就是3秒钟比较一个人,一个钟头也就比较1200人。一天花10个钟头比较,就是12,000人。3.6亿人都比完要3万天,大概是84年,呵呵!
    而俺的方法就会快得多,比如把那个“你”的照片放在电视,报纸,网站上,让全世界人来回答是不是爱那个“你”的问题,如果是爱,是不是“唯”,只要回答,不论答案是什么都可参加抽奖,设立大奖,比如头奖1000万英镑加全世界胡乱游,最低的奖也要超过手机短信费、邮费、电费什么的,总之让参加的人经济上没有任何损失,这样的事情大家一定都愿意干。期限嘛一个月足够了。估计很快就有结果了。这样就解决了“我唯”和“唯我”的问题。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回小语老师,不好意思,又回去看了一下,还是没有看出来那个细小的问题。另外七月的极限的说法也木有看懂,深深惭愧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中国古人爱用典故。林语堂就说过,写的人用典故表达内心已然欣喜,读者明白了典故的意思,则会小小得意。假如作者与读者是自小长大的阶级兄弟,会发生怎样的事呢?是不是会“深入探讨一哈”呢。教授们认为,时代不同了,要与时俱进,于是乎,统计学数据库有幸成为了阐述典故的工具。教授们心里暗笑:“听说你们反应我的课听不懂,这就对了,若讲些大家都听懂的课,那算怎么回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下面引用由一拳倒2006/05/14 00:28am 发表的内容:
    这样就解决了“我唯”和“唯我”的问题。哈哈!
    这么复杂的两个命题,用“我唯”和“唯我”一下子涵盖明白,使读者不致费解。天才啊。哈哈。
    教授,请您走下神坛,把“我唯”和“唯我”设想成对话体。参照《金刚经》:
    佛:“我唯**,须菩提,你明白吗?”须菩提:“唯我**。佛,您说我明不明白?”
    赫赫
    存在即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小语老师,金刚经没有看过。你说的人物的转换,俺也没看懂,不好意思,估计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统计学能不能阐述典故,俺不知道,但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十分不妥当的地方。不过俺上面的东西基本上是胡说八道倒是真的。  
    七月,你的那个极限解释的提法很有意思,只是不懂具体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再看一遍。惭愧,一时兴起,又妄言了。统计学并无不妥。我常常胡言乱语的,别见怪。
    关于对话体和人物转换,是受这一句的启发:命题1使用的是“纯女性样本空间”,而命题2使用的是“纯男性样本空间”。  —— 先前我想啊,既然样本空间有所转换,那这两个命题中的“我”是否也要随之转换。可是现在在看看,觉得只能算是假想。至于假想合不合理,估计得问当事者本人。
    概率太深奥了。而“我唯”和“唯我”除了概率,似乎还跟社会学挂钩。特别还是比较特殊的社会学。当事者饮水自知冷暖,局外人偏偏话多——小语悠悠道:其实这个题目偶根本没看懂,只是碰到熟人跟着凑热闹起哄~~~~

    -=-=-=-=- 以下内容由 小语2006年05月14日 01:59pm 时添加 -=-=-=-=-
    一拳倒教授啊,偶觉得从统计学的角度来探讨社会学中的某些问题,很是新鲜。但是啊但是,突然觉得可能也许似乎说得太多了。且啊且,有些对不住朋友的感觉。。。这个这个这个,三位涵一下,一定要涵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小语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了,啥叫妄言啊?其实你说的应该是极有道理的,只是俺水平不行,一时半会儿搞不懂。倒不知道谁该涵谁啊?
    金刚经有空一定要读一读。俺手边有圣经和古兰经,偏没有一部佛经,估计七月那里有,改天瞅冷子顺过来。顺便说一下,俺极端憎恨在电脑上看长篇大论。一定要印刷品才看得下去。起码看的姿势可以很舒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赫赫,小语也来参加讨论了。
    其实在科学面前,别说我们几个加在一起,就是除了教授以外的全世界人民加在一起也是说不过一拳倒教授的,因为他始终和真理在一起。所以除了凑热闹起哄,我们做不了别的。当然,我们的起哄凑热闹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可以使教授不至于他寂寞而有精神不惮前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关于“正常人”:我的假设3应该是很清楚的,所谓“我”为正常人,系指其不疯不痴,毫无认为“同性恋或双性恋”不正常的嫌疑。教授称“俺并不认为有同性或是双性恋的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同。”在下非常赞同。假设[我]“无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是符合“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和论述方便”假设初衷的。故此,我们认为假设3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关于样本空间:我们可以来看另外一句话:“普天之下,我最爱你。”这句话本身的歧义就是对“普天之下”的样本空间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为了使论述严密,不至于有歧义,我们必须对样本空间做出必要的区分。
    关于统计方法:命题1和命题2实际有一个隐含前提,即这两个命题都是由[我]得出的,[你]或者[他/她]并不影响该命题。一旦参与就演变成了两个甚至更多相关命题,如果[你]的参与,就演变为相关命题3:“普天之下,唯你爱我”和相关命题4:“普天之下,你唯爱我。”同样如果[他/她]的参与,即演变成为相关命题5:“普天之下,唯他爱她”和相关命题6:“普天之下,他唯爱她。”同时,由于[你]或者[他/她]的参与,对命题1和命题2的真伪判断随即演变为对命题3、4或命题5、6的判断。而教授提出的统计方法即是对命题5的统计,并不是对命题2的直接统计。我们认为,即使使用统计方法,科学的对命题2的统计只能由[我]来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5-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七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一哈

    偶尔来看下,吓一跳,唯草草看完逃跑,问好楼主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22:21 , Processed in 0.084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