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22|回复: 86
收起左侧

[风土人情] 也谈红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4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lash: http://www.nsedu.net/fri/name/keer02-03-14.swf
    《红楼梦》中的女子太多了,据说有名字的就1800多个,没名字的还有500多。一部红楼,痴了多少人。

     感觉看红楼一直是舒坦的,因为能够品一本适合心灵的书是件幸福的事情。虽说结局令人伤感、令人愤愤,甚而赚去许多泪水,但是红楼中那些冰清玉洁令人敬重的女子,深入我心。

     最近地方台在重放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是心中深爱,平时也常去翻翻书,此番跟着电视逐一而看,倒似又添了许多感受。且来起个帖子,把以前的诸多文字梢作整理,把诸多体会重新回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4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小时候,竟然会看不出宝黛间的情意。后来看,当然就很明显了。只是,这样的情意缠绵悱恻到了极点,也疏淡微妙到了极点。宝玉尚要 说,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第四个就是妹妹。第四个才是?要让现代人不解的。

林黛玉时常使小性儿歪派宝玉,因为总是不放心。女孩子总是要对爱肯定了又肯定,尤其是没有把握的爱。因此说的话、发的小脾气、试探的小诡计千回百转,无奇不有。都 说黛玉心胸狭窄,我看来却是十分自然。心中一动,偏说几句怄气的话。也幸亏宝玉是做小伏低的人,赔惯了小心,说惯了好话。

宝黛每场口角读来都入味三分,盘旋曲折的心理,面上的话却又要听得过去。你也猜,我也猜;同发一心,言行却相左而行。比起西方粗枝大叶的情节不知微妙雅致多少,就凭简爱与罗彻期特那些爱情的周旋对话也能流芳千古?

好看是好看,但总是不由得在心底里喟叹。可是,也只能如此而已了。就算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也总好于嘎然而止,从此再没有余地去猜疑与揣测。


“湘云纯是晋人风范。”

这要算得上是对湘云最确切的评价了。 没有宝钗的冷漠,没有黛玉的狭隘,没有探春的凉薄,纯真无邪又才气横溢。“憨湘云醉眠芍药茵”,要算最有光彩的一节了。

有个细节,每每令我怅叹不已。就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那一回,湘云做东,遍请上下吃螃蟹,做菊花诗。这是她头一回主持如此宴席,做一次主人,因而四处张罗。“湘云出了一回神,又让了一回袭人等。”湘云出神,出的是什么神?

一时豪兴大发许了要做东道,临了发现钱不够,又不能抹下面子向贾府要,是宝钗替她打点了一切。“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到蘅芜苑安歇去”,如果不是心细如发的宝钗早看出了她的难处,不邀她去蘅芜院,如何了局?吃了这一堑,聪明如湘云,就不会再有下一次。

湘云身世与黛玉相仿佛,甚至比黛玉还不如。因为黛玉是“老太太心坎儿上的”,老太太还会惦着替她换窗纱,也因此才有了后来诔晴雯时“茜纱窗下,我本无缘”的句子。而湘云在家中,动辄做活到三更半夜。
时时记着自己身世的处境,是林姑娘的不幸与幸,动辄以泪洗面,但也因此保护了自己。时时忘了自己身世的处境,是史大姑娘的幸与不幸,天天仍然可以笑得开心,只是,偶尔的,在特定的场面,特定的时刻,会出一回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4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晴雯】

     红楼中的丫头个个灵秀,但唯一得我心的是晴雯。那副狠撕扇子夜哧黛玉的嘴脸,真真是叫人又爱又恨。敢作敢为,聪明伶俐,利索的很。袭人在她面前除了温婉些,只可称之为浊物了——学会了生存之道,学会了周全,学会了奉承,学会了小心,便不再是水般女子了。

     晴雯的心性大体如黛玉,只是丫头的命让她更坚强厉害些.可因为她坚持自己,坚持自己心的冰清玉洁,她落得了凄惨的下场。
     
     一直坚信,宝玉在两个丫头间,爱晴雯多些。只是宝玉亦是个婴儿心性的人,怎懂袭人和王夫人的厉害?换我,定保下晴雯,也不致日后遗憾。真正有染的人依然在园内受宠幸,而纯洁的女子为病痛心痛折磨而死去,尤死不甘心……

     话说到此,想提提紫鹃,紫鹃也是我敬重的,为她那颗忠诚的心.她不世态炎凉,不去巴结奉承,在大观园那个地方,亦是不易的.她是宝黛感情的见证,也是黛玉走时唯一可以称之为亲人的亲人。但紫娟比起晴雯来,缺了些许灵性,所以略逊一筹。

     剔透倔强,且爱且恨——如此评晴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元春】
十二钗中,元春的笔墨不多,以前看红楼,关注的是大观园中人事,一心一念牵系的是林妹妹。更早些时,还对曹翁把元春仅置于宝黛之后不解。当然后来了解了,元春虽出场不多,但整部红楼,她的影子和影响实是无处不在。

地方台重播红楼,今天看到元春省亲这一幕,见元春姗姗而行,举手投足皆成风范,不由便想——元春,一定温柔娴淑又极聪明智慧,否则,怎会在尔虞我诈的深宫之中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且在元宵之夜恩准归宁省亲。虽说是贾家小姐,可在深宫内院,谁的背后没有望族的支撑?谁没有一些来头?所以,不得不佩服她。

但是,又不由替她悲哀——当了贵妃又能怎样,就算是当了皇后,母仪天下,又算什么。这深墙内的世界,只容得皇帝一人,每个女人,只分得皇帝温情的几百分之一,甚至更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杨贵妃》,对周洁所饰杨玉环已毫无映象,只记得一次皇帝与众妃嫔击鼓传梅,一个妃子幸运地拿到了梅花,可以面见皇帝,可她却嚎啕大哭起来——进宫快十年了,竟未见过皇帝一面!

宫廷中的女子,绝大部分当是极优秀的人物,可是这么多人,全是为着一人。这个人,假如确有经天纬地之才、或风度佼佼不群倒也罢了,但往往这个人实在不怎样,也许是满脸麻子,或是流脑肥肠,甚至还有可能是个傻子——那这些女子岂不可惜了?只为这个男人一颦或一笑,再进一步,求得一夕,只盼生下个皇子公主站稳脚跟,如此,方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富贵荣华,还有宫墙外一个家族的生死……

记得元春的丫头叫抱琴,会不会是因为元春善抚琴的原因。昏黄的灯光下,寂寞的宫院内,空旷异常,一阵朔风扑过,隐约带来一阵零碎的琴声,她是弹《猗兰操》,还是《高山流水》,还是《梅花三叠》?只是,在如此污晦的世界里,到哪里去寻找空谷幽兰的所在,到哪里去寻找灵魂的知音,又怎可能再如梅花一般高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李纨】
出生于江南名宦之家,国子祭酒的孙女,一看,便少了些豪门之家的霸气,多了些许优雅的书卷气、文人气,毕竟国子祭酒放到今天,怎么也该是北大清华的校长。

但可笑的是,李家小姐,珠大奶奶竟是大观里最最才疏学浅的女子,贵妃省亲时,应制而做的那首七绝,便可见一斑。

李纨在整部书中,似乎做着与她地位不相称的事情。她是荣府的长媳,是珠大奶奶,却每日里惟知奉亲教子,闲时教与几个小姑针凿道理,似乎是有她也罢,无她也行。像个没有灵魂的驱壳。

只有一次,宝玉挨打,让王夫人想起她早亡的大儿,哭喊中,竟让平日里面如槁灰,身如枯干的李纨第一次表露出人的情感。这让她想起了什么,是否尘封在记忆中的影像又再一次鲜活。

是否想起了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是否想起梳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如入时无?可还记得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走来窗下笑相扶?

可还记得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可还记得曾经祈盼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

或是感叹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是否也曾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二月十二迎花神,也可曾有过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的感慨。

千思万绪,集于一处,千日相思,百日愁绪,结于一日。泪水,可是挖心挖肺,从心底里流出?亦或是流出的不是泪,是早逝的幸福,流转的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多少痴情也化不尽那相思泪~~~
云云的心中有一个命悲心勤的香菱,有一个心烈娇柔的鸳鸯,有一个谨小慎微的颦儿,有一个心高机灵的蕉下客,有一个孤傲鄙‘俗’的槛外人......哎,闺中女儿惜锦绣,我一个红云又怎能说尽镜花水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多谢云云~~!:)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二百多个春秋似水流去了。曾经,写书的人“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曾经,抄书的人挑灯奋笔,不闻鸡鸣;如今,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读书的人却仍然一读再读,说书的人仍然一说再说,如醉如痴,永无休止……
一曲红楼终是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觉得有两本书把女子写到了极致—— 一为《红楼梦》,一为《围城》。

《围城》写女子的尖酸刻薄入木三分。读完之后,令人对女人的世俗、虚荣、精明一度产生了绝望的无奈情绪——觉得身为女子被人如此看,且如此透落真的很没意思。

《红楼梦》中对待女子的态度就正相反——唯美的、浪漫的、伤感的、诗化的……

《红楼梦》的与众不同处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大观园,给了我们整整一个园子的清爽的女儿和爱极了众女儿的一个“混世魔王”——他们从史前的大荒山无嵇崖边走来,从西方灵河岸边走来,从缥缈的太虚幻境走来,带着青春,带着生气,带着诗情,仿佛花之初绽,露之始凝,令人心旷神怡——
试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何等妩媚可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何等痴迷与灵透;“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其不拘之态又栩栩如在眼前!
读那海棠诗,菊花诗,咏梅诗,柳絮词……仿佛走进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也许其中没有千古绝唱,但是每个字都散发着少女的芬芳,清新而淡雅。更有潇湘子“不以词害意”的高论让人顿觉心头一亮,原来诗是可以这样做的!林妹妹何止有咏絮之才呢?有如此佳人才女相知相伴,怡红公子何其幸也!

《红楼梦》又写了一个大悲剧,首先是众多女儿的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曹雪芹正是“具菩萨心肠,秉刀斧之笔”,毫不留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
泪尽而逝的黛玉、“风流灵巧”却“枉担了虚名”的晴雯自是不必多说,就算万人之上的贵妃元春演绎的又何尝不是悲剧?——无法像平民一样享受天伦,与亲人的短暂相逢中没有笑声,只有泪水……
宝钗终于得到了她所向往的婚姻,而终日面对一个心属他人的“丈夫”,不知其滋味如何?
袭人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了,只是在她午夜梦回的时候,出现的该是谁的影子呢?
有时不由掩卷而叹:曹翁何其太狠!“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繁华如烟云散尽,宝玉的梦醒了,梦醒后他遁入空门。然而世人的梦何时能醒?也许没有人说得出。只要是有情之人,便仍然有追寻——追寻那美,追寻那真,带着几许落寞与痴迷……
一曲红楼终是梦,几许伤感几许痴……网络是个喧嚣的所在,心始终是浮躁的,能静下心来把这如蚁般的文字细细读过的,能有几人?能读出其中感慨的,又有谁?也罢也罢,且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云云薄见,《红》与《围》还大不相同,一个玉儿已经是这个家的中心了,做奶奶的看见爱孙被打老泪纵横,一个柔弱的身影在茜窗下流泪~~为什么?他是这个家的中心。
在《围》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对婚姻的一声叹息~~要是在苟延残喘的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上小学时就开始看红楼,当然那时是看不出什么内涵的,只是莫名地喜欢;然后一遍一遍地重翻,翻坏了好几套依然还是无法舍弃……
多少次在课堂上看得忘乎所以,被罚站时脑子里仍是唱不完的红楼十二曲,为黛玉、为宝玉、为晴雯、为湘云……眼泪就那么无声地滑落,老师唯有无奈。
如小语所言,年幼时根本不懂宝黛的缠绵悱恻,只想着黛玉的泪缘何总也流不尽、言辞缘何总那般尖酸刻薄,伤人更伤己,等到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以后,才逐渐明白嗔娇皆由爱……
一直喜欢晴雯,只可惜其“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曾写过几句叹晴雯的句子:
    俊俏风流自然成,
    嬉笑怒骂皆是真。
    撕扇为欢惹人妒,
    逐园抱屈有谁申?
    勇补裘衣病沉沉,
    诔文哀吊情深深。
    黄土垄里卿可知,
    世事混沌无晨昏!
晴雯病中不待袭人回来及打发了坠儿的事,尤其印象深刻,试问大观园之丫环谁人敢越众举事?唯晴雯而已!表面上看晴雯不如袭人“风光”,实则晴雯之举却无人敢驳,他人除了照做,还能若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一曲红楼终是梦,几许伤感几许痴……网络是个喧嚣的所在,心始终是浮躁的,能静下心来把这如蚁般的文字细细读过的,能有几人?能读出其中感慨的,又有谁?也罢也罢,且住笔……”
哪怕唯有一人细读,小语的笔就没有白舞,然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4-7-1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一直以来都没有全篇阅读过红楼,也不知道这是为何,几次都是读了一半就没有继续,就好像喜欢金庸的小说,有的甚至看了许多遍,可是竟然还有一本没有看过,也许这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吧。有了小语如此这般的描述,倒也省得我再去阅读了,麻烦小语继续写下去吧。
    很多的时候,我们写的东西并不是需要人家来欣赏,比如说日记,文字许多时候记录的是我们的一种心情,一个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泪红云2004/07/16 08:26am 发表的内容:
    云云薄见,《红》与《围》还大不相同,一个玉儿已经是这个家的中心了,做奶奶的看见爱孙被打老泪纵横,一个柔弱的身影在茜窗下流泪~~为什么?他是这个家的中心。
    在《围》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对婚姻的一声叹息~~ ...
    云云说得是!~
    对许多深爱红楼的人来说,红楼是唯一的——古今中外的大著作多得是,独独一部红楼,还是未写完的,却让人如此着迷。张爱玲写过一本《红楼梦魇》,对不熟红楼的人来说,笔致零碎、谈不上布局,而熟悉红楼的人往往能看得会心一笑。张,亦是一被红楼魇着的人物呵呵……
    小语在上面的文字中提到《红》、《围》两书中对待女子的态度,只是一时一地之感。(事实上,又有哪部书可与红楼相提并论呢?^_^)
    《围城》说的是现实的人生——不管是城里的人想出来,还是城外的人想进去,现实终是要面对的,面对现实人们也许有许多无奈,也可以有许多的方式和观点——无奈至极时也可如钱钟书先生般淡淡地嘲讽一下……
    而红楼,则是可以寄托心灵的——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梦,从年少到年长,梦的场景可以变幻,梦中的心境也各各不同……但是,有梦可以徜徉,总好过无梦……庄周晓梦迷蝴蝶,这梦里梦外,哪个自己才更为真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依·依2004/07/17 10:49am 发表的内容:
    哪怕唯有一人细读,小语的笔就没有白舞,然否?
    多谢依依!!
    依依写了叹晴雯,小语看后叹服!
    且来叹叹黛玉——
    一庭微雨桃花艳,
    两袖香风落红前;
    三秋夜色掩竹韵,
    四季啼痕瘦红颜;
    五彩香囊魂梦牵,
    六曲栏杆倦倚遍;
    七夕流萤闻琴舞,
    八月中秋律争联;
    九天妃子朦胧见,
    十里长亭弃尘缘;
    百年恩爱成一梦,
    千载情系大观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
    不知郡主对《镜花缘》一书如何看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吟风听月2004/07/17 11:09am 发表的内容:
    一直以来都没有全篇阅读过红楼,也不知道这是为何,几次都是读了一半就没有继续,就好像喜欢金庸的小说,有的甚至看了许多遍,可是竟然还有一本没有看过,也许这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吧。有了小语如此这般的描述, ...
    读后会心一笑~:)
    谢过吟风兄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萧烟南亭2004/07/17 01:57pm 发表的内容:
    、、、
    不知郡主对《镜花缘》一书如何看待呢?
    小时候曾看过《镜花缘》的小人书,彼时亦流连,一本薄薄的连环画被翻了不知多少遍。真正看《镜花缘》是作为功课来看的——老师列出的书目之一……
    《镜花缘》亦是奇书,特别是那些匪夷所思的国家——女儿国、两面国、大人国等等,直把人间诸多真相说了个透,且以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道来……也是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先不圆说了
    不知你看过李公的《十二楼》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如小语所言,年幼时根本不懂宝黛的缠绵悱恻,只想着黛玉的泪缘何总也流不尽、言辞缘何总那般尖酸刻薄,伤人更伤己,等到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以后,才逐渐明白嗔娇皆由爱……”
    还有一点,那时一点也不喜欢黛玉,因为她本身除了美貌,并不是讨人喜欢的性情。年纪稍长才知道她的可爱之处就是一个“真”字,就如做人罢,有人会如宝钗般事事讨人喜欢,但连两心相印的爱人也要想方设法地夺了去。。。
    我从头读了小语的文了,希望小语续写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17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红楼梦》我看的遍数不及我看的《飘》、《傲慢与偏见》等名著,或许是因为小画书、电影和电视剧的印象深吧,没有成家前,常常在灯下和母亲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红楼,感慨着众多的女儿的不幸。最初关于《红》的点点滴滴都是母亲给予的:晴雯那丫头是黛玉的影子,两个人其实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每每一说到这些,时间对于我们母女再也不是概念。学生时代也曾写了一首词是吟咏黛玉的,现在看来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帖在这里作为一份记忆吧:
    卜算子
    净土掩风流
    洁身污休累
    寂寞仙株红泪还
    鲛绡因顽翡
    憔悴收锦囊
    不怨花不久
    一点清心心若冰
    玉肌寄星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4 21:45 , Processed in 0.0893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