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8|回复: 3
收起左侧

[转帖]可悲啊,中华民族的“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悲啊,中华民族的“经”
          常作印

  一个民族,若没有自己的“经”,是一个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民族,是令人可叹的!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经”不研读不传播不知珍惜,则是堕落的、愚蠢的、可悲的、可怕的!
  经书是记述天道人事之“常理”的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以,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对自己的“经”推崇备至,爱护有嘉!如西方民族对待《圣经》、伊斯兰民族对待《古兰经》,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经书是甜蜜的。正是这个坚守和崇尚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依德等一大批让世人瞩目的天才。
  但是,近现代以来,我们却数典忘祖,以骂老祖宗示为自己之能事。把近现代以来所有的罪过都强加到他的头上,合理吗?这就好像一个原来很阔绰的家庭,由于子孙的不思进取,后又盲目改革,砸锅拆房,逐渐衰落,但做子孙的不找自身原因,却破口大骂老祖宗!
  环视世界,没有几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抛弃民族经典的!近现代以来,我们在一次次的革命和改革中,我们自己的经典几乎全被我们自己枪毙,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地地道道败家子行为啊!
  一位在中国的日本外教当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的敬重来到中国,但是几年后他流露出深深的失落。一次他与我们谈到:
  “你们总在谈文化,我很敬重中国的文化,我觉得我一辈子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一点点内容,这也是我一直学习中国文化、不远千里来中国的原因。但是现在我很失望!你们哪?你们中国人,你们中国的大学生、教师,包括你们所说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我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懂中国的文化,绝对没有我们日本人懂得多。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你们谁能说出来?”
  “中庸、仁,这些就是儒学的精髓”我将我当时仅有的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搬出来。我那时的心情相当复杂。是啊,他问更多哪?我还能知道了吗?我们这一代认真的又多少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甚至研究过呢?!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不懂的人,怎么配和别人理论文化的问题啊!
  我们马上问了他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看他是否真地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让我们吃惊的是:第一次大一统、唐代盛世、元清的少数民族统治、甚至“春天的故事”,这所有的东西,他都能很清晰甚至很透彻地告诉你经过和影响。尤其是他对论语、易经、道德经的研究,让我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他沉重地说:“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学习自己经典的民族,就是堕落,就是愚蠢,是被别人瞧不起的!你们这些教授中华民族母语的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啊!”
  我们都哑口! 心里只有深深的悲凉!我们都受过十几年的中国教育,又都是中国正宗大学中文系毕业,对自己民族的东西知之的是如此的少?一个老外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当时我真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深深的悲哀,也为作为一个教授母语的中国教师而感到深深的惭愧!
  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早已丧失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追求,在当今社会已经达到了病态。我们可以全盘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却不可以全盘吸收国外的文化。
  国之坤衰,关乎教育。综观我们的教育,我们宁可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英语教育,却很少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民族文化经典的教育启蒙。我们宁可号召全民学习英语,考研、过学位、评职称等考英语,似乎中国哪儿都要这些学了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英语,却很少有人考虑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重视重视!我们在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时常常津津乐道,而却忘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课堂之上孩子们学的民族文化的经典还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考虑如何让它一脉相承延续下来和发扬光大呢?
  我们传统的“经”,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的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代和失传只能让我们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我们的教科书常常拿历代的英雄人物教育我们的孩子,却从不问英雄当年读了什么样的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而源头水之清甚于渠水,更甚于自来水。为什么我们弃源头水之甘甜而奔向渠水和自来水?  
  如果我们在不加快中华民族“经”的教育,其结果将是十分可悲可怕的!我们只能看着我们的孩子大谈特谈亚里士多德,却不知孔子、老子哲学。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职,这是我们这几代人的罪过,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可悲啊,中华民族的“经”

同意!一个民族丢弃了自己的精髓,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心之何依!魂之何系!每读铁马老师的文章都能感到一股铮铮的男儿血气!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可悲啊,中华民族的“经”

呼吁读经是件好事。
但情况也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糟糕。
日本人懂得孔孟老庄的应该没有中国人多。当然少数有一些日本朋友懂一些诸子百家,我们就觉得很惊奇,竟然东洋人比我们懂得还多,其实这都是相对的。如今的确国学没落,但仍然有不少对华夏文化深深眷恋的人。他们不能说就真懂经,但至少是读过经的。
相反,如今世界相对开放,读过西方经典的人也不在少数。有些华人读亚公等古希腊哲学的人也有。举个例子,希腊人不读柏拉图,荷兰人不读斯宾诺沙,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经典都会在历史中沉浮起落。如果一个中国人去问荷兰人“你读过斯宾诺沙么?”相信有不少人不但回答你没有,甚至有个别的人连他是谁也不清楚。当然他也会忽然觉得怎么国人如此不济,相反一个东方人却似乎比他们更了解西方。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只是恰巧遇见了个读斯宾诺沙的中国人而已。试问中国又有几个人是读斯宾诺沙的呢?相反也是一样。
东西方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相对都是很难互融和理解的。德国有不少汉学家研究中国哲学,他们就真比中国人还懂么?黑格尔在哲讲录里把周易视为占卜用书,将其定性为:最随意的东西怎能和最普遍的东西联系起来?他认为这很荒谬而不可思议。并视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当然如今对于哲学的界定普遍以西哲为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冯友兰先生讲的西哲正方法,和中哲负方法就表明了东西思维方式的一种差别。中哲混沌隐寓,不喜言什么是什么,却常言什么不是什么。以“指”代替“相”。西方是讲“相”的,讲逻辑言普遍。打个比方“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就是翻译出来,西方人也未必能理解。
相信就是一个孩子也能随口说出: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是什么?这就是经典。真正研究经典是学者的事情。但我们作为国人可以读一些,也未必定要百家贯通,随便读一本也行。MSN上常有朋友自打标题:清静为天下正。这是什么?这也是经典。他未必就真读通了道德经,但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读经是件好事,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经也无妨,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也没有规定是中国人就一定要读经。国人常有过尤不及之论,这本就是种中庸的处世之道。文化气韵未必常留于文字。或许有些人不会作诗,亦不吟咏,却生性浩逸,气宇华然。他们并不承载诗人的痛苦,却自有陶潜之风,未求诸于诗而自得之。这不也很好么?世界之所绚丽,在乎异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唠唠叨叨说了不少,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可悲啊,中华民族的“经”

从铁马转来的帖子来看,提倡的是要好好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社会里,是很容易听见不少年轻人张口西方的什么,闭口西方的什么,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往往不屑,其实在上个世纪的五四文化中,就能看见对与孔教的全盘否定,对于这些我不好怎么评论,因为我也是个肤浅者,但是我一直认为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昨天看了张炜的一篇文章,也是关于这个内容的,看来提倡传统的人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4 04:52 , Processed in 0.080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