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7|回复: 4
收起左侧

[分享]诗歌杂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杂论
●作者:门外木
写点诗,平时却不大谈诗。怕唐突了它。
相对于事物本身而言,理论往往不够丰富。一粒米可能用一斗米的理论都讲不清。何况是诗?
写诗或读诗时,有点小感触就随手记下来,兼收并蓄,凑成了这篇《诗歌杂论》。
1、诗是什么?
答案有N种,可能还不止N种。谁都会从自己立足的地方看到诗的某个侧面或侧影。
依我看问题的答案正是问题本身。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诗就是诗。
诗不在诗之外,也不在框框之内。
或许谁执意给诗下一个定义,谁就成了面对大象的盲人。
2、诗歌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
也许很简单:难受——不表达或发泄出来就难受;或者好受——表达的快感。
也许远非如此简单。诗歌从生命中长出,它以生命发声。诗的声音是天籁。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分泌物,就像蚌的分泌物形成圆润的珍珠。
我是万物的感官,万物是我的神经。我是万物的发声器官,万物是我的嘴唇。
我是一棵树,诗歌是我身上自然生长的叶子,包括一些病叶。
诗歌不是一项事业,而是一种需要。
3、诗观
诗歌出自人的总和——感觉、想象、智力、爱、欲望、本能、血和灵魂。它是诗人通向自己的途径。
诗不是外在的。既不在事物外面,也不在心灵外面。正如爱尔兰诗人希尼所说,真正的诗歌是被内在生命、被语言听到的。它是一种造物,然而是内心的造物。诗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内心,用真诚和世界万物沟通。
诗是心灵的堡垒,又是心灵的门窗。它在坚守中洞开。
如果谁认为诗可以利用,那就错了,因为诗是世界上最无用之物,既不能果腹,也不能御寒;也是最无力之物,连一只蚊虫也抵挡不住。如果谁认为诗毫无用处,那就更错了,因为诗的作用是无法称量的,它引导人类心灵在无所归依中凝神观照,有所依傍和感悟。
诗是最真实的艺术,因为它本身最不真实;诗是最崇高的艺术,因为它遭到的贬斥最多;诗是最难写的文体,因为谁都可以写;诗是永恒的艺术,因为它时刻面临绝境,等待突围。
尼采说过,诗歌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精神。
4、诗人
诗人的天性是特立独行,带着自己的胎记和指纹,在夜色和孤独的陪伴之下,行走在荒原僻径上。
阿赫玛托娃说:诗人是这样一种人——你既不能给予他什么,也不能从他们那儿夺走什么。
诗人不会按照庸常生活的逻辑发言和生活。他个人的命运与其诗歌的命运无法分离。他写诗的时候是诗人,不写诗的时候也是诗人。诗人们清楚:伟大的诗歌总是由努力超越他所能做的一切的人所写下。
诗人说的话,有时候像上帝,有时候像孩童,有时候像疯子。——上帝事先原谅了他们。
敬佩这样的诗人:他把自己的血管切开,与太阳比较燃烧的热度。他的作品通过赋予诗歌以生命涌动来完成,血液急速流入其中。正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说,一首诗或一本书不是别的,而是一颗冒着烟的良心。良心驱使他成为啼血的杜鹃。
在人世惟利是图的戏剧中,诗人是最无利可图的角色,可还是有人愿意出演。谁知道呢?也许是一种宿命,难以逃脱。
诗会象钉子一样深深嵌入一个人的命运之中,不能自拔;或者说,其本身就是和命运一体的肉刺,无法割舍。
我在世界的瞳孔内,万物是我的眼睛。所以我看见的事情更多一些,告诉世界的也应该更多一些。或许诗人遭受一些磨难理所应得,因为他泄露了太多的天机。  
我赞成这个比喻:诗人是灵敏的动物,就象嗅觉灵敏的狗,能闻出生活的各种味道。
诗人是一个灵敏的感受器。对于外界和心灵的每一点轻微响动,包括对痛苦的感知,都异常敏感。诗人应该同时是智者和精神上的强者。
写诗可以一直写到死,但不能把自己写死。
离名声靠得越近,离诗越远。诗人应该是一个隐蔽的身份。
毕加索说:前卫就是受到从后面来的攻击比前面的多。那么,先锋诗人就是常常被指脊梁骨的那些诗人吧。有时候,诗歌的出路就在他们不安分的脚下。
也有这种情况:有的诗人之所以被人指脊梁骨,是因为他没有脊梁骨。
如果仅仅是一个诗人,那就什么都不是。
阿兰·博斯凯说,在每个词的深处,我参加了我的诞生。
"诗人的陶灯仍是足够的吗?"在超导和网络时代,人们发出疑问。"是的,如果它的粘土使我们想起自己。"诗人回答。
5、诗艺
艾略特说,诗歌只做诗歌能做的事;我发现有时候则要做上帝才做的事。
诗是窄门,只容你一人通过。写只有你能写出来的!
重复他人等于"他杀",重复自己无异于"自杀"。
诗直达事物的核。正所谓"诗不应当隐有所指,而应当直接就是"。
一首诗是一个新发现。写作是诗人用来发现的一种方式。诗人都努力发现和拥有自己的太阳,或一滴露水。
诗人认为是隐秘的、个人的东西,读者却认为是自己的。
在熟悉的地方看见陌生,在明朗的地方步入迷途。
你发现的东西,始终仅仅是丢失的部分。
在看不见的地方看见,在不可言说处言说。把不可告人的告诉人。
没有坏诗,只有伪诗。
诗人有流派,诗无流派。每一首诗都是独立的存在。一首诗是一个自足的宇宙。
有的诗写起来仿佛连句子都是现成的,等着你取过来,增之一字则繁,减之一字则不足。
诗不是观念的摆设,它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肉体、心脏和神经。如果捧在手里,就能感觉到它的脉搏和体温。
诗未必可解,但要可感。
诗应该是自然呈现,让读者去读出真相。不必刻意追求复杂或简单。诗是自然产生的,连它的难度和障碍也是自然出现的。
语言如灯。让语言本身去呈现。"如果剑不说话,沉默是它最锋利的刃"。
象精心擦拭心爱的器皿,用心把每一个词语擦亮,让它照亮心灵和诗意。
词的质地被反复打造,并被书写者注入血液和精神以后,词就不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透明了,它成为元色调的,闪耀着奇异的柔光。
美国作家亨利.米勒说:让词语不停地以完全的诚实倾泻出来,没有羞耻地信笔涂写,直到作家完全忘记他是在写作。然而,在作品中真正尽除屏蔽,写出大放松大自在的还是非常稀少。
词语与词语之间,一定保守着某种秘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或许就是炸药和雷管、阴电和阳电或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那种关系;它们的结合,如果不是轰然爆炸或雷鸣电闪,也一定有故事发生。
把"混杂"写"清晰",把"朦胧"写"准确"。
好诗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噱头的,这些都是与诗毫无关联却极易蒙昧灵智的异物。不能为了别的什么而违背自己内心的诉求。
诗的喉咙拒绝合唱,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最具个人声音特质的陌生声音。
诗借助语言来表达,但并不等于将它表达出来的语言。没有专为诗歌准备的语言,也没有诗歌不可用的语言,写诗就是用诗歌思维排列普通语言。不是诗到语言为止,而是语言到诗为止(其实语言到哪里也不会为止)。诗对语言的要求最高,可以说是达到极致的语言形态。
不管怎么说,诗要有诗味。一切都在这个"味"上。味可闻、可辨,但不易言传。
诗人在改诗中被不断修改。
6、诗与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诗在意蕴,歌在诉说。歌可以一听就懂,诗不能一眼看透。
诗适于读,歌适于唱。诗偏重于人生体悟即内心世界的展示与倾诉,求其无言的默认与理解,无视合乐而高歌。
7、诗思
它是声音自己发出的声响,是琴弦在没人抚弄时演奏的音符。
自然涌出的泉水当然比从生锈的管道里流出来的自来水更富有灵性和美感。
8、题材
复杂的现代文明,必须用复杂的诗歌来对应。
诗是铁胃,消化一切。有取舍,无禁忌。
诗歌的翅膀没有边界。
9、风格
任何风格的诗都是诗的儿女。
10、形式
形式是路,不是墙。它既不禁锢别人,也不囚禁自己。
适合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象泉水一样喷涌出来的东西无法限定其形态,永远处于不稳定状态恰是诗歌的常态。
以创造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将形式融合于诗的整体,自由、自然、自足。九方皋相马却说不清马的形状和颜色,伯乐深叹九方皋远胜过自己,因为九方皋更注重马的实质而非物化的外在因素。
诗歌是吝啬的艺术,追求高度凝练,却在纸张上留下许多空白。因为空白也是诗的一部分,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11、批评
好话、歹话都要听,歹话也许是更需要听的好话。我也得益于多样化的批评,尤其是迅速而直接的网络诗评。我常把诗歌论坛上对我的批评,包括特别尖刻、偏激的批评下载下来,随时温习。但绝不可随着别人的指挥棒转,你说你的,我写我的。乐队需要指挥,诗歌不需要。
你能指出别人的毛病,却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我就常常如此。
12、读诗
用眼睛听,用耳朵看。
读诗象吃饭,一分析就无味。
诗歌欣赏是最廉价的奢侈享受。
喜欢这句话:诗人并非要求被欣赏,而是要求被相信。我心目中的读者不是所有人。
(原载2003年第3期《星星》诗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诗歌杂论

本人认为是一篇很好的诗论,推荐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诗歌杂论

    谢谢石头拿来分享,慢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6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诗歌杂论

    石头有心了:)
    挂起来好好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诗歌杂论

    拜读了,先解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7 20:18 , Processed in 0.0740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