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4|回复: 44
收起左侧

走进安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4/08/24 01:38pm 第 1 次编辑]

引子:
    安徽分舵的开张,作为介绍安徽的第一帖,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些概貌(这些是来自与网络里的官方网站),以后我会用我自己的语言用我的感情来描述这方天空这方水土,以答谢生我养我的安徽,答谢唐诗宋词给了这个介绍自己家乡的空间,答谢支持我和鼓励我的每一个人!

安徽概况: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现设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总人口6369万人。



     安徽省位于我国陆、水、空交通网络中心和枢纽地带,交通十分便利。全省铁路正线长3052公里,铁路密度居华东地区之首。全省县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65807公里,其中国道2835公里,高速公路866公里。以长江、淮河为主干,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161个,100万吨以上港口8个。全省拥有合肥、黄山、安庆、芜湖、蚌埠、阜阳等6个航空港。安徽省民航以合肥为中心,辟有国内国际航线48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绿色安徽:
枇杷之乡——歙县

歙县“三潭”(漳潭、绵潭、沦潭)枇杷已有千年种植历史,饮誉国内外市场。目前,该县枇杷主产区已拓展到深渡、新溪口等九个乡镇,面积达四万亩,年产量零点五万吨,总产值一千五百万元。许多农户因发展枇杷走上富裕路。二○○○年,歙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山核桃之乡——宁国

全市山核桃面积已发展到二十万亩,山核桃年产量达五千吨,已有五千多农户山核桃年收入超万元,最高达十五万元。该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二十多家,山核桃产品加工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产品出口美国和东南亚。二○○○年该市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酥梨之乡——砀山

全县现有酥梨面积二十九万亩,年产酥梨三十四万多吨,产值五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七百多元,占人均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近年来,该县实施酥梨名牌战略,推进酥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并发展深加工,年出口酥梨五千吨,创汇二百万美元。二○○○年,砀山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杞柳之乡——阜南

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一点五亿公斤,年创产值二点五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该县柳编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二○○○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竹子之乡——广德

一九九六年即被原林业部授予“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称号的广德县,全县竹林面积已发展到七十万亩,总蓄竹量为一点三亿根,是全国最大的红壳竹基地;全县竹林年采伐量一千万根,并形成六大竹子加工龙头企业和二千多家小型企业,产品畅销欧、美、韩、日及东南亚;全县竹业年产值达五亿元,年出口创汇五百多万美元

红茶之乡——祁门

名茶“祁红”的原产地祁门县,目前共有茶园十五万亩,农民人均一亩;其中拥有欧盟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颁证的有机茶面积五千亩。“祁红”年产量达三千吨,创产值五百万元,创汇二千五十万美元;茶农年收入中有二百三十元来自“祁红”收入。二○○○年,祁门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板栗之乡——金寨

全县板栗林面积达五十万亩,年产板栗二万吨,均居全省第一。该县还建起年生产能力为一千吨的板栗罐头厂、贮藏能力为一千五百吨的板栗冷库、年交易额约八千万元的板栗大市场,板栗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等地。二○○○年该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悠久的历史文化:
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安徽简称皖,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为省名,现省会合肥市。安徽历史悠久,是个人文大省,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末曾为楚都。秦末,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随后刘项又决战于皖东北一带。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争战之地。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件。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78年冬,凤阳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在安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较为著名的有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华佗、包拯、梅尧臣、朱熹、方以智、戴震、方苞、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胡适、陶行知、冯玉祥、王稼祥、邓稼先等。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化学术流派有建安文学、桐城文派、新安画派、皖南考据学派。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石、竹、木)、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等,则集中反映了安徽劳动人民的才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9:18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8-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哈哈你这安徽真难走!!不过还是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醉鼠骑猫2004/08/24 02:30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你这安徽真难走!!不过还是走过!!
    哈哈,不难呀,有妹妹领路(西西,其实妹妹去的地方有限,还是多看看帖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安徽好美~~~
    俺要吃砀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8-6 09:54
  • 签到天数: 1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4-8-24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只去过黄山
    记忆很深
    特别是那棵小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几年前曾去过黄山,可惜由于天气原因,没有看到黄山的全部之美,很想再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8-2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hii2004/08/24 10:13pm 发表的内容:
    几年前曾去过黄山,可惜由于天气原因,没有看到黄山的全部之美,很想再去看看。
    有空再过来看看吧!不仅是山上,山下也很美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呵呵,祝贺成立。希望能看到介绍安徽诗词家的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4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哈~~~~~~~~~~恭喜哈,拿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断弦瑶琴2004/08/24 04:13pm 发表的内容:
    安徽好美~~~
    俺要吃砀山梨~~~
    妹妹放心,姐姐一定给你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7-18 12:3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8-2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凝月无语  :::严重抗议!!!!
    太不够朋友了,也不告诉俺这个老乡一声啊,俺真是痛哭流涕啊!
    这个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泥巴,这是你不关心,怎么能怪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蜗牛好不容易进来~~~~~~~酒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版主,我可以将六安得一些旅游、风土人情贴上吗?
    也希望大家知道六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4/08/24 11:50pm 发表的内容:
    妹妹放心,姐姐一定给你招来~~~~~~~`
    俺好馋哩~~~
    等着JJ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快乐蜗牛77122004/08/25 09:45am 发表的内容:
    蜗牛好不容易进来~~~~~~~酒呢?
    欢迎,欢迎~~~~~~~````
    蜗牛,你的酒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不够还可以带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聆雨斋2004/08/25 11:02am 发表的内容:
    版主,我可以将六安得一些旅游、风土人情贴上吗?
    也希望大家知道六安。
    聆雨斋,你虽在外地,心系家乡,凝月会帖出六安的介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安徽

    下面引用由含羞笑相语2004/08/25 12:30pm 发表的内容:
    俺好馋哩~~~
    等着JJ哦~~~
    呵呵,妹妹好的,我们一起飞~~~~~~~~~```
    砀山的鸭梨可是出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20 20:19 , Processed in 0.089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