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1|回复: 3
收起左侧

[原创]祈福为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2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惯了北方的暖气,就有些难耐老家冬季的寒冷了,缩手缩脚,晚上怕上床、早上怕起床。晚餐后再冷也不敢多喝水,怕夜里不得不起来方便,那冷可不是一般的恐怖。想想也不知道那过去的二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何况那些年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好的防寒服穿,也没有带毛的皮鞋,更没有电褥子、取暖器什么的享受。
    于是想来想去,也不考虑老人们的感受,说以后再也不要回老家过年了,还要不解地问一句,为什么春节要放在冬天过,而且要在最寒冷的那些天。
    老人们说,乡下人家,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多准备些好吃的菜,也没有冰箱保鲜,都是希望天气越冷越好,菜可以多保存几天,可以多招待几次亲戚。这一点倒是不假,乡下的春节,一盘鱼总不舍得吃,一次次热了端出来待客,从除夕直留到正月十五,鱼架子都折腾散了,骨肉分离,味道也变了,才下决心端出来吃掉。肉啊鸡啊都一样,一锅炖熟了,肉拿出来做菜,汤要专门用一个大钵子装好,放在水缸上面,借缸里水的寒气保鲜。如果逢到下雪的年份,就把杀好的鸡埋到后院的雪地里去,来了客人再去掏出来上桌。本来就不多的一些鱼肉,如果温度太高,才真的让乡下人家烦恼,所以他们对寒冷是无惧的,甚至期待着河冰不开,积雪不化,象期待好年景一样,近乎虔诚。他们是不怕冷的,一年忙到头了,在这些天还是天不见亮就起床忙碌,开财门是最主要的,先要把地打扫干净,然后开门,拎一串鞭炮出去放了,再把笼里的鸡鸭放出来,然后就是下灶烧开水、热茶叶蛋、摆茶盒,所有的事情都收拾完了,就等着亲朋友好友上门拜年。
    婆婆是典型的乡下妇人,一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守着一池捣衣洗菜的水,一方煮饭炒菜的灶台,转得胳膊腿都硬了,头发也白了,还是不肯停歇。可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她总比任何一天都起得早,不紧不慢地做完她已经重复了几十年的事情,对公公交待几句,好象要出门的样子。然后又到我房间的门边轻轻地叫了一声,说她要去庙里上香了,饭已经做好了,让我们起床后自己吃。
    “去庙里上香,我也要去。”虽然有些畏惧被窝外的寒气,但我还是咬着牙钻了出来,而且比每天都要干脆,穿衣服的速度也快一些,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喝了口桌上泡好的热茶,还想去茶盒里抓点什么吃的,被婆婆制止了,说是去庙里不能吃东西,否则就是对菩萨不敬,菩萨会不高兴的。我悻悻的缩回了手,换上婆婆为我借来的雨靴,一步一趋地跟着她出了门。乡下的泥路又湿又滑,人踩不到的地方还结着冰,但路中间明显有行人踩出来的痕迹,那泥象熟了一样,一脚踩下去,就围着鞋子冒出来,把整个鞋面都涂满了,跟在后面的人总能看见前面的人一拔脚就会带起一沱泥,落在后腿上、有的还甩到了屁股上。我小心翼翼地轻抬轻放,也难免会在裤腿上留下些泥点。
    庙在村口,听说是新修的,村里人合资还请了大菩萨。婆婆边走边跟我说,还说村里的家家户户每个男丁,不论在哪儿,都要捐五十元钱,还专门立了块碑,捐款的人都可以在碑上留下名字。我们家是出了三份的,一份是老头子、一份是儿子、一份是孙子。我问婆婆,孙子还没有呢,哪来的名字,再说也不一定是个男丁啊。婆婆忙打住我的话,说不能这样说,菩萨那儿她是许过愿的,说了就不灵了。婆婆话里的意思有些不安,好象后悔不该带我一起来了,我乖乖地沉默下来,不敢再说什么。
    到了庙里,婆婆从口袋里拿出几块钱来,去庙门口的小屋请了香,然后进庙就着庙台上的香烛点燃了,跪在佛台下对着菩萨三跪三拜,又举着香到庙外的广场上拜了四方,东西南北我也分不清了,就跑到庙侧的石碑上找爱人的名字,果然刻在上面,前面是公公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同姓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婆婆说的“孙子”的名字。这个时候婆婆又站在庙门口叫我过去,说她要祈个“告”,让我站在一旁。婆婆行了很到位的佛礼,先是高举双手,然后跪下去,将双手手背朝上按在蒲团上,把头低到手上的同时,再把手心翻过来朝上,再起身,再跪。如此又重复了两次,才一手端着行礼,一手从佛台上取下两个木块,在香烛上绕了两圈,然后撒手往地上一扔,紧跟着就低头去地上看,嘴里说“答应了”,捡起那两块木头,放还到佛台上去,又磕了三个头。
    我问什么叫“答应了”。婆婆就说,那两块木板,都是有两面的,心里想问菩萨什么问题,扔下来落到地上一正一反就是“是”,两个都是正面或者两个都是反面就是“不是”。如果“不是”就得重新再来,直到菩萨答应为止。我觉得这里面“是”与“不是”多少有些随机性,但是从婆婆的表情里我知道不能说,这是犯讳的事。
    从庙里出来,婆婆并不急于回家,说是村外还有个小庙,还要赶过去上香。冬雨落在脸上,刺骨地冷。我们都没有打伞。又冷又饿,我不想再跟着去了,可婆婆没有让我回去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跟在后,一步一滑地继续朝村外走。那小庙也真的是小,孤零零地在路边,而且门是背着路开的,要绕到后面去才能进门,有些象乡下的那种发电房。小虽然小,但香客不少,都是不同年纪的妇人,有的还带着孩子来。进来出去都是挤着走,婆婆利索地挤到佛台前上了香,我却对佛台一侧一个用泥和草混合起来堆成的象小山一样的东西感兴趣,有几个妇人靠在上面,说是可以治腰疼。我也用手摸了摸,我的手因为用电脑太多,有腱鞘炎,不知道起不起作用。
    从小庙出来,雨更大,我以为祈佛的事应该结束了,没想到婆婆说还要去隔壁村的一个尼姑家,说这三个地方每年正月初一是一定要跑到的。我正疑惑尼姑不住在庵里,怎么还会有家?和我们一起从小庙里出来的人都问婆婆我是谁,然后又夸我,说我能陪婆婆烧香真是个孝顺的儿媳。我笑着应付着,继续随婆婆往前走。好在两个村子相隔不远,婆婆熟悉地带着我从田埂上穿插着走,那身手比我还要矫健三分,不象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到了尼姑家,门是锁着的,门外的墙角堆着燃尽的香灰,里面还可以看见没有燃尽的残香。婆婆轻轻地敲门,里面有人应,随后一个穿着灰色棉袍,头上戴着灰色帽子的老妇人来开了门。听婆婆说了来意,那老妇人忙把里间的灯打开,这时候可以看见外屋和里屋各供着一尊佛像,其中里屋供着的那尊是观音。老妇人拿来香烛递给婆婆,如前面一样,婆婆上香、磕头、祈告,没有因为大庙、小庙而精简程序,最后在佛台放上香火钱,才告辞出来。
    这时候我口袋里的手机已经收到了老公的几个短信了,问我们怎么还不回,什么时候回,中午要不要做饭。我忙看时间,已经是十一点多钟,一上午时间已经在香火佛音中度过了。
    回去的路上我已经不觉得冷,在经过一个下坡的时候,我还停下来扶了扶婆婆,婆婆走得比来的时候还急,我知道她是惦记着家里,惦记着她儿子的午餐。我原本想问婆婆又许下了什么心愿,但我没有问,我想也不用问了,在一个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心里,还能有什么心愿呢?这寒风冷雨中的奔波,是为了谁,又能为了谁?
    七月十五,人称“鬼节”,宜祭祖、烧香。心血来潮去了雍和宫,见来来往往的香客,忽然就想起远在乡下的婆婆,想来这一天她一样去村口的庙里烧了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2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祈福为谁

平凡中的自然,因而自然而然,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8-2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祈福为谁

    千红的文字等我以后有空慢慢欣赏了:)谢谢千红对徵山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8-2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祈福为谁

    祈福为谁?难免心中所想、所念,关切之情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8:07 , Processed in 0.0724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