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9|回复: 29
收起左侧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10 00:41am 第 1 次编辑]

东晋的许允娶阮德尉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相貌丑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跨进了新房。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妇容,而读书人有‘百行’,你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皆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皆备呢?”许允哑口无言。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白首偕老。
这个故事实在陈旧,本该早忘,而且这样酸朽的故事也不符合今天的社会。可是,昨天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故事突然被凝月记起,于是也就有了一点自己的感触了。
古诗的变革是个漫长的过程,到了唐代使近体诗达到颠峰。常思考鲁迅说的唐后无诗,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近体诗。不由有疑问,为什么近体诗在唐完善达到颠峰后就走了下坡路?对于诗词,凝月虽然喜好,自知是外行人看热闹的,但是还是想说出自己的一点想法。综观后人所写近体诗,首先就是要过格律观,而不重诗中其他的优点。其实,唐以后的不少诗人也都在努力挣脱束缚,可是往往却是束缚越来越多,有创新的往往不被认可。凝月曾记得,当王羲之创出草体时,被指责不和古人章法,王傲然说古人应该羡慕我创造除了这个字体,而不是我羡慕古人没有这种字体。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化运动,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凝月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气,敢为人之不为,正因为如此,给注重形式的骈体文注入了新的鲜活性,从而使散文开始了一个新纪元。说到这里似乎和开头的故事没有关系。但是凝月却发现其中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关于“容”和“德”的问题。“容”是容貌,文字中自然就是形式,“德”是人的品德,文字这里说的指的诗自然是诗的内部风貌。故事中阮妇所言的“我所缺的,仅仅是妇容”,“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皆备呢”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对于现在的诗有着共同的相似处。所以,凝月觉得诗乃至文字的好坏,不该从形式来判断,而是从它的内涵中去体会,自然这是一个难度,但是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寓意才能下这首诗或者这篇文字是否好的结论。这也是一个灵活度的问题,形式可以死板的套用自古以来形成的模式,而内涵却没有一定的章法。当然,能做到两者的统一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诗词的写作上,初学者凝月觉得也不要局限他们的创造性,成语邯郸学步的故事,应该是前车之鉴。凝月现在也是这方面的初学者,有着自己的一点体会。在我现在的感觉中一定要少点迂腐之气,多点灵气,这样能给诗输入新的血液,才更有生命力。不然,近百年前的鲁迅说的唐后无诗的定论,还不如作为不学古诗词的借口。
以上是凝月关于近体诗不成熟的观点,供喜好诗词的人参考。同时也请不认可者拍转。:)[/SIZ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大体同意凝月的观点。
首先格律诗作为格律诗自有它的特点,守律也是应当的,但作为初学者是否非要一棍子打死,非律不谈,非律不诗。也大可不必。我就是一个初学者,也不通律。只是谈谈感觉,反正也是在论坛交流,无可无不可,求同存异而已。
诗也好,文也好,首先还是要求意境,这是我的看法。余独爱以血书者。诗文至极处,可言之曰:艺术。艺术是极其个体的东西,当然其中也不乏共性的体现,但毕竟还是本我的展示。文有文心,诗有诗魂。诗文自当有血色与性情,这样才能动人动物,感佩苍生。无生命力的文字,不配言文,更不配言诗。有境而无律的诗,再次,至少也是一首诗(虽然,它也许不是格律诗)。然后有律而无境的诗,即使有那架子,也无多诗韵,如同嚼蜡。
若既有境又合律的,自是大佳。律既然之为律,自有其吟咏间的音韵美。但若为初学者,自然是兴趣在先。若用律先束其手脚,或许早被压抑的兴味索然。哪还有什么心思更进一步?不如放开手脚,真爱诗词的,自然会慢慢走到老祖宗的路上的。
当然,以意境为上,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对格律不闻不问:)
反正取舍都是个人的事,赫赫~~~~~~
胡说了那么久,也该打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6-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对诗词我学习并欣赏,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昨日看见诗无达怙四字,不意竟然查到这样的内容:
    唐时科举考的主要是古诗,因为“诗无达怙”,考官面对众多水平不一的诗文难判优劣,故而改考律诗,限定平平仄仄的框框,等于列出一个客观标准方便评判,这个制度好像没看谁有过批判。
    (见《中国教育考试制度历史及其现状研究》,作者:柴子文)
    才明白原来近体诗是皇家钦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拍一砖。
    我先站个位子,以免凝月说我酸腐:我不是格律的狂热拥趸。
    然后说几点:
    1、近体诗之所以于唐最盛,其后衰微,我想主要是历史的选择。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诗歌形式统领。唐以后的近体诗创作比较贫乏,这再正常不过,因为其他诗歌形式已经夺权了,比如词,比如曲,再比如其他文学形式如小说等。
    2、说到创新,我一直主张存在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创新阶段。只有通过学习了解了旧的东西是什么,才能找到改造它,甚至另起炉灶创立新形式的方法。
    悲观地说,本坛最好的写手也只能算个初学者,对古典诗歌都知之甚少,对现代诗歌也是看个皮毛,远远没有创新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6/10 01:00pm 发表的内容:
    昨日看见诗无达怙四字,不意竟然查到这样的内容:
    唐时科举考的主要是古诗,因为“诗无达怙”,考官面对众多水平不一的诗文难判优劣,故而改考律诗,限定平平仄仄的框框,等于列出一个客观标准方便评判,这个制 ...
    是的。比如犯“孤平”这个格律问题,在科举时是一票否决性判卷依据,只要有,首先打入不及格。
    由此联想到现在的中考、高考。以标准答题纸为形式、标准化答案为前提的考试,是考不出百家争鸣的。但是它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优化方案能代替它。
    另外我还想到我国现代诗歌止步不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基础又是大家公认的一些标准。这个在我过现代诗歌发展中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中国当代诗坛看起来有点乱,连真正的流派都没有建立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凝月之观点,一扫酸儒之守旧,开创新求境之先河,强烈支持!顶了!!!!!!!!!!!
    建议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这是 世说新语 里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呵呵,姐姐我也来拍两砖.
    首先我想说的是~诗词讲究的是 意深律美,如果单从意境入手的话,那么现代文学更容易把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做的诗就不必言明是诗词了~大可说是 散文 或者说是现代诗
    在来说创新,诗词的衰退,跟散文 现代诗 有一定的关系~我同意清音的看法 对初学着我们可以稍微的放宽,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知识,和各个文种都比诗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此文是凝月浅见,投石问路,点精不必,凝月自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赫赫,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新妇”显然没有读过《论语》,不然她应该知道根本就没有“好德如好色”的人。
    凝月说得不错,格律确实和“教化”有关,大家都可以想见学习格律需要学习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对于成就一首诗来说其实只是一种“技术支持”,是无法确保诗的“质量”的。但是这种“技术”的训练却能保证诗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诗的“诗性”和“可识别”性。
    诗是一种韵文,较之其他的文体是如此的“简单”,因为没有语法。但是当我们不认为“分行”写的文字就是诗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加上了某些“人工”的因素了,格律使诗更加明显地脱离了“自然语言”而成为一种被规范化了的“人工语言”。
    不要害怕“人工语言”,我们可以精确地把握,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我们现在使用的页面就是使用“人工语言”编制而成的,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都是“人工语言”,其定义是相当繁琐的,但是在熟悉了其中的“技术细节”后,并不妨碍我们写出优美的页面来。同时也可以保证写程序并不是什么天才的专利,而是人人皆可为的一件事情。
    再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美”的基本判断。好吧,既然我们承认有格律,但是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的呢?皇上定了就一定好么?有没有进一步“商量”的余地?赫赫,先去吃饭,回头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诗词的衰败,问题不在格律的束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斯言诚是。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旧体诗词,历唐宋以来,自诗经到元曲,诗的各种文体已经烂熟,中国诗遂不再有新的文体产生。可能是我们祖先的创造力衰竭了,也可能是古代中国所能产生的诗的形式,的确已经是完美无缺了。明清以降,固然有零星的天才突然迸发出眩目的光芒,而诗词一体,的确早已“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赵翼曾经豪气干云地说:“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广义的文学来说,这话其实不错;然而,就诗词一体而言,则未必如此,“固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事实上,“不新鲜”的,并非是“李杜诗篇”,而是历千年而烂熟的文学形式,“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
       
       所以,纵然赵翼豪气干云,但诗词一体,并未如他预料的那样发展,清人写的旧体诗词,真是越来越不新鲜了,到清末更是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曾借着嘲笑董斜川连带着嘲笑了同光派的干涩和无趣。诗体改革吧,也真是改无可改,看黄遵宪的诗,就可以深深地感到,违背了文体本身规律的改革,是多么的不伦不类。新鲜倒是新鲜,但一点也不美。从诗词的尴尬,其实最能看出,在当时的中国,文言真的已经不敷用了。中国人的诗心,已经呼之欲出,隐隐就要冲破旧体的框架,而冲破之前,因为在原有的模子里来回冲撞,口鼻眉眼都似青春期变形般的别扭。
        所以,到了新文化运动摧枯拉朽的时代,白话一旦取代文言,以文言为创作语言的旧体诗词,也就顺势很快沉寂下去。虽然也不乏新的天才出现,但就整个文学体裁而言,突然从主流成了别调,是毫无疑义的。
       其实很佩服中国新诗的先行者,旧体诗词那样圆熟而美妙的形式抛弃掉了,还能很迅速地找到新的形式,这当然要感谢翻译。
       然而,赵翼的话也真的错了,其实李杜诗篇还是新鲜的,一代一代的少年,在成长的岁月里,如果与诗词偶遇,稍敏感点的,谁不会热血上涌?衰败的只是旧体诗词这一创作文体,而唐诗宋词,则变成了晶莹的琥珀,依旧灿烂眩目,却只是凝固的树脂,不再能衍生出新的果实。少年的诗心和唐诗宋词相撞的时候,想模仿,想尝试的,肯定大有人在。然而,大气候已不复存在。旧体诗词,已经纯属个人行为,与通行的文学和审美似乎都已无关。出版社不出版今人所作旧体诗词,几乎已成定规。
       兴盛,衰微,都是不可抗的,亦无可褒贬。
       但有一点,问题,绝不在格律,格律不是束缚的,是让诗更美的。每一种文体的协调,都是由诸多因素构成。旧体诗的格律是千锤百炼来的。并不是皇帝定的。孤平为什么犯忌?因为音韵的确听来不协。中文是声调语言,这和其余任何一种语言是不一样的,所以诗的平仄才会有要求。格律是怎么来的?是人们在吟咏中觉得这样才顺,所以慢慢形成的,是和文体相和谐的。
       又回到前面的话,旧体诗词的衰败,是文体发展烂熟的必然结果。而要冲破格律,不是不行,那就是新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卷帘手快,言自成理,如有神助,赫赫。
    接着早上说。平仄是个极大的简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权宜。在实际的语言系统中发音多的有10几个调,简直可以做到“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但是中国字在全国的大多数地方发音相当“单一”,这使诗的“音乐性”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选择“平仄”实际上是类似于把数字简化成“0”、“1”,这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创造性,也能体现出极大的勇气。
    以五言为例,五个字按平仄进行全排列只有128种可能性,凭着本能我们就可以排除“极端情况”,即我们认为全部为平声或者全部仄声的句子不好,不美,看到没有,这就已经开始“分别”了。经过不断地“分别”,我们勇于实践的前人终于找到了现在称为“律”的形式。请注意,这还是“人为定义”,也许是由皇上以“文件”形式下达的定义,你可以认为不美,或者你可以认为还有更美的形式。但是可以大致肯定的是,这些“律”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也是经过了上千年时间的推敲的,至少按照这样的“定义”是不会产生形式上的“不美”产生的,同样在这样的“形式美”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诗才具有了诗的“形式”,才能够称为一种文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讲清楚什么是诗,但是我们比较容易说清楚“近体诗”。
    我们有时候被“迷惑”了,我们随便抽出两句话,比如你讲过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这是好诗呀。其实有点问题,这不是诗,充其量只是“诗句”。我们从“文”也可以抽出这么7+7=14个字组成的两句,也说这是好句子,但是请注意,这样的“句子”已经脱离了其“文体”本身了,而事实上我们已经很难分别哪句来自诗,那句来自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正是,格律是绝大多数人觉得顺口的平仄排列方式。
      我给出一个出律的典型看看,大家看这种突破优美不优美。
      现代诗人穆旦的一首他自己认为的旧体诗
      负心儿郎多情女(仄平平平平平仄)
      荷花池旁订誓盟(平平平平仄仄平)
      而今倚栏独怀想(仄平仄仄平平仄)
      落花飞絮满天空(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意境,用词都没有问题,坏就坏在严重出律,读起来平仄别扭之至。这就是出律的坏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凝月喜欢赏梅,并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为审梅标准,曾拍摄下自认为是梅园中最美的一盆梅花。当把那张觉得是最美的图片发给好友欣赏时,好友冷言道:“不过人工一病梅!有何值得欣赏的?”凝月一时愕然。
    见《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卷也有关于如何载盆景取之美的做法,凝月又生疑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格律是逐渐形成的,并非是刻意的造作。
       即使是格律不严的古风,也要平仄错落对应,才朗朗上口,近体的格律,不过是更严格的平仄错落的规则罢了,并非是刻意造作一个病梅馆,而是将音韵错落可能达到的美感发挥到极至。
      至于词,则本来是倚声而作,如《金缕曲》,讲的就是铿锵顿挫,平仄一错,则气概全失矣。
      其实我是最不赞成评诗时用格律作为褒贬的唯一标准的,我曾发过一帖《我的格律观》。但作近体诗和词的时候,自己要尽量按音律来,为的不是合律,而正是为了音韵的自然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卷帘人2005/06/13 07:30p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是最不赞成评诗时用格律作为褒贬的唯一标准的,我曾发过一帖《我的格律观》。但作近体诗和词的时候,自己要尽量按音律来,为的不是合律,而正是为了音韵的自然流畅。
      
    欢迎卷帘人来到徽山皖水,凝月奉茶*^_^*
    卷帘人的这个观点凝月认可!
    凝月此帖也并非只为格律而言,只是借此帖言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完全附议卷帘人姐姐。。昨天的事不要生气。:)
    不愧为大学讲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内圣外王2005/06/13 07:37pm 发表的内容:
    完全附议卷帘人姐姐。。昨天的事不要生气。:)
    不愧为大学讲师啊
    以后切切不要辜负了你的好名字内圣外王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卷帘人2005/06/13 07:40pm 发表的内容:
    以后切切不要辜负了你的好名字内圣外王就是。。。。
    姐姐,没有了。。。  笑一个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21:45 , Processed in 0.1021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