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回复: 19
收起左侧

趣谈端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11 01:04pm 第 4 次编辑]

Flash: http://djyangyong.nease.net/flash/2136.swf
§ 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 端午节的习俗 §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写符念咒:中国古代将五有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崇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当时,挂驱鬼符也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SIZE]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 端午节的娱乐 §

  赛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斗草: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B]射箭之戏:[/B]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B]打马球:[/B]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B]游天坛:[/B]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 端午节的食俗 §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B]漫话端午粽:[/B]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B]粽子沿革:[/B]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B]大江南北品名粽:[/B]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B]外国的粽子:[/B]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B]各地食俗:[/B]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 § 端午节诗词赏析 § §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台湾竹枝词
(清)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贺新郎(端午)
(南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彩衣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结束,时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大逢场慵作戏,任白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又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今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姐姐好贴!
姐姐今天吃粽子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夜雨听风2005/06/11 01:40pm 发表的内容:
姐姐好贴!
姐姐今天吃粽子没有?
欢迎妹妹:)))
每年的粽子都是我的母亲包好的,早在两天前就吃到母亲包的香粽子了,凝月包粽子笨笨,西西~~~~~~~~
凝月不会包米粽子,但是会裹丝线粽子,现在也是懒了:(
妹妹,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凝月妹妹,端午快乐,夏令清悠!一样的祝福也送给看帖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明月禅心2005/06/11 03:16pm 发表的内容:
凝月妹妹,端午快乐,夏令清悠!一样的祝福也送给看帖的朋友。
欢迎姐姐归来!
端午快乐!凝月愿意为姐姐裹一丝线粽子以表祝福~~~~~~~~`
不过今日凝月不做了,待与姐姐再会时,凝月动手,免得早做也旧了。(希望姐姐早通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月河共影2005/06/11 06:11pm 发表的内容:
问候凝月和明月。
秋韵兄好!端午快乐!
今晚回家的时候特意看了下月亮,可惜仅一条线,在凝月看来也是难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月姐的贴子总是让人收获不少.
学习了.
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绿云清筝2005/06/11 10:59pm 发表的内容:
月姐的贴子总是让人收获不少.
学习了.
节日快乐!
云妹一起同乐!
端午佳节,凝月没有发祝贺的帖子,只想了解端午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天那,凝妹妹怎么知道这么多,这不是关于端午节的百科全书了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晓得,不显山不露水的,原来这里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呀.我这无名之辈还写什么呀?看都看不完,那有时间写,写,也是垃圾呀.学习,向所有人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苦吟伊人2005/06/11 11:15pm 发表的内容:
  天那,凝妹妹怎么知道这么多,这不是关于端午节的百科全书了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晓得,不显山不露水的,原来这里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呀.我这无名之辈还写什么呀?看都看不完,那有时间写,写,也是垃圾呀 ...
呵呵,伊人姐姐谦虚了~~~~~````
网络是个好地方,它随时可以把距离缩短,还可以把需要的知识提供给你。
姐姐,看来你对网络还不够熟悉,慢慢熟悉了,你会觉得不过如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是的,我上网到现在,也不过八个月,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又好奇,又傻冒,又感动.看来网络真是人生又一所大学.要学的内容太多了,恐怕我是到死也学不完的.我要争分夺秒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苦吟伊人2005/06/11 11:46pm 发表的内容:
   是的,我上网到现在,也不过八个月,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又好奇,又傻冒,又感动.看来网络真是人生又一所大学.要学的内容太多了,恐怕我是到死也学不完的.我要争分夺秒呀.
我是在唐宋起步的,进步也是在唐宋,所以姐姐你来到唐宋,应该说和我一样幸运,所以我们一起继续在这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6-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好帖。
    凝月的丝线粽子多做几个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枫景依旧2005/06/12 00:29am 发表的内容:
    好帖。
    凝月的丝线粽子多做几个如何?
    哈哈,俺地丝线粽子可是贵的,看你出多少钱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6-12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此物无价,所以我不会出钱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下面引用由枫景依旧2005/06/12 01:14am 发表的内容:
    此物无价,所以我不会出钱滴
    俺也不会轻易做滴,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13 11:36am 第 3 次编辑]

    呵呵,发张丝线粽子图(先声明,图片是偶搜集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端阳

    端阳明日,还听诸友论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5:38 , Processed in 0.0916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