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2|回复: 7
收起左侧

安徽凤阳花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music.jnu.edu.cn/Art-PAL/Music/Picture/Grade5/gequ/HGXS1.jpg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东北,最远到过河南,对安徽这个地方很陌生,但不知为什么,我很喜欢听安徽的凤阳花鼓。“说凤阳,唱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这优美的民间小调非常悦耳,且一听就会跟着唱了,为这我特意找了关于凤阳花鼓方面的介绍,同时也向朋友们作个介绍吧。
                                 凤阳花鼓
--------------------------------------------------------------------------------

    风阳花鼓,闻名久远,影响广泛,从闽剧到京剧,许多剧种中都有所反映,并从中吸收养份。据曲艺界考察,凤阳花鼓起源于欢乐秧歌,如《帝乡纪略》云:凤阳府泅州“插秧之时,远女男女,击壤互歌”。《霓裳续谱》所收《凤阳歌》中有唱词:“凤阳姐儿唱秧歌,想着山后的情哥哥”。据清乾隆时赵翼《陔余丛考》记载:“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沿途行乞卖唱,其词日:
          家住庐州并凤阳,风阳原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悲伤唱词,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解放前凤阳人民凄惨生活,他们在家乡无法活命,只有身背花鼓,渡长江,过黄河,背井离乡,走南闯北,以乞讨谋生。
    解放后,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地挖掘整理这一渊源流长的民间艺术,剔除糟粕,保留精华,赋于它新的生命。风阳花鼓不再作为乞讨的工具,而以江淮文化一朵奇范登上中华民族的艺术殿堂。
    凤阳花鼓,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学易懂,凤阳人民利用这种艺术形式歌颂祖国歌颂党,倾吐心声,赞美生活。50年代风阳花鼓曾唱到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赏。周恩来总理称凤阳花鼓为“东方芭蕾” 。   
    如今,凤阳花鼓已经成为著名的地方曲艺。新春佳节或庆祝活动,表演大型花鼓,数十人演出,造型多样,音乐流畅,气势恢宏。风阳花鼓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下面引用由高山流云2005/06/16 08:05pm 发表的内容:
(music.jnu.edu.cn/Art-PAL/Music/Picture/Grade5/gequ/HGXS1.jpg)
我从小到大一直在东北,最远到过河南,对安徽这个地方很陌生,但不知为什么,我很喜欢听安徽的凤阳花鼓。“说凤阳,唱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
谢谢妹妹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一直和那里的生存有联系,过去,总有背着花鼓讨四方的说法,也是安徽贫穷的证明了。
妹妹说的“东方芭蕾”,凝月觉得是怀远的花鼓灯,这是多人的集体舞,一般是庆贺喜庆和丰年时跳的,和一个人就能背花鼓四处说唱应该有所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非常遗憾,不能发上一支凤阳花鼓的曲子给大家听,有会的朋友请帮个忙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说凤阳,唱凤阳,凤阳出了个朱元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我只知道黄梅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世上有无数种美。
如果说凤阳花鼓美,那也是一种凄楚的美。
当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时,充其量那也只能算是一种手艺了,更何况那是为了博得别人的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凝月师傅说的可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1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凤阳花鼓

    对凤阳花鼓我也不了解,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30 04:41 , Processed in 0.0775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