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2|回复: 3
收起左侧

读卷帘人《夜梦屈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门虫在 2005/06/21 10:15pm 第 1 次编辑]

夜梦屈原
郢中渔父扣舷歌,忽见飞浪起白虹,
长星动摇浑无色,霹雳列缺如山崩。
屈子迷魂招不得,毅魄三千率相从!
操吴科兮被犀甲,慷慨相随出龙宫。
大夫高洁何所似?嶙峋须发眉间尺,
负手吟罢国殇辞,鬼雄相和声不止。
和声不止若奔雷,紫光电舞心神摧,
楚人精魂致天地,山鬼湘君次第来。
惊见故人泪如雨,回风云旗久徘徊,
千载宵小留遗恨,盼君重来洗尘埃!
我闻此语复哽咽,辚辚车马声渐歇,
梦回月色新如水,寒灯挑尽初长夜。

     作者对文字的驱遣能力从中可见一斑。以梦为题,上天入海,呼灵唤鬼,笔墨翻飞如雨,说起来是符合梦境的灵幻。不过在我从来没做出这样瑰丽的梦,许是我思屈子不深的缘固。就这首诗的内容来说,我以为题为“招楚魂歌”之类的更合适,毕竟这样的梦着实不易做得,这梦也就做得有点假了(纯属本人主观臆断,嘿嘿),给人只是将文字穿掇成梦的感觉,而作为一首招魂歌,缀以奇思幻语,兴发高洁之思却亲近得多。
     有人或许对此大不以为然:何必斤斤于题目,再说,你如何就断定作者做不出这样瑰丽的梦,而非得改成歌之类的呢?不妨就梦说梦吧。作者于此主要表达的应是招魂不得的慨叹,借一个梦境来兴发一下高洁之思。反之,如果不是这个想法,或者说这个想法只是一个附带来的主题,那这篇文字尽管看起来字壮意雄,其实也就是一个梦而已,虽然很美丽。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所处的角度也就成了一种冷淡描述的角度,约略可以算是一篇练笔,一篇学习如何写梦的练笔。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这首诗,则通篇就成了以“赋”为主体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在前人那里写得比这精彩的很多,铺张如绵绣。就这首诗来说,我很自然就想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而在我看来,虽说也题为梦,其实在更大程度上只是李白在寄兴,借助山水之灵幻清奇,张扬其豪荡不羁之性情,追思谢公,慕访仙人,以宏大的心灵视界向人们展示其奇杰之余,更道出了但求放怀名山、岂能折腰事权的清傲。李白大段大段极尽铺张之能,归结起来,唯寄兴耳。所以虽然看起来像是赋,实则是兴,用海子的话说是“以梦为马”,梦,起兴的引子而已。回到作者的诗上来,倘若也从这样的观点,作者的这篇文字作为寄兴来看,实实在在是为了招得那个楚魂,借山鬼之口盼屈子重生洗尘埃,则庶几可致“真像”的境地。如若只是梦,则就假了,文字里的生意也随即单薄起来。
     缘于如上观点,我个人愿意看成类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字,寄其兴,发其慨,张扬文字之力,在铺张的过程中含入深沉的情感。诗人的主体意识始终是最重要的,不论是“有我”还是“无我”,都离不开主体意识的参与,区别在于一个显一个隐。顺便再说一下“赋比兴”,“比”通常是局部手法,是“缀”文的手段,相对比较简单,而“赋”与“兴”通常是整体手法,是“行”文的手段,相对复杂。“赋”于叙事中用,“兴”于抒情中用。所以前人有说“赋”需辅以情感(原文不记得,意思大致如此。我很懒,又缺少考据的工夫,常常这样糊涂了事,哈哈)也就说明了主体意识参与的重要性。
     在我,衡量一首诗的高下主要就是看主体意识的参与程度,看一篇文字给人带来多少的真实感。所以,总的说,作者的这篇文字仍是“像”,和赠江湖闲人那一首相比,这首有更多的解读方向,一个入于“熟”,一个则是庶几至于“真像”。说是“庶几”,因为到底不如赠江湖闲人那一首了,多少有点游戏的嫌疑。在我以为,为文当本色,把最紧要的、最想抒发的东西说出来,行其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是第一件事情,至于文字的穿掇则是其次了。文字的境界当以浅言含真意,且不倚附前人为第一,其次是求得“真像”,再次求“假像”,再下就不用求了。
     最后套用一句,“诗无达诂”,以上也仍是我这个外行人的主观臆断。说得不妥之处,尚望卷帘人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卷帘人《夜梦屈原》

虫子的分析精到~~~~特别是对诗题的见解十分确切,能有如此评说,是诗作者之幸事,也是我辈欣赏诗作之幸~~~敬上月光酒一杯~~~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卷帘人《夜梦屈原》

论之有据……  诗无达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卷帘人《夜梦屈原》

    门虫真费心了!感谢!
    我也来讲讲我的梦。其实,这首诗,是令我自己激动的。最激动的,是其中两句。   
    其实,梦真的做了,但梦见的是话剧屈原里的一个角色,为屈原而死的婵娟。当然也附带梦到屈原。
    梦中也慷慨哽咽。
    梦醒觉得心中有诗,然而找不到下笔处,心却只是一味激荡。突然,为屈原而死的婵娟,和其他所有为屈原在《国殇》里唱过的群鬼的形象跃然眼底。
    忽发奇想,想到,这些鬼雄,上天入地,也当追随屈原的吧。
    眼前清晰地出现一副景象
    就是诗的前半部分
    心中感受到,仿佛亲眼看到的高潮是转韵后的几句
大夫高洁何所似?嶙峋须发眉间尺,
负手吟罢国殇辞,鬼雄相和声不止。
尤其是
负手吟罢国殇辞,鬼雄相和声不止。
这句写出,我已激动得心跳加速。想象一下,半空中,屈子负手吟《国殇》,群鬼环绕,同声相和,其声不止,动地而来。。。。
其实我真正在心中(也可说在梦中)看到的,到此就为止了
我心中的诗,就是这两句
后面,是这两句的逻辑推演,群鬼相和,悲声震天,所以发生后面的事情,但那不是我看到的,是我想到的了
可惜,必须要写成整首,就加了些立意,写成了后面半截,山鬼湘君,根本无法和前面的场景相比。我疑心那场景是真的,上天让我偶然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22:36 , Processed in 0.071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