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左拐右拐在 2004/05/02 08:07pm 第 1 次编辑]
福建历史大事年表(1949-1998 )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军区成立。至1950年,全省除金门、马祖等岛屿外,全境解放,各地相继建立人民政权。
8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创刊。
1950年:8月,福建省筹建第一家国营工厂--国营福建机器厂。
12月1~18日,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选举张鼎丞为省委书记,叶飞为第一副书记,方毅为第二副书记。
1951年:4月,全省剿匪、反霸工作结束,共剿灭土匪7万多人,肃清福建历史上长期危害人民的匪患。
1952年:5月,全省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共征收、没收地主土地930万余亩,约720万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关系。
1953年:4月25日,全长130里的闽江下游防洪堤工程完成。
6月17日,我国第一个连接海岛的填海工程--厦门高崎至集美海堤开始动工, 1956年8月筑成。
8月19日,福建运动员吴传玉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一分八秒四的成绩,获男子100米仰泳第一名,为新中国首次参加国际体育比赛获得第一枚金牌。
1955年:2月21日,沟通省内外的第一条铁路--鹰潭至厦门铁路开工兴建,1956年12月,全线通车。
1956年:3月1日,古田溪水电站一级工程竣工发电。
1958年:7~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制造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国民党驻金门部队进行炮击。当年,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福州第二化工厂、闽东电机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开始筹建。
1961年:1月1日,省内第一座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前身)建成开播。
1969年:5月,省微生物研究室、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研制的庆大霉素在上海第四制药厂、四川制药厂、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福州部队总医院等36个单位投入生产,填补我国抗菌素工业的一项空白。
1970年:5月,青州造纸厂全面建成投产。
1972年:10月,全省最大水泥厂--永安水泥厂第一套窑建成。
1974年:12月1日,福州机场正式开航。
1975年:永安火电厂投产,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5万千瓦。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开始兴建,占地总面积2.14万平方米。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此重新组建,在随后的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12月,福建最大化工企业--永安维尼纶厂建成。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共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
1981年:4月15日,全省第一家电子行业中外合资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成立。6月8日在福州正式开工。
1982年:12月,万门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在福州投入运行,成立中国大陆上第一个程控电话局。
1983年:10月22日,厦门国际机场建成正式开航。
1984年:2月7~10日,邓小平视察厦门市和厦门经济特区,并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友人伊东正义时说:"现已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为整个厦门市。"
3月24日,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正式成立。厂长们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写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福建日报》和《人民日报》给予连续报道,在本省和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5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福州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同时同意设立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
6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市召开。
1985年:3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闽南三角地区的漳州、泉州、龙海、漳浦、东山、惠安、南安、晋江、安溪、永春、同安等11个市县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加速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1986年:6月4日,福建物构所"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低温偏硼酸钼晶体",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7年:9月19日,泉州市开通全国第一个市、县、镇联网的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
1988年:12月26日,福建省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港口燃煤火电厂,第一期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华能福州电厂正式投产。
1989年:1月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协议合资建设福建炼油厂
1月23日,我国感光行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中美合作项目"厦门彩色感光材料厂"建成投产。产品"福达"彩色胶卷、相纸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2月17日,中共福建省委在上杭县古田镇,隆重举行纪念古田会议6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12月22~25日,江泽民先后视察了闽西老革命根据地与漳州市、厦门市经济特区和福州市。在调查考察中,他强调要坚持改革、扩大开放,把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些。
1991年:1月17日,福州洪塘大桥建成通车。
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方舟"号到达泉州后渚港。这次考察活动是该组织"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之一。泉州市是该组织确定的"海上丝绸之路"沿途4个考察重点之一。这是建国以来我省最大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5月1日,福建省第一座全长6599米的海峡大桥--厦门大桥试通车。
1993年:7月29日~8月1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水口水电站一号机组完成试运行。这座电站总装机容量共为14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福建省目前发电总量三分之一。
1994年:4月24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全省实施"造福工程",从1994年开始,用7年时间完成10万贫困人口从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长期经济得不到发展的村庄农户有组织、有计划地迁移到环境好的地方居住。
1995年:3月17日,全国第一套光同步数学传输体系(SDH)环网在泉州市建成开通。这标志着福建省高速信息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12月15日,湄洲湾电厂一期工程动工。湄洲湾电厂是我国首家经国家批准的外商独资的大型火力发电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为79万千瓦,投资5.2亿美元。
1997年:6月23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12月15日,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福建省第一条全立交全封闭的泉厦高速公路通车。
12月30日,福建第二条出省铁路--横南铁路全线贯通,武夷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宣告成立。
1998年:9月1日,福建第二条高速公路厦漳高速公路通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