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5|回复: 66
收起左侧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3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挥剑决浮云在 2005/05/24 09:57am 第 3 次编辑]



★★★   *^_^*  如果图片打不开
请多刷新几次就OK了  *^_^*  ★★★


  
*^_^* [风雅钱塘] 的朋友们好*^_^*
这张帖子从[风雅钱塘]建舵那天拖到现在,实在抱歉:(
云水先给大家送上一段带着浓郁乡情的《浙江民歌精品荟萃》
[RA]http://mp3.baidu.com/u?u=http://video.zjonline.com.cn/music/npuhm5qerKGUp5w0.mp3[/RA]
再来几张家乡的风景吧!
*^_^* 感觉亲切吧 *^_^*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0/11/F2003101116174300000.jpg
温州五马街街景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0/08/F2003100816392900000.jpg
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的湖州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0/08/F2003100816583900000.gif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金华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0/11/F2003101115550900000.jpg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旅游资源丰富的温州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0/09/F2003100915534900000.jpg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__嘉兴
http://www.yiy.cn/UploadFiles/2004715225831734.jpg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1/17/xin_161101161815593116237.jpg
http://trip.zjol.com.cn/Uploadimg/200431291634_S.jpg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ews/node4946/node14230/images/00032748.JPG
杭州西湖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12/31 01:12am 第 1 次编辑]


http://spot.cnair.com/zhejiang/images/ditu.jpg
http://www.xdqy.zj.cn/WebCargoInfo/xxzx/map/zhejiang.jpg

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简称浙。介于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北与 上海、江苏相连,西与安徽、江西接壤,南邻福建,东临东海。大陆岸线长2200多公里, 沿海有大小岛屿2161座,占全国岛屿总数的2/5。其中舟山岛面积472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4大岛。全省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1%强,是中国面积较小省区之一。
人口4294万。34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99.6%;少数民族占0.4%,以畲、回、满族人数 较多。全省辖2地区,9地级市,22县级市,43县,1自治县。省会杭州市。  特产:浙江特产丰富多彩,首先是丝、茶,有茶叶之乡、丝绸之府的盛誉。92%的市县盛 产茶,有杭州龙井绿茶、绍兴平水珠茶、温州珍眉茶、金华茉莉花茶等上品,其中龙井茶 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著称。
全省85%的县市产桑蚕茧,尤其杭嘉湖地区,清代即为 全国优质丝绸产地。浙江是我国丝绸重点产区和出口基地、品种齐全、质量好,唐代即为 贡品。杭州丝织锦缎、湖州双绉、绫绢闻名遐迩。著名绣品有杭绣、温州瓯绣、宁波和海 门绣衣、萧山花边等。浙江竹编有上千个品种,以嵊州、东阳为生产地。
浙江温州和乐清的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瓯塑等雕塑工艺品也很有名。其他手工艺特产还 有绍兴金银首饰,杭州张小泉刀剪和绸伞、绸扇、金石图章、龙泉宝剑和青瓷,湖州湖笔 和羽扇。
浙江著名干鲜果品有黄岩蜜桔、衢州红桔、镇海金桔、奉化水蜜桃、诸暨香榧、 义乌南枣、平湖西瓜等。特产风味食品有久负盛名的金华火腿、舟山鱼罐头、杭州藕粉和 杭白菊、绍兴老酒等。其中杭白菊有药用价值,与河南邓菊、安徽毫菊齐名。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蜜桔之乡黄岩
http://www.yangs-ns.com/images/jj.jpg
    黄岩区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平原为次内陆区域。东与椒江区相连,南与路桥区、温岭市、乐清市毗邻,北界临海市。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25公里,全区面积988平方公里。东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地,括苍山支脉自西入境,主峰大寺尖海拔1252米,经宁溪、头陀,至城关马鞍山。南雁荡山支脉,自西延伸至院桥、城关。境内江河溪流纵横,第一大川永宁江干流全长77公里,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91亿立方米。全区地貌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
  黄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冬季受西北风气流影响,多晴朗寒冷,冷空气南下出现降温和西北大风。7、8、9月,常受台风灾害,年均2次。
  最早史料见三国东吴沈莹的《临海异物志》,唐代黄岩乳桔列为朝延贡品。南宋时,被称为"天下果实第一"。明代永乐年间,黄岩柑桔传至日本,栽种九州鹿儿岛。清代柑桔运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本地早在北京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预展中获奖,从此黄岩柑桔声望名扬中外,种植面积扩展到万余亩。1996年黄岩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本地早、温州蜜柑和伊予柑被评为全国优质柑桔名牌产品。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水蜜桃之乡奉化
http://www.fh168.net/fhnet/fh/image/tz.jpg
http://www.chinaxikou.com/images/techan1.jpg
http://www.sci.net.cn/ad/newxihe/images/rj1.jpg
    奉化市是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水蜜桃96年被国务院农业发展中心评为“中国水蜜桃之乡”,这是对水蜜桃这一传统名果的历史肯定。全市已有水蜜桃栽培面积2.75成亩,其中溪口、萧王庙、大桥三个基地镇分别为1.32万亩、0.74万调和0.36万亩,有面积超千亩的水蜜桃专业村7个,超500亩的重点村11个。
目前,水蜜桃已形成了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塔桥、玉露、迎庆等25个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种配套体系,水蜜桃供应期长达120多个。随着水蜜桃品质的提高和知名度的扩大,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宽,已从主要销售杭州、宁波、舟山等地,扩展到上海、厦门、泉州、南京等省府市。1998年水蜜桃总产量2.03万吨,总产值0.67亿元。2000年-2003年,规划发展水蜜桃7500亩,到2003年后达到35000亩,总产量3万吨,总产值超亿元。
在继续抓好溪口、萧王庙、大桥等水蜜桃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加快对莼湖镇后琅片桃区的开发,着重培育示范园区内20个水蜜桃专业村,争取达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品种良种化、果品优质化的目标。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黄花梨之乡慈溪
http://www.njaf.gov.cn/images/col22/pear.jpg
http://travel.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58/1/class025800002/image/img324296_1.jpg
http://web.ecixi.com/images/col23/%B4%C8%CF%AA%BC%F2%BD%E9.jpg
       浙江慈溪市周巷镇是1996年由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的“中国黄花梨之乡”,该镇生产的“润昌”牌黄花梨1998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称号,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同年又荣获宁波市名牌产品。
全镇已形成1.3万亩黄花梨基地,拥有15个黄花梨专业村,年产量2.5万吨。生产的黄花梨具有果大、形好、肉质细嫩、汁多味甜等特点,八月份将陆续成熟上市。目前一千余亩早熟梨“翠冠”、“清香”已开始上市。镇政府已于7月28日召开首届“润昌蜜梨节”。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花木之乡金华
http://www.yeschool.net/teachers/lzq/tupian/images/shenzen/sirongfenmao/view7.jpg
        澧浦镇是金华市金东区效益农业重镇,离市中心15公里,辖区面积98.5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镇人民积极探索、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适合本地发展的花木产业富民之路。
  澧浦镇从事花卉苗木生产起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当初发展花卉苗木局限于自留地和田边地角,属小打小闹。发展苗木从繁育籽播苦楝树、黄花菜,扦插梧桐、水杉、茉莉花、嫁接桃苗开始。这一阶段是澧浦苗木的发展史上的启蒙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给广大苗农注入了新的活力,花卉苗木得到快速发展。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到1984年全镇苗木用地达到600多亩,花木产业步入初步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群塘下为中心的果苗规模型发展,花木生产也在口溪坑、宅山这条垅有较大发展。
  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澧浦镇花卉苗木生产带来了生机。到九三年全镇花卉苗木生产遍地开花,苗木生产用地一下扩展到了8000多亩,主栽品种以桔苗、桃苗、板栗苗、桑苗为主,苗木种植遍布全镇50余个村,果苗数量超亿株。
  到94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配套建设不断得到重视,社会、家庭环境美化对花卉苗木需要逐步增长,花卉苗木市场明显看好。苗农在经营策略上及时改变了以单一果苗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向花卉苗木并进,花色品种增多的经营思路。到96年,全镇花卉苗木生产规模开始稳步快速有序地发展。97、98二年时间内,各类花卉苗木出现销势旺、效益高的好兆头,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全镇花卉苗木生产经营步入比较稳步和成熟期。这一时期为成熟发展期。
  到2001年,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6万亩,花木种植面积连续三年扩种一倍左右,现已占全镇耕地面积2.78万亩的58%,预计可实现产值(现行价)1.2亿元。用58%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镇农业产值1.5亿元的80%。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里垅、洪村畈为中心的绿化工程用苗集中连片乔木树种生产经营区,以东溪垅、西旺畈为中心的珍稀绿化树种引进、繁育、试验、推广连片生产经营区和以郡塘下、上下湖为中心的果苗生产区,即“二垅二畈一中心”五十里绿色长廊和中心畈。花木品种已从几十个发展到200余个,实现了规模经营的群体效应。苗农引进和发展了乐昌含笑、云山白兰、银杏、珙桐、红豆杉、山杜英、鹅掌秋、黄山栾、无惠子、竹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全镇圃地拥有量占据全省首位,乐昌含笑优质观赏树种拥有量及苗木质量排名全国第一。花卉苗木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培育造就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营销行家、生产能手。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麻鸭之乡缙云
http://www.lishuichina.com/cn/image/lsny/p21.jpg
http://www.china-window.com.cn/Chongqing_w/life/cqtour/cqny-jys/jys2.jpg
缙云山
         浙江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建县于公元696年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人口43万,属亚热带气候,缙云境内自然资源丰富。
  缙云麻鸭是我国著名的高产蛋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繁衍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在浙江省缙云新建一带,就有麻鸭的规模化饲养和孵化。因其全身羽毛似麻雀,故称缙云麻鸭,因成熟早、产蛋多耗料省,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而著称。缙云麻鸭现已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年饲养量达1500万羽以上。1997年7月1日,缙云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经济办公室授予“中国麻鸭之乡”。并随缙云四万鸭农闯天下面闻名大江南北。
  缙云麻鸭体躯小页狭长,蛇头饱眼,嘴长而颈细,前身小,后躯大,臀部丰满下垂,行走时体躯向前促展,与地面呈45度角,体型结构匀称,紧凑结实,具有典型的蛋用型体型。按羽毛颜色不同分为两个系。Ⅰ系(褐公麻鸭)毛片较厚,耐寒性较强,适宜在北方地区饲养,开产日龄在100天左右;Ⅱ系(灰色麻鸭)适宜在南方地区饲养,开产日龄在90天左右。 缙云麻鸭在圈养条件下,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大群饲养,90-100日龄开产,120-140日龄产蛋率达到50%,产蛋高峰期(产蛋率达到85%以上)可保持8-10个月,500日龄产蛋量310-330个,总蛋重20.0千克,平均蛋重62.5克,蛋料比1:2.8-3.0。
  缙云是浙中南交通枢纽中心,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缙椒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均在境内交汇或通过,电力,通讯等能源,基础设施发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特产资源丰裕富饶。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缙云旅游参观,联谊合作,投资办厂,开展技术协作,发展经贸往来,我们将给予最优惠的条件和最热情的合作。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木兰之乡绍兴
http://mail.luhe.net/aa/homepages/zzxing/swbk/kepuyuandi/ylzw.files/image016.jpg
http://www.meizhou.gov.cn/zglsmc/shaoxing.jpg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5/node26/node27/images/1002.jpg
    木兰科中的玉兰以花型独特、花色多样、香味浓厚,具有抗寒、抗旱、抗污染的“三抗”特性,适应于各地种植,是一个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
  绍兴是中国木兰的故乡,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南岸,北纬29°13′36″-30° 16′27″,东经119°53′02″-121° 13′18″。绍兴是全国首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江南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和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7.8%,平原占26.1%,河流湖泊占6.1%,形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地貌。
  绍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年平均温度16.4℃,一月份平均气温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4℃;七月份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大于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5100-5200℃之间,年平均日照近2000个小时,无霜期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
  "中国兰花之乡"--绍兴县漓渚镇现有兰圃20多个,种兰大户上百家,有百余种兰花,畅销全国。近几年花卉生产蓬勃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绍兴嵊州市建成了连片3000多亩的木兰科玉兰苗木生产基地,已位居全国前列。最近,该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笋竹之乡龙游
http://www.ajol.cn/upload/shop/20044915503872084.jpg
http://yahxx.wx-e.com/image/map/bamboo002-3.jpg
http://yahxx.wx-e.com/image/zhulingjingse2.jpg
http://ent.zjol.com.cn/node2/node25/node262/node8577/images/00012931rw-1.jpg
        龙游县是中国笋竹之乡、省第二大竹库,有“浙西竹海”之称,现有竹林面积22.04万亩,立竹量4690万株,其中88%的竹林集中在龙南山区。竹乡明珠溪口镇位于龙南山区中心,距县城23公里,面积40.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会、总人口ll620人。全镇工农业产值1.9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l.79亿元。工业企业240家,已初步形成竹胶板、水煮笋、化工、塑料、电力、铸造、建材、教仪、精制茶、竹木制品等系列产 品、水煮笋、竹枝扫把等产品出口日本、台湾和东南亚;镇内的星火总公司龙游压板厂、新兴实业公司具有—定购规模和知名度。溪口镇在一九九三年被列为省科技示范乡镇。
  溪口镇为浙江古镇之一,历史悠久,这里竹海茫茫,山清水秀。自古以来是龙南山区和遂昌北部山区竹木柴炭、屏纸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集散地,现今已成为龙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的竹木工艺制作历史悠久,有一批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仅汽就有竹编工艺品参展于产交会,并且出口创汇。这里的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新规划的工业小区已初步形成,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榨菜之乡余姚
http://www.ygcc.com/image/pic-yygk.jpg
        余姚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浙东 宁绍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特产丰富,是一个农林牧副全面 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余姚榨菜生产起源于六十年代初,从姚北棉区开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六十年代开始试种,七十年代逐步推广,八十年代广为普及,九十年代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品之一。种植连片集中,加工初具规模,市场覆盖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菜农超过10万人,年产鲜头达到10亿斤。全市有榨菜加工企业120余家,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产品远销海外,余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北部滨海平原是全国 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 中国榨菜之乡”。
  余姚榨菜菜色微黄,具有质地嫩、脆的特点,采用塑料袋装,装成甏装,根据含盐重量不同分为中盐、低盐和超低盐三类。近年来,各榨菜加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余姚榨菜倍受消费者亲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涌现出了一批名优品牌,"铜钱桥"、"富贵"牌榨菜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国泰"牌榨菜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国泰"、"备得福"牌榨菜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
  北部滨海平原是全国 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榨菜种植 面积达成10万亩,年产榨菜鲜头 3.5亿公斤,被农业部命名为“ 中国榨菜之乡”。
  余姚交通发达,通讯先进,电力充足,水源丰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优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沐浴着新千年的阳光,85万余姚儿女正以恢宏的手笔描绘着新世纪的蓝图,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银杏之乡长兴
http://www.cnhbyx.com/img/yx10.jpg
http://unn.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1/01/F2004110117301600000.gif
http://unn.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0/27/F2004102714291100000.jpg
http://unn.people.com.cn/mediafile/200410/19/F2004101907553800000.jpg
         浙江省长兴县小浦镇地近长兴县城,面积84.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耕地总面积2.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4万亩,林地面积8.03万亩,99年会镇农业部产值5.38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0152亿元,农业总产值3880万元,农业人均收入3421元。历史上称合溪镇,为商贾云集之地,山货煤炭陶器中转港埠。现在为招商引,投资兴业的热土。
  小浦镇文化底蕴丰厚,银杏文化、茶文化、星术文化源远流长,八都界为光武帝刘秀当太子时逃难,八次躲避追兵的地方,陈武帝霸先多次到千丝潭钓龙鱼、到岩山振天寺拜天,乌占山为国内星相术士朝拜之地,唐代茶圣陆羽来此问茶,宁代杨万里为银杏写诗,明代李时珍品评乌梅。特别是12.5公里的古银杏林国内罕见,是开发的珍贵旅游资源。
  小浦镇投资环境优越、政策优惠、社会安定、治安良好,有省级文明村。
  交通便利。铁、公、水交通齐全,两条铁路境内汇合。将来上杭宁高速公路仅8公里,距104国、318国道都在几公里之内。水运直达上海和苏南,200吨的海船直达本镇。现有20多家码头,年物资吞吐量为500万吨以上;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在一亿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幸存,在近代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唯银杏树枯木重生。从60年代起,国际上的科学家就对银杏顽强的生命力、抗病毒、抗病菌能力开展研究,发现银杏有极佳的医药保健功能。
  长兴,经科学考察确认为世界银杏的故乡,长兴人把银杏当成滋补佳品来吃。查阅《本草纲目》:银杏(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除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面手足,去疥疮黑干 黑兽、皴皱及疥癣、阴虱。长兴吃银杏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每日生吃六至八颗银杏,最有风味的是盐炒银杏。最著名菜肴是银杏、银鱼、紫笋茶制作的“太湖三宝”,又名“银河双星”。
  日本人尊银杏为“圣果”、“长寿果”,每年大量从我国进口,首选长兴银杏,用以制作保健食品和药品。日本客商多次对我国12个省区的银杏进行化验,发现长兴银杏中的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5种营养成份,明显高于其它11个产区的银杏。日本生产的银杏晶、银杏粉及治病的银杏药丸,在市场上深受欢迎。目前,山东、江苏等省也在开发银杏保健食品。
  长兴百年树龄的直生银杏树果实,具有特殊的抗癌防癌的医药功能。经上海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ESR检测,长兴百年树的银杏中富含锗、硒。锗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硒化合物可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来发挥抗辐射、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的作用。目前,有银杏成份的抗癌新药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的医药界,还用银杏生产冶疗多种类型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引起疾病的药品。
  银杏叶提取物,对防冶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延长寿命的关键在于防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德国制药公司和法国天然提取物研究所,生产的银杏叶制剂,是作为改善心脑及周围血管血流的失调,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对老年性痴呆、脑硬化、心脑功能减退等疾病有防冶功能,在欧美市场,上述两家公司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以上,并投资在我国山东、江苏建立合资的银杏叶基地。在长兴落户的浙江金巴开植物制品公司生产的“银杏叶茶”,也对心脑血管有保健功能。
  银杏,有很好的美容护肤功能。江苏省日化研究所开发的银杏化妆系列产品:银杏洗发香波、银杏护发素、银杏香水霜、银杏美容霜、银杏护肤霜、银杏膏、银杏加黄瓜洗面奶等6大系列,200多个规格产品,先后在国内获金、银、铜奖。俄罗斯对这些银杏系列产品进行过测定:不仅具有一般洗、护发之功效,而且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对改善头皮毛发营养,去头皮屑、冶疗脱发、黑干 黑兽、疥癣等疾病有显著功效,成为畅销俄罗斯的美容护肤品。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药材之乡磐安
http://www.21eol.com/picture/9862004628110459.jpg
http://www.xinhuamedicine.com/new/hurbPic/baizhi.jpg
白术
http://www.i8u8.com/UploadFiles/2003430134911540.jpg
白芍
http://sfyy.xmad.365idc.cn/yctp/yuanhu.jpg
元胡
http://www.eastrubber.com/web/ps/images1/xuezheng.jpg
玄参
http://www.chinahuili.com/gongping/images/beimu.jpg
贝母
http://www.zjpacoop.com/akjt/jd2-mg.jpg
http://www.paankang.com/akjt/dj1-xg.jpg
         浙江磐安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和出口的重点县之一,是中国药材之乡,素有“天然药材资源宝库”之称。
  磐安山水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宜中药材生产,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我县中药材宋代已贩运宁、绍商埠转外销,其中玉竹等列为贡品。明《隆庆续志》记载:“白术,玉山民多种以为业,余药皆有之”。历代以来,中药材是我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放后,我县的中药材生产有起有落。1983年,恢复县建制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这项传统产业,又进一步在我县崛起。中药材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4.6万亩,一般年份都稳定在4万亩左右。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展现了“家家户户种药材,乡乡镇镇闻药香”的喜人景象。
  磐安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品种多,门类全;而且产量大,质量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据调查统计,磐安有家种和野生中药材1055种,其中药用植物药材1013种,动物药材39科42种。野生药材有量大质优的前胡、山楂、覆盆子、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三尖杉、一枝黄花、竹叶、乌药、金樱子等20多种。目前种植具有一定批量的中药材有驰名中外的“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贝母、玄参、白芍五味以及玉竹、丹皮、天麻、桔梗、黄芪、杜仲、厚朴等,形成了白术、元胡、玄参、白药、贝母、天麻、桔梗等七大生产基地。其中白术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0%,元胡面积占全国的30%,天麻的规模和产量都居全国之首,被尊称为“天麻之父”的中国医学院徐锦堂教授称磐安县“天麻之都”。磐安白术形似青蛙,清香诱人,世称蛙术,被列为珍品;磐安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生物碱含量较其它种植区高出一倍左右;磐安白芍,历史上称为东芍,形美质优,断面菊花纹,又称菊花芍,是十全大补酒中不可缺少的一味;磐安贝母称为东贝,品质较好;磐安玄参,质坚性糯,皮细肉黑,枝条肥壮,而得名“乌元参”;还有天麻、玉竹、桔梗、茯苓 等质量都较好,其产品远销省内外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新渥中药材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是全国重点药材市场之一。
  磐安人对药材有特别的钟爱,无论走到哪里,对“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玄参和贝母,都有能说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表现磐安人特有的爱药情怀,也是药乡药文化的一种反映。药还渗透到饮食中,磐安药膳颇负盛名。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4/12/31 01:15am 第 1 次编辑]



风味小吃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绍兴茴香豆
http://lydm.21food.cn/userImages/bcy9/bcy9$11715533.gif
http://www.xiangtz.com/333/uploadfile/200492019560928.jpg
http://www.cat898.com/upimg/ChinaYouthTravelBureau/7561_1.jpg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
典故:说起茴香豆,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鲁迅作品中提到的关于茴香豆的有趣情节。 1981年,有几位日本戏剧界人士迫不及待地要到绍兴去品尝茴香豆,其中一位日本朋友,当他 在咸亨酒店的八仙桌旁坐定之后,一边吃茴香豆,一边端详着茴香豆,好像是在鉴定一件稀世的 珍宝似的。这小小的茴香豆成了他们了解绍兴风土人情的重要细节。
概况:茴香豆是绍兴酒店中四季常备的一种下酒物,价廉物美。它是用干蚕豆(绍兴方言叫做罗汉豆) 加茴香、桂皮、食盐等辅料和水煮成。它五香馥郁,咸而入味。又因桂皮具有矫臭调味的作用, 民间认为茴香豆“入肚暖胃”。行家烹制茴香豆,使它熟而不腐,因此,咀嚼起来越嚼越有味, 最适宜作为下酒菜。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东坡肉
http://travel.szonline.net/Image/2004/200409/20040921/shuai_040921a12.jpg
http://www.zoomsun.com/chilema/cookbook/recipes/mcxs/images/z-dpr.jpg
http://www.zqqx.com/yucun/images/6.jpg
http://classadjsszcs.china.com/zh_cn/cscy/11017384/20030426/images/11366902_89797.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东坡肉,是苏东坡在黄州创制的。他在《食猪肉诗》中曾有记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当时此菜并无名,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东坡肉,则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的时候,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大半,他上任后组织民工除葑田,疏通湖港,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换新颜,杭州百姓感激他做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苏东坡便指使家人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食用。大家吃后,都觉得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赞不绝口。人们便称其为“东坡肉”。后来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名菜,并盛名至今。
特点:用猪肋条肉烧、蒸而成。成菜色泽酱红,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醇厚入味。
工艺:将猪肋条肉去骨,切成小块,放入沸水锅焯5分钟,除去血污,洗净。将肉块放入锅里,加葱、酒、酱油,用小火走红,使肉块上色,加白糖、水适量,用大火烧半小时,转用小火焖1小时30分钟,至肉块已皮酥肉烂,汤汁稠浓,撇去汤面浮油,分别装入坛罐里。用桑皮纸密封,上笼蒸15分钟左右,蒸透即成。亦可用生煸菠菜作底,将肉覆于其上食之。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宋嫂鱼羹
http://lzeat.jahee.com/caipu/images/200432711570944.jpg
http://www.gotohz.com/pic/2003061910.gif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宋嫂鱼羹,又名赛蟹羹。据传南宋初年,临安钱塘门外有位宋五嫂以制作鱼羹而出名。《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太上皇命令湖中龟鱼放生……。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太上皇特宣上船起居,念其年老,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御膳房)供应泛索。”宋嫂鱼羹后来成为杭州城里的名菜之一,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特点:用桂鱼或鲈鱼和火腿蒸、烧而成。成菜金黄,鱼肉鲜嫩润滑,其味似蟹羹。
工艺:将鱼宰杀,洗净。斩去头尾,用平刀从头至尾沿脊骨剖成两爿,放入盆中,鱼皮朝下,加葱段、姜片、酒、盐、上笼用大火蒸6分钟左右至熟。出笼,去掉葱姜,滗去卤汁待用。用竹筷拨碎鱼肉,取出皮骨,再倒回原汁卤。炒锅用大火烧热,放猪油、葱段,煸至有香味,加鸡汤煮沸后,烹酒,捞出葱段,放笋,香菇丝,再煮沸后,将鱼肉连同原汁入锅,加酱油、盐、味精煮沸,下水淀粉调稀勾薄糊芡。然后将蛋黄液倒入锅内搅匀,待汤再沸,加醋,淋上六成热的猪油少许,起锅盛入盆中,撒上火腿丝、姜末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砂锅鱼头豆腐
http://shwomen.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59/1/class025900002/image/img729738_1.jpg
http://www.bagui168.cn/images/L0406/cyjn/yutodoufuguo.jpg
http://www.zjningbo.com/custom/picture/200469190407.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据传,此菜盛名与清代乾隆皇帝有关。有花鲢鱼头煮豆腐,原是浙江杭州和宁波地区古时较盛行的一道民间菜。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曾在吴山农家和杭州清河坊王润兴饭店吃过“鱼头豆腐”,大为赞赏。回京后,命御厨模仿杭州的制法,制做了“砂锅鱼头”一菜,从此,该菜驰名全国。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亦有记载:“鲢鱼豆腐,用大链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色半红起锅。其头味尤美。此杭州菜也。”清末时一些著名杭州菜馆中都经营此菜,尤其在冬令,食者更多,颇有声誉。
特点:用鲢鱼头和豆腐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素雅,汤纯味厚,鱼头肥嫩鲜美,香味四溢。
工艺:将鲢鱼头洗净,肉段两面各深剞两刀,涂上切碎的豆瓣酱,加酱油稍腌渍一下,使咸味渗入整个鱼头。炒锅用大火烧热,用油滑锅后,放菜油,烧至八成热,将鱼头正面下锅煎黄,再翻身稍煎,烹酒和姜汁,加盖稍焖,加酱油、糖、鲜汤,焖烧至八成熟,放豆腐片、笋片、香菇和味精。烧沸后,倒入大砂锅内,用小火煨5分钟,加青蒜,味精,淋上猪油,将砂锅一起上席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龙井虾仁
http://dining.asiaec.com/zh_cn/sh/shcybd/cyls/11020256/20040322/images/45227_9049.jpg
http://art.mblogger.cn/images/art.mblogger.cn/iheartjay/152/r_teashrimp.jpg
http://image2.sina.com.cn/qc/photo/bkclub0411/U263P33T148D63755F2100DT20041014165658.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龙井虾仁,因取用杭州的龙井茶叶烹制故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经当地人民精心改革,品质独做一帜。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代时曾列为贡品。当时安徽地区取用“雀舌”、“鹰爪”之类茶叶嫩尖制作菜肴,杭州就取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做炒虾仁,并成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菜肴,盛名各地。
特点:用虾仁和龙井茶滑炒而成。成菜色泽洁白碧绿,茶叶清香,虾仁鲜嫩,滋味独特。
工艺:将虾挤出虾仁,反复洗三次,使虾仁雪白洁净,沥干水分,加盐、味精和蛋清、干淀粉拌和上浆。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后,下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虾仁,并迅速用筷子拨散,倒入漏勺沥去油。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茶汁和茶一起入锅、烹酒,加盐、味精少许,颠炒几下,出锅装盘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西湖醋鱼
http://www.shanghaier.cn/html/1005/html/a005/zhejiangc_4.gif
http://www.zj.xinhua.org/eat/xin_4dc816ec1b684a1993f9d32704766235.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据传,宋代杭州西湖附近有一宋姓青年,平日以打鱼为生。一次患病,其嫂在西湖捉得一鱼,加醋加糖烧制成菜食后竟胃口大开,很快痊愈。消息传开,民间争相仿制,西湖醋鱼就此名声大振,成为杭州地区名家菜馆的著名菜肴。过去在孤山“楼外楼”壁上曾留有“亏君有此调和气,识得当年宋嫂无”的诗句。康熙皇帝到西湖游览时,亦品尝过“西湖醋鱼”。可见此菜在清代已闻名全国。
特点:用草鱼经氽煮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适口。
工艺:将活草鱼宰杀,治净,将鱼剖至鱼皮,使之成为脱骨相连的两爿,斩去鱼牙齿。锅内放清水,用大火烧沸,将鱼放入,至鱼的划水鳍竖起、鱼眼珠突出,即用漏勺捞出,沥干汤水,鱼皮朝上平摊在盆里。另用净锅放氽鱼的原汤,加酱油、白糖、酒、姜末,烧沸后,加醋,下湿淀粉勾芡,搅成浓汁,淋上麻油,浇在鱼上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荷叶粉蒸肉
http://www.xitang.com.cn/bake/image/fzr.jpg
http://www.jiangnanhao.com/images/lvsp_img1.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荷叶粉蒸肉,始于清末。据传,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相关。“风院风荷”,在苏堤北端。清代康熙在苏堤跨虹桥北,另建亭。同时,还在东西建造了迎熏阁、望春楼,西面建复道重廊。此处荷花繁茂,每到炎夏季节,微风拂面,陈陈花香,清凉解暑,使游人流连忘返。当时杭州菜馆厨师,特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包裹炒熟的香米粉和调味的猪五花肉,蒸制成“荷叶粉蒸肉”。它味香清鲜而不腻,夏天食用尤为适口,而成为杭州又一特色名菜。
特点:用荷叶包裹猪五花肉和炒米粉蒸制而成。成菜肉质酥烂,肥而不腻,荷香浓郁。
工艺:将粳米和籼米淘净,沥干晒燥。把八角、山柰、丁香、桂皮同米一起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将猪五花肉切成长方块,放入盛器,加甜酱、酱油、糖、酒、葱段、姜丝,拌和腌渍1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再加米粉搅匀,并在每块肉块中间的刀口处嵌入米粉。然后用荷叶裹包。上笼用大火蒸2小时左右,至肉酥烂,荷叶冒出香味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桂花鲜栗羹
http://literature.mblogger.cn/images/literature.mblogger.cn/MC/1234/r_200312514234512483.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杭州自古就以山水优美著称,并有“荷花十里桂三秋”之说。此菜是杭州厨师根据神话传说故事创制的。据传,在唐明皇时,一年中秋之夜,杭州灵隐寺的烧饭师傅在半夜烧“栗子粥”,见无数桂花从天而降,落入了烧好的“栗子粥”中。第二天早晨,他把此粥盛给众人吃,众僧觉得此粥花香扑鼻,视为奇粥。原来这些桂花是月里嫦娥从月宫中撒落的,以寄情于故国亲人,落在山坡上的桂花后来长成了桂花树,每到中秋,城内便桂花满城香。后来杭州厨师取用桂花、西湖藕粉和鲜栗制成了中秋节的一道甜菜,取名为“桂花鲜栗羹”。
特点:用鲜栗和桂花烧制而成。成菜色呈红黄绿白,栗子肉酥,羹汁稠浓,桂花芳香,清甜适口。
工艺:将鲜栗肉洗净后切成薄片。炒锅内放清水,烧沸,放栗子肉和白糖,再沸时,撇去浮沫。用小火煮熟,另将干藕粉用水调匀后,倒入锅内,调成羹状时出锅,盛入汤碗内。把青梅切成薄片入在羹上面,再撒上糖桂花和玫瑰花瓣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新风鳗鲞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70516/node70524/node94035/node94050/images/00041965.jpg
http://www.nhyiye.com/product/uploadpic/006.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鱼鲞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最喜欢食用的佳品。用鳗鱼制作的叫“鳗鲞”,早在古代就有。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国交战,带兵攻陷越地鄞邑时,御厨在五鼎食中,除了牛肉、羊肉、麋肉、猪肉外,取当地鳗鲞,代鲜鱼作菜,吴王夫差食后,觉得此鱼香浓味美,与往日宫中尝过的鲤鱼、鲫鱼不同。吴王回宫后虽餐餐仍有鱼肴,但总觉不如鄞邑的可口。后来特从鄞邑海边抓子一个老渔民,专门为他烹制鳗鲞,从此鳗鲞身价百倍。清代民间也嗜食鳗鲞。袁枚在《随园食单》上曾经提到:“台鲞好丑不一。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同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鲞冻,绍兴人法也。”“新风鳗鲞”是宁波人在冬令时节及过春节时制作的一种鱼鲞,略为风干,即可食用。因其鱼香馥郁,肉质丰满,鲜咸合一,所以很受人们欢迎。
特点:用海鳗经腌晒加工后蒸制而成。成菜色泽洁白,鳗肉结实,滋味异常鲜美。
工艺:将海鳗去鳗涎,洗净,从背脊处剖开,用洁净干布揩去血水,再用盐在鱼肉上擦匀,放入盛器内腌二三小时,取出。用竹片交叉撑开鳗体,晾干。食用时,先将风干的鲜鲞切下一块,入盛器内,加葱、姜、酒、蒸熟,撕碎装盘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蛤蜊黄鱼羹
http://www.sqqq.com/cookbook/recipes/mcxs/images/z-hlhyg.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在宁波以黄鱼为料的菜肴较多,其中将黄鱼去皮去骨,切成丁,加上其他配料和鲜汤调制的黄鱼羹,口味鲜美,特别受人欢迎。蛤蜊盛产于我国沿海一带,用来煮汤,汤汁浓郁,鲜美可口,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据《本草注疏》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调五脏、止消渴开胃也。”黄鱼又是鱼中上品,因此取用蛤蜊与黄鱼肉制成鱼羹,便成为宁波菜中的上品佳肴。近六十年来,不仅盛行于浙江,而且在上海宁波菜馆中也颇负盛名,食煮众多。
特点:用蛤蜊和黄鱼烧制而成。成菜色泽洁白,汤汁稠浓,鱼肉细嫩,鲜咸适口。
工艺:将蛤蜊放入盐水中养2小时左右,使吐净泥沙,取出,再用清水洗净,入沸水锅稍氽取出,剥壳取肉。将黄鱼肉切成丁。鸡蛋打成蛋液。炒锅烧热,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放葱末煸香,再下鱼丁煸一下,随即放酒、盐和肉汤。汤沸后,撇去浮沫,加味精,下湿淀粉调稀勾薄糊芡,放蛤蜊肉,淋上鸡蛋液、猪油,出锅装盆,撒上火腿末、葱末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咸菜大汤黄鱼
http://www.sqqq.com/cookbook/recipes/images/dthy.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黄鱼古称石首鱼,产于东南沿海地区,是海鱼中的上品。早在宋代就盛行于市,《梦粱录·分茶酒店》就载有:“酒蒸石首”、“石首玉叶羹”等菜肴。咸菜大汤黄鱼,原是宁波地区常用的菜肴。据清代《十州春语》记载,咸菜大汤黄鱼在清代已是浙江地区的特色名菜。如今为浙江和上海著名的特色菜肴。
特点:用黄鱼和咸菜烧制而成。成菜汤汁乳白,鱼肉鲜嫩,滋味鲜咸适口。
工艺:将新鲜大黄鱼宰杀,治净。炒锅烧热,下猪油烧至八成热时,将黄鱼下锅稍煎,烹酒,加姜末、鲜汤、笋片、咸菜梗末,焖烧至汤浓鱼熟,加盐和味精少许,出锅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宁波摇蚶
http://woman.online2.sh.cn/UpImages/2003-08/26/130440553890.jpg
http://life.cnool.net/down/200394102925.jpg
http://www.chinafenghua.com/speciality/images/mh.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摇蚶,又名瓦楞子、蚶子。宁波所产的蚶子,个大壳薄肉厚,肉质极嫩、异常鲜美。宁波当地人在食用蚶子时取用粗铅丝篓,把蚶子置于其中,放进沸水锅中反复摇动篓子,至蚶烫熟,故名。历代文人都视其为珍品。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特别记载了此菜的几种吃法:“蚶有三吃法:用热水喷之半熟,去盖、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鸡汤滚熟,去盖入汤;或全去其盖作羹亦可,但宜速起,迟则肉枯。”如今宁波仍然保持着这种烹调方法。
特点:用蚶子经沸水烫制而成。成菜色泽鲜红,肉质绝嫩,清鲜爽口。
工艺:将蚶子放在钵中,倒入清水,用竹帚洗刷(要连续刷洗,不能中断,防止蚶子吸入泥水),至壳发白,倒掉泥水,再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略烫(不要烫得太熟,以免肉色发紫,没有鲜味),随即取出。如壳不易剥开,可将蚶子翻动几下,再放入沸水中略烫。将烫好的蚶子剥去半边壳,放入盘中,撒姜末,葱末,淋上酱油、酒、麻油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干菜焖肉
http://www.shaoxingtour.com/mstd/img/gcmr.jpg
http://www.yizhoufu.com/index/IMG_0125-1.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绍兴干菜是全国著名的特产。它具有鲜嫩清香的特点。与肉共煮尤为鲜美可口。干菜焖肉原是当地农村常用的家常菜。民国初期,绍兴当地菜馆将其纳入菜谱。吸引了大批食客,而成为绍兴的一道名菜。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食用家乡的干菜焖肉,30年代在上海时,每进菜馆宴请宾友,仍常要品尝此菜。
特点:用猪肋条肉和干菜烧、蒸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酥烂,肥而不腻,干菜浓香,咸甜入味。
工艺:将猪肋条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入沸水中氽1分钟,去掉血水,用清水洗净。干菜切成1厘米长的段,炒锅内放清水250克,加酱油,放肉块,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放糖干菜煮5分钟,加味精,用大火收紧卤汁后取出。取扣碗1只,先放10克煮过的干菜垫底,再将小方肉(皮朝下)排放在干菜上,将剩下的干菜盖住肉块,烹酒,上笼用大火蒸2小时左右,至肉酥糯时扣入盘中即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干品特产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龙泉香菇
http://www.ls99.com/speciality/pic/xianggu.jpg
http://shundazuchehang.100ye.com/sort/mall/goods_images/0000980001-0001000000/0000988001-0000988200/988117.gif
产地:中国浙江龙泉。
分布:龙泉香菇产于龙泉、庆元、景宁等县山区。浙江龙泉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 密,特别是菇材林资源丰富,历来盛产香菇。龙泉香菇原是野生的,大约在元代开始人工栽培, 种菇技术代代相传,出产的香菇鲜艳富有光泽,菌褶密厚,菌柄粗短柔软,菇体均匀干燥。
典故:据《庆元县志》载,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时,遇到旱灾,戒荤食素,祈佛求雨。这位吃惯了鸡 鸭鱼肉的皇帝,面对青菜豆腐,苦无下筷之食,发愁之际,国师刘伯温献上了龙泉香菇,朱元璋 食之甚喜,令每岁必备若干。从此,香菇被列为宫廷贡品。相传,我国人工栽培香菇的祖师爷是 “吴三公”,他是龙泉县龙岩村(现划庆元县管辖)一位穷苦山民,被财主欺压而流落在深山老 林中,以打野猪,挖食菌类过活。他发现用刀砍过的树段刀口上,香菇长得特别旺盛,就每年冬 春伐木砍花,等菇生长,这就是流传数百年的老法种菇——《砍花术》的雏型。历史上,香菇人 工栽培是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农民专营的一项森林副业。据传说,明代开国大臣刘伯温是处州 人,他顾念龙、庆、景山民生活艰苦,在他献菇于明太祖时,“乘间奏准香菇为三县专营”,朱元 璋下旨,凡三县菇民在全国各地经营菇业,地方官均不得干涉,三县之外任何人不得从事菇业生 产。这个传说虽难辨真假,但几百年来,经营香菇生产的几乎全是三县农民,则是事实。
成份:香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是“山中珍品”。据日本中央卫生部食品研究所分析测定, 每100克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只有1.7克,比猪肉低16倍。钙61毫克,磷343毫 克,铁8.6毫克。香菇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比向以含维生素而著称的西红柿、胡萝 卜和菠菜还要多。
功效: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甾醇,这种物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天目笋干(天目笋尖)
http://www.lzspsh.21food.cn/userImages/lzspsh/lzspsh$623145326.jpg
http://www.zj.xinhua.org/df/2004-01/06/xin_24de6034f45f430f828e3294ee3d85de_sungan.jpg
http://www.hzshb.com/image/sgcpt.jpg
产地:中国浙江天目。
概论:天目山区竹林遍布,满目葱翠。每当初春雨后,葱笼油黑的石竹林里竹笋遍地,品种齐全。制作天目笋干,对采集竹笋品种很有讲究。上等天目笋,是以鲜嫩的石竹笋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其次是刚竹、后竹、淡竹和旱竹等。采笋时,过粗、过长、过老的笋都不适宜,一般要求笋长0.3米 左右,最长不能超过半米。采笋时机也不能错过,迟采一天,竹、笋的空茎就多,笋肉也薄,要 是两天不采,竹笋就变老了。
品种:粗壮而柔软的称“肥挺”,肉质厚壮,炖肉吃最佳;细而长的称“秃挺”,宜于作汤;还有“焙熄”、 “小挺”、“直尖”等品种。“焙熄”是以在烘焙笋干过程中自然脱落下来的嫩笋尖精心加工而成。 “焙熄”幼嫩爽脆,食之无渣,为天目笋干中的上品。
特点:天目笋干色泽明绿,青翠黄亮,条干肥嫩,形状扁平。其食法多种多样,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工艺:天目笋干的加工技巧有独特之处。从一支鲜竹笋加工成一根天目笋干,需经过采笋、削壳、剥笋、 煮笋、初焙、浸水、焙干、翻笋、挑剔、揉搓、成形、压扁等20多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煮 和焙两道工序。在加工过程中,鲜竹笋必须用盐汤煮,每制作50公斤天目笋干,需用鲜竹笋600 公斤,盐20公斤左右;落锅时,一层竹笋一层盐,旺火煮六至八小时,中间要翻拌四次,使盐 味均匀,生熟一致,当笋色变黄,即可起锅。烘焙时,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一点都不能马虎, 过火了,笋干就会失去清黄色而产生焦味;烘焙太嫩,色不美,味不鲜,不能长久贮藏。烘焙天 笋干,既不能用明火,也不能用白炭火,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炭火——毛灰炭来焙制,这是烘焙天 目笋干的秘诀。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龙藏冬笋
http://www.hzag.gov.cn/nygk/image/ajds.jpg
http://www.gxlingyun.com/jpg/tc/17.jpg
产地:中国浙江遂昌。
成因:江南竹乡处处产笋,唯有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的龙藏冬笋独负盛名。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 瓯江支流松阴溪流域,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又是竹的海洋,笋的故乡,冬有冬笋,春有春 笋,夏有山野笋,秋有竹鞭笋,可谓一年四季笋不断。
特点:龙藏冬笋根小,壳薄,肉厚、头尖而中间大,呈船形。此笋质地白嫩鲜美,色泽黄里透白,无论 切成片、丝、块、粒,还是炒、烩、闷,都不卷不碎。
成份: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粗纤维等营养物质。
功效:有解腻开胃之功效。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食品特产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绍兴陈酿香糟(红糟、红酒糟)
http://www.sx-dsjc.com/pic/00013.jpg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
特点:香气浓郁,味道甘甜,是制作糟鱼、糟肉、糟鸡、糟鸭、糟鹅、糟蛋等的理想原料,也是烹调中 的调味佳品。色泽澄黄清澈,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鲜甜醇爽。
工艺:陈酿香糟的制法比较简单。在黄酒压榨之后,将酒糟通过轧糟机压碎,过筛,筛下的糟就是香糟 原料,即可配料制作。配料的比例大致是:每100公斤酒糟加食盐4公斤,花椒30克。经充分 搅拌后,放在石臼中捣烂;然后,将捣成糊状的酒糟灌入酒坛内。灌装时,必须边灌边压实,不 留空隙,不然会影响香糟的质量。用荷叶将坛口包扎好,再用泥密封,陈酿一年左右,即为成品。
成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份。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绍兴腐乳
http://www.investsx.com/china/business/200401/tupian/T00551.gif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
历史:腐乳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5世纪北魏的古籍中,便有这样的记载:“干豆腐加盐 成熟后为腐乳”。而绍兴腐乳因用的是清澄甘冽又含少量矿物质的鉴湖之水,以绍兴老酒作为辅 料,所以尤为可口。相传,绍兴腐乳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即已闻名遐迩,远销国内外。 当时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地,凡销售腐乳的商店,门口都专门挂上“绍兴南乳”的招牌,以广 招徕。
特点:绍兴腐乳,酒醉醇香,细腻松酥,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绍兴腐乳种类很多,有红色的丁方、太方, 淡黄色的醉方,青灰色的青方,以及像棋子那样小块的棋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各类腐乳又 因配料不同,各具风味,列为佐餐佳品。如过多食用鱼腥或者油腻食物后,再吃点绍兴腐乳,还能解醒祛腻。
奖项: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和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绍兴腐乳都获得过奖章和奖状。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东坞山豆腐皮
http://www.travelexpo.com.cn/webpages/hebei/zjk/zji_dfp.jpg
http://classadfjsm.china.com/zh_cn/ql/gqxx/11007236/20021124/images/11352825_86650.jpg
http://www.foods001.com/uploadpic/offer/2004105_95913.0162504315.jpg
产地:中国浙江富阳。
成因:富阳县东坞山豆腐皮历史悠久。东坞山的山溪源于高耸入云的大龙山,终年水清如镜,含矿物质多,内聚力强。东坞山村中有五口井,七孔泉,水质特好,是制作豆腐皮的最理想用水。
典故:据古籍中记载,“明时,东坞山豆腐皮列为贡品,盛名于世。”数百年,这里制作豆腐皮的传统技 艺从不向外人传授,多是父传子,兄教弟,一代更比一代强。
“三口风”是制作豆腐皮的绝招: 当乳汁似的锅浆披皱时,制豆腐皮师傅沿锅口微微地吹一转,为“微风”,使皮初步形成。接着 吹“头口风”,一条两尺来长的竹篾条随“风”跟上,顺势将皮挑起,轻轻贴在梯棒上。再吹“三 口风”,将皮鼓起,似肥白的鱼肚一般,乘势用竹篾条刮掉多余的豆浆,使皮匀而薄。成品豆腐 皮每500克在120张以上。
特点:东坞山豆腐皮薄如蝉翼,油润白净,气味清香,水浸不烂,素有“金衣”之美誉。这种豆腐皮之所以品质优异,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这里的水好;二是加工技艺精细。
奖项:东坞山豆腐皮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牌产品。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金华火腿(南腿)
http://www.jhham.com/image/hamcp1.jpg
http://www.jinhua.gov.cn/jhgk/image/huotui.jpg
http://lixin.86579.cn/2003img/news_2004102195956.jpg
产地:中国浙江金华、东阳、义乌、永康、兰溪、武义、浦江、汤溪。
典故:金华火腿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相传,南宋皇帝赵构南渡逃命时,抗金名将宗泽家乡金华府义乌 县农民纷纷将当地所产“两头乌”良种猪宰杀,取腿腌制去慰劳众将士,同时选送最精美的送皇 帝品尝。宋高宗见咸腿剖开后肉色鲜红似火,吃起来香烈清醇,鲜美无比,当场赐名“金华火腿”。 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腌制猪腿不是晾干的,而是先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用文火烤干的,故 名“火腿”。《东阳县志》上有“腌腿用烟熏,所熏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的记载。
品种:金华火腿按等级分为特级、一、二、三级。由于制作方法和用料不同,又有许多不同品种,主要 有雪舫蒋腿、竹叶熏腿、风腿,另外还有糖腿、酱腿、果味腿、戌腿、野猪腿等。按加工季节不 同,又有正冬腿、早冬腿、春腿的区别。其中,雪舫蒋腿、竹叶熏腿和戌腿为金华火腿中的珍品。 雪舫蒋腿亦称蒋腿,产于东阳县上蒋村,有“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的说法,号称 “腿中之王”,早在前清时代就被列为贡品,现改名为“特制金华蒋腿”。蒋腿品质特优,皮薄脚 细,腿心饱满,精肉多而细致,红似玫瑰,亮若水晶,咸淡适宜,香味清醇。竹叶熏腿产在浦江 县,这种火腿皮面呈紫褐色,肉质鲜美,具有竹叶清香而略带甜味,是将鲜腿腌制后,悬挂发酵, 用竹叶熏制而成。戌腿是用狗的后腿腌制而成。
特点:金华火腿色、香、味、形俱佳,世人称之“四绝”。
工艺:一是选料严格。“南腿”用金华特产“两头乌”猪的后腿制作。这种猪以颈臀两部乌黑、身段四 腿雪白为其特征。选料时要求皮薄爪细,腿心饱满,精多肥少,大小适中,以五公斤左右的后腿 最为相宜。如果腿形太大,盐汁不易透进腿心,内部也不易干燥,易腐烂。二是腌制加工极为精 细。鲜腿收购后先用刀将猪腿外形修整好,然后在每只猪腿上撒上七、八两盐,把腿中水分吸出 迭放在腿床里。腌至第三天,将腿自下向上依次翻叠,调节温度,并同时撒上第二次盐。第七天 和第十四天左右分别重复一次。这样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把腿从腿床里取出,洗刷清洁,在日 光下晒三、四天,然后挂到通风地方直到第二年五、六月才落架堆叠。经过前后60多道工序, 费时十个月,火腿香熟应市。
奖项: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南腿”荣获一等奖;1981年“南腿”被评为中国优质产 品,并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绍兴香糕
http://www.hzzs.net/htdocs/moban/plmy/images/tutechan/PCDV0190.JPG
http://dining.asiaec.com/zh_cn/sh/shchyl/cywh/11020268/20040420/images/50905_11482.JPG
http://www.keyan.com.cn/images/sxxg.jpg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
典故:绍兴香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第一批香糕是偶然制成的。当时绍兴城内长桥附近,有一家 叫“王金四房”的年糕店,生产印糕(潮糕),由于这家糕店,粉白糖足,加工讲究,供不应求。 有一天,因气候突变,这家糕店的印糕当天没有售完。店主怕印糕隔夜变味,影响声誉,便用火 将它焙干。谁知经过烘焙的印糕,其味香脆可口,远比印糕为佳。第二天上市供应,被顾客抢购 一空。店主见有利可图,以后就生产经过烘焙的印糕出售。不久,各年糕店也竟相仿制。因印糕 经过烘焙,松脆香甜,后来就称之为香糕了。
特点:香糕的规格品种很多,味道也有香甜、椒盐之分。黄色的有琴糕、朝笏糕(其形似朝笏),白色 的有鸡骨糕和含有桂花香味的桂花糕等。其原料以精白米、糖为主,辅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 药制成的香料,因此,兼有甜、香、脆诸特点。清代曾列为绍兴八大贡品之一。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绍兴霉干菜
http://www.51hob.com/shfw/swly/images/333.jpg
http://www.zjxf119.com/sxxf/img/tese/mgc.jpg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
典故:周恩来生前很爱吃家乡的霉干菜。1973年秋,他陪外宾到杭州,一次在西湖楼外楼吃饭时,就 专门点了这道菜――霉干菜蒸肉。
概况:霉干菜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后晒干制成。这种经过腌制而还未晒干的菜, 味道鲜美,特别是用芥菜腌制的味道更好。霉干菜加淡笋,经过加工,称为笋干菜,可谓鲜上加 鲜,其味更佳。用笋干菜蒸猪肉,是一道典型的绍兴风味的佳肴——霉干菜蒸肉。
功效:绍兴乌干菜别有风味,价廉物美,吃了开胃,夏天用它做汤佐餐,还有消暑防痧之效,所以在民 间,几乎家家腌制,常年食用。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工艺特产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青田石雕
http://www.zj.xinhua.org/df/qingtian/stone/images/00022350.jpg
http://www.lsnews.com.cn/images/2003-12-04/qtsd1-2.jpg
http://www.lsnews.com.cn/images/2003-12-04/qtsd48.jpg
http://jiandang.zjol.com.cn/node2/node25/node261/node50921/node52126/images/00021888.jpg
http://www.stone2win.com/pic/Sd4.jpg
http://www3.fmprc.gov.cn/chn/app/gongying/g-10-2d.jpg
产地:中国浙江青田。
历史:青田石雕始于宋代,盛于近代。据青田石雕的发源地方山一带的民间传说,当时方山一农夫上山 砍柴,不慎劈在石上,只见石粉飞溅,刀刃无损,石破处,晶莹光润,宛如翡玉,农夫将石头带 回家中欣赏。后来,上山采石者越来越多,有的把石料刻成图章。这就是最初的青田石雕。到明 代中期,青田石雕主要还是一种实用品。后来,逐渐由以实用品为主转向以欣赏品为主转化。
品种:青田石雕立体圆雕、高浮雕、薄浮雕、石雕漆器镶嵌等艺术。
特点:青田石致密细实、质地细腻、色泽丰富、软硬适中,具有“实、软、细、莹、色”的特点。
工艺:这种奇石开采出来时是不规则的,石雕艺人要经过挑选、裁切、打坯、粗刻、精镂、磨光、上蜡、 打光等多种工序,方成为精美的五谷六畜、神佛仕女、香炉古鼎、山水花卉等。因色取巧,造型 优美、景纹细腻,莹洁如玉。
奖项:全国工艺美术家林如奎的〈高梁〉,著名青田石雕专业户倪东方的〈秋〉,周伯奇的〈春〉和著名 艺人林耀光的〈千里雄风〉,分别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和创作设计奖。1915年,青田石雕 参加巴拿马国际赛会,荣获特等奖。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东阳木雕
http://www.cnrxart.com/images/pic2.jpg
http://www.zjsmqc.com/images/jnz15.jpg
http://www3.fmprc.gov.cn/chn/app/gongying/g-23-3d.jpg
http://www3.fmprc.gov.cn/chn/app/gongying/g-23-4d.jpg
产地:中国浙江东阳。
成因:东阳四面环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木材。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就地取材兼学木雕手艺,以 为副业。东阳木雕因之得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历史:东阳南寺塔建于宋朝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从塔内发掘出一尊木雕罗汉,高十二厘米,宽四 厘米,上端为佛龛,下端为佛座,中间佛像身穿长袍,双手合一,造型概括,线条流畅,可见宋 代的东阳木雕已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到了明代,东阳木雕从佛像雕刻向建筑装饰方面发展,无论 宫殿、住室、厅堂、寺庙、牌坊、屋架、门窗,大多饰以雕花彩绘。现在东阳木雕厂所在地—— 卢宅,是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明代民用建筑群。清代中叶,曾有400名东阳木雕工匠被选进北京 皇宫,从事雕刻装饰。辛亥革命后,东阳木雕出现了纯商品性的外销工艺品和专供欣赏的木雕艺 术品。
特点:以平面镂空和多层次镂空见长,造型美观,图案细致,形象生动,内容丰富。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乐清黄杨木雕
http://www.gdgifts.com/school/images/big/002.jpg
http://www.zjjbpm.com/image/gw/015.jpg
http://www.zjsmqc.com/images/jnz12.jpg
http://www.zjsmqc.com/images/jnz11.jpg
产地:中国浙江乐清。
成因:因用黄杨木作雕刻原料而得名。
历史:大约在180多年前,这里民间盛行一种木质龙灯,人们为了美化龙灯,在龙体的骨架上装饰了木雕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开始是采用樟木或龙眼木雕刻。后来艺人们发现黄杨木比樟木、龙眼木更为理想,便用它取而代之。到了清朝末年,黄杨木雕又有新的改进。它脱离龙灯,成为独立的案 头欣赏品。
特点:纹理细密,质地坚韧,色泽光润如象牙。
工艺:黄杨木雕的技法有圆雕、浮雕、镂雕、拼雕和拼接等。整个制作要经过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取木料、制作粗坏、雕好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道工序。
生产企业:中国浙江乐清县特艺雕刻厂。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黄岩翻簧竹雕
http://www.cn-xf.com/gyp/38.jpg
http://jxnews.jxcn.cn/mmsource/image/2003-1-4/zubian.gif
http://www.gz.xinhuanet.com/ztpd/2003-11/26/xin_80a542b64f5e4936a63a65705d5fa503_1.jpg
http://www.fineart88.com/gwsc/pictures/2003101092839.jpg
产地:中国浙江黄岩。
成因:黄岩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这里盛产竹木,给木竹篾匠提供了优越的原材料之便。
历史:清朝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有位竹篾师傅为了使自己的产品锦上添花,常常请当地的木雕艺 人陈尧臣在竹制品上面雕刻花纹图案。这就是竹雕的开始。后来,陈尧臣又与细木造型师傅合作,进一步发展为在竹簧上进行雕刻,并使翻簧雕刻工艺品的品种不断扩大,陆续出现了供当时官员们使用的翎筒、朝珠盒、图书盒等制品。他们还办起“师竹馆”,专门从事翻簧竹雕制品的生产。这样,陈尧臣就成了黄岩翻簧竹雕的创始人。1930年以后,开始生产竹簧图章盒、照相架等产品。
品种:有茶叶盒、邮票盒、烟盒、首饰盒、糖果盒、笔筒、雅扇、花瓶、台灯、闹钟壳等实用品,有台 屏、挂屏、壁挂等装饰性强的欣赏品。
特征:具有纹质细洁,花色多彩,色泽古雅,牢固耐用等特点。
工艺:首先刨去大毛竹的青皮和竹肉,通过分层开片,翻出一毫米左右厚的竹簧 ;然后,再把竹簧破 开,放在锅内煮,将它软化压平,用鲁胶将竹簧胶合在木板或竹片制的半成品坯上,刨光成型, 这就是“翻簧”。艺人们在上面进行深雕或浅刻,称之“翻簧竹雕”。
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刨光、 胶合、制坯、造型、整修、印花、雕刻、镶嵌、彩绘、喷漆等许多复杂的工序。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陶瓷特产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龙泉青瓷
http://www.scsp.org.cn/zxxt2/tea/webs/ci/images/ci05.jpg
http://www.chunmiaokuaizi.com/cp/j19.gif
http://www.grassy.org/collection/china/china_img/longquan4.JPG
http://lsxxh.51.net/lsfg/tp/b001.jpg
http://traveller.info.hz.zj.cn/lishui/jingdian/dkqt-004/t004-2.GIF
http://www.china-ceram.com/img/20031223173504-0.jpg
产地:中国浙江。
成因:龙泉青瓷产于浙江省龙泉县,因其釉色多呈青色,故称“青瓷”。
历史:龙泉青瓷始于五代,极盛于南宋。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 上运瓷船舟来往如织。”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都擅长窑术,各主持一窑,生产出 的产品各具千秋,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哥窑”和“弟窑”。 “哥窑”烧制的瓷器,釉色粉青,胎薄质,紫口铁足,釉面呈显纹片,釉色滋润淳厚,是当时中 国青瓷中的上品,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弟窑”出产的青瓷,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葱翠,其中尤以“梅子青”是当时青瓷中 的高峰产品,曾被定为宋代民窑之冠。
特点:色泽青莹柔和,造型古朴幽雅,线条明快流畅,釉层丰厚滋润,瓷质坚硬细腻。
生产企业:中国浙江龙泉青瓷厂。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果品特产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黄岩蜜桔
http://unn.people.com.cn/media/200110/31/NewsMedia_15234.jpg
http://www.cnbaoye.com/sy/image/zymj.jpg
产地:中国浙江黄岩。
成因:黄岩东临浩瀚的东海,南、西、北是秀丽的括苍山和雁荡山,形成向东开口的马蹄形地形。澄江横贯县境,注入灵江,在县境东北部注入台州湾。沿江和海滨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 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摄氏17.3度,无霜期长达270天,年均降雨量为1800 毫米左右。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最适宜柑桔的生长。
历史:黄岩蜜桔,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唐代时,黄岩蜜桔已有 名气。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等撰写的《新唐地理志》中有“台州土贡乳桔”说,多产自黄岩。宋陈 景沂在他著的《全芳备祖》一书中,称赞黄岩蜜桔“天下之奇”。据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 年),编写的《黄岩县志》记载,当时已有花桔、乳柑、朱桔、金柑等品种。
品种:黄岩蜜桔品种很多。上市最早的“早桔”;有味美汁多籽少的“本地早”;有迟迟慢熟,形似馒头 的“馒桔”;有红艳如珠的“朱桔”;有形似罗汉钱的“金钱桔”;有名贵的“无核桔”、“脐橙”、 “柠檬桔”等一百多个品种品系。其中“本地早”是黄岩蜜桔中的“王牌”。
特点:“本地早”于十一月中旬成熟,果形扁圆,顶端微凹,单果重50至80克,色泽橙黄有光,表皮 粗糙,油泡细密,皮稍厚,略脆易剥;果肉橙红,柔软带糯,瓤薄无渣,汁多味浓,酸甜适度, 不易破碎,适宜远销;早桔以上市早著称,其果形中等,色泽黄亮,形状扁园,皮薄面光,汁多 清香,酸甜适口。无核桔果实硕大,内质柔软,清香多汁。
成份:含可溶性固形物(即糖分的浓度)达12-14%。
功效:黄岩蜜桔的皮、络、核、叶都是重要的中药材。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宁波金柑
http://8u8.com/snom/images/7m/7m26.jpg
产地:中国浙江宁波。
成因:宁波滨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丘陵间上的冲积小平原,土壤中富含有金柑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 份,因此这一带出产金柑。
历史:据明代嘉靖年间编《浙江通志》中记载:“宁波金豆桔形似豆,味甘香胜于大桔。”
品种:著名的有金弹、牛奶、罗纹、金豆等。金弹,又叫“金蛋”,果实倒卵圆形,果皮光滑,初为黄 绿色,后为橙黄色,果皮不易与果肉分离,果肉淡黄色,味甜酸适口,汁略少。宜鲜食。罗纹, 也称“圆金桔”。果实圆形,果皮粗糙,皮薄而松,红黄色或橙黄色,汁多味酸。因皮薄不耐贮 运,多供加工制作蜜饯。
特点:金柑,古称“金橘”、“卢橘”。据明《本草纲目·果之二》中说:“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 故有金橘、卢橘之名。”金柑属芸香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翼狭,花白花,每年开花三至五次。 果实大的如鸽蛋,小的似樱桃,是柑桔类中最小的一种,生时青绿色、橙黄色、红黄色。其它水 果都是以食果肉为主,唯独金柑可将果皮果肉一起吃,果皮鲜甜,芳香四溢,如果剥皮再吃,反 倒乏味。
成份:它含有多种维生素,成年人每天吃5至6个,可达到人体对维生素的最低需量。
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金柑有“下气、止渴、解腥、辟狐臭”的功效。有开胃通气、化痰止咳、 提神醒脑等作用。在冬季吃上一些金柑,可以强化鼻咽粘膜,预防感冒。用金柑浸酒,可以防 治支气管炎。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枫桥香榧
http://cctv.ctrip.com/html/tour/ingroup/pic/wuxie2.jpg
http://foods001.com/uploadpic/product/2004115_186962.119537175.jpg
产地:中国浙江。
成因:香榧,是世界上稀有的果树,中国主要产于浙江省诸暨、绍兴、嵊县、东阳等地。诸暨县枫桥的 香榧产量大、质量好,故称“枫桥香榧”。
历史:枫桥香榧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诸暨县志》记载,历史上从东阳至会稽山的黄龙山脉 遍产香榧。宋代诗人苏东坡就有“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的诗句,赞美香榧。北宋诗人梅尧 臣亦赞称“榧树移皆活,风霜不变青”。
概论:香榧,简称“榧”,属紫杉科常绿乔木。叶线状披针形,质坚硬,背面有两条黄白色气孔线。雌 雄异株。种子核果状,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呈紫褐色。性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采用播种或 嫁接方法繁殖。香榧寿命长,一般可达二、三百年,有的能达五百年以上,当地群众称之“公孙树”。香榧树开花结果与众不同,其果实从开花到成熟,要经过三个年头。第一年五月开花;第 二年五月又开一批花,结一批果;第三年开花结果之后,第一年开花结的果实于处暑成熟。花果 同树,交错生长,循环不已。人称“三代果”。香榧采收后,堆放一起,使外皮腐烂,再用清水 洗净,晒干贮存。
品种:香榧,又有细榧(芝麻榧、米榧等)和粗榧(茄榧、獠牙榧、大小圆榧等)之分,其中以细榧品 质最佳。另有木榧,因壳厚质粗,只供药用。枫桥香榧,壳面洁净黄亮,种衣深褐色,核仁微白 淡黄,外形一端尖,一端略圆,颗粒瘦长,每斤约290颗左右。
特点:既可炒食,又可榨油;香榧炒食,香脆可口,味道极美。
成份:其果仁含油量42%,蛋白质10%,含有钙、磷、铁等成份。
功效:具有止咳、顺气、消痔、润肺、驱蛔等功效。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塘栖枇杷
http://www.intfruit.com/images/1939.jpg
产地:中国浙江。
成因:塘栖镇地处古运河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枇杷的生长。
历史:早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贡枇杷”的记载。又据清代撰《塘栖志》 记载:“塘栖产枇杷,胜于他处”,每当“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贩 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矣。”
品种:塘栖枇杷品种有二十多种,大类可分白沙、草种、红种三大类。白沙,有软条和硬条之分,软条 白沙,又叫“软吊”,果皮呈淡黄,果肉玉白色,核小汁多,味道鲜甜糯,品质上乘。草种之中 以“红毛丫头”为好,它果实虽小,但味甜可口。红种之中以“大红袍”最有名,其果皮橙红, 果大肉厚,汁多味美。红种之中还有“大种”,又称“鸡蛋红”,果皮殷红,大如鸡蛋,七、八个 一斤。
特点:枇杷,古人称“卢桔”、“金丸”。呈果球形或椭圆形,果色金黄,果肉橙黄,汁多,味鲜甜而柔 糯,在果品中被誉为“珍异果”。
成份:每100克果肉内含胡萝卜素可达1.52毫克。维生素C、B1等含量丰富。此外,还含有碳水化合 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成分。
功效:在我国中医学上以叶入药,性平、味苦,具有止渴、利肺气、润五脏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呕 吐呃逆等症。枇杷果榨成汁加冰糖等可制成枇杷膏。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桐乡醉李
http://www.intfruit.com/images/2071.jpg
产地:中国浙江。
历史:桐乡栽培醉李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桐乡县屠甸、百桃一带栽培醉李已很 普通。据清代《醉李谱》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交兵,当时盛产醉李的桃园亦筑城拒吴, 后曾有“醉李城”之说。关于醉李名称的来历,当地民间传说,西施喜食醉李,吴国战败越国后, 吴王夫差曾携西施到此游玩,并赐名“醉李”。又说吴王夫差曾醉西施于此,故又称“醉李”。
特点:醉李,树形大,树冠开展,高一般有三米左右,其萌芽抽枝力很强。春季开白花,但盛花期和坐 果期则怕风、雨、雾,故当地果农常将它栽于房前屋后,或栽在其它李树之中。果实于七月中旬 成熟,果实硕大,形状扁圆,一个醉李有一般李子两个大,皮如胭脂,美观鲜艳。果肉淡橙色, 肉质柔软,汁多甘甜。醉李不能下树即食,必须在瓦钵内存放四、五天,待果肉变软,化为浆液, 放出香气时,方可在皮上戳个洞,吸吮而食,最后只剩皮核。其汁液香如醴,甘如蜜,略带有酒 香。
成份:有丰富的铁质和维生素B等成份。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兰溪金丝琥珀蜜枣
http://www.lxta.com/images/mizao.gif
http://www.hsly.cn/jd/img2/tc_9.jpg
http://www.chap.com.cn/mingyou/anhui5.jpg
产地:中国浙江兰溪。
历史:兰溪金丝琥珀蜜枣的制作,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 兰溪县文人章懋在朝中任礼部尚书。他见家乡所产的大青枣色鲜味甜,清香爽口,便挑选一批上 等鲜枣进京,献给世宗皇帝。世宗品尝后十分满意,并连声称赞说:“好枣、好枣,宜常食之。” 但是,鲜枣虽好却不易久藏,于是,章懋给家乡写信求助枣农献计献策。后来,有一个枣农将鲜 青枣切上数刀纹络,再把蜜蜂采集枣花酿成的枣花蜜与枣拌合,一同入锅煎煮成蜜枣,晾置后装 盒送往京城。章懋接到后,忙献给世宗皇帝。世宗打开盒子,顿时香味扑鼻,取一个品尝,甜润 肺腑。当即封兰溪蜜枣为“冕枣”。
品种:以蜂蜜糖煎煮者为“蜂糖蜜枣”;以白糖煎制者为“白糖蜜枣。”制成的蜜枣,又可分为“赛桃”、 “特大枣王”、“顶面”、“秃面”等十六种。其中,“赛桃”枣果肥大,肉厚质细,为兰溪金丝琥 珀蜜枣中上品。 功效: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等功效。它既可作品茶食又可做蜜枣汤、果味汤;还可做八宝饭、蜜枣 糕、蜜枣泥饼等小吃。
工艺:主要品种有京枣、面枣、濮枣、马枣、头枣等。据《兰溪县志》记载:“品重者为蜜枣,兰溪独 产之。”兰溪制作蜜枣的方法十分讲究。自明代以来,代代相传,屡有创新。制作时,一般要经 过挑选、切丝、煎煮、捏枣、烘焙、晾干、分级、包装等八道工序。配料,一般以每百公斤大青 枣加蜂蜜或白糖75至80公斤。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水东蜜枣
http://www.ahw.com.cn/anhui/mytc/images/sdmz.jpg
产地:中国浙江省
成因:水东蜜枣是安徽省著名地方特产,产于宣城县水东镇。水东镇地处宣城县城东南三十五公里处 这一带气候土壤条件比较好,适宜枣树的生长。一般在五年左右的枣树就可产枣二十五至五十公 斤,十年以上的枣树,每株能产枣一百公斤左右,最多的一棵枣树可产五百多公斤。此种青枣以果大肉厚,皮薄核小,汁多脆甜而闻名江南。水东青枣主要分两个品种:一是圆枣,含糖量 高,生食似梨;另一种是冬枣,肉多核小,是制作蜜枣的最理原料。
典故:据史料记载:水东蜜枣已有三百多年制作历史,明朝后期和清朝时期被列为向皇帝进献的贡品。 工艺:每到八、九月间青枣成熟,当地枣农采用竹竿击、攀枝摇和手摘等方法收获回来。制作蜜枣时, 先经过挑拣,而后每个枣子切割八十多刀,再经过淘(洗)、煮、烘、挤、捏等十多道工序精 制而成。
特征:水东蜜枣具有糖分多,颜色好,晶莹透明,刀纹整齐,糖霜素裹,贮藏时间长等特点。吃起来香 甜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可口的滋补品。另外,此蜜枣色泽金黄,纹细如丝,形如琥珀,剖开 金丝不断,故又称“金丝琥珀枣”。
工序:水东蜜枣中最佳品种是“天香枣”。此枣是把精选出来的特大青枣切割好,煮熟挖去枣核,填入 桂花、白糖、桔饼、红绿丝等佐料,用糖饴封口,精心配料,烘焙十小时左右而成,其味醇香。 水东蜜枣不仅是蜜钱中之上品,还具有滋阳益气的药用功能。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西湖莼菜
http://www.catecn.com/tuijian/tuijian-13.jpg
http://www.kx-net.net/pwhz/czhz/tp/00029049.gif
http://www.kx-net.net/pwhz/techan/xhcc.jpg
产地:中国浙江杭州。
成因:莼菜,是中国江南珍贵的水生蔬菜。杭州西湖,由于土壤和水质条件独特,所产莼菜,质嫩味美, 卷叶上粘胶质浓厚。 历史:《钱塘县志》、《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食莼菜的记载。宋代诗人还有“湖山满目旧游在, 何日从公醉紫莼”的诗句。 概论:莼菜,又名“水葵”,属睡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片椭圆形,深绿色,浮于水面,长叶柄 与水下根相连,嫩茎与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初春新叶,胶状粘液尤多。夏季开暗红色小花,秋 天又长新叶。莼菜性喜温暖,宜于清水池生长。
成份:每百克鲜莼菜内含蛋白质745毫克,糖290毫克,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C等。
功效:对疮毒等病症有显著疗效。对抑制癌症也有较好效果。
工艺:西湖莼菜一般在萧山湘湖加工,制作十分讲究。从湖中采摘后,把整堆滑溜溜的鲜莼菜嫩芽、卷 叶一枚枚挑选开来,分大、中、小三级。接着进行杀青、冷却、漂洗、焙干、包装。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余姚干菜笋
http://trip.nb169.com/eat/images/2004927143212.jpg
产地:中国浙江余姚。
成因:余姚县地处浙东四明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加工干菜笋的原料——雪里蕻。
历史:1925年前后,旅沪商人高某等在余姚镇侯卿门开设“唯一”特产制造厂,专门生产干菜笋,产 品运销上海,南昌等大中城市。
特点:色泽黄亮,香气浓郁;鲜嫩清香,回味悠长。
工艺:余姚干菜笋是以新鲜的雪里蕻腌制而成。其加工方法大体是:鲜菜收来后,及时晒蔫,中间翻晾 一次,待菜叶表面水分收干,再削头、除去黄叶,室内堆放三至五天,但要注意防止发热霉烂, 等菜叶60—70%转黄时,用清水洗净,菜内无泥沙杂质。再放室外晒干外部水分。然后把晒过的 菜切成二至三厘米长的短条,按每百公斤菜加四至五公斤食盐的比例,拌和均匀,放进缸内,层 层踏实,上压石块,待盐粒溶化,再经过二至三周腌制,菜由青黄转为褐色时,即可取出晒干, 包装出厂。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136.gif
图文来源:网    络
搜集编辑:云*^_^*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4 11: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12-31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不说了,就一个字---精!
    而且要永远挂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3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謝謝云水姐姐讓我們更加了解浙江﹐上次去玩只去了杭州﹐至于特產什么的都沒怎么買﹐下次去可以多吃多帶點了﹐西西*^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挥剑决浮云2004/12/31 02:45am 发表的内容:
    不说了,就一个字---精!
    而且要永远挂起来!
    谢谢挥剑站长的鼓励:)
    找到新的云水会继续添加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快樂天使2004/12/31 10:09am 发表的内容:
    謝謝云水姐姐讓我們更加了解浙江﹐上次去玩只去了杭州﹐至于特產什么的都沒怎么買﹐下次去可以多吃多帶點了﹐西西*^_^*
    快樂天使好:)
    不必客气哦:P
    地方特产,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个地方的风貌和风土人情,甚至经济……
    让人们在享用和欣赏的同时,对这个地方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一个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下次记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购买一点地方特产哦:)
    在饱口福和留个纪念的同时,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7 09:5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555555555555
    云水吊偶胃口啊
    都是偶最爱吃的
    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脂砚2005/01/05 05:21pm 发表的内容:
    美不胜收,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的一分子,真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幸!
    呵呵~~~~~~~~~~
    原来脂砚是浙江人:)
    欢迎你和恭喜你现在也成为了唐宋的一分子:)
    有时间的话,多向云水和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风土人情……哦: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烟雨朦朦2005/01/06 04:24pm 发表的内容:
    555555555555
    云水吊偶胃口啊
    都是偶最爱吃的
    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挂挂是杭州人,能常吃到这些好东西……:)
    要流口水的好象应该是云水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0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三字“流口水~~~~~~~”,要去浙江谁做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4 11: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飘雪的冬天2005/01/10 03:45pm 发表的内容:
    三字“流口水~~~~~~~”,要去浙江谁做东呀???
    啥时来?黄土填道,净水泼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飘雪的冬天2005/01/10 03:45pm 发表的内容:
    三字“流口水~~~~~~~”,要去浙江谁做东呀???
    下面引用由挥剑决浮云2005/01/10 04:11pm 发表的内容:
    啥时来?黄土填道,净水泼街~~~~~~~~~~
    好隆重的……
    云水也心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嗯,好东东……
    好辛苦的劳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特产、风味小吃大全

    下面引用由天风浪浪2005/01/11 11:37pm 发表的内容:
    嗯,好东东……
    好辛苦的劳动……
    谢谢:)
    云水看着你的小QQ头像跑来跑去也累了:)
    歇一歇吧:)
    让舵主沏上一壶好茶……
    我们一起品茗赏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10:18 , Processed in 0.1066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