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峡江玉笥山探幽》
文/刘志强
丁亥七月,南方流火。骄阳撒金,酷热难耐。水银拄之飙升,直指摄氏39度。峡江好友之盛邀,名为采风实为探幽。结两三挚友,乘车以达。邀四五朋党,推盘换盏。海阔天空,主题无非开发玉笥山。话锋直转,探幽全程掌控道教源。是日,艳阳初升,大道向西,峡江之新县城,披金流彩,县府大楼,颖都宾馆。人造瀑布,气势壮观。遍植佳木,鸟语花香。和谐流畅,一派繁华。车行十里,山门高耸。大字镏金,玉笥名山。山道盘旋,放眼皆葱。仰观山势,巍峨入云霄。左势,汉帝金井。右势,云腾飙驭祠。比邻,先觉楼,百花桥。随行有胡女士,乃道教资深专家。侃玉笥山如数家珍,余众洗耳恭听:
玉笥山位于南昌市以南约120公里的峡江县境内,兀立赣江中游东岸,飞峙南井公路西侧、京九铁路之旁。它根蟠百里、山峰连绵,以峰奇、石怪、洞异、水好四大特色而著称,道家称之为第17(小)洞天和第8郁木福地。相传此山原名群玉山,东汉元初五年,安帝南巡至此,见玉箱如笥(放衣物的方形竹器),置之 坛,忽而不见,遂易名玉笥山。 玉笥山有奇峰32座(一说36座),即太白、元皇、降真、秦望、三会、双龙、挂冒、复箱、芙蓉、紫虚、彩云、魏仙、仙女、正一、西平、丹灶、金井、乱石、翳石、上方、下方、狮子、石桥、元秀、太阳等。峰峰苍翠欲滴,浮青拂绿,恰似三十二朵青芙蓉,隔江插作长屏风。 玉笥山怪石颇多,令人叫绝,如拔地千仞的紫霄石,据蟠百亩的泰石,矫首引吭的鹤石,伸头低伏的龟石…… 山中溶洞亦别异,曲折幽深,迂回错落,引人入胜,已知者有大秀、郁木、元龟、云储、归云、白云、何君等洞。
古人游洞后留诗描述:天然一宝壁窗牖,闭门不受尘与风。其间内室深所见愈奇路愈仄,火尽偏恨境难穷。争寻来路仓惶出,喘息不定心幢幢。谁知别有一天地,曲蹬直达最高峰。 山间流泉飞瀑,溪涧遍布,号称36涧,其中尤以仙人泉最为著名。该泉泉眼深不可测,冬温夏凉,清可鉴发,其味香冽,堪与无锡惠山泉媲美。诸水在西麓合流,称玉涧水,夺山而出,直奔赣江,其势如白虹偃蹇,扬霄贯日。 明朝有一文人练子宁写过一篇《玉笥山谣》虽属溢美之辞,其对玉笥山的钟爱约见一二: 玉山高与南斗齐,云绵照耀庐山低。 三十六峰凌虹霓,飞湍喷雪临回溪。 云腾飚驭寺、环玉阁等楼台亭阁之重建,辟玉泉石、仙人桥等奇石胜景,盛待各方游人客。余言:玉笥山虽久慕盛名,今一睹胜景何不登高以揽全貌,寻古探幽,拟不虚此行。众皆曰:善。胡女士当指一斑而观全豹之胜境,举全景而画睛耳。胡曰:闻九仙台乃九仙升天之所,藏山巅密林之处。人迹罕至,尚存柱基若干,今一探仙台若何?众曰:然。
一行四众,沿山道盘旋而上。古木幽幽,山涧左右,小桥流水,枯木横道。嫩芽初上,野花纭纭。山势平和,自然一路谈笑。鸟语随行,点缀山色苍茫。突兀高岗,呈八字丫形。上七十二阶,丫道四十三级,皆水泥岩石阶梯。顶端平台,石椅环列,古松涛声,深涧幽色,闻涧水潺潺。小息饮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古人云:望山跑死马,一山更似一山高。果不其然,远望山势陡峭,近观山道崎岖。一羊肠小道,依山势岩壁,曲曲通向密林深处,左势九十度深涧,深不见底。枯木横陈,自然为桥,叹为观止。“小心”,“注意”。众人相互搀扶,携携过险要之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地势开阔,涧溪欢畅。余皆卸包雀越,赞自然之造化。喜仙境得以觅。继续前行,山路沿涧水而上.时而穿涧水,时而穿密林.遥望山势,云遮雾挠.约行一小时许,.又一台地,两亩见方.两山夹峙,碗口茶树,果实初座.众人异口同声:好一去处,神仙居足.此乃古时祭仙台是也.后人为纪念九仙升天,在此设祭台祭祀.胡女士指指点点,众人点头频乃.此距九仙台,恰好半途.少有人迹,今一鼓作气,登台探幽,尤为百闻不如一见.可也?吾等正是此意.上! 路沿山脊,直通山顶.一路茅草挡道,见红见血.至山顶,乃开阔见方,古木参天,半扇山墙,几根石柱,哀叹昔时烟火.正如: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回程无语,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