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回复: 7
收起左侧

[原创]濑女投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濑女投水         
  对于史濑女投水的历史记载,在传统的史书上并不多见。譬如在《史记.伍子胥列传》叙述子胥奔吴时只是简单地以“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一笔带过。至于在方史和笔记中提及的有汉代赵晔著的《吴越春秋》和袁康撰的《越绝书》。故事先前只是在民间流传。“当时失载春秋传,莘有残碑勒旧铭“,(明.王贞《濑上贞女碑》)“世无李太白,此女终弗扬”(宋.杨邦义《金濑吊贞女歌》),是说的史贞女事迹在李白的《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后才被广为人知。所以直到唐宋以后,才出现了不少咏史贞义女德诗篇。
  而据《越绝书》介绍:苏州市最早的一条陆路交通线是西出胥门高颈山(今高景山)沿太湖北至宜兴,经溧阳至当涂,通楚昭关的陆道。溧阳在几千年前就有机构设置,显然于当时身处要道有关。这条陆路交通线使春秋时期的吴国在后来西伐楚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条路也就是子胥乞食奔吴之路。他途经濑水,于是有了濑女投江的故事。
同时,《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对此的记载却略有不同,但总的看来整个故事的内容大致一致:伍子胥乞食中道,史濑女倾其壶浆,投水自尽,后伍子胥投金报德。作为现代人的立场,是很难理解一名民间浣纱女子那样的行为。这显然这是与当时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相比较中原的中心地位,当时的江南处于偏僻地带,地广人稀,经济没有发展。而自太伯奔吴,融合中原文化与荆蛮土著文化,开吴文化之渊薮一直到六朝,与经济相对应,逐渐形成了优逸优容、习武好斗的民风。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才有了“文散见靡,率见于礼”的变迁。“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而易发。” (《汉书.地理志》)公元前496年,吴越对阵,越国派出死囚组成的敢死队,集体自刎于两军阵前。而到了秦末,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所向披靡,直取函谷关。民间故事里的眉间尺为父报仇,赴死同样坚毅决绝都可以作为佐证。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濑女举身赴清池义举,“慷慨半生轻九死,分明一节重千金”(明.倪岳《贞义女祠》,也是让不得半点须眉的。
所以,在历史上得到首肯的却是她的“义”。为了解除伍子胥的疑虑,杀身成仁,才有了“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卓绝千古,声凌浮云”(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耿幽光兮贯白日,凛正气兮摹穹苍”(宋。杨邦义《金濑吊贞女歌》)的诗句。
而史濑女被后代尊为史贞义女,保全自己的贞洁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吴越春秋》结尾用的是“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来认同她的所为。而同样地 在《吴越春秋》里,史濑女在投河前自述是“越亏礼仪,妾不忍也”赴水表明“自守贞明”。“振穷乃所愿,越礼非所宜”,(宋。王端朝《金濑吊贞女》)在路边施舍男子,已是越男女大防,君不见《礼记》中的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何止是“男女授受不亲”啊!
  濑女投江,为“贞”为“义”,再多的想法也 也只是揣测古人的心思。伍子胥在历史上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最多的只是在历史背景上去理解这一行为。
  根据《史记》、《汉书》所载当时“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人的寿命比中原人为短。男女人口比例为二比五。由于战争时期,服兵役和发展生产都是以男丁为主,所以女子的地位更显得低下。史濑女以帮别人浆洗衣服为生,日子更是清苦。如以有益之事,弃有涯之生,也是一种选择。“南方之地,水势汪洋,民生其际,崇尚虚无”,人的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这只是一点遐想罢了。她又从何知道他是日后威震列国的伍子婿,又怎能知道千秋义举能在溧阳史上的重要一笔。
冯至小说<伍子胥>里却是用了诗人的抒情笔法来描述这件事。在这里,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少女,把米饭施舍给一位远方而来的 行人。笔调舒缓,再无半份凝重。
  “千载清风人已远,一江流水月空明。”濑女有知,那轻盈的纵身一跳,厚厚的丹青上早化作了千古传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直到现代,还有人在十里大河中捞到过当年伍子胥投下的金瓜子,市文化馆保存半粒。据说,古时候的农民常常在濑水里捞到金瓜子。他们就换了铜钱,买一股香,一个猪头,一只公鸡,一壶酒,到浣纱庙里给贞女娘娘献上香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为义吧,和田光自刎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5-1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下面引用由未央歌2005/05/16 05:31pm 发表的内容:
    直到现代,还有人在十里大河中捞到过当年伍子胥投下的金瓜子,市文化馆保存半粒。据说,古时候的农民常常在濑水里捞到金瓜子。他们就换了铜钱,买一股香,一个猪头,一只公鸡,一壶酒,到浣纱庙里给贞女娘娘献上 ...
    哈哈,,,金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凭栏独听风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你短消息满了。要清理了。
    谢谢你!
    今天刚回上海。待会去取。
    下次来上海,跟我说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是的,满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濑女投水

    书上称濑女为浣纱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20:46 , Processed in 0.0788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