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8|回复: 9
收起左侧

五绝·兰亭怀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越隐士在 2005/10/31 07:40am 第 2 次编辑]

    五绝·兰亭怀古
        蝉鸣舟近月,
        柳暗客兰亭。
        古越山阴道,
        鹅池墨汗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山阴道

鹅池
蝉鸣舟近月,
柳暗客兰亭。
古越山阴道,
鹅池墨汗青。
我的理解是:月明之夜,乘船顺流而下,迎月而行,远处传来秋蝉的声声鸣叫,岸边柳树垂阴,我欲做客于兰亭处,穿越古越的山阴道中,步入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在鹅池上所留下的墨迹.
呵呵,早就听说山阴道上很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以水乡泽国闻名于世的绍兴,自古为受人称颂的旅游胜地。更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谢谢隐士的诗,让我长了不少见识,欢迎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附: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下面引用由月河共影2005/10/31 09:39pm 发表的内容:
蝉鸣舟近月,
       柳暗客兰亭。
       古越山阴道,--是三句景语。
       鹅池墨汗青。--此诗的精华全在此句,韵味悠长。
分析在理,鹅池墨汗青。--此诗的精华全在此句,韵味悠长
  再补充一下:
  “古越山阴道,鹅池墨汗青。”这两句在时空上进行了转换。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味道,一下子从现在跳到了王羲之所处的时代,同是山阴道上走,一千多年前走的是王羲之和他的幕僚,他们在兰亭聚会,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传世之宝——《兰亭集序》。王羲之的真迹,据说,唐太宗喜爱之极,归天后已把它作为殉葬品带到了地下。但《兰亭集序》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无法超越的,它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将永垂史册。“鹅池墨汗青”就是对此的高度概括。“墨”,动词,指写就的《兰亭集序》,汗青,用借代手法,代史册,古时没有纸,字一般都写在竹简上,但砍下的竹子须经火烤后把竹青上的油烤出才能写,古人就形象地抓住竹子被火烤时沥油现象,称其为“汗青”,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用“汗青”代史册。
  凝月无语说,初读不怎样,再读最后一句,余味无穷。其实,前三句早已写好,而最后一句,推敲了多时还未定下,无意间,与同事谈诗,受到启发,再确定下来。确定后我也感到满意。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此诗,则从我的感受,把这些表现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下面引用由文清心2005/10/30 09:52pm 发表的内容:
(sxhw.vicp.net/fq/imagessx/05991.jpg)
山阴道
(cn.icchina.com/Images/Point/11342-2003-3-26-8-5112.jpg)
鹅池
...
谢过文清心,不、文舵主。恭贺你中原上任,晚上再发一组1984年去兰州参加全国会议时路过洛阳游览白马寺和白居易墓后于近期整理后写的诗词,表示对点精的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1/01 12:16pm 发表的内容:
谢过文清心,不、文舵主。恭贺你中原上任,晚上再发一组1984年去兰州参加全国会议时路过洛阳游览白马寺和白居易墓后于近期整理后写的诗词,表示对点精的感谢。
呵呵,叫我清心就好,我不喜欢客套,礼物随发随收,不急!
我不懂古诗,希望能多见到隐士的文章,
以后多教教我就成,别显我这个学生笨,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再回顾一下"鹅池墨汗青"的胜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王羲之和朋友共四十人在会稽山的兰亭举行消灾祈福活动(即修褉).大家分坐溪水两旁,饮酒作诗,王羲之受命为众人的兰亭诗作序.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周围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身在其中,"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既"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又乐而生悲,"临文嗟悼",于是乘着酒兴,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下这一文学和书法的名篇.
   传说唐太宗在世时把《兰亭集序》"置于座侧,朝夕观览",死后把他带进昭陵陪葬.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因官至右将军,又称"王右军".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古人评价他的书法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的国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下面引用由月河共影2005/10/30 11:02pm 发表的内容:
兰亭,去过一次,山清水秀,风景旖旎,文化底蕴浓厚,典型的江南风光。
借此帖祝中南区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上一层.顺问各位舵主和月河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2 14: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兰亭怀古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7/01/01 00:47pm 发表的内容:
    借此帖祝中南区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上一层.顺问各位舵主和月河好!
    也祝隐士先生元旦快乐,希望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3 02:58 , Processed in 0.0833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