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此一游与乱写评论之感》
七月二日,星期天,同事七人去赵姐老家采摘红杏和桑葚.赵姐的老家在大山深处,那是一条蜿蜒而上的盘山小路,新开出的碎石加之昨日的一场雨,松软而颠簸.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路窄得对面来个人都不能同时过去.平路上我坐赵姐的摩托车,到山底转坐汽车.
同事开的车是夏利,底盘太低根本不适合在这样的山路驾驶,可是,我们已经开到了山底,不上山总是不甘.同事说:"豁出我这辆车了.”坐在后排左窗的位置,我并没觉得紧张和害怕,但临我而坐的女孩紧张的身体还是能感觉到.总算到了赵姐家,在山的顶端没有路的尽头之处.下车回望来路,那条山路真的象蛇一样蜿蜒曲折,我们为自己能上到这样的而且安全到达的高度而庆幸.
山坡坝坎,到处是果树,六七月正是红杏和桑葚成熟时节,挂满枝头的红杏闪着橘红的光泽,白的紫的红的桑葚象密密的星星在长长短短的枝杈上盛长,虽是在农村里长大,但这样果实累累的景色是不多见的.大家忙着采摘,我是不住地把桑葚往嘴里送的,浓紫的汁液染红了嘴唇和牙齿,手指也是紫黑的,雪白的衬衫早被汗水打湿,肩头有点点的桑葚的汁液,顾不得了,回家用八四消毒吧.
罗是个年轻小伙,平时嘻嘻哈哈惯了,吃够了红杏后,跑到一面迎山而立的山石上,用钥匙串上的水果刀刻下"罗放到此一游.2006年7月2日.”其他的人也对罗喊到"把我的名字也刻上.”罗遵从大家意愿逐个刻上到"到此一游”的文字.我一向不喜欢留名,告诉罗"不用刻我名字.”我可不想流传后世被后人指点猜测生前上怎样的一个人.
因为晕车我很少旅游,但也去过一些景点,不知为什么都离不开山.十八年前游穆田峪长城,城墙上到处可见"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看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长城是中国独具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老城墙上伤痕累累的刀痕划印对文明是个多么大的嘲讽啊!我不想后人看到我的名字后评评点点,所以,我从来都拒绝留名.前几年去西柏坡,回来时转道去了山西的天桂山,在一面面的峭壁上,仍随处可见“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有的刻的很深,有的很浅,但我想,我们当此时还能看到陌生名字,记住的只是一些文字符号而已,心理生出的反而是对景观的赞叹,赞叹它经历自然与人为的侵袭和破坏后,还是那样壮丽不朽!现在,这样的刻画行为早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宣传也逐渐被大家所认识,这是文明人该具备的品德,爱护文化遗产当从最小处做起.
下山后大家的紧张情绪解除了,回头再望来路,只有苍茫的山峦,那条蛇行小路掩映在群山中不见踪影.是啊,或许,这次来对我而言真的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后人来此没人会记得我曾来过.大山也很快会消失了我的脚印,那也不必失落和遗憾,每个人都要在这世上走一遭,能否流芳百世不是靠刻下名字.后人记得前人,是因为他们为这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本平凡,只要能无愧地生活塌实地做人努力地工作善良地为人,即使没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仍欣慰,因为,我真实地生活了,真实地做人了.
写完前面的文字,忽然想到自己在网上的行为.因为喜欢文字,总是渴望读到更多的文章来滋润心田,愉悦精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常在别人的文章里有所感触,有所启发,有所共鸣,每当此时,便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于是,成就了别人文章后面的评论.可我明白,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贫瘠的,审美水平是低下的,理解力也会受自己情绪的左右而有孛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但认为自己是真诚的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在惴惴不安中写下的评论渴望得到作者的谅解.但我的乱写评论,是否有些不自量力自以为是,是不是与"到此一游”有同样的乱写乱画之嫌疑呢?
曾经读到一篇杂文《怒言女人》,作者在文中就‘男女平等’、男人忘恩负义’、‘臭男人’、‘覆水难收’几个观点,对女人极尽讽刺贬损挖苦只能事。读此文,心中好不怒火冲天,一向为女人美言的我在阅读两遍文字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你对女人左骂右贬,中午吃饭的时候,晚上回家睡觉的时候,不怕饭噎了不怕做噩梦?你的亲人朋友难不成都是光棍汉?你不怕大家骂你是神经病吧。做为女人,我承认你在上篇文字里和这篇文字里提到的关于女人的种种缺点,为什么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你以为男人就是那么伟大光荣正确高尚吗?猥亵卑鄙下流无耻的男人大有人在。革命队伍里的叛徒,有几个女人?要不要我说几个名字让你记忆恢复一下?这个世界,男人与女人的同时存在,不正证明了女人存在的必要了吗?如果没有女人的劳动、奉献和付出,男人们想独立改造世界,不是妄想也是没有多少收获。这个社会,只所以有些男人对女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其实是因为男人内心的虚弱。男足冲出亚洲了走向世界了吗?正在激烈竞争的世界杯,中国的男人们不觉得汗颜吗?你们为什么不上去踢一场,哪怕输了也没关系,至少参与了吗?还要我再说什么吗?我们女人比较文明,态度很和气地论问题。不过,你的文章从论述上看从文章的结构组织来看,还是很好的,向你学习写作方法。”
评论发出后心里仍是愤愤的,上班时还在想这篇文章。想作者看到评论后会怎样的反击?突然,我的心不安起来:“我的话是不是太恶毒了?我怎么可以发出 诅咒的文字呢?会不会伤了作者的自尊?”有了这样的想法,整个下午都心事重重的。晚上,打开电脑,却怎么也进不到文集里,直到两天后才打开。调出那篇文章,看到作者已经对我的评论给于了反应,只说这篇文章在其他版面发表时也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谢谢我的评论。我反而更不安了,赶紧又发了一篇道歉的文字:“首先,接受我等待了两天才能发出的道歉.如果不是文集不能登陆的原因,在发出评论的时候,我就知道要说对不起了.我的秉性是容不得男人对女人斥骂的,哪怕女人确实存在许多弱点和缺点.反击你的时候,我的话太恶毒了,真的,生活里我从来不会诅咒谁的,所以,这两天老是心神不安,还望你谅解.
虽然提倡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可怎么能如我这样的带有诅咒样的话呢?你竟宽容的回应了我的评论,其实,也刚好表现了你 作为男性的豁达和我作为女性的勇敢,敢于表达敢于承认错误.
再次请你原谅我的话. ”
自从这件事后,我对别人的文章阅读的更仔细了,写心得抒感想力求接近作者的内心和文章的主题,而且,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措辞谨慎。但终觉拘谨的在意少了畅快的淋漓,于是,常常观而不语。
生活里我是个与人为善不妄加议论他人行为之人,对别人的言行喜欢观而不言,更没有嚼舌传言之好,同事朋友有了心事和烦恼,常会找我倾诉,总是认真而真诚地给予劝慰,看到她们因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舒展开眉头,我总是很欣慰自己语言的作用.一直以来,秉承内心坦诚之心态为人处世,竟获真正的友谊,肝胆相照甘苦与共的挚友给了我人生很多帮助。
同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我仍坚持自己做人的真诚坦荡,不虚言不妄说,只是,自己的学识终究浅薄,认识终究寡陋,那些留下了我的感想的文章的作者,能否原谅我的冒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