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2|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  源  文  公 阙  里  赋
                              下府岸人
             乙酉年嘉月,应江西婺源县邀访文里故里,自洪城来。
             仰先哲之德,崇大儒之学,礼谒朱熹一世祖茶院公墓苑,
                       得见朱夫子亲撰 《祭祖文告》。
                众嘱我作赞颂文赋,余虽学浅,但又难以却命,
           诚试作颂先贤朱熹碑章一首,兼为婺源•中国茶博园紫阳大观园之介。
                      题曰《婺源文公阙里赋》,以纪。
    南宋朱熹,乃我中华大儒先哲,当列世界文化伟人。
     朱子之学行之于家,用之于国。
     朱子世居歙之篁墩,祖籍婺之龙泉,生长于尤溪建瓯,久居于崇安建阳,授学于白鹿岳麓,奉职于赣鄂闽湘,系情于皖歙赣婺,见署之新安茶仙。吾曰:茶院之朱子,皖徽之朱子,赣婺之朱子,闽建之朱子,中华之朱子也。
    朱子著述等身,论之纵横,释之精微,注之经典,乃百代经师;捉辞集注四书:论语、中庸、大学、注易经、孟子注解;序大学章句,作孟子要略,智泽后世。故曰:南宋之朱子,史传之朱子,先世之朱子,后泽之朱子,百代之朱子哉。
    朱子厉志于圣学之学,慷然奋发。孔圣之后与天地之循环者,唯我文公朱夫子之功独先。故曰:文非文公之文,皆文者之文,天下之文也。
    文公夫子弘圣贤之斯文,补世间之经纶,乃圣学正统。明天启诏奠文公:义理精微,道德纯备;阐扬圣学,宗主斯文;功冠诸儒,教行万世。故曰:文公非文儒之文公,乃文者之文公,百业之文公哉。
    朱子旷世,缢赠文公太师,追封徽国公齐国公,宋咸淳钦赐题文公阙里、紫阳书院,明清御诏宋代圣人、圣学正宗、圣学易名、学达性天、百世经师、道统真传、洙泗心源、濂洛同源;世呼先师先哲大贤大儒;明天启钦赐春秋二祭,清康熙诏升为十哲之次,从祀孔庙。
     兹作言以新古诗颂赞为志:
                         东周孔丘,
                              
                         南宋朱熹;
                         夫子殊荣,
                         彪炳史册。


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新华社发:日前《朱氏正宗谱》在江西婺源朱子研究会亮相。
     9月19日《朱氏正宗谱》一套日前在江西婺源朱子研究会亮相。这套宗谱完整地记载了南宋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始祖茶院公朱瑰自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从安徽歙县篁墩迁到婺源,直至三十五世祖的宗史,并记录了朱熹返婺源祭祖的过程和亲制《告始祖茶院府君墓文》内容。
     拙文《婺源文公阙里赋》乃仰先哲之德,崇大儒之学,礼谒《朱氏正宗谱》,参据朱子亲撰《告始祖茶院府君墓文》之史,为纪先圣朱熹紫阳大观园之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朱熹是每一位赣人的骄傲,
岸人让他与孔丘齐名,实属神笔.
岸人在文中提到"自洪城来"
不知您是南昌哪位名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0 00:15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5-1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恩恩~!~有所耳闻,不过不是很熟悉,呵呵~!~!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下面引用由不留情客栈2005/12/06 09:42pm 发表的内容:
    恩恩~!~有所耳闻,不过不是很熟悉,呵呵~!~!学习了……
       这里见面了!很高兴,以后多来[西江月]就熟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这个贴子最后由下府岸人在 2005/12/11 04:59am 第 1 次编辑]

    是感天幻箫音先生识读,彼憾乃我之憾也,谢知文之友者哉。
    发修改之稿,先生评读!

                                          婺  源  文  公  阙  里  赋
                                                 ○ 張友茂
                                  文公阙里,圣学正宗;功冠诸儒,教行万世。  
         婺源乃文公阙里。乙酉年嘉月,应邀访江西婺源,自洪城来。谒朱熹始祖茶院公朱瑰之墓苑,礼夫子亲制《告始祖茶院府君墓文》,参《朱氏正宗谱》。得考其颠末,院公乃唐天佑三年自安徽歙县篁墩迁到婺源。众嘱予为文纪,余虽学浅识薄,但又难以却命,诚据史文及之谱作碑章一首,纪颂先贤朱熹,题曰《婺源文公阙里赋》,兼为兴婺源•中国茶博园之赞。熹字元晦,号晦庵,世呼朱子,南宋大儒也。纪于赋端,本是以勉我氏后世之意云尔。

         南宋朱熹,博学先哲,乃我中华大儒,当列世界文化伟人。
         朱子之学行之于家,用之于国。朱子谓明以齐家,而一家兴仁兴让,明以治国,而一国兴仁兴让,家国不能外之矣。朱子谓非公无以绝私,非止无以正邪。淳熙八年十书朝奏弹劾贪淫扰民之官守;朱子谓民重君轻。献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辅翼太子,选任大臣之六策;朱子谓不荀事毫。朝识其才,多委重任,然力辞致志于理学,平平至正荡荡而大公。
         朱子世居歙之篁墩,祖籍婺之龙泉,生长于尤溪建瓯,久居于崇安建阳,授学于白鹿岳麓,奉职于赣鄂闽湘,系情于皖歙赣婺,见署之新安茶仙。婺地乃文公阙里,吴楚分源,民风古朴,乡情浓郁。子赞乡婺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曰:茶院之朱子,皖徽之朱子,赣婺之朱子,闽建之朱子,中华之朱子也。
         朱子崇孔丘,秉儒教而业诗书,著述等身,论之纵横,释之精微,注之经典,乃百代经师;捉辞集注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序大学章句,作孟子要略,注易经,智后世。注孟文之精道,而致子部跃入经;论孟轲之纵横,而致世人呼亚圣。夫《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乃开启国学时代之制风,奠定为儒学一代宗师。朱子扬哲学思辨,援佛道入儒,斥宗教神秘,纳两宋主要流派,承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各家之说,为宋文化之重建,宋理学之集大成者。吾曰:南宋之朱子,史传之朱子,先世之朱子,彼泽之朱子,百代之朱子哉!
         朱子厉志于圣学之学,潜思力行,皆慷然奋发。孔圣之后与天地之循环者,唯我文公朱夫子之功独先。夫子曰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匡庐白鹿书院纲中国古代教育之准则。崇儒道统,知仁爱,隆礼义,敦孝悌,真智信,正风俗,启后人。故曰:文非文公之文,皆文者之文,天下之文也。
         文公夫子弘圣贤之斯文,补世间之经纶,乃圣学正统。朱子谓理气不可分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谓理一分殊,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太极派生万物又寓于万物之中;朱子扬儒学而致其前所未有哲理化之高度,乃中华民族道德及思想之集大成者。明天启诏奠文公:义理精微,道德纯备;阐扬圣学,宗主斯文;功冠诸儒,教行万世。故曰:文公非文儒之文公,乃文者之文公,道德之文公,百业之文公哉!
         噫,熹旷世,盖其学其文其功其德冠光前于诸儒矣!熹缢赠文公太师,追封徽国公齐国公,宋咸淳钦赐题文公阙里、紫阳书院,明清御诏宋代圣人、圣学正宗、圣学易名、学达性天、百世经师、道统真传、洙泗心源、濂洛同源;世呼先师先哲大贤大儒;明天启钦赐春秋二祭,清康熙诏升为十哲之次,从祀孔庙。
         予仰先哲之德,崇大儒之学,端可懈于文纪?兹以新古诗颂赞为志: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夫子殊荣,彪炳史册。

                              
                                                       鄱阳末学,下府岸人拜撰,南昌
                                                           10月31日,修改定稿,北京
                                                     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报告会,泰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先顶出,待石头慢慢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修改后文章更加详尽茁实,于此拜读,三生有幸.
    欣赏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常有道,仁者爱仁,智者惜智,嘻嘻,,才子惜才子!!岸人惜文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岸人作品已经到了一种境界。转个帖子给岸人,不知作何感想——
    重建诗的尊严

                                              作者:东海听枭 
        老枭在《枭眼看诗——伪诗三种》一文开头写道:“当代诗词貌似繁荣,实则衰颓”,有网友跟贴质疑:“既言繁荣,何言衰颓?自相矛盾”。请听老枭细细辨来。
        貌似繁荣:诗词社团遍地开花,各省各县乃至不少乡镇,都可闻到花香,此其一也;诗词刊物诗词集如雨后春笋,争相出土(老枭就经常收到相识不相识者赠阅的诗集),此其二也;各行各业不少人士,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都会推敲几下,包括我们的江总书记,时不时也会来几句“青松傲骨定如山”之类(这句诗我怎么读着那么别扭啊),据说诗词还已经“大踏步走进中大学校园”了。此其三也。
        实则衰颓:各地诗词组织,也就那么几个离退休老头在张罗着,靠财政挤几个小钱或大伙儿集点小资维持门面。诗词上不了大报大刊的台面,只有或公费或拉赞助自费出些刊物集子,小圈子里互相赠来送去,拿到图书市场书店去,保证一本也卖不动(唐诗宋词,古人写的玩艺,反而一直书店里的硬通货呢)。
        当代诗诗词家理论家以及关注诗词发展的圈外人士,应该意识到作为最高语言艺术的诗词所处的困境和颓势了。当然,商业化的时代,读者素质不高,俗文化对文化市场的占领,影视艺术的冲击,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是,辨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不妨从诗的自身来查一查,其最根本的病根是什么。
        想起侠客岛上有位叫天台的大师,曾诊断《网络诗词八病》,曰燥(未入门辄论创新)、假(以砌古为荣)、僵(以仿古为乐)、唬(以炫学为旨)、生(未能消化时语)、油(消化时语过程中遇上障碍,无论状物还是讽时,流入油滑一路)、浮(古典诗词与许多艺术样式一样带有游戏色彩,如没有高洁诚实的心灵,剩下的,就是游戏了)、散(求全)。老枭来概括一下,诗最深刻的危机,来自于诗人本身,来自于诗人的精神品质的低下及诗艺修养的不足。曾几何时,在物欲诱惑下,在强权摧残下,精神充满了残缺和荒芜,灵魂滑向卑微甚至卑俗,诗,在物质、商品在权力面前,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和尊严。
        古人云文以载道,又云,诗言志。据老枭理解,这个志和道,就是思想。诗,首先要有思想,要有崇高、进步、文明、超越古人与时俱进的思想,如此方能彰正义、明真理、抒至情,才能保持对命运、劫难、生死的抒发和思考,保持对人类整体状态深层次的体验和关注,才能高扬良知的旗帜,在人类精神上空,给苦难的人生以持久的慰藉和导引。
        这就要求诗人首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热爱真理、持真不屈而又充满悲悯大爱的人,一个有正义感知社会责任感的人。例如“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如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虽然这两位不以诗名,但写杂文也好、研究学术做学问也好,在精神上与诗歌创作是一脉相通的。再看看与他们同时代的郭沫若。后半生的郭老,谁当权就歌颂谁,谁失势就嘲弄批判谁,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没有了思想这个诗之魂,一个优秀的诗人终于沦为政治的附庸、强权的奴仆,沦为一条可怜可耻的变色龙!正如一位学者在研究郭沫若的文章中所言:“郭老表面上地位显赫、风光无限,实际上并无尊严”。
        一个没尊严的人,怎么能写出有尊严的诗来呢?
        大潮初起,鱼龙混杂,整个社会固有的、特别是传统的价值信仰体系已经崩溃,一个疯狂追逐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的时代,没有激情,没有思想, 没有圣洁、崇高,道德沦丧、盗匪猖獗。诗人,在建设社会价值、信仰体系方面,能否尽点应尽的责任呢。
        让诗神离不合法的权、不干净的钱远些,离那污浊沾稠、逐渐僵化的中心远些,离名山胜景大自然近些,离人民、离低层社会和弱势群体近一些吧。
        当然,诗人的思想及其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艺术的表现,才具有诗的价值。诗的本质和灵魂,容纳于艺术形式之中。诗人崇高、文明、进步、超越的思想和感情,需要以最美最好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感染人影响人。归根结底,诗作为一门艺术,要靠精湛的诗艺来生成,这需要诗人付出极大的劳动来掌握。这是题外话了。
        读过黎焕颐诗家一篇短文《人间重晚情》,其中有一段话,老枭极为欣赏,摘抄于下,与同道们共勉:
        “诗,对宇宙而言,是天籁和天机,对历史而言,是真性和至性,对人生而言,是肝胆和智慧,倘缺乏九死而不辞,虽万难吾亦往矣的铁肩挑道义、肝胆照人间的大无畏,是无法走向缪斯的殿堂的。故历来一时一事,一地一隅随兴而发写诗易,穷其一生不避艰险、不怕寂寞殉情于诗则难。此所以上下今古写诗者数以千万计,而保存下来的几乎是百里挑一的由来。盖古今中外的真诗人,十有八九都是死里逃生的幸存者,精神和肉体、心理和生理备受损伤。在历经磨难中面对善与恶的真实,敢于坚持诗的赤子之心,信守灵均薪传而矢志不渝。正因为这样,所以存活下来的诗,面对宇宙才是稀有的精品,面对历史才是稀有的真情,面对人生才是稀有的风景。就我个人直接和间接的经验、观察所得:一个世纪以来,诗的幸存者,以青春、岁月、生命、血肉、理想、人格为代价煎熬出来的历史的悟性,天理良知的金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怀璧自珍,与人民同悟。如果说,有的人在历史的悖力和世俗的功利合围下,诗的精神萎缩,或为诗的精神大逃亡,苟且偷生、怯懦温驯,图家室个人的温饱,犹可取谅于缪斯。那么,躲避崇高,嘲弄理想,冷视英雄,疏离现实的严酷,或哥儿妹儿结成沙龙的小圈子标异哗宠以沽名,或异化为商品物欲的哈巴儿狗,锱铢必计,或取悦权势卖身投靠助悖为虐,写新的台阁体的应试诗,或昧视现实邪恶,故作生花之笔采取实用主义,把诗化为投机赶势的风信子,以伪诗欺世,曲诗阿世,玩诗取世,这就为缪斯之灵所不屑了。是的,我虽不才,常常以此自戒。并且,常常反躬自省:我算得上一个够格的诗人么?我屈服于历史的暴力而丧失诗的自由精神、独立思考 的人格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纪先圣朱熹,作《婺源文公阙里赋》

    下面引用由烟雨52006/04/03 00:04pm 发表的内容:
    岸人作品已经到了一种境界。转个帖子给岸人,不知作何感想——
    重建诗的尊严
                                              作者:东海听枭 
        老枭在《枭眼看诗——伪诗三种》一文开头写道:“当代诗词貌似繁 ...
    岸人感烟雨励誉,感烟雨是议。
    诗,古言诗,当代新诗,重建诗的尊严,
    皆是诗爱者感慨关切的问题。
    老枭者之诗论岸人几有浏阅。
    在岸人看来,当今“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文明、进步和自省的能力。尤其是网络诗词坛刊的急速张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民族质朴诗质,以其精致沉稳的汉语的声符,唤起人们直面人生的崇高本能。虽然时下中国诗作在精神意义上标志性仍会艰难而朦胧,仍会不能完全地验证一个时代的心灵质量和语言能力。但是,岸人仍对中国诗坛的现状感认是乐观的欣幸的期望的。岸人在国际诗会国内诗刊网络诗坛上读到了几多好诗和美文,其中许多不乏有凝固地抒发地对诗歌及诗歌所创造的灿烂的精神世界表达,有许多诗章高扬良知的旗帜,保持对社会整体状态深层次的体验和关注,有许多主流诗词明真理抒至情,在美感和道德,在人类精神上空,给思考的人生以持久的超越和导引,集现了中国新时代众多的诗歌精华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实际上也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思感陈诉,正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人之间是和而不同的思想,人与物、物与象、象与情、情与理、理与抒的循展,乃至修身养性等都赋吟出一个时代的内涵反映,这都与阶层氛围环境自然民族国家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自然的理想的良性的发展状态,是诗之永久表述目标。
    岸人以亲历和策动2005中国泰山第19届世界詩人文化大会而感而言,中华乃诗之国度,名作千古绝唱。诸如泰山诗歌,从先秦至当代,作品浩若烟海。孔丘、曹植、陆机、谢灵运、卢照邻、李白、杜甫、李德裕、石介、苏轼、苏辙、元好问、张养浩、李攀龙、于慎行、王世贞、朱彝尊、蒲松龄等,都在登临泰山、饱览名胜之余,留下了不朽名作。在我国最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上,就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赡”的佳句。尤其在唐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歌颂泰山的诗达到了高峰,诗仙李白写下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咏岱诗《望岳》成为千古绝唱,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宋代以来欧阳修、王钦若、苏轼、党怀英、元好问、王遴、刘应时、萧协中、张养浩、李攀龙、康熙、乾隆、王世贞、赵国华、缪润绂等,先后千里迢迢,登山揽胜,监景吟咏。近现代以来,高质量的诗篇也是层出不穷。他们的佳作丰富了中国诗歌宝库,字真意切,韵律协美,脍炙人口,给人以美的妙悟,美的愉悦,美的充实,留下了不朽诗篇。仅此一斑可见中华诗词之恢宏与伟岸。
    当前诗评悲观景象时代蒙尘似乎为正流也。窃以为当前诗评悲观景象其实大多来自论者的心理虚拟。诸如“诗人死了”“诗歌在衰落”这样的话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高潮复至,口舌或忧心忡忡乃至幸灾乐祸地触论诗歌,偏论它为机械复制时代不祥命运的伴奏送行。我们要知道,中国诗歌是中华人文经历了5000年的文明积淀,若把我们这个时代置之度量乃是多么地不均衡。发而为诗,运用意象语言,以超越的现状,乃是创世纪诗的文化精神之所在,历史沧桑是相通的。沧桑巨变,守护诗的净土,当也就可以保持诗之精神的活力,促进诗之文学传统构成别样的天地及诗不变的本质所在。继承、探索、丰富和创新,以此为尊严为己任,我们共同身体力行推动诗的信尊与信扬,形成精神上的创造,形成超越性的时空意识。这些,窃为 既是中国传统诗的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巨型遗存发展,亦也是中国民族现代诗之理性机能,亦是现代汉诗表达空间的强度空前提升的强力佐证和构成诗歌创作心态的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21:50 , Processed in 0.110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