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3|回复: 26
收起左侧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下府岸人在 2006/04/13 00:20am 第 4 次编辑]



                              邀  春  奉  茗  纪
                                                
                                   下府岸人
      丙戌肇启,南隅吉春。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我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茶之侍客,最为尔雅;茶之邀春,最为尔真。“客来敬茶”已为寻常人家的礼仪美德。荡却尘埃,涤却浮躁,沉淀思想,纯渝灵崖,乃茶之德也。山高水长,云蒸雾绕,馥兰斯馨,香冽尤沁,西月楼足备赣品名茶与各品名茶,竞相争彩斗耀。踏进西月楼,未尝甘露味,幽飘妙茗香。
    时岸人见唐宋西月楼诗社人声鼎沸,笑语阵阵,茶香幽幽,诗韵浓浓。适假唐宋「西江月」之西月楼,若若与三少、潇湘、水镜、石头、淡月、路路、蟾蜍、烟雨、岸人等贺三十六舵舵主并诸路诗友新春萬祥!西月楼东厢有一雅室,古朴典雅,名曰"聚贤堂",堂柱有古茶联:"陶潜善饮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分寸无遗。"对仗严谨,平仄工整,上下纵横,气魄非凡。中堂书陆鸿渐《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众似见陆茶圣淡泊名利、隐居乡野,处世昭若然。左壁墙悬《煮茶图》,题诗圣太白吟茶句:“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右壁墙悬《品茗图》,题茶仙玉川子茶歌句:“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西江月若若舵主朝气勃发,和颜悦色,迎接不遐,游梭交语在三十六舵各路友朋丛中;众舵友竞前侍客,递盏续杯,热情备至。西月楼里"聚贤堂",杯杯清茶,轻波荡徉,清亮鲜绿,碧翠氤氲,若寄若离,若簇若拥,浮浮沉沉,聚聚散散,甘醇鲜爽,浸入肺腑。细品甘汤,唇齿留蕴,余香在楼室內袅袅;淳纯朗口,苦涩在舌间荡漾。
    西月楼所备奉茶品丰足精良,色之艳、形之美、闻之香、味之醇,般般茶皆上品。若若邀朋先品那庐山云雾,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碧泽翠绿,香馥如兰,汤色明亮,弥沦于齿颊之间,沁人肺腑。你看那狮峰龙井,一旗一枪,扁平光滑,形似碗钉。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品饮欣赏,齿颊留芳。“从来佳茗似佳人”,其贵其珍,不可多得。你瞧那黄山毛峰翠雨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翠黄,肥壮成朵。托根幽壑,色绿味浓,香气胜云雾,甘醇轶松萝。汤色清澈,清香高长,滋味鲜浓,醇厚甘甜,清香冷韵,袭人齿腭。你再闻那洞庭碧螺春吓煞人香。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真个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茶在杯中,观其形,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之三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其贵如珍。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你过来再视那太平猴魁,尖茶极品,久享盛名。两叶芽,平扁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堪若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猴韵香味独特,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你不看那六安瓜片,瓜子形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你细品那信阳毛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溅花飞雾雪,喧石向晴天。你瞧瞧那祁门工夫红茶,外形苗秀,色有宝光,香气浓郁,内质香气独树一帜,叶底微软红亮,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蕴藏兰香,汤色红艳,回味隽永,滋味醇厚,乃誉“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清饮尚能领略祁门红茶的特殊香味,加奶后乳色粉红,其香味特点犹存。你定睛地看那巴陵君山银针,乃岁以充贡之茶品。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绿似莲心,满披银毫嫩。叶底嫩黄匀称,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多可三起三落。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你再仔细端祥那武夷岩茶大红袍,绿叶红镶边,天然真味,幽香浓郁,滋味甘醇,特有 “活、甘、清、香”之“岩韵”。你看看这品上佳铁观音,外形紧结卷曲,叶质肥厚重实。香气悠长,有如空谷幽兰,灵妙鲜爽,超凡入圣,清高隽永。茶条卷曲、壮结、沉重,青蒂绿腹蜻蜓头。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醇厚浓郁,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饮后齿颊流香。香气尤可称“圣妙香”,滋味尤可称“天真味”,乃为“观音韵”。诗云:铁色皱皮带志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最后请你品评一下那西江名茶狗牯脑,一瓣不留地全部沉入杯底,绽开朵朵茶芽,自成物象,情趣盎然。又真个是白乳浮盏,形若疏星朗月。
    唐宋各位坛主和三十六舵众舵主兴致勃勃,频频推杯把盏,斗茶色、品茶味、论茶香,赋茶诗,作茶联,乃茶、谊、诗、兴、情、味、趣尽然,具不悉言之;唐宋诸路诗坛好手,或几知己,相对酌,千盏少,诗意勃;或几近邻,品茶心,语茶意,叶茶韵。皆浑然谐成,真一派仙宇气象。“蓬莱山﹐在何处﹖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轻轻一撮茶品醉了诗人,尤欲要乘此清风而去也﹗
     茶兴于唐、盛于宋。陆羽及其《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应居首功。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画品皆识于茶事。诗人炼寓茶意,凡立意高雅诗句优美之茶吟﹐均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如唐元稹《茶》诗云“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如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之试焙新芽》诗云:“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如元林锡翁《咏贡茶》诗句:“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如宋曾巩《尝新茶》诗云:“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也有对帝王骄横的讽句刺诗句,如﹕“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等。茶乃“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宋朱权语曰饮茶之高境乃:“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随着中国茶文化深入发展,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更紧密。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形成六大茶类,除绿茶之外,有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等之分。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物质形态表现为茶之源流、茶之典籍、茶之文赋、茶之诗词、茶之书画、茶之歌舞、茶之器具、茶之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之德、茶之道、茶之客乃至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更高形态,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通过饮茶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的美好韵律中开释精神,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道与茶便又连结了起来。
     噫戏乎,不亦乐哉!和风把盏,恭岁尔遐。岸人爱茶痴茶写茶,故搜列茶品,搜罗茶著,搜揽茶事,搜腸刮肚,搜文串章,得春节休遐罗列作《邀春奉茗纪》杂章虛谱一篇,诚恭颂三十六舵舵主并诸路诗友新春万祥!发于唐宋「西江月」,权以茶话奉侍三十六舵各路诗坛英杰,亦逐步吟一诗一词而记之,是以贺岁也!文乞正 !
                         (一)
                  七律 • 西月楼品茗

            人问墨人何往来,唐宋西月阁廊台。
            网隅楼盖先春暖,若若闾庭茗侍才。
            涤境凝心雀舌待,清风把盏晒诗开。
            松风蟹眼仙枝沁,舵舵高朋醉颊腮。

                          (二)

                  西江月(西月楼啜茶)

             青花玲珑盖盏,双井云雾琼浆。
             玉津金片狗牯脑,婺绿浮红汤靓。
             庆合界桥泥片,梅岭白露淳香。
             井冈钟楚谷帘泉,西月楼徕诗狂。
                                2006.1.30


-=-=-=-=- 以下内容由 烟雨5 在 2006年04月03日 00:46pm 时添加 -=-=-=-=-
岸人把此帖复制替换原帖吧。
  




-=-=-=-=- 以下内容由 下府岸人2006年04月13日 00:22am 时添加 -=-=-=-=-
呵,
岸人转试了两次仍然显示斯迹,
再谢烟雨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这个贴子最后由若有若无在 2006/02/10 04:06pm 第 1 次编辑]

岸人好文,读后如饮名茶,满口余香……
感谢岸人一片苦心,为西江月倾注了不少心血……
若若一小小舵主,能得到岸人先生的帮助,更感万分荣幸~~
三十六舵的发展,离不开每位会员的支持……
再次谢过岸人,同时恭祝岸人先生新年快乐~~
好文好词,若若代西江月收藏~~
贴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每次对老师的大作,惟有学习,却一时消化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偷偷到三十六舵转了一圈,
发现……(嘘~~~)
岸人先生对我西江月用心良苦,若若铭记于心~~~
文章有诗有文,引经据典,特别是对茶文化的剖析,令人感叹不已~`
文中对我舵和本人的赞誉文字~`
若若深感惭愧……~~
对于先生,只能一个深深的谢意和祝福了~~
为了使更多的人能看到此经典美文,今在点精的基础上予以置顶~~`
欢迎大家发表交流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0 00:15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6-2-1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西月楼]在岸人老师的笔下有如人间仙境……让人醉在其中忘身置外~!!
    若是妹子不推精恐怕[西月楼]不保拉~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若若招此美文
    俺收集鸟
    问候岸人
    闲了要多向你请教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月河共影2006/02/01 01:59pm 发表的内容:
    读岸人诗赋,犹
    如一杯清茶,色之艳、形之美、闻之香、味之醇,篇篇皆上品。
       谢月和誉励了,再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stone2006/02/06 11:57pm 发表的内容:
    每次对老师的大作,惟有学习,却一时消化不过来:)
         谢石头推举, 啜茶益智益衶益心益脾益消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这个贴子最后由下府岸人在 2006/02/22 02:0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若有若无2006/02/10 04:21pm 发表的内容:
    偷偷到三十六舵转了一圈,
    发现……(嘘~~~)
    岸人先生对我西江月用心良苦,若若铭记于心~~~
    文章有诗有文,引经据典,特别是对茶文化的剖析,令人感叹不已~`
    ...
    下面引用由若有若无2006/02/02 06:33pm 发表的内容:
    岸人好文,读后如饮名茶,满口余香……
    感谢岸人一片苦心,为西江月倾注了不少心血……
    若若一小小舵主,能得到岸人先生的帮助,更感万分荣幸~~
    三十六舵的发展,离不开每位会员的支持……
    ...
    下面引用由幽径风熟识路2006/02/16 12:40pm 发表的内容:
    若若招此美文
    俺收集鸟
    问候岸人
    闲了要多向你请教
    ...

       岸人沏紫蕨。步皮日休茶舍4诗韵,
       寄若若、三少、月和、石头、幽径,作酬作谢!
       乃汲谷帘泉,岸人沏紫蕨。
       唐宋诗墨后,西月楼中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先生之文章让在下感叹万千。。。。西江月有先生如此高人,丹青深感荣幸。以后还要向先生多多请教才是。谢谢,丹青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扇舞丹青者2006/02/26 07:23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之文章让在下感叹万千。。。。西江月有先生如此高人,丹青深感荣幸。以后还要向先生多多请教才是。谢谢,丹青学习了。。。
       
        岸人幸识丹青者,
        问好!
        同为学人同为学,丹青舞扇丹青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幽径风熟识路2006/02/16 00:40pm 发表的内容:
    若若招此美文
    俺收集鸟
    问候岸人
    闲了要多向你请教
    ...
       呵,谢谢收集,是为共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帖发茶诗二首,
    谢酬楼上各友。

    寄“独一无二真浪子”诗友
    独一逍遥自在茶,
    无二寂寞凭对且;
    真个汉浯斯文地,
    浪子茶道志行葩。
    又:  
    和复
    浪子独一作寄言,
    勿际于逸没真传。
    葱山织翠山川被,
    或为通旧适人言。
    岸人犹可清茶甜,
    馥绿安计侍君先。
    偶得茶语记充果,
    籍盖轻裹别梦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这个贴子最后由烟雨5在 2006/04/03 00:38pm 第 3 次编辑]

    若若称,一般人都不敢回岸人的帖子,如今我就作个“二般人”吧。

    致下府岸人
    下里巴人阳春雪
    府第楼台似宫阙
    岸边垂柳抚绿水
    人闲不待桂花落
    烟锁重楼雾笼纱
    雨丝绦绦如穿梭
    敬献小诗到班门
    仰望西江贵宾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这个贴子最后由烟雨5在 2006/04/03 00:45pm 第 1 次编辑]

    邀  春  奉  茗  纪

                                                      
    下府岸人
          
           丙戌肇启,南隅吉春。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我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茶之侍客,最为尔雅;茶之邀春,最为尔真。“客来敬茶”已为寻常人家的礼仪美德。荡却尘埃,涤却浮躁,沉淀思想,纯渝灵崖,乃茶之德也。山高水长,云蒸雾绕,馥兰斯馨,香冽尤沁,西月楼足备赣品名茶与各品名茶,竞相争彩斗耀。踏进西月楼,未尝甘露味,幽飘妙茗香。
         时岸人见唐宋西月楼诗社人声鼎沸,笑语阵阵,茶香幽幽,诗韵浓浓。适假唐宋「西江月」之西月楼,若若与三少、潇湘、水镜、石头、淡月、路路、蟾蜍、岸人等贺三十六舵舵主并诸路诗友新春萬祥!西月楼东厢有一雅室,古朴典雅,名曰"聚贤堂",堂柱有古茶联:"陶潜善饮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分寸无遗。"对仗严谨,平仄工整,上下纵横,气魄非凡。中堂书陆鸿渐《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众似见陆茶圣淡泊名利、隐居乡野,处世昭若然。左壁墙悬《煮茶图》,题诗圣太白吟茶句:“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右壁墙悬《品茗图》,题茶仙玉川子茶歌句:“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西江月若若舵主朝气勃发,和颜悦色,迎接不遐,游梭交语在三十六舵各路友朋丛中;众舵友竞前侍客,递盏续杯,热情备至。西月楼里"聚贤堂",杯杯清茶,轻波荡徉,清亮鲜绿,碧翠氤氲,若寄若离,若簇若拥,浮浮沉沉,聚聚散散,甘醇鲜爽,浸入肺腑。细品甘汤,唇齿留蕴,余香在楼室內袅袅;淳纯朗口,苦涩在舌间荡漾。
         西月楼所备奉茶品丰足精良,色之艳、形之美、闻之香、味之醇,般般茶皆上品。若若邀朋先品那庐山云雾,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碧泽翠绿,香馥如兰,汤色明亮,弥沦于齿颊之间,沁人肺腑。你看那狮峰龙井,一旗一枪,扁平光滑,形似碗钉。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品饮欣赏,齿颊留芳。“从来佳茗似佳人”,其贵其珍,不可多得。你瞧那黄山毛峰翠雨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翠黄,肥壮成朵。托根幽壑,色绿味浓,香气胜云雾,甘醇轶松萝。汤色清澈,清香高长,滋味鲜浓,醇厚甘甜,清香冷韵,袭人齿腭。你再闻那洞庭碧螺春吓煞人香。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真个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茶在杯中,观其形,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之三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其贵如珍。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你过来再视那太平猴魁,尖茶极品,久享盛名。两叶芽,平扁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堪若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猴韵香味独特,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你不看那六安瓜片,瓜子形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你细品那信阳毛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溅花飞雾雪,喧石向晴天。你瞧瞧那祁门工夫红茶,外形苗秀,色有宝光,香气浓郁,内质香气独树一帜,叶底微软红亮,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蕴藏兰香,汤色红艳,回味隽永,滋味醇厚,乃誉“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清饮尚能领略祁门红茶的特殊香味,加奶后乳色粉红,其香味特点犹存。你定睛地看那巴陵君山银针,乃岁以充贡之茶品。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绿似莲心,满披银毫嫩。叶底嫩黄匀称,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多可三起三落。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你再仔细端祥那武夷岩茶大红袍,绿叶红镶边,天然真味,幽香浓郁,滋味甘醇,特有 “活、甘、清、香”之“岩韵”。你看看这品上佳铁观音,外形紧结卷曲,叶质肥厚重实。香气悠长,有如空谷幽兰,灵妙鲜爽,超凡入圣,清高隽永。茶条卷曲、壮结、沉重,青蒂绿腹蜻蜓头。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醇厚浓郁,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饮后齿颊流香。香气尤可称“圣妙香”,滋味尤可称“天真味”,乃为“观音韵”。诗云:铁色皱皮带志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最后请你品评一下那西江名茶狗牯脑,一瓣不留地全部沉入杯底,绽开朵朵茶芽,自成物象,情趣盎然。又真个是白乳浮盏,形若疏星朗月。
         唐宋各位坛主和三十六舵众舵主兴致勃勃,频频推杯把盏,斗茶色、品茶味、论茶香,赋茶诗,作茶联,乃茶、谊、诗、兴、情、味、趣尽然,具不悉言之;唐宋诸路诗坛好手,或几知己,相对酌,千盏少,诗意勃;或几近邻,品茶心,语茶意,叶茶韵。皆浑然谐成,真一派仙宇气象。“蓬莱山﹐在何处﹖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轻轻一撮茶品醉了诗人,尤欲要乘此清风而去也﹗
         茶兴于唐、盛于宋。陆羽及其《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应居首功。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画品皆识于茶事。诗人炼寓茶意,凡立意高雅诗句优美之茶吟﹐均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如唐元稹《茶》诗云“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如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之试焙新芽》诗云:“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如元林锡翁《咏贡茶》诗句:“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如宋曾巩《尝新茶》诗云:“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也有对帝王骄横的讽句刺诗句,如﹕“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等。茶乃“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宋朱权语曰饮茶之高境乃:“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随着中国茶文化深入发展,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更紧密。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形成六大茶类,除绿茶之外,有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等之分。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物质形态表现为茶之源流、茶之典籍、茶之文赋、茶之诗词、茶之书画、茶之歌舞、茶之器具、茶之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之德、茶之道、茶之客乃至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更高形态,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通过饮茶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的美好韵律中开释精神,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道与茶便又连结了起来。
         噫戏乎,不亦乐哉!和风把盏,恭岁尔遐。岸人爱茶痴茶写茶,故搜列茶品,搜罗茶著,搜揽茶事,搜腸刮肚,搜文串章,得春节休遐罗列作《邀春奉茗纪》杂章虛谱一篇,诚恭颂三十六舵舵主并诸路诗友新春万祥!发于唐宋「西江月」,权以茶话奉侍三十六舵各路诗坛英杰,亦逐步吟一诗一词而记之,是以贺岁也!文乞正 !
                              (一)
                       七律 • 西月楼品茗

                 人问墨人何往来,唐宋西月阁廊台。
                 网隅楼盖先春暖,若若闾庭茗侍才。
                 涤境凝心雀舌待,清风把盏晒诗开。
                 松风蟹眼仙枝沁,舵舵高朋醉颊腮。

                               (二)

                       西江月(西月楼啜茶)

                  青花玲珑盖盏,双井云雾琼浆。
                  玉津金片狗牯脑,婺绿浮红汤靓。
                  庆合界桥泥片,梅岭白露淳香。
                  井冈钟楚谷帘泉,西月楼徕诗狂。
                                            2006.1.30
      


    -=-=-=-=- 以下内容由 烟雨52006年04月03日 00:46pm 时添加 -=-=-=-=-
    岸人把此帖复制替换原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品茶才子, 淡薄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岸人又是许久没来了,可是“酗酒”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问好岸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解佩令2006/04/03 02:49pm 发表的内容:
    品茶才子, 淡薄风流!
    岸人谢过令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邀春奉茗纪

    下面引用由烟雨52006/04/03 00:32pm 发表的内容:
    若若称,一般人都不敢回岸人的帖子,如今我就作个“二般人”吧。
    致下府岸人
    下里巴人阳春雪
    府第楼台似宫阙
    ...
    烟雨莫言
    岸人有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04:11 , Processed in 0.0934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