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7|回复: 4
收起左侧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8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下府岸人在 2007/12/18 06:08 第 1 次编辑]

■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
为了弘扬国粹
──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纪实
作者:王彤
北上寻赋
历史真会开玩笑。一个世纪前,由「五四运动」倡导的新诗,在风光了大半个世纪之后,渐渐远离普罗大众,走进了少数人孤芳自赏的死胡同。反而,被「五四运动」判了死刑,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辞赋,在销声匿迹数十年之后,近年乘改革开放之风死灰复燃,渐成气候,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四月上中旬之交,由洛阳大学发起并主办的中国首届辞赋创作研讨会在洛阳召开,有朋友力邀我前往参加。我不是赋家,借用一个时髦的名词,只能叫做「赋fans」。我喜欢赋,且不说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两句名言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就是当代范曾大师十多年前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莽神洲赋》的「云浮千秋,江山万古,是一片心头的圣址和净土。有共工来破,有女祸来补。有历代志土仁人,荡尘涤垢,驱除陈腐。哺我有天降的雨露,饱我有陇亩的禾菽,她是生我养我爱我的慈母」之话也令我眼泪常流。咱们中华民族有这样好的国粹,却弃而不用,岂不可惜。我《华夏纪实》既然以「弘扬华夏文化」为己任,对有人挺身而出抢救国粹,振兴赋学,理当全力支持。去年,山东王金铃君创作《奥运赋》,在北京引起轰动,我将之复印百余份在香港散发。前不久,南通大学王志清教授前来香港参加一个颁奖会,竟然为我带来南通市副市长袁瑞良四本线装赋作,分别是《阅江楼赋》、《黄山十赋》、《黄河十问》及精装竹简《狼山赋》,令我高兴不己。一个现任市长,日理万机,竟然在短短三数年内写出这么多高水平的现代赋作,实属奇事。我当就委托王教授撰写一篇反映袁副市长热心振兴赋学事迹的报告文学在《华夏纪实》发表,以实际行动支持赋学的复兴。由于这种种缘由,我欣然答允前往洛阳参加这一「赋林峰会」。
赋都风采
阳不但是我国的古都,也是我国的赋都。是次开会之前,有关当局向国内外方家征集「咏洛短赋集」,短时间内竟得百篇之数,其中一篇《洛阳赋》写道:「七大古都,洛京最长;始自夏朝,紧承殷商,经周历汉,日盛月昌。曹魏两晋,北魏隋唐,十三朝都,莫此荣光」;「河图洛书,源自此间!文明之火,炬接薪传,儒家制礼,道家谈玄,传统文化,由此发端。白马驮经,落脚寺院,龙门山崖,雕作佛龛」。至于洛阳作为赋都,陕西姚平教授写道:「洛阳辞赋古来雄,班固张衡着笔红,曹植神游邀浩月,左思纸贵笑春风。」中国文学史上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三国曹植的《洛神赋》,都脍炙人口,传颂古今。特别是西晋的左思《三都赋》成书之日,风靡京都,争相传抄,令洛阳纸贵数倍,成为千古佳语。今天的洛阳,经济繁荣,工商发达,街道整洁,花木扶疏,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事业之发展更是蓬蓬勃勃。仅这次参加赋会之洛阳人士就有数十位,个个身怀绝技,且不说赋学才士谭杰先生的《咏洛百韵》,传颂一时;孙继纲所长的新「三赋」,扬威天下,就连洛大数名出席会议的首长,也都能诗善赋,令人钦仰。洛阳不愧是中国之赋都。
赋林大会
是次会议是中国有史以来专门研讨辞赋创作之创举,与会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在辞赋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者,因此,称之为「赋林峰会」也不为过。按主办者原先的计划,会议人数为60人,实际与会者竟超过80人。除对辞赋创作情有独锺者外,与赋有关的书法家、电视专业人员和出版界都慕名而来。会议五月九日在距洛阳市一个钟车程的嵩县陆浑水库召开。洛大副校长董延滨主持,洛大党委书记、校长赵金昭、嵩县县长吴宇军、洛大辞赋研究所所长孙继纲分别致词,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邝健行和中华辞赋网站站长潘承祥先生先后讲话,对这次创作研讨会的意义作了高度的评价。在大会开幕式上宣读的南通市副市长袁瑞良的贺信,最能体现当今中国赋学复兴的现状和意义:赋者,歌而不媚,讽而不诽。怨而不恨,哀而不悲。唯求意境之高远,唯谋音韵之华美。意含和谐,道和中庸。与繁荣之道不悖,与富裕之途不违。应成文坛繁花,当作艺苑旺草。国昌,必行大典。世盛,应有华章。族兴,赋必复兴。邦强,辞必重扬。此时之所需,势之所致也。而此次会议,必将顺时之需,导势之利,成为复兴赋体文学的起点和推手。这对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各领风骚
赋林峰会,高手如林;少长咸集,流派杂陈。以笔者观察,与会之赋家,大致可以分为正统派、学院派、网络派、自由派和少壮派五种。正统派,多属坚持赋学传统,年纪较大的长辈。有些是现任或卸任的政府官员。包括袁瑞良、孙继纲、颜其麟、魏明伦、王金铃等。袁瑞良:现任南通市副市长,国家一级作家,是近年冒起的辞赋大家,被称为「才子市长」。代表作有《阅江楼赋》、《黄山十赋》和《黄河十问》等。其赋作境界开阔,气势宏伟,用词典雅,读来朗朗上口。孙继纲:原为洛阳市委组织部大员,退休后潜心辞赋创作,任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着有《白云山赋》、《牡丹赋》和《龙门赋》,后二篇曾搬上中央电视台播送,其气势磅礡,文采华丽,析理透彻,收放自如。颜其麟:现为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着有《香港赋》、《庐山赋》和《少林赋》等70余篇。赋作功底扎实,方法正宗,特别擅长铺陈,极尽渲染之能事。魏明伦:著名剧作家,被誉为「蜀中鬼才」。其作品较著名的有《中华世纪坛赋》等30余篇。其赋文白互用,朗朗上口,语言恢谐,妙趣横生。《中华世纪擅赋》拍卖价30万元,创下的赋价纪录。王金铃:中国一级作家,著名翻作家,去年创作的《奥运赋》,轰动京华,被称为「奥运第一赋」。网络派,是活跃在中国赋坛,以网络为武器,大量创作辞赋作品的现代赋学生力军,或曰主力军。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安徽潘承祥,浙江周晓明,江西张友茂,山东金学孟,新疆王宇斌等。潘承祥:笔名雷池赋翁,中华辞赋网站站长,着有《洛阳赋》、《桐城赋》和《互联网赋》等100多篇,其赋独树一账,风格卓异,极善铺陈,长于夸张,情景交融,神韵无限。周晓明:笔名锡东刀客,中国骈文网站站长。着有《温州赋》、《神舟飞船赋》等,其赋作文采斐然,气势奔放,布局严谨,笔法娴熟。张友茂:笔名下府岸人,着有《史山赋》、《杨振宁赋》等。其赋善用典故,古奥深沉,汪洋恣肆,极富文采。金学孟:笔名兰花草。着有《正义赋》、《牡丹花神赋》等300余篇。金氏擅长短赋,思维敏捷,出稿奇速,堪称中国赋林第一快手。王宇赋:笔名天山客,着有《雪莲赋》、《胡扬赋》等40余篇,大多写边塞风光,意境优美,词句清新,颇见禅味。学院派,多属在大学任教的教授、导师,如龚克昌、王志清、冷卫国等。这派人物除王志清外,多以研究和教学为主。龚克昌教授从事辞赋研究数十年,所著《中国辞赋研究》和《全汉赋注》两书,共170万言,可谓鸿篇巨制。王志清教授除了讲授古文,包括词赋之外,也尝试创作,且多有佳作。自由派的代表人物应推北京中国国学院长王铁和被称为「诗侠」的钱明锵。王铁:是个辞赋奇人,他十岁就开始作赋,甚得名家褒赞。他的赋作,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文彩飘逸,用字如凿,被誉为「盛世中国辞赋第一家」。钱明锵:世界汉诗协会常务副会长,有「诗侠」之称。着有《盘龙城赋》、《梅花赋》及《兰亭秋褉诗》等五篇。其赋作想象奇丽,挥洒自如,语畅意达,声韵和谐,是一位见文采、见学养、见功力的当代诗赋书法名家。至于少壮派,这次有个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扬威,年龄才二十岁,脸上稚气来消,然而颇有大将之风。我没见到他的赋,但从他交予谭校长的二首诗中可以看出,他人小志大,前途无量。
寻求共识
与会者尽管都是为了「振兴赋学」的共同目标而来,但由于理念、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认知并不一致,比如:雅还是俗?创新还是复古?用典还是「非典」?依靠政府还是坚持民间路线?学院化还是市场化等等。会上、会下,宿舍,饭堂,甚至在出游的车上,大家都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高雅化还是通俗化。二是学院化还是市场化。关于前者,有人认为,赋是一种高雅文体,不是人人看得懂,主张多用典,甚至强调不典不成赋。但更多的人认为,一部中国文学史,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五四以后的白话体文学,都是从古奥向通俗化一步步走过来的,复古路是绝对走不通的,也不应该走的。因此,通俗化、大众化,让高雅的赋向大众化逐步靠近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脱离社会,脱离群众,现代赋不能走新诗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辞赋学会会长龚克昌教授的观点受到多数人的认同。龚教授认为,古赋太艰深晦涩,连一般大学生都读不懂,非改革不可。但白话赋又太散慢,没有句式,又不用韵,缺乏个性,简直与散文无异。古赋和白话赋要互相靠拢,要创造出句式大体整齐,文词简炼,用韵大致相同,篇幅较短的新时代赋体。他十分推崇苏轼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认为「两赋」基本上运用四六言,参差错落,读来朗朗上口,而文字既浅显易懂,又绘声绘影,简直把读者引入是有特殊韵味的赤壁夜游之中。类似此类赋篇,今天一般知识分子少假字典,即能读懂,掌握,欣赏作者此时的心境。至于第二个问题,鉴于我们处于商品经济时代,离开市场,寸步难行。赋与其它文体一样,不能撇开市场,我行我素。大家倾向,走市场化之路,利用市场,以商养文,但不能成为商品的奴仆,由上世纪的政治工具,沦论为经济工具,甚至老板的奴仆。
申报世遗
这次会议有一个显著的成果,大家一致决定,向联合国文化遗产委员会申请将中国辞赋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倡议是江西的张友茂先生发起的。参与联署的有当今活跃在中国赋坛的一批中坚分子,象浙江周晓明、安徽潘承祥、山东金学孟,还有日不落,张来芳,陈正云,陈瑞萍及寒池青莲。倡议还获得辞赋界名流龚克昌,颜其麟、魏明伦、孙继纲、袁瑞良、雪川等的鼎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它文化艺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允许申报一个。从2000年开始。该评选已举行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仅昆曲和古琴入围。申报非物质世遗的目的,正如中国骈文网业总裁周晓明说的,是为了保护中华辞赋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属种和独特古老的「语言活化石现象」。发起人的江南赋翁张友茂把「辞赋」比喻做「濒危动物」,他说:「濒危动物,当先抢救,因此,必须首先将其提升至国宝地位,因为中华辞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绵延了数千年的赋体文学,其上承诗歌源头,下启古文运动,起到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体式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母庸置疑,辞赋申报世遗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漫长的等待,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辞赋申报过程中,需要对照考察实际,对照考证目标,把中华辞赋发展过程中的若干课题加以规范,包括对辞赋的研究,创作,后备人才的培养,创新工程等,逐步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套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文化保护体系,使中华辞赋后继有人,最终使之得到传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阳光状态。
权作结语
此番行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个民族人,对自己的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降生在神州大地几十年,竟无认真领略作为中国文化摇篮的中原大地,每每觉得是平生憾事。此次洛阳之行,除了参加抢救国粹、复兴赋学之外,更在祖国母体中温馨地盘桓了三、四天,感慨万千。可惜,我生性愚鲁,未能将此行的感受完全形之于纸笔。多谢此次会议主持者之一的谭杰先生,他倡议每人交至少一首诗词作为纪念。为交功课,我强迫自己写了十首新古体《洛阳行》,算是此行的总结,也算作本文的终结。洛阳行十首:
一. 阳春四月别香江,千里寻芳赴洛阳。满目风光看不尽,梧桐紫菜花黄。
二.洛城气韵果非凡,市井繁忙街道宽。百幢高楼拔地起,千年帝址换新颜。
三.祥云缭绕洛阳城,神佛满天心欣然。久住香江我且恋,来生必做洛阳人。
四.自古江山天做成,洛阳风物四时新。泰山北斗一长串,华夏文明第一城。
五.女皇敕令百花妍,唯有牡丹不作臣。百灼千烧无所惧,长留香艳在人间。
六.国色天香壮洛阳,嫣红紫满城芳。牡丹本就好颜色,花会播传更显扬。
七.河堤十里无遮拦,就道轻车傍水行。如画园林游者醉,几人曾忆胡耀邦。
八.中华文化源流长,辞赋兴来国运昌。邀得赋林众雅士,白云山下写新章。
九.伊水河头设赋坛,四方高士会灵泉。百花竞放谱新赋,国粹何愁薪火传。
十.群贤荟萃五阳江,盟主赋林孙继纲。河洛才人代代有,《龙》《牡》二赋动京邦。
          二OO七年五月十二日 草就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下府岸人2007年12月18日 06:05 时添加 -=-=-=-
.
发表在:
香港《华夏纪实》月刊杂志,
及「中国报业网」
等网坛。
http://www.baoye.net/bbs/simple/index.php?t60930.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8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大活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谢谢岸人先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申报世遗成功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上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3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香港《华夏纪实》总编王彤先生这篇文章。

俺现在已经是天天上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07:35 , Processed in 0.0838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