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归宿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20日 19时52分0秒 评论/阅读(1/11)
时光如水,匆匆流逝,日子在快乐和不快乐之间弹指而过,今夜当我坐在电脑前写下我喜欢的东西时,心情很平静.但思绪和头脑还是不由自己的控制力支配样,这时的时钟已经走向了夜晚10:23分,我喜欢写下我自己的东西和感受,不是文章,叫东西.家人也在这夹着冷空气的寒夜都睡着了,而此时的我刚放下手工活,{打的毛衣}歇下,今晚瞌睡好象没有吸我去休息,呵呵.我只有坐在我的地盘上来放松思绪了.
总感觉心情很沉重的,思念情感编织的绳索牵痛了两颗遥远的心.因而,我们活人有时候的感受会在某一时刻,每一段过程时便拥有了思念,也会觉得拥有一种幸福的忧伤,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温馨的痛苦.就象我此时写东西的感受.
没有别离,便没有思念,当远去的背影在视野消失,当火车的汽笛轻轻拉响,当汽车的轮子徐徐转动,当飞机冲出跑道腾空而起时,当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永远离开了我们......这种别离的心情和无奈,会让我们的情感留下太多的"想",想字也包含着思念,我的思念在这寂静的寒夜里便开始了.
12月的日子又临近了,当我坐在这里写东西时,就又想哭,心情还是有些伤感.因为思念,月亮被人类注入了浓郁的情感.因为有了太多的"想",写东西的心情也变得沉重.无论月圆月缺,我的思念和想都是一首皎洁永的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思念可以使人含笑,也可以令人流泪.但在思念时,你都会心无旁骛.因而,拥有了思念,便拥有了一种专注,一种渴望,一种寄托,一种情谊.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久别重逢的欢悦,才有意外邂逅的惊喜,才有亲友相聚时举杯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念属于彼此双方.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被别人思念着是一种幸福.而只是有时候思念人会被人误会思念,都是一种负担.我不想成为谁的精神负担的.思念不是砺石,却可以铸造你深沉的情感和坚毅的性格.
我的思念是一张不可触摸的网.思念之后便是等待,等待一万年不长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因而,拥有了思念,便拥有了一种坚韧,一种忠贞,一种豁达,一种勇气,一种生活信念.
我总喜欢勺勺的思念,呵呵,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年轻的朋友,让我们拥有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吧------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上,它会永远伴着你,给你绵绵不绝的温暖和取之不竭的力量.今夜,我又坐在了这里,写下了我喜欢的东西.祝愿我的朋友们心中都拥有一份思念和牵挂.
————以上明月姐姐
今辰,翻完了一本时尚杂志,思绪开始活动起来,站到窗前,看那窄窄的风景。
昨晚,答应替勤奋的姐姐续写文章的,窗前的我还没有任何头绪。
姐姐,你是知道的,我无法模仿你细腻的文笔;也无法模拟你的丰富的情感。我能写的,只有我自己。而我,和你,是差别非常大的两个人。
姐姐聪明而坚定,知感情的利弊得失,应该过得很幸福。我的眼睛,能够看到你母亲给你的良好心理暗示,你有一颗求幸福的心,洞察世理的智慧。而现在还保有一份纯真的心,那是幸福的结果。
多少人的纯真被生活的坎坷磨去,多少人信念被现实所扭曲;只有幸运的人哪!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却坚定了信念,琢磨出生命的纯真。
看了你的小说,我找不到答案,或许本身就没有答案。
师妹,一个悟性极高的女子,也用小说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当年没能给出答案。现实中的选择艰难让我逃避得在夷陵大桥上悬吊。虽然我算过,掉下去也没事。也太令她伤心。
思念就犹如姐姐所描述,可以使你含笑,也可以令你流泪。
相交不久,也会浅浅的思念你,却不苦。用情太甚,则一寸相思一寸灰。
思念是常情,当曾经愉悦的情感再度出现脑海里,我笑;当意识到再也回不去,又舍不得将以往的画面从脑海中赶开,我伤感。
爱情却是将思念刻画得婉转凄美,尤其对死别的爱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他们的文字让我心悸。
我呢,却还留在那条船上,不知道要多少岁月才能上岸。
我思考着,一切是怎么发生,不止一次问:我的生命在于什么?我还剩下什么?
不是思念,我知道,当问出这个问题时,我的生命已经在寻找归宿。
归宿,。不是爱情,是生命的归宿。后来…… 感觉到了……
我和兄弟一起为做事而坚持时,我明显的感到了。那种归宿感,那种拼尽全力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不惜拿出自己的所有,那种互相鼓励着一定要顶住压力迈过眼前的这道坎时,我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活力。
其间,我听过不少关于提防合伙人的建议,关于事先签定合同条款以便日后保险的建议。我思考过,我甚至到我兄弟那里想取回那份日后对我有隐患的合同。但看到他为我的事所忙来忙去,他对我的信任,他对我们未来抱有的幻想和希望。我无法开口,他把他人生的希望都赌在我身上,没有了我他的人生将黯然失色。
对,是我们,我清楚的看到,他的归宿就是我们。
爱情,的归宿是什么,是婚姻么?多少人,进去了又出来。
流泪的女人,伤感的女人,洒脱的女人,执着的女人……
找一个好男人,好难人!!!
感慨!
他吸引着你,温和而稳重,幽默而大度……
他是一个可靠的男人,负责任,有爱心,嫁给他应该很妥当,应该很幸福。女人如是想……
错了,你的幸福在你,不在他。
当女人考虑对方为终身伴侣时,她已经进入了寻找生命归宿的阶段,一旦发现让她有归宿感的男人,她会狠狠的陷下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所不惜。
可此时男人进入这个阶段了吗?他或许只是不想拒绝你性感的诱惑,或许是猎艳猎奇的心理;如果他很年轻,或许正急于证明自己,有让你一辈子幸福的能力。
但女人,已经把他定为生命的归宿。
不成熟的男人往往造成女人致命的伤,因为他要进入寻找生命归宿的阶段还遥遥无期。
男人也会有归宿感产生,就算他拥有很多的女人,性感美丽,没有归宿感他还是会孤独寂寞。一旦他对一个女人产生归宿感,他将对她无比忠诚,不需要道德与责任,他会做得更完美。
他属于他们,他的生命归宿于他们。
归宿感相似于信仰,它让人的心理,平和、坚定。
它是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是发至于心灵最深处的终极定位。
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裕的待遇,千难万苦也要回国,就源于他是中国人,只有回到中国,他的心灵深处才会安宁。关羽抛弃爵位,美女,以及为将的本分,冒死回到刘备身边,不是为一个义字,若是那样,他就大义赴死了。他对刘备和刘备的事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曹操在他眼中是贼,虽降,却是在等待机会,与刘备共成大业。他归宿于刘备,他的生命归宿与刘备及刘备的事业。和他雷同的还有诸葛亮,诸葛亮不是因为刘备三顾草庐而感动出山,而是刘备通过三顾草庐让诸葛亮对刘备及其刘备的事业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不单是感动,要换成是刘表,三十次也感动不了。
凡是产生这发自内心的终极定位的人,极其忠诚,因为,它定位的是生命,实现的是人生。
让人产生归宿感的东西很多,可能是人,可能是事业,可能是理念,可能是国家,民族
一旦让他产生归宿的东西被毁灭,他的生命,他存在的价值立刻会被质疑。
苏联解体不久,苏联元帅谢尔盖·阿赫洛米夫自杀,他的遗言写道:“当我的祖国正在死亡和当我一直认为我存在的一切理由正在被毁灭时,我无法继续活下去了,我的年龄与我的整个生命赋予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权力,我已战斗到最后。” 而在他身前,苏联情况不太好的时候,他写道:“为什么我要返回莫斯科呢?无人命令我这样做。我确信这个冒险计划将会失败。在我到达莫斯科时,我的这种担忧就被证实。但自从199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走向灾难,戈尔巴乔夫对我不错,但对我最好的依然是我的祖国。至少,一个标志已留在历史上了:人们抗议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走向毁灭。” 当他的一切努力也挽回不了他的归宿(苏联)的时候,他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爱情!
梁祝是爱情的经典…… 我不想再多说……
师妹说:爱情要两个人站在携手人生的角度去考虑。
互相没有归宿感的男女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他们只能站到合作互利的角度考虑。
卡尔.马克思显然是非常幸福的家伙,如果他和燕妮没有找到那种携手人生的归宿感,他不会这样定义爱情: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感情。
不尽如此,他还把爱情和事业的归宿结合起来,使得它们不会产生冲突。虚构了一个为全人类奋斗的目标——共产主义,我不知道他是为燕妮的成分多还是为真理的成分多。而且完全突破了国家,民族的限制。堪称完美的人生。虽然他的哲学体系和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
(而我自己就一塌糊涂了哈!呵呵!)
而哲学家叔本华就只归宿了哲学,他对于女人有一种相当的鄙视,对婚姻叔本华更是认为那简直就是扼杀哲学家的坟墓。他一生“无母,无妻,无子,无家”,生命里最后三十年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陪伴他的只有一个佣人和一条狗。
你可以觉得叔本华这个人好笑。但谁也不能否认叔本华是一个天才这个事实。他是一个为哲学而生的人,他的家境不一般,相当于中国的曹雪芹曹家,彼得大帝的皇后出游时都住他们家。按说,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小孩不当花花公子简直就是一种浪费。但叔本华居然去学什么枯燥的哲学,一个人忍受孤独寂寞。而且他那种悲天悯人的性格不是后来的种种不得志造成的,他十四五岁时就已经对人生的痛苦进行思考,这也是他母亲对他无法忍受的原因。你说一屁大的小孩,不愁吃,不愁穿,人类的痛苦与悲惨关你屁事?
叔本华一生相当有钱,他完全可以不必靠搞文化过日子。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抱着那份自信与热情执着坚持了下来。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是不如意的,在将近四十年时间里,他引以为豪的学说,著作不被人接受,可以想象有着强烈自信心的叔本华内心的痛苦。但他守住了那份孤独与寂寞,他的一生只有哲学,没有朋友,没有家庭。要知道叔本华很有钱,他干什么不行?他完全可以干别的去。
这就是归宿。
但所幸,悲观主义哲学家本身没有成为一个悲剧,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终于为世人重视,他获得了人们给予哲学和哲学家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