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1|回复: 10
收起左侧

如梦令(咏春笔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梦令
文/曲径通幽

昨夜暖风吹柳,
野草芳宸知友,
日照燕双飞,
醉与桃花相守。
知否?知否?
一叶春来人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咏春笔会)活动,发拙作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照燕双飞,
醉与桃花相守。

两句春意盎然。。 小令虽有旧形,但意境别开。

谢曲美人携词支持。)
鸿渐 发表于 2009-4-6 04:17
谢过才子斑斑赏评,祝笔会轰轰烈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李清照的风格用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李清照的风格用活了
汪洋滋肆 发表于 2009-4-6 06:55
汪洋版主过奖了~~,支持你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春来人瘦?
不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春来人瘦?
不好理解!
野蟒 发表于 2009-4-6 10:46
古有一叶知秋的写法,今用一叶春来,异曲同工。
谢过朋友雅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7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蟒 于 2009-4-7 06:41 编辑

一叶知秋连接人瘦还好说,一叶春来也人瘦就说不通了。
李清照也用瘦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中间穿插对话,简洁凝炼而又生动活泼地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近了,被扰乱的心绪,如麻如潮难以入眠,只听那疏疏落落的小雨下个不停,继而又骤然刮起了大风。女词人惜花怜人,夜不能寐,只好借酒浇愁赖以排遣,却又愁更愁,待到清晨,拥衾未起,隔帘急向侍女探问花情。而侍女的回答却又漫不经心,这有心的问和无心的答,正是表现了易安惜花怜人的凄婉之情。心如飞花的女词人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好事物年华,都在此痛惜情怀之中。红(花)瘦而引出人的伤春心情。
《萝园词选》对易安此篇下过几句评语,他说:“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我以为此话极是。一首六句的小令,竟于无端中生有许多的层次,句句折,笔笔换,如游名园,一石一亭,一步一境,令人如痴如醉,叹为奇绝!易安自夜及晓,无一字呆写“经历”,只用浓睡残酒为引线,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这该是何等巧妙?然而,问她卷帘之人,所问何事?一字不言,却于答话中道出“海棠”。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紧接着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醉花阴
【词语】:人比黄花瘦
【释义】:黄花:指菊花。人比菊花还要瘦弱。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出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此词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写得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写秋凉情景,是"薄雾浓云",这种阴郁的天气郁闷难耐,半夜的清冷孤单,独坐在室内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炉里瑞脑香袅袅地青烟,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哀愁。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勾画了出来。在"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之后,紧接着是"佳节又重阳",此乃弦外之音,暗示当此良辰佳节,丈夫不在身边。古人对重阳节非常注重,是亲人团聚、相携喝酒、登高之日。一个"又"字有着非常浓郁的感情色彩,突出的表现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孤眠,纱厨独寝,该是怎样一种孤衾难眠的长夜呢?"半夜凉初透"不仅仅是时令转凉而带来的感受,而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下片更进一步抒怀,黄昏时节,独自把盏赏菊,已自神伤,而此时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而"暗香盈袖"更形孤独难堪。这句化用《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指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后三句,写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以黄花来比喻人因相思而憔悴,衬托出"莫道不消魂"的深意。而一个"瘦"字,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这里的"帘卷西风"运用了倒装句的表现形式,把正常的词序"西风卷帘"给倒装过来,这样不仅音韵铿锵,正好满足词的需要,而且用了两个高昂的阴平声"西风"放在句末,就突出了西风的意境,与词中的"消魂"和"人比黄花瘦"熔成一片,艺术效果非常显现的。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李清照的词诚如陈廷焯《云韶疾》卷十:"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前者说伤春心情,经雨摧残,红瘦(是花稀少了、花瘦,而非春天人瘦);后者是说伤秋心情,人比黄花瘦,怎么讲都没有春来人瘦的道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知秋连接人瘦还好说,一叶春来也人瘦就说不通了。
李清照也用瘦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 ...
野蟒 发表于 2009-4-7 06:39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隔水伊人 于 2009-4-7 09:12 编辑
一叶春来人瘦?
不好理解!
野蟒 发表于 2009-4-6 10:46


赞同野蟒所言,此用法似觉不是妥帖!问好曲径通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朋友们:)
谢谢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5 08:42 , Processed in 0.1501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