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4|回复: 1
收起左侧

登楼抒怀 名满天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愚悟者 于 2009-4-18 07:56 编辑

                                                                    登楼抒怀 名满天下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著名文学批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代学者沈德潜则以为《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可见《黄鹤楼》不同凡响,堪为千古绝唱。诗人以优美的神话传说、壮丽的江天美景、精当的典故现实,层层铺垫,句句蕴情,写出了诗人因吊古而引发的怀乡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首联吊古伤今,借传说着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乘鹤之事,可谓子虚乌有,诗人却以无作有:曰“一去不复返”,即寓岁月不再之意,大有仙(人)去楼空,惟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世事茫茫之叹。这样写,颔联之意蕴已在首联之中隐现,故颔联之发挥顺理成章,一气旋转,奔腾直下,乃“文以气为主”之典范。这两联,思接千载,虚空淡远,茫而无际,表达出诗人对世事茫然的惆怅落寞的情愫。
    第三联写登楼所见。昔人杳然已去,渺不可知。眼中所见,却实实在在: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如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诗人不写“英雄竞折腰”,却想到东汉末年很有才气的祢衡,其人性刚傲物,为当权者不容,终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想当年之碧血,见眼前之芳草,两相比照,若隐若现,亦暗亦明,似凄似切,且喜且悲,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此联之“转”自然引出尾联之“合”。
      尾联写现实感受,天色已晚,烟霞沉沉,“王孙游兮”,“胡不归”?乡关何处,令诗人怅惘不已,叹一声“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愁”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这样“合”,能回应首联,前虚后实,如豹尾之能绕额,真乃出神入化之笔。
    全诗起承转合,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正由于此诗艺术上的出神入化,历来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据传这艺术上的巨大成功竟使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的念头也只好打消,自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趣的是,诗仙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却有明显的摹学之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相比较,妙趣无穷: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均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两诗均以“愁”作结,却也妙极,只是李太白表述的是忧国伤时的情怀,崔颢抒发的是思乡伤别之情愫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4-22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确实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2 12:52 , Processed in 0.0698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