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5
收起左侧

[诗歌] 生命随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子本如玉 于 2010-1-26 23:54 编辑

飘泊的人生若要浪漫,需要美酒常伴身旁;寂寞的心灵若要抚慰,丝竹管弦必不能少;通灵的悟性不想钝化,诗词可滋养情感;积极通达的处世态度,读史可作借鉴譬解;寐求的长生之道,抚琴、阅读、朗诵、书法、绘画均可信手拈来!而羁旅的生活若要充实,定要手不释卷……
      陕西洋县谢村镇刘氏一族,祖上未修家谱,其源早已不可上溯!或与友谈及,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常道乃汉中王刘邦之后。朋友或信或疑已不足为道,亦不是自我标榜其血统高贵乃王室之后,以博恭敬!而是很深的乡土情怀作祟!是啊,这方水土养育了无数的刘氏子孙,历朝历代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方乐土,也没听说出过举人进士之类,但刘氏子孙的尚学之风却是近年来被人所称道的!
      不信你绕东韩村走上一遭,家家门户上贴的对联,那浑厚苍劲的书法是刘文杰哥哥的;正门贴门神,偏门上贴的则是一方红纸,上面用狼毫随意勾勒出的梅兰竹菊,瘦石怪木,也清秀俊逸,颇有风骨,那是同辈刘俊轩的;正屋内的中堂画,或上山虎、观音像、三星拱照等则出自于侄儿刘刚;重新整葺刘氏宗祠时的斗檐飞拱、檐水滴瓦、路桥石碑上的铭文刻字为刘大明一手包揽,笔似宝剑之锋,字如岩顶之松;某家若有红白喜事,不用请乐队,只消在父辈们中间随意拉出几位来,告知曲牌,略作调试,二弦板胡、云铃堂鼓便合拍齐鸣,声音大作;后生们便在话筒前争来抢去,秦腔中无论是哀怨凄苦的《三娘教子》还是清越激昂的《花厅相会》,小青年们皆能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唱出,到了动情处,还开了云手,舞起水袖,虽然是逢场作戏,却也有万种风情……
      这一方水土真是神奇,秦岭巴山所傍,嘉陵汉江所依,夺天地造化之功。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劳动人民,何时修得这般手艺?再看看,家家栽竹种菊,屋脊上二龙戏珠,明镜高悬,上昭日月,下避邪魔,门口泰山石敢当的花岗岩看碑,蕉叶竹片织成的斗笠,棕绒编就的蓑衣,吱吱呀呀的青石碾子,长耳温驯的驴儿,笨拙健壮的青牛,水渠内清波凌凌,鸭鹅嬉戏……
      小子有幸,公元一九八一年四月初四日子时生于此地,并长于斯!自小家境贫寒,婆媳难处,虽母爱煌煌,奶乳却极为稀缺,唯鱼肝油与米糊为喂养之物,故身体孱弱,智发迟缓,三岁犹如咿呀学语之童,张口结舌,不能作同龄之语,吾家三代单传,存我一子,尚且如此,长辈之忧心可鉴,祖母将银项圈套我颈上,长命锁挂于胸前,桃木珠穿成手琏戴在腕内,老人家天天佛前祈祷,诚感动天,终开四岁,口舌为佛祖开光,至今竟极伶俐,实为奇事!
      老屋正房内曾悬一大匾,上书“勤奋耕读”,长约五尺,高约二尺见方,楷书写就,清漆的底色早已班驳,朱砂的字却是鲜红夺人,每每父母荷锄归来或是邻里串门,都要将此匾额指划一方,我只能口里含着手指用懵懂的双眼去作瞻视,心里却想着,以后我也要写这样好的字!
      母亲是位善良淳朴但又多感细腻的女性,虽只是初中文化,但一手字却写得娟秀整齐,给我作业的批语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赞扬!五六岁上,她闲下来时,经常把我搂在怀里,手指门帘上那绒绣的字——樱桃好吃树难栽,给我讲解其中的含义,我似懂非懂!但有一个细节让我至今难忘,生病了吃西药,我先把白色的、棕色的药片吞掉,再去吃那黄色的四环素糖衣片,母亲问我,我说这就是你教我的先苦后甜,母亲笑如春风,赶紧的喂我一勺白糖!我便兴冲冲的跑去玩耍了!
       每逢春节,总能听到母亲如是说:“那谁谁家的春联写的太好了,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或是“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之类,她似乎是说给我的,我便跑去某家的大门口,依然是漫眼懵懂的去看那些个字!真的感谢母亲,许多年来,我一直练习书法,并对对联的内容字形尤感兴趣,是母母给了我最初的启蒙,我的字不算的最好,但也能拿得出手,实实是拜母亲所赐!
      母亲是伟大的,她生了我养了我,还给了我最为原始的精神给养,让我以后的生活丰富炫丽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4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可滋养情感,书画可陶冶情操,赞同
为天下伟大的母亲而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无言,母爱无边。欣赏问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朴实,很感人。加亮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7-2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屋正房内曾悬一大匾,上书“勤奋耕读”,长约五尺,高约二尺见方,楷书写就,清漆的底色早已班驳,朱砂的字却是鲜红夺人,每每父母荷锄归来或是邻里串门,都要将此匾额指划一方,我只能口里含着手指用懵懂的双眼去作瞻视,心里却想着,以后我也要写这样好的字!

    耕读之家,勤奋之子,不求富贵,但求平安。好文,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9 02:51 , Processed in 0.0751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