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5|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书画] 季仁葵书法艺术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厚德博学,求是笃行
                                                                -----季仁葵书法艺术赏析之一
                                                                         赵志康

   这是一副不可多见的佳作,也是季仁葵先生道德风貌,从艺精神的写照。值得我们一点一划解读。
   “厚”字,笔锋凝重,结构拉高,显得深沉厚重。
   “德”字,笔墨饱满,结构堂正,显得正气浩然。
   “博”字,笔触变化丰富,通过笔划粗细的变化,调整疏密关系,穿插得当,争让合理,右下方“寸”部的一横是整个字的一根栋梁,乃扛鼎之笔。
   “学”字为上下结构,上半部笔划繁,下半部笔划简,下半部就是退让一部分空间给上半部,使字型稳健美观,开合锁结,争让对比,疏密调理处处合情合理。
   “求”字是全副作品的核心,重笔头。笔划较少,把中间的小笔划写成全副作品中最粗重的墨迹,以小胜大,以简胜繁,小笔划的力度成就了“求”字在整副作品中的地位,有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是”字为全副作品布局调整和气氛调节的中心。布局上让出一部分空间给上面的“求”字,使同样大小的“求”字产生一种张力,增加了力度,尤其靠近“求”字的地方笔迹收细,让了一大口气给“求”字的几个点,陪衬了“求”字的精神力量。下半部较灵动的几笔把前面“厚得博学”四个静态的字过度到后面“笃行”二个动态的字,起了承转启后的作用,活跃气氛。“是“字在落副方面上下没有对齐“求”字,略向左偏出一点,右上角就为整副作品留出了一个透气的“气眼”, 留气眼是季先生落副方面的高招,他在整个篇幅上都留有透气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去找,这是季先生的玄机,也是欣赏季氏书法的趣味。
   “笃”字虽为动态,但走笔变化稳重,结构扑拙,不奇不巧,灵动而端庄,体现诚笃,端正而不刻板。
   “行”字动态中立正。布局势态上呈收势,虽横向笔划飞舞跃动,竖向笔划行正立直,不歪不斜,体现一种行为的操守。
   宏观全副作品,笔墨雄浑酣畅,灵动沉着,静中寓动,堂正而不刻板,松动而不狂怪,美观而不妖媚。论其功底,没有楷书功夫写不出“德”字,没有草书功夫写不出“笃”字。
   欣赏艺术品不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我们拿季先生的作品限别人比较,目前书坛有两种人,一种是古典的,永远象学生一样临古贴,没有自己的文字结构造型能力;另一种是现代狂生,用狂怪来弥补自己功力空虚和结构无能。季先生与这两类人不沾边的,他的作品美,但你在任何碑帖上找不出同样的,又不是狂怪奇异的,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自己的书写艺术,可钦可佩。
   “厚德博学,求是笃行”恰是季先生自身的的写照:德高望重,博学勤练,实事求是,艺端行正。

         ( 此副作品是上师大奉贤校区的校训,季仁葵老师亲自书写,刻挂在图书馆底楼大厅墙上。)

                                                                           2009.6.30

附:                                                          赵志康简历

   平生淡泊名利,性情豪爽,无意仕途,潜心诗文,绘画,音乐,喜读美术史家陈传席大作。现居上海奉贤泰日农村,深居简出,生活简淡,携娇妻幼子全家绘画自娱,无求奢华,其乐融融。
   1947年生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285弄(上海历史优秀别墅建筑群---上方花园)31号,自幼聪慧,学琴习画沾手自通,曾于少年宫师承江寒汀高徒钱行健学习小写意花鸟画多年,并辗转于哈定,颜文梁门庭前学西画。文革期间中断学业,抄家丧父,下放江西。在一家军工企业担任宣传干事,在此期间创作大量美术作品发表于江西省报,省展,宣传画《科学的春天》在省报刊登,省展展出后大量被放大绘制在全省各市街头,成为当时江西一景。同年组画〈〈音乐的妙用〉〉又获江西省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宣传画〈〈自食其果〉〉获环境保护作品展二等奖。此后几年从事文学小说创作,处女作〈〈地下音乐会〉〉获地区短篇小说一等奖。
   80后担任全国神剑文学艺术会江西兵器工业分会理事,江西省漆画协会会员,抚州地区作家协会会员。同时有幸与中央美院退职教授梁书结为忘年交,梁书于57年反右期间厌世退职隐居深山,赵志康十余次步入深山与之同铺对膝,彻夜长谈,交流画艺,互赠作品,得益非浅。
   90后跟江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美术部主任付周海习漆画,在江西参加制作多副壁画漆画。
本世纪初退休回沪,2004年定居奉贤泰日,入奉贤区美术家协会,作品二度入选上海江南之春美展,其中漆画〈〈家园〉〉获江南之春画展二等奖,多件作品参展上海创智天地。
   2006年加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
   2008年由于指导幼子赵相如参加全国共青团中央,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世界儿童画大展均得一等奖,吸收为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会员。



通讯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泰日光耀二组229号
手机号 :134728133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季仁葵书法艺术赏析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季仁葵书法艺术赏析之二
                                            赵志康



   现代书法在内容上也要有现代性。季先生这副作品首先在内容上对唐诗作了概括和提炼。古体律诗讲究格律,讲究对仗,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在诗文结构上很工整,如果写长条对联何尝不可全文抄写,但这是一副很具现代美的斗方。况且书法艺术是讲究意境,论性质,中国的书法艺术属于意象艺术,不具象,不抽象,是心象,是意象,是物对我的启示,是我对物的感受,物我合一。有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画面已经有了,颜色也有了,管它几只鸟儿在干什么,现代人寻找的是感觉,是境界,是气氛,由感觉引发的联想由观众去想,现代人很会想的。我们不是说古典的东西不好,但一味承袭古体的东西太多,没有一点创新,总有一点陈词滥调之感,现代人找不到几百年前的感觉。在这副作品中,季先生在内容上对古诗作了概括性的现代处理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第一进入观众视觉的画面是黄鹂与翠柳的关系。自然生长的柳树肯定比黄鹂鸟大得多,但注目凝视黄鹂鸟时,人在特定的局部画面里,视觉重点中心应该是黄鹂鸟,翠柳自然是退居二线,成为鸟的环境陪衬了。所以季先生笔下的黄鹂两字大于翠柳两字,翠柳两字的线条象柳枝一样柔韧缠绵,柳丝如梦,把黄鹂两字衬托得灵动活泼,视觉重点跳出来了。再看柳树下的白鹭,端庄而优雅,柳字下面有一根长长的枝条一直下垂到白字底线的水平面,白字写得小巧玲珑,把空间让给了柳枝,又在上方留出一片空白使整副画面透出一口大气,否则满副充满笔划中间没有活气。中国画的构图有一句话:“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精于画理的季先生以画入书,疏密变化天成而就。
   鹭与鹂两字笔划几乎连在一起,使两种鸟类气脉相连,而没有碰在一起,鹂字向左伸出的一撇真称“险笔”,如再长出几毫米,两个字绞成一片就两个字都死了,就差这一点点两个字没有碰在一起,气脉相连,实为险招,没有炉火纯青的技巧谁走这步险棋。
   青天两字体现了季先生对青天的敬仰和崇拜。字型正而不板,静中寓动,整个画面到了这里归于宁静,他用了最凝重的笔墨来写这两个字,青字骨脉坚挺,基本上用了挺直的粗线条,横向笔划飞白通透,竖向笔划力透纸背,有顶天立地之感。
   通观整副季先生在这副作品中表现出他处理对比的能力,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黑与白,动与静,简与繁,长与短,争与让处处调理得法,在对比中相得益彰,从这些关系中说明季先生不但有文字的造型能力而且具备了一位大师驾驭艺术意境的能力,得心应手。
     (2006年7月28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此副作品)

                                                                       2009.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业 ,至仁
                                  -------季仁葵书法作品赏析之三
                                            赵志康



   “善思乐业终成事,厚道至仁能养心。”这是唯一一付季先生自措内容的对联,也恰是季仁葵先生自身真实写照。季先生平生不善言词,很少构想内容吟诗作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偶有所发,必惊四座,简练而又生动。这付对联既是他多年历练的总结,也是他持之以恒的自勉。
   长期以来,季先生对书画艺术的研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可谓乐业。在求索艺术真谛的过程中他充满了机智与敏捷,心灵手巧,心灵者:善于思考,悟性敏捷,善于思索笔墨的
真功夫。他从不把心思用于投机取巧,什么洒盐,洒汽油,洒豆腐浆,捞水花皱纸法,玻璃拓印.......五花八门的雕虫小技他从来不屑一顾。他把智慧用于笔墨功夫,尤其是对线的研究,干湿浓淡,抑扬顿挫,达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成为一代宗师,现代中国人物画大家。
   人品即艺品,季先生处世厚道,笃诚谦和,小事与世无争,豁达大度,忍让恭敬,乐于助人,克己举贤,乃奉贤一大贤人。季先生以厚德诚信之仁来养心确是他成业之前题。一颗小小的种子能发芽,生根,成为参天大树,因为种子有内在的生命力,一个人如果真正把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全部专一地用于一项事业,就会成事,而人的心思太复杂,人的生活太复杂,人的社会太复杂,季先生用厚德至仁来净化,简化内心,找到心的力量,心得中源,在内心的静界,净界里开发自我内在力量,于己的严谨,于人的宽大,化解他人社会的污染源,蓄养心力,净化自我,使自身内在的心力超越他人,健康的心态便是最大的健康,自净其心,悠然自得,患得患失,自身失落,养心自悟乃是季先生立身成事之本,象他这样貌似平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人强大的是心力。
   这付对联在书写上颇具特色,笔划曲直多变,笔酣墨畅,布局灵巧活动,整体上字正行直,朴拙而又灵巧,严谨而多变化,周密而又松动,饱满而又通透。虽然“善思乐业”与“厚道至仁”几字上下左右移位,而且是跳跃式移动,难在其中心轴线气贯直通,贵在其变化多端而整体严谨,形成书法的美感。书圣王羲之在《卫夫人笔阵图》中说,“若平相似,状如祘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意思是书法布局如果象祘盘珠一样串在一根棍子上,齐正排列在木框里,那就不是书法了,那是在印刷。季先生这付对联中字的布局左右大幅度跳跃,而中心轴线始终挺直其间,这种适度的控制就是大手笔。其中“业”字左上角拐出较远的一点,“仁”字分离较远的两边傍,都是用于调整中心轴线,起到理气的作用,不信你把“业”字左上角一点向中间凑紧一些,这上联几个字布局就变弯势,没有顶天立地的贯通直气,这一点向左上方飞出去就借势理气,布局归中了,同样“仁”字在下联中也起了相同的作用使左右交错的一行字气势归中,这两个字在上下联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眼看这付对联感觉是新颖,美观,富动态美。左右跳跃的布局似乎暗示成事之路的曲折多难,字体不同别人,在季先生自己的作品中也显得特别。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作为文字书写的一门艺术,书法追求的是感目,是美。季先生不但讲究字形结构上的美,而且善于把众多文字组合在一起,使整幅作品美,他的整体文字布局差不多就是驾驭一幅画面,美。他从不奇异狂怪哗众取宠,欺世盗名,他追求的是美。
   欣赏季先生的作品不要去讲究他是哪一宗哪一派,任何大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凡高只有一个,临摹他的人一个也没有出息,吴冠中也只有一个,别人临摹他的画法一眼就被看出来。模仿别人就淹没了自己,季先生批判地汲取了古今众多高手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画风书体,这就是大师。


                                                                     2009.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怀古
                                       -----季仁葵书法作品赏析之四
                                                  赵志康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成千古之作。出于对这首词的钟爱,对苏东坡的崇敬,季先生在不同的心境中用不同的书体写了多幅作品,让我们来欣赏同一内容的两幅作品。作品1、书体近行草。作品2、书体近篆,隶,揉行草。各具特色。
   在这首词的上阕中苏东坡抓住了长江赤壁之景,抒怀古幽思之情,一代文豪,情景交融,激情奔放。下阕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如梦似醉,英雄千古,人世苦短,叹息自慰,醉酒神游。开篇气势磅礴,收局余音袅袅,整篇情景交融,大江与历史,英雄与自己,世态与自然(江月)层层关系描写贴切如画,成为一代文豪的代表作之一。
   欣赏这样篇幅较大,字数较多的横幅书法作品,非但要看每个字的字型结构的美感,而且要看作者如何用众多个体的文字经营整体画面,贯通气韵,构成作品整体的美感。简单的说,创作字数较多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笔墨、结字、章法、布白、结构、争让,欣赏书法的要素大致也从这几点去看。一切优美的形式都有一种韵律,一种气度、力量。胸憶浩荡,笔意流畅,季先生对这些手法的应用已经是得心应手,神来笔到之境。
   先来看作品1.书体为行草,集行.草两体之长,放行书之逸,收狂草之癫,较行书更洒脱飘逸,比草书更亲切易读。行草为动态书体,是季先生比较喜好的书写形式,适合他抒发激情,构成佈局。作品正文100字,分十五行,加落款一行小字,共16行,正文排列天头齐平,地脚参差,每行字数不等,有六字,七字,八字,三字,每行不同的文字容量,就形成了疏密,粗细,大小的变化,有了变化就有了活力,疏密的变化松动了大篇墨迹的气脉,粗细变化丰富了文字线条的姿态,大小变化调节了文字的空间位置,互相陪衬出笔划多少的情趣,或小巧玲珑,如:乱石穿空的“石”字,小乔初嫁的“小”字。或大气磅礴,如大江东去的“大”字,还酹江月的“月”字,同样笔划较少,大小对比明显,没有小也没有大,因为大小是相对的,情趣就在相得益彰。
   通观整幅作品季先生用流畅的墨迹表达了东坡先生赤壁怀古的意境与感慨,要如此做到让笔端的墨迹象一条溪流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时而湍急,时而委婉,时而磅礴,时而从容,时而迴旋,一切随心所欲,必备三大基础。首先是技术性的支撑,原始状态的艺术冲动不能代替艺术创作,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艺术的本能性冲动,看到美景,激动人心的场面,多数人只能表达为“啊!”,“棒!”,“牛!”,而诗人可以诗兴大发写出千古名句,画家可以抓住瞬间的感觉永久地描绘出优美的定格,这就是技术的支撑。这里再插一段似乎有点离题的小插曲,我在执笔写此文章时正巧遇到三百年一次的日全食,写着写着白天一下子天黑了,电视台正在直播日全食过程,主持人请来一位白发苍苍的天文老泰斗坐在旁边,主持人问老泰斗:日全食天黑时城市该不该开景观灯?老泰斗木木纳纳支唔了一阵说:“这个……这个……从节约的角度来看还是不要开灯。”节约?大上海每天夜里开这么多景观灯,三百年难见的大天象还要动脑筋节约几分钟?聪明的女主持反应极快,抢过话筒给可爱的老泰斗拉来下台阶的扶梯,微笑着说:从审美的角度,开景观灯会分散日全食自然景观的壮丽。这就对了!在天文学角度这位老先生或许是泰斗级别,但是,对不起,电视台不是天文台不是开天文课,白头老先生由于没有美学常识和审美概念的支撑,他就没有能力从审美角度去引导千万观众欣赏日全食的天象奇观。可见从事任何艺术活动,技术支撑是首要的基础。其二,艺术手法的表达还需要综合修养,光研究书法本体的技法还远远不够的。哲学,文学,美学,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学以及其他边缘艺术都要有一定的涉猎与基础,博学为用。其三,天赋与时代精神,包括气质,魄力,胸涵,度量,悟性,才情,智慧,灵巧,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日获取的,是天资,是先天的神经中枢机能与长期的专业历练结合而成,而且两者更重要的是天资,不是每个人下了苦功夫都能成功的,在大家同样掌握基本技法之后,天资是决定性的,而且才情,体质,机遇各方面万事俱备,方能得心应手抒发情感,尤其是对苏东坡这样的大手笔的经典作品,把握好既有豪迈奔放,又归个人感叹的大抒吐,大伤感更要具备一定笔墨技巧和佈局韬略。观季先生写字几乎就是观赏行为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种解衣磅礴的气概,从容酣畅的自在,悬腕摇臂之际,妙处落墨,高处养势,似水之兴波逐澜,如珠玑落盘滚跳,有沛然不可止竭之势。艺术创作是一个人的精神物化过程,尤其是书法,物化过程很直接,不用象油画一样一层一层仔细刻划,人为的技巧要升华到“第二自然”的境地,在理法中融入情感並泯去人工雕琢的痕迹,不娇揉做作,不虚火张扬,浑然天成,一切都是真情实录,自然流露,意出于法,当强烈的个性,丰厚的学养,圆熟的技巧,浑厚的功力,洒脱的放逸,火热的激情,突发的灵感交织在一起时才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地。
   再看作品2,近于篆、隶融入行草。此幅作品最大特色是大量用了平直的线条融合少量曲线来活动气氛。季先生对苏东坡的这首赤壁怀古用一种书体写了还不尽兴,试图再换一种书体在创作一遍,这就叫创作,这是创作激情的充沛,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近于苛刻,另一方面是创作欲望的再度冲动。中国传统书体主要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在漫长的演进中各朝代出现过某一种书体的高峰,如周秦出现李斯为代表的小篆;汉代出现汉碑隶书;晋代出现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草书;唐代出现以欧阳询、虞世南、禇逐良、颜正卿、柳公权等人为代表的楷书;宋代出现以苏轼、米芾、黄庭坚、蔡京为代表的行书。各种规范的书体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高峰时期,有了代表人物,当今的书法家选择怎样的书体,进而使古人留下的书体演进为现代的造型艺术又不脱离书法的本义,这是给现代书法家的难题,也是现代书法家的历史使命。这幅作品在书体上是对历史的批判性承传,对现代创造性的开拓,似篆非篆,似隶非隶,天成美感,大量的平直线条构筑了情感的框架,体现一种博大的胸涵,不凡的气度。笔迹是挺直的而字形並不刻板,肃穆中带放逸,並在适当的地位融入许多曲线构成的草书,如“如画”、“豪杰”、“ 嫁”、“谈笑间”、“飞”、“情”、“华”等用曲直对比增添情趣,调节气氛,产生活力。在两幅不同书体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浪淘尽”的“尽”字都是用重笔墨写的,这个尽似乎可以感觉季先生的脉动,先生几乎要在尽字中包容一切,书写时着实发了一大把力,几乎在石头上刻字。
   从这两幅同一内容不同书体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季氏书法大气天成的美感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不愧为一代大师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俺是外行,通过楼主分享的赏析,的确有所收获,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5# 鹊踏枝

不错。很有大师习气。特别见于后两幅。当年我也是这样的。到目前,倒是感到自己的字一无是处了。我是越写越没有信心啊。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学书要有出处,不能光写自己的。写字找不到祖宗,那就是老干部字啊。点画,牵连,使转(绞转),行书不懂这些,那就是很初步的了。我当外行乱说一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蝶衣可不是外行,精湛的画艺俺佩服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灵动而端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书坛有两种人,一种是古典的,永远象学生一样临古贴,没有自己的文字结构造型能力;另一种是现代狂生,用狂怪来弥补自己功力空虚和结构无能。季先生与这两类人不沾边的,……”-----高论!!!

为什么同是写字,有的人成了书法家,有的人却什么都不是。原因就在于书法家是经过严格的临帖训练。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帖训练,肯定不行的。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观点,认为不要做书奴,每个人都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先做书奴,从奴隶到将军,那也非常了不起了。比如我们模仿王浩马琳打乒乓球,如果摸仿得一模一样,那在一个省城也就没有对手了。你总不能说他是学马琳的,没有参加比赛的资格吧。如果是韩国人说,王浩马琳的打法,世界上研究的人太多了,他的每招每式,别人都吃透了,再按他的套路打,肯定打不好。只有到了这个高度,才能说不要做书奴,要有个性。
还有一个错误观点:有些人学书法,老是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做依据。就是认为书法要推陈出新,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陈,陈的是如何的东西,你才能出新。如什么是陈都不懂,如何出新?百花齐放,你得首先是花。如果是草,如何能开放?你写的字首先必须是书法,达到艺术的水平,才有可能百花齐放。很多人写的,其实不是艺术,不是风格,而是匠气习气。匠气习气不是艺术,没有达到艺术的高度。
也正是这样的“书法家”,在谈论自己写的“书法”时,避开临帖不说。不敢说。一幅作品,从字体上找不到祖宗,能算什么?四个字:老干部字。正统训练没有,现代狂生没有。
我以前就是这样走了很多弯路的。现在,终于有点醒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7 06:40 , Processed in 0.0908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