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1|回复: 2
收起左侧

七绝.荡平岭石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一望记文思绪飞,当年开路舞刀锤。
      岭巅碑立观人往,百载风尘欲告谁?

                (二)

      捍疆卫国辟鸿蒙,老岭临江一路通。
      风雨双龙经百载,行人最念是徐公。

注:    石碑:“荡平岭”石碑,立于白山市江源县和临江市老岭交界处,现有两块石碑,碑额、碑峰、碑座迄今幸存,额上雕有“双龙”图案,并有“皇清”字样,系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为纪念修通老岭至临江公路而立。
  碑距白山市40公里,其中东侧碑文系徐世昌撰并书。石碑通高2.45米,碑文由左至右竖行书写,楷书体,字清秀文雅,流畅潇洒。碑文21行,一般为35行字后满行,个别出行的为37字,全文共603字,字清晰可辩。西侧碑文由张凤台、李廷玉同撰“荡平岭碑记”,经张福有组织人重拓后首次识读由田锦堂书丹。两碑同高,碑正文671字,碑阴文为115字,共786字。
  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为了巩固边陲,抵御外侵,增设长白府治。清朝钦差大臣、陆军部尚书衔、都察院都御史、管理三陵事务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委任长白府设治总办张凤台、临江知县李廷玉统帅修筑临(江)、长(白)、海(龙)兵备道的临江路段。当时,八道江只是个区区小镇,通临江还是羊肠小道,况且老爷岭蓊郁灌丛、泱泱无垠,盖数千百年于兹矣。实为东北之蜀道也,修起路来谈何容易。为修此路,张凤台于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一由奉天(今沈阳)出发,每日行二十里,风餐露宿,经过抚顺、营盘、上夹河、木奇、新宾堡、欢喜岭、英额布、快当帽子(今日的快大)、通化县、八道江、红石等地,最后于五月十五日到达林子头。同行的有胡司马李石臣(后为通化县知县)。经过考察,林子头通临江有三道:一南、一中、一北,概不易修。唯上年左翼长宝贵拟修未竣的冯家窝铺(即现在的林子头)至岭顶,土多石寡,虽荆棘丛生,比较起来是工减费廉。当即决定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动工。工徒三百,踊跃奋力,夏秋之交,披榛斩棘,登山浮涧,炙风沐雨,蚊虻叮咬,宿露餐霜。数月间,砍树千万株,开盘十八道,架桥梁大小百余座,终于在九月中旬竣工,荡平老爷岭。修筑此路,工程之大,施工之艰,实在不易,只有修通荡平岭,长白龙华岗路才能和临江贯通,才能经通化、海龙直达奉天省城。修通此道的重大意义正如《长白汇征录》荡平岭碑记中载的那样:可“遥制岩疆,事关边要,应预筹全局。”可“捍临蔽通,屏藩辽沈。”
  为了记录开通老岭这一历史功绩,立了这两通石碑。
     2009年10月6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江原是奉天属地,想不到还有这段辉煌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江原是奉天属地,想不到还有这段辉煌历史。
木林森 发表于 2009-10-6 10:58

哈哈,以后惹有机会欢迎光临,问好木林森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02:45 , Processed in 0.1521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